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巢区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00.doc_第1页
居巢区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00.doc_第2页
居巢区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00.doc_第3页
居巢区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00.doc_第4页
居巢区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00.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居巢区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蔬菜产业是我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是近年来促进我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新的亮点。蔬菜产业发展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市场均衡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加速我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在深入分析我区蔬菜产业现状,研究分析今后蔬菜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了居巢区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一)取得的成效1、种植面积稳步增长。2010年全区瓜菜播种面积18.8万亩,比2005年增长15.8%,其中露地菜播种面积8.4万亩,保护地栽培面积10.4万亩(大中棚5.7万亩,日光温室0.25万亩,小拱棚1.0万亩,地膜覆盖3.45万亩)。蔬菜产品周年、均衡供应能力大大提高。2、种植效益增幅较大 2010年全区瓜菜总产量37.6万吨,比2005年增加20%,但价格比2005年增长50%以上,共完成瓜菜产值约9.54亿元,比2005年增长近6成,菜农收入有较大增长。3、产业优势逐步显现。目前,我区已形成城郊叶菜类、沿湖水生类、中旱茄果类、司集芹芽、柘皋葱蒜类等5大蔬菜主导产业,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同时,有14个蔬菜品种已获无公害产品认证,注册“中旱”番茄、“绿柘”蔬菜及“司集”芹芽等商标,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11个,会员2000多人,蔬菜加工企业2个,年加工量5000多吨。4、种菜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6万元,示范种植番茄、草莓、黄瓜、甘蓝等蔬菜新品种18,推广无纺布、生物肥、叶面肥、杀虫灯等新产品6个,引进大棚旋耕机,示范推广蔬菜减量化施肥、叶面喷肥、保温材料覆盖等各项技术7项,培训农民2700余人/次,先后组织蔬菜种植大户到和县参加蔬菜节等观摩会了,农民科学种菜水平不断提高。5、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加强蔬菜专业基地的管理加强监控,与专业基地及基地所在乡镇签定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质量承诺书,推广新型高效无残留的放心农资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加强对基地与市场生产、销售蔬菜的监控检测力度,大大提升了我区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二)、存在问题 一是城郊菜地征占严重,生产能力呈现不足。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郊优质高效蔬菜基地大量被征占,新菜地开发滞后,且产能低下,再加上城镇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农村吃商品菜的比率也在不断上升,因此,蔬菜生产能力明显不足,不能满足我区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蔬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二是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菜农生产积极性受影响。蔬菜一直被认为是高效经济作物,市场化程度较高,因此,地方财政对其投入较少。蔬菜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依赖菜农自发投入难以得到快速发展。菜农是农民群体中最勤劳的农民、最能吃苦的农民,但他们却要承担蔬菜生产带来的生产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加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运销成本上涨,菜农的生产积极性下降。三是蔬菜基地基础设施薄弱,抵抗自然风险能力较差。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区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有所改善,但大多数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极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蔬菜产品的季节性、结构性价格波动幅度趋大,蔬菜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滞后加剧了结构性、季节性供需失衡和价格大幅波动。