慈濟人精進手冊導讀.docx_第1页
慈濟人精進手冊導讀.docx_第2页
慈濟人精進手冊導讀.docx_第3页
慈濟人精進手冊導讀.docx_第4页
慈濟人精進手冊導讀.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法親關懷二生死關懷三助念關懷人力之組織與動員簡 報說明文字備 註1.各位師兄師姊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慈濟人精進手冊的法親關懷篇。慈濟人精進手冊導讀法親關懷篇在舊版精進手冊篇名為助念關懷,調整的最大用意即在於,期望師兄師姊更清楚了解無論是助念、參與告別式,或是法 法 親 關 懷 篇親身心、經濟的協助,都是基於給予實質幫助以共度難關,期望在互助互愛的聯誼下,給予法親彼此依靠的肩膀。2.法親關懷篇之一法親關懷篇將分三次(三個章節)進行導讀,本次範圍為手冊之 131 頁法 親 關 懷 篇 之 一 內 容136 頁,包括三個主題:一、法親關懷,二、面對生死課題之關懷,一法親關懷受證慈濟人二生死關懷此章又細分為受證慈濟人與會員關懷之默契。三、助念關懷的人力組織與動員。會員之關懷三 助念關懷人力之組織與動員3.法親關懷篇之一法親,是共一法、同一道,同行菩薩道路、修持大乘佛法的道侶,應一 、 本 篇 要 旨 該彼此珍惜,溫馨共處。能夠在此時此世共同為人間付出,實在是非慈 濟 法 親常殊勝的因緣,上人曾經說過:過去世或許我們都曾值佛陀在世時, 法親緣於同一法髓法脈,因緣殊在靈鷲山(即耆闍崛山)法華會上聽法、共修,結下此法親深緣,此生此勝,應該彼此珍惜。 上人說:或許你我曾臨佛陀在世 時,在法華會上深結法親緣,才能世才能在此共聚。只是人人隨著各自不同的因緣、業力,在這二千多年中紅塵滾滾、流浪生死,到現在才再度會合。所以,我們要珍惜法在此生此世共聚。緣,關懷法親,延續法髓慧命。簡 報說明文字備 註4 .法親關懷篇之一用心用愛陪伴法親用 心 用 愛 陪 伴 法 親雖然很希望人人都平安健康,但是人生無法脫離大自然法則,無常病 人生無法脫離大自然法則,無常病痛難免。所以慈濟大家庭的法親關懷是永恆持續的,我們要用心用愛痛難免。法親關懷需要永恆持續。陪伴法親。對年邁體衰要尋訪、對於年邁體衰、久未出席活動的法親,要尋訪、陪伴、愛護。年邁生、久未出席陪伴、活動者愛護。病的,有沒有人照顧?許久未參加慈濟活動,是家境發生困難,或是因人事而自障礙,要以愛陪伴、用法輔導,陪伴他尋回初發心。組隊內要定期互訪,除了關心組隊法親的家庭狀況,也鼓勵受證後沒有常出席活動者。找回失蹤者,再整頓、分配人力,勤於小組關懷,就能有更多承擔志業的力量。5.法親關懷篇之一若是發覺法親家境經濟有困難者,可由有緣之師兄師姊先關懷了解, 以尊重心關懷了解回報本會給予其幫助,切莫自行籌款,造成法親經濟之負擔。 回報本會宗教處予其幫助,切莫自行家境經濟籌款相助。大家要將心比心,以尊重心關懷法親,保障法親隱私。提報之管道為連繫各分會或本會宗教處同仁。發生問題 可逕聯繫各分會或本會宗教處,本會電話:03 -82667 79 轉3146.法親關懷篇之一最令人不捨的是思想、心念偏差,理念已有不同、退失道心的法親,我們要拉長情、擴大愛,用愛輔導,不棄不捨,不使他斷失道根。上人曾經懇切的表示,每一位弟子都是師父的寶貴資產!他捨不得弟用愛輔導,對心念偏向者不棄不捨, 不使之斷失道根。子慧命中斷,希望大家能相互鞭策、鼓勵、分享,以法調治心中的無明與過不去。如是關懷後仍拉不回其偏差之理念,擔心其傷害慈濟團體,請回報合心之關懷團隊,著手後續事項。簡 報說明文字備 註7.法親關懷篇之一法親關懷不止於一時,而是要長時間關懷,尤其要將心比心,主動關將 心 比 心 自 動 關 懷懷。 