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第3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第3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第3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第3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第3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 生物进化 灭绝与环境 1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化学 生物 2 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地质历史上出现的两次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分别是 末期和 末期 2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1 表现 产业革命以来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 如温室效应增强 2 要求 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 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 的关系 古 生代 中生代 自然规律 环境生态保护 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圈层有 土壤圈 人类圈 2 三大表现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与其他要素 某一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某一要素的变化 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相互联系和相 互作用 2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土壤形成为例 水热状况 岩石风化过程 外力地貌形态 有机物质 土壤肥力 物质 能量 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1 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 2 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3 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 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 资源开发利用 1 在环境改造的过程中应树立环境的整体观 分析 当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施加影响时 还会影响其他要素 这是由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决定的 因此在进行生产 生活活动时 必须先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否则会使环境发生一系列的异常变化 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 如我国的 沙尘暴 正是由于盲目开垦草原 破坏地表植被 加上强劲的冬季风 使得我国西北 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2 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各要素的作用也完全一样 分析 自然地理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但各要素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一样 在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 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 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3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是个统一的整体 因此整体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主旋律 分析 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形成的整体性是相对的 而差异性是绝对的 是自然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主旋律 正因为这样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 4 某一个区域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分析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六个字来理解记忆 即 关联性 制约性 关联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 制约性就是指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 以及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5 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中 最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的是大气圈 分析 在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土壤圈等地理要素中 生物圈最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 目前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有许多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要素受破坏而造成的 如水土流失 沙尘暴 物种减少等 6 圈层间的能量交换主要是通过物质循环来完成的 分析 圈层间的物质运动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物质通过水循环 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各个圈层间进行运动的同时 能量也进行着交换和传输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人类活动容易影响生物和水文这两种自然因素 从而带动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师生互动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提示 喀斯特地貌区常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有奇特的地理景观 天然洞穴中的一些古生物和古人类化石 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但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不平 往往交通不便 地下溶洞 暗河发育 常会发生地基塌陷 水库漏水和地表水缺乏 且地表水侵蚀与溶蚀严重 往往会因水土流失产生石漠化 典例 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 回答有关问题 1 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 地区 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 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 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性 2 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 和 其原因分别是 3 该地区是我国沼泽分布最广的地区 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解析 根据图中的 三面环山 平原中开 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 色暗 肥沃的土壤 等信息 可判断该地区为我国的东北地区 并由此得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东北河流一年一般有两次汛期 春汛和夏汛 其成因分别是积雪融化和降水 沼泽就是地表积水的地区 形成原因是该地区水源多且不易流走或蒸发 下渗 答案 1 东北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温暖多雨整体 2 春季夏季春汛的主要原因是季节性积雪融化 夏汛主要是因为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 3 降水多 气温低 蒸发量小 地势低洼 排水不畅 地表下有不透水层如冻土层的存在 使土层积水不易下渗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是由地貌 气候 土壤 生物 水文等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相互制约 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如下图所示 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是统一的 每个要素都是整体的一部分 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如果某一个地理要素发生了变化 会导致其他要素随之发生变化 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即 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 不仅会影响当地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全球目前都比较重视保护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 就是因为亚马孙平原的森林影响着全球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2 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地理要素间通过水循环 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具体如下 师生互动 气候与水文要素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提示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水文特征 如我国南北方的河流在径流量及其变化 结冰期方面有较大差别 水文条件不同的地方 气候也有差异 如湖泊众多的地方空气湿度大 昼夜温差小 典例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 气 生物相互作用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 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 降水增加 大陆性增强 降水减少b 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 气温变幅减小 降水增加c 气温变幅减小 蒸发增强 降水增加d 地下水位上升 气温变幅变大 土壤表层盐分积累增多 2 该示意图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 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解析 1 选b 2 选b 图中 源于土壤湿度增大 可使空气湿度增大 则必然是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 