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安全与法规论文 ABS、ASR、ESP结构原理与性能分析 摘要: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改进,汽车安全系统已经成为汽车标准配件的一部分,因此本文以ABS(制动防抱死系统),ASR(驱动防滑系统),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三种安全系统为例,对其进行结构原理与性能分析,并阐述该系统在实际安全驾驶中的重要性。本文结合一些结构和原理图简明扼要的表现三种系统不同却又互有联系的工作方式,从而进一步探讨这三种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最后对汽车安全系统的将来发展做出憧憬。 关键词:ABSASRESP.结构原理,性能 绪论(引言)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成为了人类生活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从第一辆汽车发明以来,车祸这个词也成为了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为了维持汽车消费者的安全,让其获得最佳的保障,汽车的安全设计已成为现代汽车设计之中最重要的一环。特别是普通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后轮发生抱死,车子的转向能力虽然还是存在,但是极有可能会出现后轮侧滑,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甩尾。二车子一旦发生侧滑或者是甩尾,尤其是在高速行驶的时候,车身就会完全失去控制,这时,如何能有效的紧急解决制动时车轮产生的状况就显得十分重要,从而ABS,ASR,ESP就这样接连诞生了。因此本文将着重从ABS,ASR,ESP的结构原理与性能分析入手,论述汽车安全中必不可少的安全系统的重要性。 四论述 1ABS的结构原理与性能分析ABS(antilockbrakingsystem),全称“制动防抱死系统”,其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滑移率在20%左右)的状态,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在最大值。该系统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可自动调节车轮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以取得最佳制动效果,为了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以适当的减速度降低车速直至停车保证行驶的安全,汽车上均装有制动器。汽车的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过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等情况有关,因此汽车的制动性能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ABS可安装在任何带液压刹车的汽车上。它是利用阀体内的一个橡胶气囊,在踩下刹车时,给予刹车油压力,充斥到ABS的阀体中,此时气囊利用中间的空气隔层将压力返回,使车轮避过锁死点。当年轮即将到达下一个锁死点时,刹车油的压力使得气囊重复作用,如此在一秒钟内可作用60120次,相当于不停地刹车、放松,即相似于机械的“点刹。 防抱死系统是由ABS泵,ABS模块,ABS车轮轮速传感器和制动系统等组成的,其结构如图1。 ABS系统可以提高行车时,车辆紧急制动的安全系数。换句话说,没有ABS的车,汽车在遇紧急情况采取紧急刹车时,容易出现轮胎抱死,也就是方向盘不能转动,这样危险系数就会随之增加,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ABS系统可以保证前轮制动未进行控制,制动时前轮仍会出现制动抱死,因而转向操纵能力也未得到改善,但由于制动时两后轮不会抱死,能够显著的提高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在安全上是一大优点,同时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所以在轻型载货车上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ABS系统可以通过控制施加在车轮上的制动力增加制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自动寻找最佳制动点或区域来缩短制动距离,防止车轮完全抱死滑移来避免轮胎过度磨损,而且ABS系统与普通制动系统的使用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制动时只需要把脚踩在制动踏板上进行正常的制动即可,因此使用方便,安全可靠。2ASR的结构原理与性能分析 ASR ,驱动(轮)防滑系统,全称:AelerationSlipRegulation。它属于汽车主动安全装置。又称牵引力控制系统防止车辆尤其是大马力车在起步、在加速时驱动轮打滑现象,以维持车辆行驶方向的稳定性。目前在汽车上广泛使用的ASR多位发动机输出功率和驱动轮综合控制,其基本组成如图2 而提道ASR系统的原理,首先要提到一个概念滑转率,指车轮滑移成分在车轮纵向运动中所占的比例,这个和ABS里面提到的滑移率类似,计算公式为滑转率=(Vw-Vv)/Vw100%,其中Vw为驱动轮转速,Vv为车辆转速,一般以前轮(非驱动轮)的轮速作为整车参考车速。根据附着系数与滑转率的关系曲线图可知,当滑转率保持在1030之间时,就可以获得良好纵向附着力和侧向附着力。如图3 在车辆起步和行驶过程中,通过ABS的传感器对车轮的转速进行监控,ABS的电控单元计算车辆各车轮的滑转率, 使驱动车轮的滑转率始终保持在设定的最佳范围(稳定区域)内,从而使车辆获得较高的牵引力和稳定的转向能力。ASR结构如下图4。 ASR系统在当驱动轮单侧打滑时,可以对打滑的车轮进行差速制动;在相同路面上,两侧驱动轮同时打滑时,发动机控制会激活;发动机控制可以和差速制动同时起作用。 汽车安全与法规学习收获 专业班级:xxxxx;姓名:xxx;学号:2xxxxxxxxxx 摘要:汽车工业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的机遇和活力,同时汽车的出现也给人类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严重的交通事故、能源浪费很环境污染等等。因此世界各地开始越来越关注汽车行驶安全性,加强汽车安全方面知识的教育和管理。在制造汽车方面更是加强了安全保护方面性能的改善。人们买车的时候也会越来越看重汽车的安全性能,各种汽车安全装置应运而生,比如:汽车防撞装置、智能化保护系统等等。 