幫助法親不要等待, 要自動詢問。 有些人把事情都放在內心; 有些人在災難發生的時候,多數慈濟人總會覺得大家都受災,各人有各自的覺得大家都受災, 所以不會提請幫助。 上人請大家 將心比心, 自 動關懷與協助。責任,不但放下家庭出來救災,自己受災嚴重也不會提請幫助;請大家將心比心,得知某地受災嚴重,受災比較輕微的人就要自動前往協助,因為我們是同根共法髓的一家人,兄弟姊妹受災了,自然要及時協助清掃、復原。同樣的,如果從言談中得知某人心打結了,或是生病、家中經濟恐發生困難,都要將心比心,自動關懷。8 .法親關懷篇之一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法則,但面對無常時,大部分的人仍會慌亂無面 對 生 死 課 題措。故法親間面對無常或生死課題時,應彼此膚慰、陪伴、關懷,以 生老病死乃生命自然法則, 但面對正信正念分享、協助。無常時, 大部分的人仍會慌亂無措。法親間面對就近之慈濟人應無常或生死彼此膚慰、 陪伴課題、 關懷。簡 報說明文字備 註9.2009 年二月,上人行腳至台南與合心、和氣組隊座談。如 是 我 聞 有師姊面對生離死別之痛, 上人報告中提及有師姊面對生離死別之痛,一時走不出來,上人請大家要表示, 大家要以群體的力量關懷、陪伴。 另一方面招呼她持續投入慈濟以群體的力量關懷、陪伴;另一方面招呼她持續投入慈濟事,讓她感受到團體還需要她,同時也是轉換其日常空間、以工作的專注力轉移事, 讓她感受到團體還需要她, 另其思親之苦,協助她早日跳脫牽腸掛肚的情執與傷痛。亦可轉換其日常空間、 以工作的專注力轉移其思親之苦, 協助她早日這場開示中,上人頻頻叮嚀師兄師姊們加強對內關懷,讓四合一更為跳脫情執傷痛。 ( 摘自二 九年春之卷)落實凝聚,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不是口號,也不是層級,要應用日常生活中。10.法親關懷篇之一往生是佛教名詞,意指今生結束,往下一個生處,通常又以往二 、 死 生 關 懷生為死之代用詞。助 念 為使 生者心安、 亡者靈安。不同的宗教對亡者有不同的祝福及追思的儀式,儀式的目的都是為安定人心。佛教中的助念儀式,也是為生者心安、亡者靈安。 亡者神識離開身體時, 為避免家人 在旁啼哭讓亡者不捨、 難過; 以助 念的佛號聲, 形成安詳、 寧靜的道當一個人往生,其心識要離開身體時,因不知何去何從,會徬徨、無助;這個時候如果親屬在旁哭嚎,亡者會不捨、掛礙,拖延了捨此投氣, 讓家人心安, 接引亡者神識自在地往下一個生處去。彼的時機。當時如果有助念的佛號聲,可以形成安詳、寧靜的道氣,協助家人心安,亦接引亡者神識自在地往下一個生處去。11.法親關懷篇之一慈濟人助念,最主要是帶動與陪伴亡者家屬,面對親人臨終時,應該慈 濟 人 助 念 的 意 義是哀而不傷,雖然哀痛,但是不要感傷,以祝福的心情共同念佛,自 帶動與引導亡者家人, 以祝福的心 情、 在莊嚴祥和氣氛中為亡者助然形成祥和的氣氛,讓臨終的人安安心心的走,那麼他會很輕安而自在。念。 是法親彼此的關懷與聯誼。 慈濟並非專責專事的助念團體, 亦我們可以攜帶念佛機輔助,慈濟並不是專責專事的助念團體,而是為 法親的關懷與聯誼,不應執著於前往助念的人數,亦不宜誦經,著重不宜誦經, 著重實質的關懷。實質的關懷。簡 報說明文字備 註12.法親關懷篇之一來看這段如是我聞:誦經的功德,在於能夠聞法解理,進而身體力說明可如是我聞 誦 經 的 功 德 , 在 於 聞 法 解 理 經 者 , 道 也 ; 道 者 , 路 也 。 經 是 要 讓 我 們 行 的 , 不 是 給 我 們 念 的 , 念 它 是 為 了 讓 自 己 明 白 道行。