四是蔬菜质量总体上仍然不高。蔬菜总量虽然维持稳定发展态势,但由于生产监管,市场监管难以到位,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及蔬菜销售的监管仍须进一步加强。五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目前蔬菜生产主要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家万户搞批发,千家万户搞零售,难以保证上市蔬菜的商品一致性,也难以创出名牌产品。六是龙头加工企业缺乏,规模偏小。蔬菜的产后整理,包装和蔬菜加工业仍然是整个产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区蔬菜产业的壮大和蔬菜品牌的升级。二、产业规划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文件和2010年8月1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坚持粮菜统筹发展的规点,全面谋划居巢蔬菜产业,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转变蔬菜生产发展方式,促进我区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同时,严格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品牌、质量为抓手,立足本地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加大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培育优质蔬菜产业和优势基地,形成合理的布局,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基地布局规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蔬菜市场品种丰富,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二)、主要目标 围绕居巢区蔬菜产业化发展战略目标,针对当前蔬菜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依托环境和资源优势,在巩固原有专业蔬菜基地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反季节、无公害、特色蔬菜生产,促进蔬菜产业向质量化、安全化、科技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十二五末期,全区基本形成中旱番茄和白茄、柘皋蔬菜、苏湾司集芹芽、散兵食用菌、沿湖水生蔬菜等五个蔬菜产业带,蔬菜生产总面积达到20万亩,蔬菜生产成为农业支柱产业。(三)、发展重点1、加强蔬菜基地建设,尤其是一线蔬菜基地(常年种植)建设,完善蔬菜基地灌溉道路等基础设施,确保城市常年蔬菜种植面积。2、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建设,确保蔬菜质量安全。3、建立健全蔬菜质量安全监控管理体系,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三、产业发展规划(一)沿滨湖大道蔬菜版块建设1、设施蔬菜板块 发展范围:中垾镇合马路以南,大联圩路以西区域,涉及滨湖村委会、小联圩村委会以及建华村委会何许、大左、前嘴自然村和中垾居委会丁村、常村自然村。发展规模8000亩。重点调整区域:利用沿湖地带现有1000亩规模,引导扩大蔬菜生产,重点调整中垾镇的宁家圩、小联圩。涉及滨湖、小联圩两个村委会,发展面积2200亩,其中宁家圩1220亩,小联圩980亩。工作重点:按照一季蔬菜和一季水稻的种植模式,打造优质高效、无公害、设施栽培及休闲采摘农业。以番茄、白茄为主,大力推广高效设施栽培,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2、高效蔬菜板块发展范围:烔炀镇西宋圩、巢湖圩及以北区域,涉及唐嘴村委会、巢湖村委会,发展规模8000亩。重点调整区域:烔炀镇西宋圩及以北区域,发展面积5400亩。工作重点:按照常年蔬菜种植模式,打造优质、无公害、棚室蔬菜及采摘休闲农业。以发展设施蔬菜为重点,推广优质安全高效模式化栽培、蔬菜抗灾避灾、设施园艺标准化栽培和滴灌、微灌等技术,加快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蔬菜单产和复种指数。3、水生蔬菜板块发展范围:黄麓镇临湖村委会石桥张、裴村自然村,花塘村委会上陈自然村,中庙办事处河西村委会吴村、东王、王嘴、大赵自然村,以及沿湖低洼圩田区域,发展莲藕、茭白等水生蔬菜。涉及黄麓镇临湖、花塘和中庙办事处河西三个村委会,发展规模2500亩。重点调整区域:黄麓镇临湖村委会石桥张自然村周到圩至花塘村委会上陈自然村河东圩区域,中庙办事处河西圩区域,发展莲藕种植,发展面积1500亩,其中,黄麓镇区域1000亩,中庙办事处区域500亩。工作重点:按照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要求,打造水生优质莲藕观光农业,以引进优质品种,改进栽培技术为重点,提高莲藕产量和经济效益。4、特色经果板块发展范围:烔炀镇合马路以南至滨湖旅游观光大道以北岐阳、新桥、巢湖、唐嘴村委会区域,涉及岐阳村委会树程、上李、下李、小柏、马场、大曹自然村,新桥村委会大戴、中戴、晚戴、寺后朱、东邓、新桥自然村,巢湖村委会鲍岗、小高、叶李自然村和唐嘴村委会唐嘴、西宋、杨董、汤宋赵自然村为草莓种植区。黄麓镇烔忠路以东至观光大道以北区域,涉及跃进村委会上谢、下谢、百户、南方、雷方武自然村,张疃村委会段曹、望方、大河自然村为葡萄种植区。沿线丘陵岗地适宜推广发展优质经果。发展规模6000亩。