关键词:交通安全,发展趋势,行驶安全性,平顺性,安全对策,安全技术 Automobilesafetyandregulationlearning Professionalclass:Thexxaountingclass1;Fullname:LiangXueping; StudentID:xx38901053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theautomobileindustrybringstheworldseconomygreatopportunitiesandvitality.Atthesametime,theappearanceofthecaralsobringshumansocietyveryseriousnegativeimpact,suchasSerioustrafficaident,Energywasteandenvironmentalpollution.Soaroundtheworldbegantopaymoreattentiontothesafetyofvehiclerunning,Strengtheningsafetyeducationandmanagement.Inthemanufactureofautomobileaspectistostrengthenthesafetyprotectionperformanceimprovement.Peoplewillalsopaymoreandmoreattentiontothesafetyperformanceofthevehiclewhenbuyingacar,avarietyofautomotivesafetydeviceemergeasthetimesrequire,Forexample,Automobileanti-collisiondevice,intelligentprotectionsystem. Keyword:Trafficsafety,developmenttrend,drivingsafety,fort,safety,securitytechnology.引言 汽车的主要用途是运输载送人员或货物。汽车除了是运输工具,还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水平的标志。在发达国家,汽车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促使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日益深刻的变化。汽车也是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无一不在汽车上体现出来。汽车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综合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产业。近代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两者的结合表现出了人类与环境要求,以及汽车与电子技术发展的技术合一的必然性。20世纪50年代以前,汽车上的电子装置只有收音机。60年代汽车上开始采用交流发电机、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和晶体管点火装置等。70年代,随着世界汽车保有量的剧增,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能源危机出现迫使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汽车排放、油耗、安全等方面的法规。这些法规的出现,再加上用户、市场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各厂家感到传统的常规汽车技术已经无能为力,必须走与电子技术结合的道路。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在汽车安全方面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了,越来越成熟,汽车安全方面的法规越来越严谨和全面了。 汽车要解决的的三大主题是:交通安全、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我这次要讨论的主题是汽车安全方面的知识。 正文 一汽车的主要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汽车正朝着高技术、高性能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的汽车主体趋势是系统化、轻量化、小型化、电子化。也就是说,很多厂家都在设法提高零部件的通用程度,力求达到较低的成本和较少的总成,生产较多系列车型,提高竞争能力。非金属的增加,体积小,质量小的电子产品的大量应用,也对汽车的质量减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环保和节能方面的要求,小型汽车再次受到关注,是很多汽车产品的厂家开始加紧了这方面的研发,逐渐提高质量和更换车型。汽车电子化的方向,将是各控制系统由分散转向集中,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整车电控系统。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不断发生,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每年的交通事故都有数十万起,直接经济损失十几亿元。因此,汽车的行驶安全是汽车交通部门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影响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有一下几点:第一,人的影响,主要指交通直接参与者的经验不足或状态不良等;第二,道路地形、路面状况、交通信号灯的布置和交通规则等道路的影响;第三,车辆的结构、行驶安全性和技术状况等车辆的影响;第四,环境的影响,比如,对人的精神影响,环境对道路的影响等;因此,不但对汽车的安全性能方面严格把关,同时也加强了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管制的力度,尽量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汽车操纵的主动安全 汽车的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汽车操纵的主动安全是指汽车能够识别潜在的危险自动减速,或当突发的因素出现时,能够在驾驶员的操纵下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的性能,包括车辆照明与光信号装置、制动装置、转向装置及轮胎等相关的安全装备及其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汽车的总体尺寸、制动性、操纵稳定性、信息性以及驾驶员工作条件,比如操作元件人机特性、座椅舒适性、噪声、温度和通风、操纵轻便性等。 汽车操纵的稳定性是汽车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汽车操纵的稳定性包括操纵性和稳定性。操纵性是指汽车能够确切地响应驾驶员转向命令的能力;稳定性是指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具有抵抗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干扰,并保持稳定行驶而不致失去控制甚至翻车或侧滑的能力。实际上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操纵性,通常指汽车的操作稳定性。 影响操纵稳定性的因素有如下几点。1汽车本身结构参数,如汽车的轴距、重心位置、轮胎特性、悬挂装置与转向装置的结构形式和参数;2汽车的使用因素,如离心力,对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影响很大。另外,还应注意速度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低速时,汽车呈不足转向,但在高速时,汽车有可能变为过度转向。所以在高速行车时,一定要注意方向盘的操纵,避免产生过大的离心力,以保证高速行车安全。 