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胃痛 2 胃痛 是指上腹胃脘部反生的疼痛 又称胃脘痛 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肠神经官能症 胃粘膜脱垂等病 慢性胃炎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首批43种针灸适应症之一 3 因其疼痛部位近心窝部 又称作 心痛 胃心痛 等 本病与 真心痛 有本质不同 临床上应加以区别 4 胃与脾相为表里 肝对脾胃具有疏泄作用 故胃病与肝脾有密切关系 如属肝气犯胃 多由忧思恼怒 气郁伤肝 肝气失其条达 横逆犯胃 气机阻塞 若脾胃虚寒 则因禀赋不足 中阳素虚 内寒滋生 每因饮食不慎 思虑劳累 或触及寒邪均可引起胃病发作 5 1 病因 寒邪客胃 饮食伤胃 肝气犯胃 实证 脾胃虚弱 虚证 2 病机 实证 气机阻滞 不通则痛 虚证 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 失养则痛 1 病因 寒邪客胃 饮食伤胃 肝气犯胃 实证 脾胃虚弱 虚证 2病机 实证 气机阻滞 不通则痛 虚证 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 失养则痛 6 7 辨证要点 1 辨虚与实 2 辨寒与热 3 辨气与血 8 辨虚实 病程长 痛处喜按 饥时痛著 纳后痛减者多属虚证 病程短 痛处拒按 饥时痛轻 纳后痛增者多属实证 辨寒热 冷痛 喜温 泛吐清水者多属寒证 灼痛 喜凉 泛吐酸水者多属热证 辨气血 痛呈胀痛 窜痛者 多属气滞 病程长 痛持续 固定不移刺痛者多血瘀 9 1 实证主症 上腹胃脘部暴痛 痛势较剧 痛处拒按 饥时痛减 纳后痛增 可分为寒邪犯胃 饮食伤胃 肝气犯胃 血瘀停胃 2 虚证主症 上腹胃脘部疼痛隐隐 痛处喜按 空腹痛甚 纳后痛减 可分为脾胃虚寒 胃阴不足 10 胃痛与真心痛之鉴别 11 治疗 1 基本治疗治法和胃止痛 取胃的募穴 下合穴为主 主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配穴 12 13 方义 腑会中脘 足三里 远近配穴法 可和胃气 理气机 止胃痛 内关 为心包络穴 可宽胸解郁 行气止痛 操作 14 配穴 寒邪犯胃 胃俞 饮食停滞 下脘 梁门 肝气犯胃 太冲 胃阴不足 三阴交 内庭 气滞血瘀 膈俞 脾胃虚寒 气海 关元 脾俞 胃俞 15 临床治疗参考 1 寒邪客胃治则 温胃散寒 行气止痛 处方 中脘 足三里 内关 公孙 胃俞 方义 随证配穴 痛甚者加梁丘 操作 针用泻法加灸 2 饮食停滞治则 消食导滞 和胃止痛 处方 天枢 足三里 内关 里内庭 下脘 16 方义 随证配穴 胃脘胀痛 苔厚腻加阴陵泉 操作 针用泻法 3 肝气犯胃治则 疏肝理气 和胃止痛 处方 足三里 中脘 太冲 期门 方义 随证配穴 嗳气甚者加内关 膻中 操作 针用泻法 17 4 瘀血停滞 治则 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 处方 中脘 足三里 内关 膈俞 期门 公孙 三阴交 方义 随证配穴 便血者加血海 操作 针用泻法 18 5 脾胃虚弱 治则 温中散寒 健脾和胃 处方 脾俞 胃俞 章门 中脘 内关 公孙 关元 方义 随证配穴 心悸气短者加内关 神门 操作 针用补法加灸 19 20 其他疗法 穴位按压 指针 耳针 选穴 胃 肝 下脚端 神门 脑 膈 恶心呕吐 胰 胆 消化不良 方法 每次取2 3穴 捻转强刺激 留针20 30分钟 适用于胃神经官能症 穴位注射 急 慢性胃炎 胃溃疡的治疗 1 急性胃炎的常用方案选穴 中脘 足三里 内关 胃俞 呕吐重者 加公孙 痛重者 加梁丘 寒泻犯胃者 加神阙 食积者 加下脘 里内庭 21 方法 疼痛 呕吐剧烈者 先针内关 足三里 公孙 用捻转结合提插法强刺激 间歇行针 每隔数分钟行针1次 待疼痛稍缓后 再针中脘 平补平泻 刺激不宜过强 留针30分钟 因寒所致者 在神阙 中脘加用温和灸 每穴10 15分钟 每日治疗1 2次 22 2 慢性胃炎的常用方案选穴 胸9 12 腰1华佗夹脊穴 虚寒型配足三里 脾俞 胃俞 公孙 内关 虚热型配胃俞 脾俞 足三里 内关 内庭 23 方法 针刺华佗夹脊穴 进针深度40mm 以患者感到局部酸 麻 胀 沉重或针感放射至胃部 腹部为佳 虚寒型者配穴用捻转提插补法 