重点调整区域:烔炀镇唐嘴村唐嘴圩,黄麓镇跃进村委会北户村至张疃村委会大河村区域。涉及唐嘴、跃进、张疃三个村委会,发展面积1700亩,其中烔炀区域草莓700亩,黄麓区域葡萄1000亩。工作重点:利用现有种植基础,按照引进改良品种、改进种植方式、发展设施栽培的要求,建立无公害、高产高效、采摘品尝休闲体验农业。以引进脱毒草莓和优新葡萄品种,改进搭架方式和大棚栽培为重点,采取品种搭配和大棚设施栽培方式,提早鲜果上市,延长有效采摘期,加大高产配套技术推广,努力提高单产,增加经济效益。(二)、蔬菜产业带培育1、设施蔬菜产业带:建成中旱滨湖、小联圩等村大棚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2、司集芹芽产业带:建成无公害芹芽生产基地8000亩。3、柘皋蔬菜产业带:以锦旗村和合浦村蔬菜基地为主线,向全镇及周边乡镇辐射,新发展蔬菜基地5000亩。 4、食用菌产业带:以永昌永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为依托,建成食用菌周年栽培基地1500亩,年加工食用菌产品30万袋。5、 沿湖水生蔬菜产业带:在沿湖乡镇、街道发展莲藕、菱角等水生专业蔬菜基地2万亩。(三)、蔬菜标准园建设1、烔炀草莓标准园建设。位于烔炀镇歧阳村委会,临近观光大道,占地150亩,以出口草莓标准化示范种植为主体,融草莓品种展示、草莓品种提纯复壮、种苗繁育、促成栽培示范为一体的示范园区。制定园区规划,投资建设区内基础设施,包括园内循环道路,草莓种植大棚和管理房。2、中旱优质番茄标准园建设。优质番茄高产示范园项目位于居巢区滨湖大道南侧。标准园区面积100余亩,主要实施内容是在标准园区进行番茄标准化生产,引进番茄新品种和新技术,建设新品种展示区10亩、采摘区10亩和70亩高产实验田。标准建成后,对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及扩大生产规模,实施集约化生产起积极带动作用。(四)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20112015年,计划年培训4期,培训农民2000人次。重点推广设施栽培、节水灌溉、新型育苗、大棚连作障碍治理等多样化集成增效技术,发展蔬菜嫁接、水旱轮作、周年茬口搭配等新型高效栽培模。 (五)、加大专业合作社和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20112015年,扶持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5个,年外销蔬菜产品5000吨;新扶持成立1个年加工量2000吨的蔬菜加工企业。(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中旱长白茄属常规种,是我区中旱菜农在生产中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优良地方品种。具有耐低温、耐弱光、熟性早、优质、高产的优点,同时风味好,商品性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全面发挥品种优势,挖掘品种潜力,加大品种开发力度,积极申报品牌和注册商标,增加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效益。(七)、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努力确保蔬菜质量安全。依托蔬菜专业合作社和专业蔬菜基地,逐步建立基地档案和可追溯制度,通过标识标志、商品条码等手段,建立产品的“身份证”和市场准入制,完善蔬菜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体系,地产蔬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四、主要措施1、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认识统一到“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目标上来,把蔬菜产业的发展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要明确和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发展蔬菜产业中的目标责任,加强管理和服务,狠抓落实,形成合力,推进我区蔬菜产业建设稳步发展。2、建立优势产业区,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利用按照蔬菜发展重点及布局规划,以市场引导、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为原则,各乡镇要认真做好蔬菜种植规划的落实,引导特色蔬菜种植向优势产业区集中,使全区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区农委蔬菜办负责好适应市场需求的蔬菜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以及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形成完整的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加快我区蔬菜产业的发展步伐。3、加强对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监管按照“绿色”产品要求,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对蔬菜生产环境、投入品、生产销售环节实施监控,控制产区污染,净化产地环境;杜绝使用高毒农药、劣质化肥、伪劣种子等无公害标准禁止使用的农用物资;对生产基地、农产品销售市场进行农药残留检测,防止不合格产品上市和销售,巩固和发展我区无公害蔬菜品牌。4、通力合作,多方筹集资金,加快蔬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