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存储大量有关驾驶员和车辆的各种信息,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例如,根据日本政府“提高汽车智能和安全性的高级汽车计划”,由日本丰田公司研制成功的“丰田高级安全汽车”即具有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轮胎压力监测警告系统、发动机火警预报系统、前照灯自动调整系统、盲区监控系统、汽车间信息传输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引导系统、自动制动系统、紧急呼叫(SOS)停车系统、灭火系统以及各向安全气囊系统等,其中有些单项设备已投放市场。 三汽车的被动安全性 汽车的被动安全性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汽车本身减轻人员伤害和货物损失的能力。可分为汽车内部被动安全性(减轻车内乘员受伤和货物受损)以及外部被动安全性(减轻对事故所涉及的其它人员和车辆的损害)。改善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在碰撞事故中对乘员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汽车制造厂提高其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那我们如何提高汽车行驶的被动安全性呢?目前来说,最好的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就是购买安全配置高的车型。生产商可以从以下两个放面改善车的被动安全性能:第一,提高汽车结构的安全性,即使得汽车碰撞部位的塑性变形尽量大,吸取较多的碰撞能量,降低汽车减速度的峰值,尽量减缓一次碰撞的强度;使得汽车乘员舱部分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确保汽车乘员的生存空间,并保证发生事故后乘员能够顺利逃逸;同时保证碰撞时乘员身体不暴露到车外。第二,使用乘员保护系统,即使用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保护乘员保护装置对乘员加以保护,通过安全带的拉伸变形和气囊的排气节流阻尼吸收乘员的功能,是猛烈的二次碰撞得以缓冲,已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 提高汽车安全的设备有: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玻璃、安全枕、安全转向柱、安全门。这些都是汽车上最起码的保护装置。还有些更高要求的系统或装备,比如:车辆稳定辅助系统、电子稳定程序、驱动防滑系统、制动力辅助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汽车的制造方也加紧了对这方面的改进,力求提高汽车的性能,已提高自身竞争力。 汽车的安全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主动安全性指的是车辆能够提供的主动的避免危险的能力,而被动安全性是指在事故中能提供给的安全性。汽车的被动安全系统主要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智能安全带及安全气囊系统、吸能式车体结构等。安全气囊作为乘员约束保护系统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汽车被动安全性的标志,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乘用车的前排座位几乎都安装正面碰撞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的装车率也迅速上升。安全气囊的作用是当汽车受到强大冲击时可以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防止驾乘人员受到严重的脑损伤,而大大降低中等、严重正面碰撞中乘员受伤 的风险。另外,基于GPS技术的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技术也得到应用,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是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它包括安全系统、危险预警系统、防撞系统等,涉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决策控制技术、信息显示技术、驾驶状态监控技术等。利用车身四周的传感器分别探测车辆前后左右的路况,为驾驶员提供及时的回避操作指令,并提醒驾驶员保持安全车距,防止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其他物体或车辆与行人间的正面、追尾和侧向碰撞。 四汽车行驶平顺性 汽车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汽车行驶平顺性。汽车行驶平顺性是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能保证乘员不会因车身振动而引起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以及保持所运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结构因素有:弹性系统、轮胎、悬挂质量、非悬挂质量、座椅等。 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时,其平均技术速度不仅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而且还受行驶平顺性的限制。驾驶员为了保证行驶安全和乘坐舒适性及货物完好,只得降低行驶速度,从而使运输生产率降低。汽车的平顺性不好,会引起驾驶员和乘客不舒适的感觉,同时也会加速了零件的磨损,降低了汽车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关系到运输生产率、燃料经济性、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等。其有效办法是适当降低汽车的行驶速度,或避开汽车产生共振的车速,维护好减振装置和悬架弹簧,合理给轮胎充气等。 五汽车安全教育 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驾驶者、行人、车辆、气候、道路交通环境等一系列复杂因素,但人是最主要的主动因素,因此,对市民们进行汽车安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为了保证汽车安全地使用,政府倡导国民汽车安全教育,并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进入社会的成年人都进行正规的或跟踪式汽车安全教育活动,意在形成一个健康的汽车社会环境。 安全教育的内容涉及交通安全法规、交通安全设施、交通规则、行人安全知识、汽车安全技术与装置、汽车性能与安全行车技术,交通事故的防止等。教育方式多式多样。结论 总的来说,汽车安全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对汽车的安全装置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各种汽车问题的出现迫使各个国家相继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汽车排放、油耗、安全等方面的法规。