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报告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报告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报告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报告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报告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前言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1840说 鸦片战争开始1861说 京师同文馆1902说 壬寅学制1904说 癸卯学制1905说 科举制废除1911说 民国建立我们以1840年为近代教育的开端 中国近代教育的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近代主要的文化教育势力 清末 地主阶级改革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外国文化教育势力 民国 共产党人民国政府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外国文化教育势力 一 清末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1 产生的基础经济基础 近代工业的产生思想基础 对学前教育认识的提高2 最早的幼稚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 1904 湖南幼稚园 1905 严氏家塾保姆传习所和附设蒙养院 1905严修 3 清末学前教育的特点 中国的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 在通向学前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 迈出了第一步 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在中国产生 既反映了近代大生产的发展 要求学前教育与之适应的一般规律 又反映了它是一种自上而下被动出现的特征 是随着中国的近代学制出现而勉强确定的 这不同于西方很多国家 蒙养院办院的纲领 体现了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总原则 它既不肯放弃传统儿童教育的核心 封建伦理道德的灌输和行为习惯的训练 又具有了近代社会幼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严重的抄袭日本 清末蒙养院制度 基本上照搬了日本1900年 幼稚园保育设备规程 在实施中 采用的是日本的一套体制 教员由日本聘任 课程 玩具 教法也多参照日本 显示出极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色彩 二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1 五四远动时期的学前教育新思潮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入 杜威的 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 即儿童中心论 在 五四 以后成为我国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 反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以书本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 三中心论 主张从儿童的本能 兴趣和需要出发 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教育过程的中心 根据这一理论由克伯屈创制的 设计教学法 与传统的分科教学完全相悖 它以儿童生活中的事件为中心 组成学习的大单元 有预定的计划及目的 使一切活动出于儿童的自发 反对封建的儿童观 主张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个性 以鲁迅先生为例 批评 父对于子 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 幼者的全部 便应为长者所有 认为 后起的生命 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 更近完全 因此也更有价值 更可宝贵 长者须是指导者 协商者 却不该是命令者 把孩子看成是 人类中的人 交给他们自主的能力 鲁迅坚决反对各种摧残下一代的封建教育内容和方法 他反对用迷信 虚伪的 二十四孝图 等来毒害儿童 反对以戒尺 罚跪 背诵等方法来摧残儿童 反对全盘西化 主张学前教育中国化 陶行知指出国内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 外国病 花钱病 富贵病 提出要建中国的 省钱的 平民的幼稚园 张雪门揭露了宗教式 日本式幼稚园之弊端 并对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作了评价 张宗麟指出当时幼稚园的 一切设备教法抄袭西洋成法 不切中华民族行 不合中国国情 的弊病 2 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制定 1932年10月 幼稚教育总目标 增进幼稚儿童身心的健康 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 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 包括身体 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 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 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 课程范围 包括音乐 故事和儿歌 游戏 社会和常识 工作 静息 餐点共七项 每项均列有目标 内容及最低限度要求 教学方法 强调照顾儿童的喜好 不必强求一致地活动 教师要进行引导和个别辅导 采用设计教学法 强调儿童要做户外活动 认为自然界 家庭 村庄 城市 工商业都是儿童最好的活动场所 引导儿童 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 园中的事如扫地 擦桌子 拔草 管理玩具等都应充分的由儿童去做 教师要做观察 教育记录 对儿童的身体 性情 喜好都要记录下来 做为研究和施教的材料 儿童的玩具用品尽量利用废物 天然物和日用品 如旧书 旧报 破布 果核 树叶 石子等 都可做成玩具 教具和装饰品 不但省钱 而且利于培养孩子勤俭品质和创造力 教育活动要与家长相结合 