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PPT课件.ppt_第1页
心脏骤停PPT课件.ppt_第2页
心脏骤停PPT课件.ppt_第3页
心脏骤停PPT课件.ppt_第4页
心脏骤停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1 2 3 4 救救我啊快点救救我心脏啊你被救活了谢谢医生和护士感谢有你们 我的心脏停止跳动了 怎么办 到底怎么办 5 6 学习目标 1 掌握心脏骤停的定义及病因2 掌握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 掌握心肺脑复苏中基础生命支持的方法4 熟悉心脏骤停的类型5 熟悉心肺脑复苏中进一步生命支持和持续生命支持的方法及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7 第一节心脏骤停的病因 类型及表现 一 心脏骤停的定义心脏骤停 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而不能排除血液 或指病人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 受到严重打击 致使心脏突然停搏 有效泵血功能消失 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8 二 心脏骤停的病因 心源性心跳骤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 心肌病 心瓣膜病主动脉疾病 非心源性心跳骤停呼吸停止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或过敏电击 雷击或溺水麻醉和手术意外其他原因 9 10 三 心脏骤停的类型 根据心脏活动的情况和心电图的表现 心脏骤停可分为三种类型 1 心室颤动 室颤 2 心脏停搏 3 心电 机械分离 11 12 心室颤动 室颤 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 快速而不协调的颤动 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类型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 代之以大小不等 形态各异的颤动波 频率为200 400次 分 13 心脏停搏心房 心室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 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偶见P波 14 心电 机械分离心肌虽有持续的电节律性活动 但无有效的机械活动 出现缓慢 微弱 不规则的 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 振幅较低的QRS波群 频率多为20 30次 分以下 15 结论 以上三种类型虽然在心脏活动方面和心电图表现上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但在血流动力学上却有着共同的结果 心脏丧失有效的收缩和排血功能 血液循环停止 因而引起相同的临床表现 16 四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1 心音消失 2 脉搏扪不到 血压测不出 3 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4 呼吸断续 呈叹息样 后即停止 5 瞳孔散大 6 面色苍白 青紫 诊断 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大动脉搏动消失 辅助检查 以心电图最为重要心脏停搏4分钟内90 为室颤 4分钟后则多为心室静止 17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 CPCR 包括心 肺 脑复苏3个主要环节由三部分组成基础生命支持 BLS 进一步生命支持 ACLS 延续生命支持 PLS 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 措施和手法是否有效 正确 抢救越早 复苏的成功率越高 18 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 大脑 4 6分钟小脑 10 15分钟延髓 20 25分钟心肌和肾小管细胞 30分钟肝细胞 1 2小时肺组织 大于2小时 19 一 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 BLS 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 BLS包括 心跳 呼吸停止的判断建立有效循环 C 畅通呼吸道 A 人工呼吸 B 转运即CPR的CAB步骤 20 1 判定病人无意识方法 1 轻拍或轻轻摇动病人肩部 高声喊叫 喂 你怎么了 2 如认识 可直接呼喊其姓名 如无意识接下来进行下一步 21 判断有无脉搏 成人 8岁以上 及儿童 1 8岁 检查颈动脉婴儿 检查臂部肱动脉或股部的股动脉检查脉搏的时间要少于10s一旦确定无颈动脉搏动 立刻开始胸外按压 22 判断颈动脉搏动的方法 一手置于病人前额 使头部保持后仰 另一手靠近抢救者一侧触摸颈动脉 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 男性可先触及喉结 然后向旁滑移2 3cm 在气管旁软组织深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 在喉结平面 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凹陷处 23 24 25 2 呼救 Callforhelp 一旦初步确定病人为心脏 呼吸骤停 应立即招呼医生或其他医护人员前来协助抢救 方法 大叫 来人啊 救命啊 26 3 将病人放置复苏体位进行CPR时 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 气道管理和救生呼吸都需要在仰卧位下进行 病人头 颈 躯干平直无扭曲 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注意点 抢救者跪 站于病人肩颈部 将病人手臂举过头 拉直双腿 注意保护颈部 27 4 C 循环支持 circulation 28 按压部位成人 胸骨中 下1 3交界处 婴儿 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29 按压方法 成人 用双手胸外心脏按压儿童 根据身高大小 应用单手或双手胸外心脏按压幼儿 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 环抱法 双拇指重叠下压 或一手食指 中指并拢下压 30 将食指及中指两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 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为按压区 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食指上方 放在按压区 将定位之手取下 将掌根重叠放于另一手背上 使手指脱离胸部 可采用两手手指交叉抬起法 双手重叠握紧 双臂绷直 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 垂直向下按压 