这些法规的出现,再加上用户、市场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各厂家感到传统的常规汽车技术已经无能为力,必须走与电子技术结合的道路。从而推动了汽车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减少。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在汽车安全方面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了,越来越成熟,汽车安全方面的法规越来越严谨和全面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这门课不但增长了我的见识,也增加了我对汽车安全方面的知识。虽然我不是汽车专业方面的学生,或许有些人觉得这些知识和我们的专业无关,是无用的。 但是我觉得这些知识是很实用的,以后我们工作了,这些就成了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实用的知识了。 参考文献 1、黄世霖,张金换,王晓冬等主编,汽车碰撞与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2、张铁柱,张洪信主编,汽车安全,节能与环保,国防工业出版社,xx年3、杨妙梁,薛志红主编,汽车安全系统结构与维修,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4、麻友良,丁卫东主编,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xx年5、司利增主编,汽车计算机控制,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 有关制动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汽车性能已在传统的行驶、转向、制动性能等基础上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要求也从被动安全性转向主动安全性。本文就在此出发点上,着重介绍了几种发展比较成熟的现代汽车制动系统,如ABS、TCS及ESP等等。通过对这三种制动系统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的介绍,让大家更加了解现代汽车制动系统的安全性。另外本文又介绍了几种制动系中较为先进的新技术,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通过对这些新技术的功用及原理的简单介绍,让大家有了一些初步认识。虽然发展并没有那么成熟,或者说是广泛,但是其前景还是很明朗。 关键词;汽车制动ABSEBDESP前言: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据报载,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因此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也相应加快,加之汽车数量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汽车的行车安全更显得非常重要。而传统的被动安全已经远远不能避免交通的事故发生,因此主动安全的概念慢慢的形成并不断的完善。 论述部分: 1.ABS防抱死刹车系统ABS的工作原理 ABS通常都由车轮转速传感器、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电子控制装置和ABS警示灯等组成,在不同的ABS系统中,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往往不同,电子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和控制逻辑也可能不尽相同。 在常见的ABS系统中,每个车轮上各安装一个转速传感器,将有关各车轮转速的信号输入电子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根据各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对各个车轮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和判定,并形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主要由调压电磁阀、电动泵和储液器等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通过制动管路与制动主缸和各制动轮缸相连。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受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对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进行调节。 ABS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常规制动,制动压力保持制动压力减小和制动压力增大等阶段。在常规制动阶段,ABS并不介入制动压力控制,调压电磁阀总成中的各进液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开启状态,各出液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电动泵也不通电运转,制动主缸至各制动轮缸的制动管路均处于沟通状态,而各制动轮缸至储液器的制动管路均处于封闭状态,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将随制动主缸的输出压力而变化,此时的制动过程与常规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完全相同 在制动过程中,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车轮转速信号判定有车轮趋于抱死时,ABS就进入防抱制动压力调节过程。例如,电子控制装置判定右前轮趋于抱死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控制右前轮刮动压力的进液电磁阀通电,使右前进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不再进入右前制动轮缸,此时,右前出液电磁阀仍未通电而处于 关闭状态,右前制动轮缸中的制动液也不会流出,右前制动轮缸的刮动压力就保持一定,而其它未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仍会随制动主缸输出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如果在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保持一定时,电子控制装置判定右前轮仍然趋于抱死,电子控制装置又使右前出液电磁阀也通电而转入开启状态,右前制动轮缸中的部分制动波就会经过处于开启状态的出液电磁阀流回储液器,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减小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将开始消除,随着右前制动轮缸制动压力的减小,右前轮会在汽车惯性力的作用下逐渐加速;当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判定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已经完全消除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右前进液电磁阀和出液电磁阀都断电,使进液电磁阀转入开启状态,使出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同时也使电动泵通电运转,向制动轮缸泵输送制动液,由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经电磁阀进入右前制动轮缸,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增大,右前轮又开抬减速转动。 