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野趣崇明新城公园的设计.docx_第1页
自然野趣崇明新城公园的设计.docx_第2页
自然野趣崇明新城公园的设计.docx_第3页
自然野趣崇明新城公园的设计.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 1图 2图 3自然野趣:崇明新城公园的设计文 / 赵明芝这是一个关于公园生态的案例。此案例采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设计了充满自然野趣的基地,并以形象的人文之图将其明确展现。基地是大量的、粗犷的,它因自然过程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务, 而图是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人的体验及人对自然服务的接受而存在。一、区域位置及场地分析(一)区域位置城桥新城是上海市 11个重点建设城镇之一,它将成为崇明 县未来市区的文化、行政和商业办公中心。未来的沿海大通道 西线将穿过本区域,使之成为由上海进入生态崇明的重要门户(图 1)。 本区域将是崇明新城未来最为核心的行政商务中心。它将以湖区为中心,在周边建设大量的公共性高层市政及办公建 筑。它具有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化艺术、商务办公等功能(图 2)。强(图 3)。(三)场地设计思路1.公园要面向游客开放,便于游客进入,故公园需具有方 向性。在公园的街区部分,设计了几个硬质广场,形状有半圆、 直线与圆的结合等。整个公园的布局和空间营造都应在此基础 上进行。2.解决公园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做好景观视线分析、场地 地形处理、植物布局等工作,使得公园内外之间过渡自然。3.处理好公园空间关系,比如空间序列、空间虚实、空间 大小和比例等。突出场地特色,营造丰富多彩的公园新景观。4.对于“边缘地带”(陆地与水的交接处),在保证水域安 全防线的同时,增添一些水生植物、半湿生植物和耐水湿植物, 形成滨水生境群落。对于堤岸的处理,大部分采用软质化处理 手法。5.充分利用当地的植物,把它们作为公园空间布局的重要(二)场地现状分析现在的场地周边地块与公园联系性不强,与现有周边道 路造成割裂;地形过于平坦,缺乏起伏变化;老效河驳岸过 于平直,缺乏变化;针对周边道桥存在的问题,缺乏鼓励人行及自行车行的措施;堤岸与水面存在较大高差,亲水性不图 4图 5图 6图 7图 8环境艺术 53组成部分,围绕这些当地的大树进行公园特色空间的营造。5.在岸线处理上摒弃直线的设计,整体采用柔和、蜿蜒的曲线。6.流水的设计,整体上采用如同一笔而成的曲线设计,尽 显水面的唯美和静谧的氛围。(二)新城公园的设计理念 新城公园的设计理念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让自然接管一切,减少人工化的痕迹,让游客体验自然荒野的感觉,加深 人们对自然的情感(图 4)。第二,亲水性,沿岸绿枝拂水,呈 现出静谧闲适的氛围,可让游客感觉水的温柔。(三)新城公园的设计原则1.生态多样性原则:整个方案在驳岸的设计上采用软质的 处理手法,对驳岸进行自然化处理,并在水边种植芦苇。多种 多样的水生植物,对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可收到循环再利用 的效果,促进系统的稳定。“花之岛”和“园艺岛”两个岛屿的 设计,不仅给中心湖面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也能起到净化空气 的作用。2.文化特色原则:充分挖掘崇明最有特色的、并能彰显园 林特色和人文特色的文化。在本方案的设计中,建有科普展览 室,在其内展览崇明的特色文化,以便游客了解崇明。3.环保科技原则:在本方案的地面铺装中,设计师使用生 态透水铺装材料和硬软质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如在“通往”活 动区主入口的道路的铺装上,设计师开挖出菱形,在菱形内任 野草生长,这样有利于雨水的收集。4.景观丰富原则:用特色的树林、起伏的草坡、岛屿、湿 地、密林缓坡等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5.空间使用原则:创造开阔、半开阔、私密、半私密等多 层次的景观空间,并采用以静带动,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动静变化的绿色空间,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二、景观设计的愿景及景观规划崇明新城城市公园将成为崇明新城中心区的主要开放空间。它以大型开放水体为中心,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创造宜人的休闲 环境,从而为新城塑造鲜明独特的形象。公园设计将结合崇明岛的本土特色和当地的岛屿文化,吸引周边地区的游客。(一)景观意向设计1. 将建筑与水面和地面有机结合,使三者形成一个整体(图 5)。2.塑造微地形,将其与其他空间的高差控制在2米左右,这 样可使景观的纵向层次变得丰富多样(图 6)。三、空间景观格局的规划设计师遵循“设计结合自然”的原则,尊重场地的特征,设计出多种生境体验方式,塑造出流畅动感的园路系统及场地景 观节点平台,突出场地地貌和次生植被的特征、构建游客休闲 游览与停留体验的空间格局。让游客行走于木栈道、观景平台, 探知次生林环境和景观的结合。整个景观格局简约、流畅、大 方,展现着人与自然互动的富有野趣的独特生态公园。(一)景观骨架1.游步道 游步道作为景观空间骨架之一蜿蜒贯穿整个公园。它依托河道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地,形成游客休闲活动通道,包括自行 车道和入口健步道等。游步道可引导游客与水域亲密接触,并 最终延伸至树林,可以完善生态公园休闲、游览及科普观光的功能。3.