在生死皆自在這本書當中,有許多上人與來訪者談生死的集結。曾經有日本來的朋友提到:別人誦經回向給我無多大益處,我誦經給視情況減縮理 , 懂 得 如 何 去 做 。 如 果 有 人 往 生 , 而 自 己 想 誦 經 回 向 給 他 , 這 是 對 自 己 有 太 高 的 評 價 , 修人也是一樣啊!上人回應說:的確是這樣,誦經最好自己誦,誦經是為了指引前路,行 是 自 己 的 本 分 , 念 經 是 為 了 增 長 自己 的 智 識 。 ( 摘自 生死皆自在)日常生活中不知如何做人,藉由誦經的經文當中可以得到指引,這樣誦經才有用。在社會上的種種境界要如何面對?當感到前途茫茫時,誦經可以給人啟示、讓人懂事,這是誦經的目的。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經是要讓我們行的,不是給我們念的,念它是為了讓自己明白道理,懂得如何去做。現代人往往不知誦經的用意,以為某某人往生了,要拜託或雇請人家來誦經,其實,這只是欺騙、安慰自己的心而己。而且,如果有人往生,而自己想誦經回向給他,這是對自己有太高的評價,修行是自己的本分,念經是為了增長自己的智識。要誦經回向給別人有那麼容易嗎?母子至親血緣深厚,兒子書讀到大學或拿到博士學位,母親如果沒念書,她還是不識字,不可能由兒子這裡拿一些給她。簡 報說明文字備 註1 3 .法親關懷篇之一第一部分:受證慈濟人之關懷( 一 ) 受 證 慈 濟 人 之 關 懷以已受證慈濟人為對象的法親生死關懷,對象為已授證之委員、慈誠、1 . 助 念榮董之本人、直系親屬(含父母、子女),以及祖父母、外祖父母、養父 對象: 已授證之委員、 慈誠、 榮董母、岳父母、公婆、配偶、媳婦、女婿。之本人、 直系親屬等。 人力: 往生廿四小時內, 由當區助 念關懷聯絡窗口下聯絡網, 人數不在往生的 24 小時內,由當區助念關懷聯絡窗口下聯絡網,陪伴、帶動 家屬念佛。求多, 貴在帶動、 陪伴家屬。 助念時間不超過八小時為原則。下聯絡網助念的時間以不超過八小時為原則。接到訊息時已經往生超過 24 小時的話,可以先聯繫、拜訪家屬,了解喪家是否需要協助,同時表達關懷。14.法親關懷篇之一每個人所寫的劇本、與大眾結的緣都不同,慈濟人也各有家庭要照顧, 往生時間已晚, 請先以電話關懷, 隔日再下助念聯絡網。如果亡者往生的時間已晚,可先以電話關懷喪家,引導家屬念佛,隔日再下聯絡網。更重要是,平時就應與會員、社區志工宣導:人人要有正念,往生是帶著自造的業而去,並非多人助念就能超度,須自2 . 告 別 式 :己善用生命所有權、累積道糧。 參與告別式人數以二十位為原則,但各區可視人力資源調整。2.告別式:參與告別式的人數以二十位為原則,但部分區域若人力較缺乏,各區可視情況調整。這兒要補充說明的是,往生者的委員證、念珠、皈依證等慈濟識別物,家屬可留作紀念。簡 報說明文字備 註15.法親關懷篇之一接下來要考考大家一個問題!精進手冊內有兩種迴向偈,助 念或告別式場合,應該誦念哪一常有師兄師姊詢問,精進手冊內有兩種迴向偈,一種如第 27 頁之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種呢?道。,另一種則為第 29 頁之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生西方淨土中,願得智慧真明了; 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在助念或告別式場合,應該誦普願罪障悉消除, 花開見佛悟無生,念哪一種迴向偈呢?世世常行菩薩道。 不退菩薩為伴侶。( 見27頁)( 見29頁)16.