ABS通过使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循环往复而将趋于防抱车轮的滑动率控制,在峰值附着系数滑动率的附近范围内,直至汽车速度减小至很低或者制动主缸的常出压力不再使车轮趋于抱死时为止。制动压力调节循环的频率可达320HZ。在该ABS中对应于每个制动轮缸各有对进液和出液电磁阀,可由电子控制装置分别进行控制,因此,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能够被独立地调节,从而使四个车轮都不发生制动抱死现象。 尽管各种ABS的结构形式和工作过程并不完全相同,但都是通过对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自适应循环调节,来防止被控制车轮发生制动 ABS的功用 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时仍能按指定的方向的轨迹行驶。如果因为汽车的紧急制动(尤其是高速行驶时)而使车轮完全抱死,那是非常危险的。若前轮抱死,将使汽车失去转向能力;若后轮抱死,将会出现甩尾或调头(跑偏、侧滑)尤其在路面湿滑的情况下,对行车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ABS的功能即在车轮将要抱死时,降低制动力,而当车轮不会抱死时又增加制动力,如此反复动作,使制动效果最佳。 2.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EBD的工作原理 它的工作原理就是车制动的瞬间,分别对四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和计算,得出不同的摩擦力数值,使四只轮胎的制动装置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并在运动中不保持调整,使制动力与摩擦力相匹配,从而保证车辆的平稳。实际调整前后轮时,它可依据车辆的重量和路面条件来控制制动过程,自动以前轮为基准去比较后轮轮胎的滑动率(即车辆的实际车速和车轮的圆周线速度之差与车辆实际车速之比),如发觉前后车轮有差异,而且差异程度必须被调整时,它就会调整汽车制动液压系统,使前、后轮的液压接近理想化制动力的分布。可以说在ABS动作启动之前,EBD巳经平衡了每一个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防止出现后轮先抱死的情况,改善制动力的平衡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当紧急刹车车轮抱死的情况下,EBD在ABS动作之前就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可以防止出现甩尾和侧移,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 功能 EBD是EBS的一个附加作用系统,可以提高ABS的效用,共同为行车安全添筹加码。所以在安全指标上,汽车的性能又多了“ABS+EBD”。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车载ABS失效,EBD也能保证车辆不会出现因甩尾而导致翻车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它还能较大地减少ABS工作时的振噪感,不需要增加任何的硬件配置,成本比较低,不少专业人士更是直观地称之为“更安全、更舒适的ABS”。在车轮轻微制动时,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功能就起作用,转弯时尤其如此,速度传感器记录4个车轮的转速信息,电子控制单元计算车轮 的转速。如果后轮滑移率增大,则调节制动压力,使后轮制动压力降低。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功能保证了较高的侧向力和合理的制动力分配, EBD使用特殊的ECU(中央处理器)功能来分配前轴和后轴之间的制动力。当汽车制动时,中央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轮速信号、载荷信号、踏板行程信号以及发动机等有关信号,经处理后向电磁阀和轴荷调节器发出控制指令,使各轴的制动力得到合理分配。EBD在汽车制动时即开始控制制动力,而ABS则是在车轮有抱死倾向时开始工作。EBD的优点在于在不同的路面上都可以获得最佳制动效果,缩短制动距离,提高制动灵敏度和协调性,改善制动的舒适性。 3.TCS牵引力控制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在汽车加速时自动地控制驱动力,以便使轮胎的滑动量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保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这和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作用大同小异,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作用是防止轮胎抱死,提高汽车制动时的行驶稳定性。牵引力控制系统的控制装置是一台计算机。利用计算机检测4个车轮的速度和转向盘转向角,当汽车加速时,如果检测到驱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生猪养殖企业与运输企业合作协议
- 请假口语交际课件
- 2025就业指导课合同与劳动权益解析
- 2025设备租赁合同范本大全
- 诗经蒹葭获奖课件
- 儿童游乐设施项目设计建造合同
- 诗经王风采葛课件
- 个性化办公空间租赁协议
- 家庭室内装修设计与施工协议
- 市场营销活动策划方案模板创新与执行
- 2025版劳动合同范本下载
- 2025年医疗机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重庆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政策与法律法规、导游业务)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八师兵团职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全国“质量月”质量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的个案护理
- 要素式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执行用)
- 慢性根尖周炎病例汇报
- 2025年秋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课件:第1课时 几分之一
- 公司项目谋划管理办法
- 2025年职业指导师考试试卷:职业指导师专业能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