对驳岸进行自然化处理,在此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源及空气(图 7)。4.“气泡形”的岛屿,可减缓水流,保护水土,使空气清新(图 8)。图9图 10图 1154环境艺术2.木栈道木栈道是设计者精心构造的多视点透视景观的主要载体。 它深入密林,在竖向上也具有波动性,或高或低、或明或暗地 曲折于园区内。高低起伏的木栈道可增加景观的空间层次,产生了视觉观影和空间格局的丰富变化,增添游览的趣味性。四、景观设计的特色为了体现景观设计的特色,该设计把公园划分为五大区域:庆典广场区、活动区、休闲娱乐区、生态及艺术展示区和 湿地区,可概括为“一环五区” (图 9)。(一)庆典广场区该区域的设计原则: 形式上,生态仿生湿地,追求自然;尺度上,岸边缓坡高差 1.5 米;功能上,使水系统利用河道,对水的利用处理,包 括水上步道系统的亲水体验功能和水生植物系统的自净功能两 个方面。要实现的目标:反璞归真,生命净化。 该区域设计特色主要体现在:地形起伏的造型与休闲座椅相结合,可为身体疲惫的游客提供一片休闲观光的场地;红色 弧形廊架与圆形相结合,廊架上面镂空的圆形与整体语言设计 相符合,可让阳光透过空隙照射在地面,增加场所的活跃氛围; 弧线与直线相结合,这主要体现在观光亭的设计上,游人漫步其中,可感受自然的气息(图 10)。子塑造一个有意义的体验空间,以激发他们的丰富的创造力。生态建筑的坡顶上面设置台阶,便于游客休息,游客行走于缓 坡之上,可以到达屋顶观赏整个湖面的风景(图11)。该设计站 在未来的高度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认知,在取其美感与象征意 义的基础上,在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方面 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在建筑上营建植草屋面,建筑色彩仍以传 统的灰、白为主,局部采用浅绿色点缀,以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地面铺装采用软硬质相结合的设计手法,有利于雨水的收集。(三)休闲娱乐区该区域的景观设计特色主要体现在:入口处的“S”形绿色(二)活动区该区域主要设计了儿童活动场地、篮球场地、生态建筑、跌 水设施等。儿童场所的主要设计均以儿童认知为基础,活动设施均采用具有丰富亮丽的色彩和动物的造型,目的是为孩图 12图 13图 14环境艺术 55草坡可供人们在上面自由玩耍,吸引着游客进入园内,游船码头可供游客游玩,使其身临其境,感受水的温柔。以线面构造组合 围合出简洁明朗的休憩空间,三角形的缓坡建筑延伸至湖面,游 客可以通过它到达屋顶,观赏整个湖面的风景。建筑内部主要供 游客休息、观赏,宛如绿荫下的童话世界,室内摆放着与生态相关的特色纪念品,使小小的公共空间十分引人注目(图 12)。园艺岛主要种植一些当地植物,它们枝繁叶茂,形成空间界面,游人行走于其中,特别舒服,可以体验大自然的魅力。花 之岛主要种植一些当地的花草,五颜六色的花,让人留连忘返。人工湖的轮廓为自由形状,它与大片的水生植物,共同形成城(四)生态展示区该区域设计主要是在保护自然生态景观的前提下,科学合理 地利用自然资源。让游客走在园中能够感受现代园林的精致和大 方,体会深邃抽象、简洁朴实的大自然意境。该设计为了满足生 态公园的休闲、教育及科普展示的功能,设计了三角形的展示 厅。其上面是屋顶花园,圆形的花池兼座椅,木质的铺装,人们 可以在上面行走、休息、观光。水面上设计了一个月牙形的亲水 平台,人们可以坐在平台上面赤脚玩耍(图 13)。(五)湿地区 该区域主要有两个岛组成:园艺岛与花之岛。它被设计为可近距离观察和远距离观察两种类型。散步在水系和栈道周边, 可让游人体验自然演替的过程和方式,领略湿地植被神奇的动态变化(图 14)。图 15图 16图 17图 1856环境艺术市中的自然荒野。湿地区让游人感知野草的生长,感知充满泥沙的土地,感知生长多种植被的湿地,感知自然的进程,感知 土地和在土地之上有生命的东西。人工湿地的水生植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可以净化水 质,又可以提供氧气。水生植物的净化技术主要是利用水生植物去吸附、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展示区、湿地区(图 18)。六、结 语该生态公园设计方案注重于公园本身功能的改变,现代元素的引入,构成材料的替换以及现代艺术形式的多义性创新应用。 崇明新城公园的景观设计致力于自然活力,尊重和关注每一个景 观元素所显示的生命意蕴。正如利奥波德所言:要让人有“独处 于自然的感受”1。生态公园的设计,要以保持生境多样性为目 的,通过种植本地树种,保持原生态,体现生态的原汁原味,体 现自然性和古朴性,减少人为干扰,实现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注释:1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62 页参考文献:1俞孔坚,刘玉杰,刘东云.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 设计J.中国园林,2005(05)2李 ,侯苗笛.城市空间与自然荒野的互动苏黎世大学耶荷公园 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11(09)3孙卫国,陆琦.岭南风华迎四方广州亚运村滨河园林项目岭南水 乡专题策划设计.中国园林,2011(08)4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5唐宇力,张珏,范丽琨.拟天然生境造精雅空间杭州江洋畈生态 公园建设实践探索J.中国园林,2011(08)6李勇.湿地的生境修复及景观规划设计以潍坊市白浪河湿地公园 为例J,中国园林,2011(08)7王晓俊.地域场地空间南京溧水城东公园设计的一些思考. 中国园林J,2011(11)8户田芳树,刘佳,倪亦南.简洁、柔美的水景设计Green Pia津 南J.中国园林,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