轻刺留针 针后腹部加艾盒灸 待盒内灸条燃烧完毕起针 一般留针约30min 虚热型者配穴用捻转提插手法 补中寓泻 重刺疾出 不用灸法 隔日1次 20天为1疗程 24 3 消化性溃疡的常用方案方案1 体穴为主选穴 第1组 足三里 内关 公孙 第2组 中脘 脾俞 胃俞 胃痛甚加梁丘 胃寒甚加灸中脘 腹胀甚加天枢 反酸多加太冲 便秘加支沟 失眠加神门 乏力加灸气海 足三里 25 方法 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每日1次 平补平泻手法 留针30min 5天为1个疗程 每疗程间休息2天 连续治疗9个疗程 即2个月 26 方案2 体穴为主主穴 脾俞 胃俞 中脘 足三里 内关 配穴 肝俞 阳陵泉 太冲 内庭 关元 气海 章门 梁门 27 方法 每次取主穴2 3穴 肝郁气滞者可加肝俞 阳陵泉 太冲 内庭 脾胃虚寒者可加关元 气海 章门 梁门 实证者施以较强刺激 虚证者手法宜轻 可加用温针并拔罐 背部及上腹部穴用隔药饼灸 使胃脘部发热为佳 留针30min 每日或隔日1次 30次为1个疗程 28 40年来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文献总结结论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穴位按使用频率的高低依次为 中脘 胃俞 足三里 脾俞 上脘 内关 梁门 章门 下脘 三阴交 公孙 合谷 所选用的穴位以俞募穴等病变局部穴位为主 认为可能是因为消化性溃疡属内脏疾患 而俞募配穴对内脏疾患的治疗作用远远超过了四肢配穴法 也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中脘 胃俞穴与溃疡病确实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29 针灸治疗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的用穴基本相同 无明显差异性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选穴原则多是以辨病为主 而对辨证治疗不够重视 30 31 按语 1 胃痛证候有时可与肝胆疾患及胰腺炎相似 须注意鉴别 针灸治疗以寒凝 食积 肝郁取效迅速 虚痛和血瘀者取效慢 可配合灸法 坚持治疗可起到较好的远期疗效 2 溃疡病出血 穿孔等重症 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 32 3 饮食宜规律 忌食刺激性食物 注意劳逸结合 不满不良情绪刺激 4 针灸治疗胃痛的机制包括 保护胃粘膜 调整胃酸分泌 促进溃疡愈合 调整胃的运动 对神经系统 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调整等 33 护理 保持环境的整洁安静 病室内安静清洁 阳光充足 空气流通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 注意观察胃痛的时间 性质 部位 观察大便的颜色 量 警惕并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及胃穿孔 34 饮食有节 定时定量 饮食宜清淡 易消化 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寒性病症可饮热水 脾胃虚寒可食用土豆 藕 牛肉温中补虚 肝气犯胃可食用芹菜 向日葵等疏肝和胃 制酸药物宜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服用 35 病例分析 36 病例分析 患者张某 男 43岁 商人 有胃脘痛病史十余年 每因精神紧张而复发 曾做纤维胃镜检查提示 浅表性胃炎 近几天由于工作紧张连续熬夜而出现胃脘部疼痛 疼痛连及胁部 嗳气 大便秘结 2 3天一行 自觉心烦嘈杂 口苦 舌质淡红 黄腻苔 脉弦 试分析中医诊断 辨证分型 治则治法 取穴 方义 其它治疗方法 37 中医诊断 胃痛 辨证分型 实证 肝气犯胃型 治则治法 和胃止痛 以足阳明 手厥阴经为主 取穴 足三里 内关 中脘 太冲 方义 足三里 疏调胃腑气机 和胃止痛 中脘 健运中州 调理气机 内关 宽胸解郁 行气止痛 太冲 疏肝和胃 其他治法 