法親關懷篇之一先來了解回向的意義,上人說回因向果、回自向他,自己要迴 向 ( 回 向 )先做好,才能夠以身教來帶動別人,期許人人藉唱念迴向偈自我 回向回因向果、 回自向他 自己要先做好, 才能夠以身教來帶叮嚀。重要的是能契合己心,聞思修,否則誦念歸誦念、行為歸行為,並沒有幫助。動別人。1 7 .法親關懷篇之一迴 向 文此為共修時常以唱念 形式的發願。願消三障諸煩惱, 上人說: 我們常無明 願得智慧真明了; 煩惱自我障礙, 也帶 普願罪障悉消除, 著過去與人所結的惡 世世常行菩薩道。 因緣而來, 所以此生有橫逆不順意之事是很自然。 盼望業障悉 消除, 唯有 世世常 行菩薩道。在共修誦經、繞佛繞法之後回向,常以唱念的形式,發願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從發願消除三障開始,歸結於世世常行菩薩道;我們都是帶著三障(三重障礙)而來,無明煩惱自我障礙,也帶著過去與人所結下的惡因惡緣而來,所以這輩子自然有橫逆、不順心意的事。既然發願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學佛就要得智慧,以智慧了解因緣果報之理,才能普願業障悉消除;盼望業障悉消除,唯有廣結好緣,世世常行菩薩道,這是再真實不過的道理!簡 報說明文字備 註18.法親關懷篇之一迴 向 文如左之迴向文, 在一 般會眾及急難救助之助念關懷較常使用。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內隨願, 外隨緣。 如 花開見佛悟無生, 是了解亡者 生生世 不退菩薩為伴侶。 世常行菩薩道 的願, 亦可與家屬有共識, 念誦前頁之迴向 文。手冊內第 29 頁的迴向偈,在一般會眾及急難救助之助念關懷較常使用。唱念迴向偈同樣是為了讓自己明白道理,懂得如何去做,常住師父曾經分享過內隨願,外隨緣,如是了解亡者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的願,與家屬有共識下,也可念誦前頁(手冊內第 27 頁)之迴向偈,最重要是念誦時莊嚴、整齊、誠懇。19.法親關懷篇之一上人開示過,若是慈誠、委員的父母往生,慈濟人前往念佛,是表達如 是 我 聞對法親的珍惜,以同理心予以關懷;且非助念就能讓亡者超脫,實則 談及助念, 上人慈示, 若是慈誠、 委員的父母往生, 慈濟人前各人吃飯各人飽,生時行善、修身,就為自己儲蓄道糧。往念佛, 是表達對法親的珍惜,以同理心予以關懷; 且非助念就能讓亡者超脫, 實則 各人吃飯各人飽, 生時行善、 修身, 就為自己儲蓄道糧。 ( 摘自二 九年 春之卷)20.法親關懷篇之一宗教處的同仁曾經因為社區反應助念早晚時間,而向 上人請示助念事如 是 我 聞 同 仁 請 示 助 念 事 宜 , 上 人 慈 示 ,宜。大 原 則 不 可 失 , 尤 其 慈 濟 團 體 愈大 , 更 要 細 心 顧 慮 安 全 , 莫 早 出 晚 歸 。 像 自 己 就 交 代 常 住 , 打 電 話 與上人慈示,大原則不可失,尤其慈濟團體愈來愈大,更要細心顧慮每一位慈濟人的安全,莫早出晚歸。像自己就交代常住,打電話與人聯人 聯 繫 的 時 間 不 要 太 早 , 或 近 中 午休 息 時 分 , 這 就 是 一 分 體 諒 的 心 ,繫的時間不要太早,或在近中午休息時分,這就是一分體諒的心,要要 考 量 到 他 人 生 活 起 居 的 方 便 性 ,考量到他人生活起居的方便性,這也是克己復禮的一環。這 也 是 克 己 復 禮 的 一 環 。 ( 摘自二 七年 夏之卷)也要教育人人建立生死觀。親屬往生時,要輕聲細語地陪伴在身邊,為其念佛莫悲泣,就如同唱催眠曲般,使往生者能輕安自在。