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精品学案.doc_第1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精品学案.doc_第2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精品学案.doc_第3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精品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精品学案设计授课时间3月1519日课时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王安石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讲练结合、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王安石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认识到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本课难点: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知识疏理】(一)、改革背景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政府财政困难2.农民赋税沉重3.阶级矛盾尖锐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三冗”局面出现的原因冗官冗兵冗费 (财政危机)原因1.统治者集中行政权防止官员专权,结果官僚机构日益庞大而臃肿2.科举取士人数增加3.“恩荫”推恩授官;募兵(编制流民、挑选禁军)、养兵制(边防囤兵)的弊端1)冗官、冗兵必然导致官俸、军费财政开支增大;2)给辽、西夏大量银绢;(岁币)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皇帝:宋仁宗 改革者:范仲淹 中心主张:改革腐败的官僚制度;内容:(1)改革文官制度;(2)严格“恩荫”制; (3)改革贡举制; (4)慎选地方官吏; (5)减轻徭役; (6)重视农桑。2结果:失败 3原因: 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根本原因)宋仁宗逐渐动摇,下诏罢废新法。4影响:改革虽然失败,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二)、改革过程 1时间:1069 皇帝:宋神宗 改革者:王安石 2目的: 挽救危机,富国强兵,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3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挽救北宋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 4主要内容:(见书本第5253页)措施内容作用富国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免役法 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强兵保甲法 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取士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学校制度 惟才用人5、结果(1)最终失败:1标志:司马光上任宰相,新法被最终废除2失败原因: 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强烈反对(主要原因) 宋神宗在变法的后期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三)改革评价 1.成效:(1)财政收入增加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局面,王安石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规律)(2)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发展(3)耕地面积大大增加(4)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5)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1)军队精简 (2)武器质量得以改进军事实力增强 军事实力增强,积弱局面的改善(3)马匹质量和数量提高(4)战斗力增强2.变法不足: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它没有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因而也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3.教训:改革是艰辛的,必然会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毫不动摇,才能成功;而且,要注意用人。4.进步意义: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他那种“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随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这主要是着眼于 a、加强军事力量 b、抵抗辽的进攻 c、保卫皇室需要 d、防止军事割据 2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相同点是a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b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c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d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3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4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 b c d5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6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7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 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a.二者都对 b.二者都错c.前对后错 d.前错后对 8在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主要是因为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高利贷者的利益 b对农民的剥削过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并为得到保证9造成“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主要原因是 a官员数量增加 b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c王安石变法的结果 d政府赏赐大量田地给朝中大将10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反对 b用人不当,新法危害百姓c政令不通达,一些地方官不执行新法 d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变法11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加强军事 b丈量土地 c整顿吏治 d奖励垦荒12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13王安石变法各项措施中,既限制高利货盘剥,又增加政府收入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14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a.辽、夏的威胁 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15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出现的根源是( )a.辽夏经常攻宋 b.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土地兼并严重 d.皇室浪费惊人16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幕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新课导入回忆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唤起学生忧国忧民之情。基础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