可配合使用穴位注射法或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 古代治疗经验 一 选穴特点1 循经选穴多选任脉穴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 经胃脘部 胃脘痛又常与正气亏乏 奔豚气上相关 故又多取小腹部任脉穴以补虚调气 常用穴为中脘 气海 关元 下脘 巨阙等 38 多选脾 胃经穴 胃脘痛与脾 胃的关系最为密切 所以古人多取脾 胃经穴予以治疗 灵枢 经脉 中脾经的 是动病 和 所生病 即分别有 胃脘痛 和 心下急痛 之证 常用穴为公孙 商丘 大都 太白及足三里 乳根等 39 多选膀胱经穴之背俞穴 胸腹脏腑与背俞穴的关系十分密切 现代医学也认为 控制胃与食管的交感神经 大多从背部脊髓胸5 10发出 因此治疗本证多取相应背俞穴 常用穴为膈俞 胃俞 脾俞 肾俞等 40 选取肾 肝经穴 肾经 肝经循行于胸腹部 与胃脘部关系也很密切 且肝木 肾阳也影响着脾胃功能 常用穴为水泉 阴谷 幽门及章门 期门等 41 2 分部选穴古人多取胸腹部穴 此为局部选穴法 多取足三阴的五输穴等特定穴 其中特别是脾经穴 与胃脘关系更为密切 取上背部相应背俞穴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 合治内府 内关是古代治疗本证的要穴 42 3 对症选穴冷痛选脘腹部穴 天枢 灸章门 气海 中脘 热痛选脾 胃经远道穴 背腧穴 虚痛选脾 胃经穴 商丘 足三里 43 气郁痛 可有气聚 气逆 气上 气攻痛等症状 重视选胸脘和小腹部穴 也选相应背腧穴 如脾俞 章门 气海 期门 关元 中极 中府 四满 阴交 石门 天枢 中脘 气穴 食积痛多选胃脘部穴 公孙配解溪 太仓 中脘 三里 水湿痰痛多选与脾 胃相关的穴位 44 二 针灸方法1 针刺止痛2 灸法温阳因为艾灸具有温通作用 故可治疗本证之寒痛 虚痛 气痛 食积痛 3 刺血祛瘀对于实邪瘀阻者 采用刺血疗法 45 46 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方法 针灸疗法1 1毫针疗法T7 T12华佗夹脊穴 足三里穴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中脘 足三里穴 1 2灸法1 3火针 47 2针灸综合疗法2 1针刺与耳穴粘压相结合2 2针灸中药综合疗法2 3针灸西药综合疗法3 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在穴位选择上在针灸治疗方法上安全性评价 48 本病的针灸治疗规律辨证特点 以肝胃不和 中焦郁热 脾胃虚弱 寒 胃阴不足居多 在治疗中以疏肝理气 解郁泄热 补脾健胃 温中散寒 益胃养阴为主 用穴规律 主穴为中脘 足三里 内关 也有以T7 Tl2华佗夹脊穴作为主穴 根据辨证分型配合相应穴位 治疗方法 以毫针为主 可单独应用 也可配合耳针 艾灸 火针 中药 西药等 49 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语健康话题词汇课件
- 外包项目制管理办法
- 投诉赔偿券管理办法
- 新员工出差管理办法
- 大型杨梅园管理办法
- 商品类采购管理办法
- 新修订征兵管理办法
- 处方权权限管理办法
- 医院全成本管理办法
- 新疆审读费管理办法
- 二升三数学综合练习 暑假每日一练60天
- 兵团连队综合管理办法
- (高清版)DB11∕T 509-2025 房屋建筑修缮工程定案和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 眼科护士的职业发展与规划
- 2022年10月自考00420物理工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 “企业安全课件之网络安全培训”
- 儿童祛痰止咳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
- 食用菌厂房设计方案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中西医协同诊疗课件
- 浙江秦燕化工有限公司clt酸技改扩产-clt酸副产物合成系列高分子分散剂项目环评报告书
- 衡阳技师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