上人指出,鄰里之間若有喪事,就近相互關懷,到了告別式時,則可結合簡 報說明文字備 註互愛組隊參與。2 1 .法親關懷篇之一體會上人的細心顧慮每一位弟子的心,要注意的是!慈濟人不跨區不 跨 區 助 念 、 告 別 式助念、告別式 委員慈誠之家屬在外縣市往生, 請委員慈誠之家屬在外縣市往生,應當由當區之助念關懷聯絡窗口,通通知喪宅隸屬的社區主動關懷。知喪宅隸屬的社區主動關懷。 落實各縣市社區關懷及減少交通流量, 不宜於所屬組隊下聯絡網並廣 邀跨區助念或參加告別式。落實各縣市社區關懷及減少交通流量,不宜於所屬組隊下聯絡網,亦不宜廣邀跨區助念或參加告別式。22.組長, 我媽媽,怎麼會這樣, 我可 以幫我連絡屏 東的師透過這張圖,讓我們來了解受證慈濟人的親屬往生,該如何聯繫?(依會趕緊回去兄 師姊去我家關 懷助念嗎 ? 我現在就趕 回去.圖引導)鈴鈴鈴!阿姊呀!媽媽心臟病發作,已經.協力組長或 委員當區合心精進幹事阿姊呀! 媽媽心臟精進幹事. 或助念聯絡人.委員接到電話怎麼會這樣,我會趕緊回去,收拾行李同時,不忘請病發作, 經.遠方的法親先助緣該區之委 員慈誠聯絡 網 喪宅當區之合心精進幹事或助念聯絡人.(悲泣聲)組長,我媽媽,可以幫我連絡屏東的師兄師姊去我家,帶動我厝裡人助念嗎?我現在就趕回去屏東於是接獲訊息的協力組長或互愛、協力精進幹事,聯繫這位委員當區的合心精進幹事或助念聯絡人.,將訊息轉給喪宅(屏東)當區之合心精進幹事或助念聯絡人.,即會聯繫該區(屏東)之委員慈誠聯絡網,請屏東社區的師兄師姐先前往助念關懷。形成一個圓滿的大愛關懷網絡。補充說明是,跨縣市者,透過合心精進幹事(或合心之助念關懷聯絡窗簡 報說明文字備 註口)聯繫訊息,跨國則由合心精進幹事聯繫本會宗教處會務同仁串連海外。聯繫儘量填寫助念關懷聯絡表(146 頁),提供完整的訊息;緊急時也可先以電話聯絡,後補傳助念關懷聯絡表23.法親關懷篇之一再來看這段如是我聞:如果是委員、慈誠的長輩家屬(往生),我們如 是 我 聞上人言: 如果是委員、 慈誠的長輩前往助念,無須排班至二十四小時輪班助念;也不要到很遠的範圍,家屬, 我們前往助念, 無須排班至二十四小時輪班助念; 也不要到很遠的如果喪家附近有慈濟人,就由附近的慈濟人助念,視大家的方便而來範圍, 如果喪家附近有慈濟人, 就由附近的慈濟人助念, 視大家的方便而結緣。來結緣。助念其實是 助緣, 是善結法親上人說,助念其實是助緣,是善結法親緣,視同自己的親人一樣前緣, 視同自己的親人一樣前往關懷, 很有親切感; 如果遠在深山僻地, 大家可就地以 心力, 虔誠為之祝 福。( 二 九年 春之卷)往關懷,很有親切感;如果遠在深山僻地,大家可就地以心力,虔誠為之祝福。若是會員請求慈濟人助念,也儘量落實社區,由居住隔 鄰者予以關心。24.法親關懷篇之一第二部分:會員之關懷( 二 ) 會 員 之 關 懷正確的生死關懷理念,我們就不再贅述。 會員募心募款及關懷宜落實社區,會員募心募款及關懷平常就應該要落實社區,讓會員不只是繳功德讓委員能就近接引會員走入社區道場, 廣結善緣及增長慧命。 慈濟志工落實社區即為守望相助,款,會員所在地的委員能就近接引會員走入社區道場,投入當地慈濟事以增長慧命,廣結善緣,如此當會員、志工面臨生死課題時,即可當會員、 社區志工面臨生死課題,就近關懷。各區委員慈誠應及時陪伴關懷。慈濟志工落實社區即為守望相助,當會員、社區志工面臨生死課題,各區委員慈誠應及時陪伴關懷,在社區就近凝聚情誼。簡 報說明文字備 註2 5 .法親關懷篇之一2008 年的衲履足跡春之卷中,上人慈示:助念要以委員為主體去案家(喪如 是 我 聞家)關懷,關懷比助念更重要。請大家要自我調整,調整到每一個地區 助念要以委員為主體去案家關都有相同的標準方向。懷, 關懷比助念更重要, 大家要自我調整, 調整到每一個地區都有相同的標準方向。