同时 源于蒸腾作用加强 可使土壤湿度增大 则必然是降水增加 土壤热容量越大 气温变化幅度越小 则 是气温变化幅度减小 该图显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要素整体性关联图的判读 1 读图分析本图为地理环境要素整体性关联图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2 信息提取 1 图中森林破坏为中心要素 显示出由于森林的破坏导致了其他要素发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2 森林与大气圈 图中信息显示 森林破坏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另一方面森林破坏导致水旱灾害增多 说明了生物 森林 与大气圈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影响 3 森林与水文要素 由于森林的破坏 导致河流径流量变率增大 使河流的水文特征发生了变化 说明了森林与水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4 森林与地貌要素 由于森林的破坏 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 各种侵蚀加剧 具体表现为水土流失加剧 土地荒漠化加剧 说明了森林与地貌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5 森林与土壤要素 由于森林破坏 植被减少 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说明了森林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判读关键 图中显示的要素均是围绕着森林破坏这一中心要素展开的 由于森林破坏影响到的要素有大气圈 水圈 地貌 土壤 反映出某一要素的变化 会引发其他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 形成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整体格局 3 迁移应用 1 考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的关系 2 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 考查如何协调人地关系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3 考查探究自然地理环境演化过程的能力及相关的地理思维能力 读图专练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新华社西宁2011年8月7日电黄河源头再现 千湖之县 的美景 青海省玛多县生态变化见闻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以及过度放牧和滥采滥挖 玛多县饱尝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所带来的 恶果 草场退化 湖泊干涸 鼠害猖獗 严重威胁着当地藏族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部分牧民由于丧失了基本生产资料成为 生态难民 历史上 玛多县拥有4077个大小湖泊 有 千湖之县 的美誉 其中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更是黄河源头地区最大的一对 姊妹湖 1 过度放牧和滥采滥挖 导致草场退化 湖泊干涸 鼠害猖獗 这一现象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 地理要素的孤立性d 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2 结合材料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 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 蒸发增加b 鼠类增加c 河流干涸d 草场沙化e 滥捕野生动物 3 你认为黄河源头再现 千湖之县 的美景 国家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解析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便是 牵一发而动全身 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增加 进而导致冰川融化 土壤水分条件恶化 滥捕野生动物导致老鼠天敌减少 老鼠天敌减少导致鼠类增加 最终导致草场沙化 河流干涸 为解决黄河源头的生态问题 国家采取禁牧封育 退牧还草 移民搬迁 湿地保护 人工增雨 工程灭鼠等措施 答案 1 a 2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依次是 aebcd 3 禁牧封育 退牧还草 移民搬迁 湿地保护 人工增雨 工程灭鼠等 下面四幅图为咸海面积的变化图 读图完成1 2题 1 导致咸海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变暖 蒸发旺盛b 大量引入湖河水灌溉c 湖泊沿岸植被被破坏d 气候干旱 蒸发旺盛2 咸海面积减小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 a 气温年较差变小 降水减少b 地下水水质恶化 地面沉降c 气温年较差变大 盐尘暴频发d 灌溉水源增加 农业增产 解析 1选b 2选c 第1题 锡尔河和阿姆河是咸海的主要淡水来源 两河附近居民大量引入湖河水灌溉 是咸海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 第2题 咸海面积减小 蓄水量减小 其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 导致当地气温年较差增大 风力作用加剧 同时 大面积湖底出露后形成盐漠 盐漠中盐分含量高的尘土被风扬起 易形成危害极大的盐尘暴 误区警示 内陆湖泊萎缩的原因 一方面和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关 如上游地区大量截流 另一方面和气候变干也有关系 不能片面地认为全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的 中国南方喀斯特 是我国在2007年唯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 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读图 完成3 4题 3 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为地下河 因断层面被侵蚀而成b 和 两个小地貌均为侵蚀作用而成c 和 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侵蚀而成d 和 之间是断层 为地壳运动而成 4 下列关于 喀斯特地貌 的叙述 正确的是 岩石的透水性越好 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气候越湿润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 气温愈高 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 b c d 解析 3选c 4选c 第3题 由岩石状态可知 该处并没有断层发生 a d两项错 为峰林 为溶洞 由流水侵蚀形成 为钟乳石 为石笋 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第4题 水的溶蚀作用不仅取决于二氧化碳的含量 而且与水中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浓度有关 而水中酸性物质含量与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 误区警示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不仅与湿热的气候条件有关 还和生物活动有关 湿热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长 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 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 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013 金华模拟 读图 回答5 6题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山脉走向大体为西北 东南走向b 图中寒流的形成与东北信风有关c 若一艘轮船从a处沿海岸线向南航行3000km 船员将依次观赏到热带荒漠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d a附近海域为浅海大陆架 故渔业资源丰富6 最能反映乙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解析 5选c 6选d 第5题 根据该区域所示信息 可以定位该地为南美洲西海岸 图示山脉为安第斯山脉 其走向与经线平行 故为南北走向 该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南极洲板块位置较低 俯冲到美洲板块下方 a海域大陆架狭窄 渔业资源丰富是因为有强劲的上升补偿流 该洋流的形成与东南信风有关 故排除a b d项 第6题 根据板块运动知识可知 该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隆起抬升而成 7 结合下面两图 回答问题 1 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将图乙中山脉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 大气 水 岩石 土壤 生物等 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图中 a 下渗减弱 径流加强 蒸发加强b 地面变干燥c 植被蒸腾减弱 空气湿度减小 2 试分析图甲中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解析 第 1 题 根据图乙中银川等信息可以判断出图中的山脉为贺兰山 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 气候干旱 植被稀少 该地区植被的减少会导致a 下渗减弱 径流加强 蒸发加强 和c 植被蒸腾减弱 空气湿度减小 的出现 而a和c中 c又会导致降水较少 蒸发加强 第 2 题 湖泊面积缩小后 水域面积减小 其景观会发生相应变化 其各种生态功能也会大大降低 答案 1 从上至下依次为a b c 2 气候大陆性增强 气温变化增大 降水减少 变率增大 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 水体净化能力下降 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 1 2012 广东文综 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 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 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 驱动洋流b 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 影响大气环流c 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 加重赤潮d 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 形成信风 解析 选b 理解提示 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 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的盛行风驱动洋流 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 影响大气环境 赤潮的形成与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无关 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这不是信风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