也可向家长宣传幼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法 3 几所著名的私立幼稚园 厦门集美幼稚园 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 成立于1919年福建厦门集美村 是一个私立的 独立的幼稚园 教养目标 增进儿童应有的快乐与幸福 培养人生的基本的优良的习惯 包括身体与其他方面的习惯 启发儿童的灵敏 协助家庭教育幼儿 以谋家庭教育的改造 课程与计划 故事和唱歌 游戏 自然和社会 识字与计算 工作 餐点 静息 家庭联络工作 香山慈幼院 多种途径培训保教人员婴儿教保园幼稚师范 南京鼓楼幼稚园 几项实验 第一 读法研究第二 设备研究第三 故事研究第四 课程研究 1 散漫期 2 论理组织期 3 中心制期第五 习惯研究第六 技能研究第七 幼稚生生活经历的研究 三 几位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主张 1 陶行知幼稚园的新大陆 工厂与农村 一 女工区域是需要幼稚园的 妇女上工厂做工 小孩留在家里 无人照应 最感痛苦 若带在身边 那末工厂里的特殊紧张之环境 便要阻碍儿童的发育 倘使工厂附近有相当之幼稚园 必能增进儿童之幸福而减少为母亲精神上之痛苦 同时女工既不必心挂两头 手边又无拖累 则做工效率 自然也要增加好多 所以为儿童教育计 为女工精神计 为工业生产效率计 这种工厂附近必须开办幼稚园 这是幼稚园的第一个新大陆 二 农村也是需要幼稚园的 农忙的时候 田家妇女们忙个不停 小孩子跟前跟后 真是麻烦 哥哥姐姐也要帮忙操作 无暇陪伴弟妹玩耍 所以农忙一到 乡村小孩子就要缺乏照料 倘使农村里有了幼稚园 就能给这些小孩子一种相当的教育 并能给农民一种最切要的帮助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解放小孩子的头脑 解放小孩子的双手 解放小孩子的嘴 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解放小孩子的时间 人生两个宝 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 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 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 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手脑相长歌 论幼稚园课程 2 张雪门 什么是课程课程是经验 是人类的经验 用最经济的手段 按有组织的调制 用各种的方法 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 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 这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做而又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课程的来源儿童自然的诸般活动 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生的活动 儿童与人事界接触而生的活动 人类聪明所产生的经验而合于儿童的需要者 课程安排 教材须合于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 教材须合于儿童目前生长阶段中的需要 教材须合于社会普遍生活的标准 教材须合于儿童目前的学习能力 教材标准 3 陈鹤琴 陈鹤琴与江西 1940年4月 江西泰和省立幼稚师范学校 1943年春 改省立幼稚师范为国立 增设专科 1945年3月 转移至广昌甘竹饶家堡 1947年 国立幼专专科部迁上海 在江西期间 形成并实践 活教育 理论 论儿童心理特点 好动心 模仿心 易受暗示 好奇心 游戏心 喜欢成功 喜欢野外生活 好群心 赞许心 活教育 理论 活教育 的目的论 做人 做中国人 做现代中国人 作为一个人 他必须热爱人类 不论国籍 种族 阶级和宗教 他必须热爱真理 以真理为至高无上 乃至不惜一切 今天我们生在中国 是一个中国人 做一个中国人 与做一个别的国家的人不同 生长在这一块国土上的人们 其命运息息相关 做一个中国人 他要懂得爱护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 爱自己国家长期延续的光荣历史 爱与自己共命运的同胞 并且 拥有这份情感的中国人 应该团结起来 为同一个目标 提高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 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而努力 做现代中国人有五方面的要求 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服务 活教育 的课程论 大自然 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 大社会做出发点 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 大社会去学习 去向活的直接的 知识宝库 探讨研究 活教育 的课程内容应当来源于自然 社会和儿童的生活 其组织形式也必须符合儿童的活动和生活的方式 符合儿童与自然 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 活教育 的课程打破惯常按学科组织的体系 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 即能体现儿童生活整体性和连贯性的 五指活动 五组活动 形式 即 儿童健康活动 包括卫生 体育 营养等 儿童社会活动 包括史地 公民 时事等 儿童科学活动 包括生 数 理 化 地等 儿童艺术活动 包括音 美 工等 儿童文学活动 包括读 写 说 译等 活教育 的教学论 做中教 做中学 做中求进步 是 活教育 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做 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因此也是 活教育 教学论的出发点 强调以 做 为基础 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陈鹤琴看到儿童的 做 往往带有盲目性 因此在鼓励学生积极 做 的同时 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指导 活教育 教学的四个步骤 即实验观察 阅读思考 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 四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 不是机械的 割裂的 四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1 学前教育要满足工农群众的需要 2 学前教育要融合中西既吸收全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