( 2008 年 春之卷)26.法親關懷篇之一對象:以會員之直系親屬為主要關懷對象 對象: 以會員之直系親屬為主。在人力的動員上:1.由主體委員主動前往關懷,若主體委員因故無法前 人力:1 . 主體委員主動關懷; 主體委員因故無 法前往關懷, 應找人代表關懷之。往,應找人代表關懷之。2.落實協力,以會員之所在區人力為主,社區志工前往助念時,應由慈誠、委員帶隊。3.會員所在地如為外縣市,主2 . 落實協力, 以會員所在區人力為主; 社區志工前往助念時, 應由慈誠、 委體委員請主動電話關懷,不須遠距離奔波。員帶隊。3 . 外縣市會員, 請主動以電話關懷, 毋須遠距離奔波。27.法親關懷篇之一助念時間: 以一至二小時為原則,主要在帶動與陪伴家屬念佛,或可 時間: 以一至二小時為原則。提供家屬念佛機,讓家屬持續念佛。 聯絡:1 . 【 當區會員】 助念由主體委員聯絡協 力組、 隊助念聯絡人 。聯絡:1.當區的會員助念,由主體委員聯絡協力組、隊助念聯絡人,邀請鄰近之委員、會員前往結緣。慈濟人不跨區(縣市)助念、參加告別式。2 . 慈濟人不跨區(縣市)助念、 參加告別 式。3 .【 外縣市之會員】 以主體委員連絡本如有外縣市之會員有助念需求,以主體委員連絡本區助念關懷聯絡窗口,協助聯繫外縣市之慈濟人助念,真正落實社區的聯誼與關懷。區助念關懷聯絡窗口, 協助聯繫外縣市之慈濟人助念。簡 報說明文字備 註28.法親關懷篇之一聯絡人接到通知後,宜再確認如下事項,這些也就是每位委員慈誠拋聯絡之注意事項, 再確認出助念關懷需求時,需要問清楚的訊息。1 . 喪家部分: 亡者( 姓名、 性別、年齡, 關懷往生原因)、 是否接1.喪家部分:亡者的姓名、性別、年齡,關懷往生原因。基於宗教或其受慈濟人前往助念, 並確認助念他因素,先問明白是否需要慈濟人前往助念?並確認助念的時間、明的時間、 明確的地點、 聯絡家屬姓名與電話。確的地點或地址、主要聯絡的家屬姓名與電話。2 . 慈濟人部分: 確認集合時間、 地2.當慈濟人要發訊息下去,或接獲助念關懷訊息時,則要特別注意:確點。 助念者宜統一集合後前往,勿三三兩兩影響團體形象。認集合時間、地點。助念者宜統一集合後前往,或在喪宅附近稍稍集結再進入,勿三三兩兩、來來去去影響慈濟團體之形象。29.法親關懷篇之一3.助念地點如果是在醫院,因為醫院是公共場合,且每家醫院有各自之3 . 助 念 地 點 若 為 醫 院 , 需 確 認 亡 者 尚 在 醫 院 或 已 送 離 ? 院 方 環 境 是 否 允 許 助 念 ? 以 及 可 助 念 之 時 間 。進出規定,需特別確認亡者尚在醫院或已送離?院方環境是否允許助念?以及可助念的時間。一般建議醫院若有助念堂等空間,較適宜進其 他 注 意 事 項 :行助念,若亡者已入冰櫃,則不強求。1 . 請 往 生 後 再 通 知 助 念 為 宜 。其他的注意事項:1.請往生後再通知助念為宜。如是了解病危者已無牽2 . 各 區 精 進 幹 事 或 助 念 聯 絡 人 , 請 於下 達 聯 絡 後 二 個 小 時 , 再 確 認 助 念掛,且有正信之宗教,亦可鼓勵病危者念佛,調伏心念,不生顛倒。志 工 是 否 已 到 達 ? 電 話 溝 通 時 , 應2.各區精進幹事或助念聯絡人,請於下達聯絡後一至二個小時,再確認注 意 表 達 關 懷 之 意 。助念志工是否已到達?電話溝通時,應注意表達關懷之意。30.法 親 關 懷 篇 之 一接到其他區委員之會員助念關懷需求,請主動膚慰、結緣,同理家屬將心比心心情,讓會員及家屬感受慈濟人之大愛,是不分人我、跨越區域界線。3 . 接 到 其 他 區 委 員 之 會 員 助 念 關懷 需 求 , 請 主 動 膚 慰 、 結 緣 , 同 理 家 屬 心 情 , 讓 會 員 及 家 屬 感 受作為會員之主體委員的我們,亦應尊重各區執行默契與體諒每個地區的人力狀況,主動電話關懷會員。慈 濟 人 之 大 愛 , 不 受 地 域 限 制 。主 體 委 員 亦 應 尊 重 各 區 執 行 默 契與 體 諒 人 力 資 源 , 主 動 關 懷 會員 。簡 報說明文字備 註31.法 親 關 懷 篇 之 一再來看看這段摘錄自 2008 年衲履足跡春之卷的如是我聞:有師姊提如 是 我 聞問,一些師兄師姊很會邀人參與助念或公祭,有時一趟就有幾十人助 有 師 姊 提 問 , 一 些 師 兄 師 姊 很緣。言下之意,若非這些師兄師姊所招的助念或公祭,則人力較少。會 招 人 參 與 助 念 或 公 祭 , 有 時一 趟 就 有 幾 十 人 助 緣 。 請 教 上 人 要 如 何 做 才 能 皆 大 歡請教上人要如何做才能皆大歡喜,又能減少碳足跡,不浪費人力與資源?喜 , 又 能 減 少 碳 足 跡 , 不 浪 費人 力 與 資 源 ? ( 2 0 0 8 年 春 之 卷 )32.法 親 關 懷 篇 之 一上人表示,之所以希望委員要落實社區,也就是要讓社區中的會員、如 是 我 聞 上人表示, 之所以希望委員要落實志工彼此熟悉;同區的委員、慈誠、社區志工、環保志工,再加上會社區, 也就是要讓社區中的會員、員,都住在附近,平時有任何慈濟事就相互招呼,共同投入,這是最志工彼此熟悉; 同區的委員、 慈誠、 社區志工、 環保志工, 再加上 會員, 都住在附近,平時有任何慈理想而且最實際的聯誼,若需要助念時能就近結這一分緣,無須跨區請人遠途而來。濟事就相互招呼,共同投入, 這是最理想而且最實際的聯誼, 若需要 助念時能就近結這一分緣, 無須跨過往也發生過多起,慈濟人因為遠途助念或參加告別式,途中發生嚴 重事故,車毀人傷亡,造成難以挽回的悲劇。為了讓上人安心,讓區請人遠途而來。家人放心,務必請每位慈濟人尊重並遵守團體共同的默契!33.法親關懷篇之一三、廣邀菩薩,關懷人力之組織三、 廣邀菩薩, 關懷人力之組織1.人力之發掘:1 .人力之發掘:(1)平時收善款時,可向會員分享正確的生死觀念,宣導會員參與社區(1 )收善款時, 可宣導會員參與社區 助念關懷, 廣結善緣。助念關懷,廣結善緣。(2 )為會員家人助念後, 邀約會員及 其家人一起出來參與。(3 )結合社區中有心的會員、 環保志(2)為會員家人助念後,因為會員自己親身體會,必定有所感受,在喪事圓滿後,可再拜訪、邀約會員及其家人一起出來參與助念,與他人工、 見習等, 建立會員助念資料網絡。結好緣。(3)結合社區中有心的會員、環保志工、見習等,建立會員助念資料網簡 報說明文字備 註絡。34.法 親 關 懷 篇 之 一2.人力之組織:2 . 人 力 之 組 織 :( 1 ) 由 組 、 隊 成 立 本 區 之 會 員 助 念 網(1)由組、隊成立本區之會員助念網絡,帶動社區志工參與社區的助念、關懷。絡 , 帶 動 社 區 志 工 參 與 社 區 的 助念 、 關 懷 。( 2 ) 依 地 區 分 小 組 聯 繫 , 平 時 利 用 共(2)依地區分小組聯繫,平時利用共修場合宣導正確的生命觀,熟悉大愛無邊唱韻及調整威儀,建立正確的助念觀念;於環保站亦應多帶動修 場 合 宣 導 正 確 的 生 命 觀 , 熟 悉 大愛 無 邊 唱 韻 及 調 整 威 儀 , 建 立 正 確環保志工聽法、分享心得,多念佛。的 助 念 觀 念 。35.法 親 關 懷 篇 之 一3.人力之動員:成立各區之會員助念網絡,帶動社區志工及環保志工參3 . 人 力 之 動 員 :( 1 ) 成 立 各 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