按压力量应足以使胸骨下沉大于5厘米 压下后放松 但双手不要离开胸壁 31 32 33 34 胸外心脏按压用力方式 按压平稳 有规律地进行 不能间断 不能冲击式的猛压 下压及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垂直用力向下 不要左右摆动 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 但应尽量放松 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35 胸外按压常见的错误 按压时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 手指也压在胸壁上 按压定位不正确 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 因而用力不垂直按压力量减弱 按压深度达不到4 5cm 冲击式按压 猛压 效果差 且易导致骨折 36 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 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 引起骨折 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 胸部仍承受压力 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 按压速度不自主的加快或减慢 影响了按压效果 说明 为避免此错误 可口数任何有帮助的口诀 1 2345 2 2345 3 2345 两手掌不是重叠放置 而呈交叉放置 37 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 幼儿 至少2 5 3 5厘米婴儿 至少1 5 2 5厘米成人 至少5cm 38 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 成人 至少100次 分婴幼儿 至少120次 分 39 40 5 A 开放气道Airway 41 42 判断有无呼吸 方法 维持气道开放位置 用耳贴近病人口鼻 头部侧向病人胸部 眼睛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 面部感觉病人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 耳听病人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 一看 二听 三感检查成人 儿童及婴儿呼吸情况 时间要少于10秒 43 如果没有呼吸立即行人工呼吸 如果在人工呼吸的时候胸廓没有起伏 则要考虑是否气道有异物 马上进行清除异物 注意清除异物的手法 44 45 46 47 6 B 人工呼吸 在畅通呼吸道 判断病人无呼吸后 即应给予人工通气 人工呼吸的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通气管 S 型通气管 的使用气囊呼吸器呼吸机的使用 48 49 50 单人面罩通气法双人面罩通气法 51 心脏骤停时实施人工呼吸注意事项 每次人工吹气的时间应超过1秒钟人工呼吸时不可太快或太过用力每次通气量不要过大 通气量只要产生明显的胸廓起伏即可 1200ml可造成胃大量充气面罩要与病人皮肤密封良好 以保障有效通气 52 心脏骤停时实施人工呼吸注意事项 有效气道建立之前 无论单人与双人CPR 均为每按压胸部30次后 通气两次 即按压与通气之比是30 2双人CPR时 如果已建立人工气道 不必考虑通气和胸外按压之间的同步 协调 通气频率为8 10次 分有脉搏无呼吸者 通气频率为10 12次 分 每5秒钟通气一次 53 判断人工心肺复苏的结果 复苏有效的指征 心跳恢复 可触及大动脉搏动 面色 口唇 由紫绀转为红润 出现自主呼吸 规则或不规则 或由机械通气呼吸恢复正常 SpO2 95 瞳孔由大变小 并有对光反应或眼球活动 肱动脉收缩压 8kPa 54 心脏按压无效的标志 按压时摸不到大动脉搏动 已出现的有效指标又消失 瞳孔始终散大或进行性散大 55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确定病人已死亡 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 检查病人仍无反应 无呼吸 无脉搏 瞳孔无回缩 56 二 进一步生命支持 进一步生命支持 ACLS 是在BLS的基础上运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以维持更有效的血液循环和通气 尽最大努力恢复患者的自主心跳和呼吸 包括建立静脉输液通路 药物治疗 电除颤 气管插管 机械呼吸等 明确诊断 气道控制 呼吸支持 循环支持 药物治疗 57 明确诊断 气道控制1 口咽通气和鼻咽通气管2 气管插管3 环甲膜穿刺4 气管造口术 58 口咽通气道 59 鼻咽通气道 60 呼吸支持1 简易呼吸器法2 机械人工呼吸和机械人工循环 循环支持适当放宽开胸心脏按压的指征 61 心脏电击除颤 标准的位置是一个电极在胸骨右侧锁骨下方 而另一个电极放在左胸下侧壁 左乳头外下方另一种位置是一个电极板在左侧心前区标准位置 而另一个电极板位于左 右上背部 对已安置永久起搏器病人进行除颤时 应当注意不要将电极靠近起搏发生器 因为除颤可能会引起起搏器功能失常 62 63 除颤的步骤 1 选择能量selectenergy2 充电charge3 放电shock 64 除颤器 65 除颤的具体步骤 1 病人仰平卧位 2 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 或垫以5 6层盐水纱布 或粘贴一次性除颤电极 3 将电极板置于标准位置 4 开启除颤器 5 按选择电钮 选择能量360J 单项波 6 按充电电钮 迅速充电至所需能量 7 电击时两拇指分别同时按压电极板上的放电按钮 或由助手按压除颤器上的放电按钮 此时病人躯体抽动一下说明已放电8 立刻进行2分钟的CPR 然后再检查脉搏或观察示波器判断复律是否成功 66 检验除颤的效果 除颤之后先进行CPR 然后再检查脉搏即 除颤 2分钟的CPR 检查脉搏 67 药物治疗 用药目的 1 增加心肌血液灌注量 脑血流量 2 减轻酸血症 使其他血管活性药物更能发挥效应 3 提高室颤阈或心肌张力 为除颤创造条件 68 给药途径 1 静脉给药 首选给药途径 以上腔静脉系统给药为宜 2 气管给药 将复苏药以静脉用量溶解在5 10ml注射用水中 经气管插管注入气管支气管树 因肺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药物作用速度与静脉相同 3 心内注射给药 心内注射可刺破胸膜引起气胸 损伤心脏及冠状动脉 注射时按压必须停止 69 肾上腺素 非选择性 受体激动剂CPR期间使用 主要与其 受体激动有关可使周围血管收缩 增加主动脉舒张压 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和左室及脑血流量可使细颤变粗颤 提高电除颤成功率用法 1mgiv 每3 5min重复一次 重复时可以加量 70 碳酸氢钠 对抗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最常用的药物是碳酸氢钠 目前主张 宁少勿多合理使用不宜过酸宁稍偏碱 71 阿托品 SCA或PEA时 1mgiv 每3 5min一次最大剂量0 03 0 04mg kg3mg可完全阻断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导致的SCA心动过缓 0 5 1mgiv 每3 5min一次总量不超过0 04mg kg无论有无心脏电活动 阿托品都可以增加SCA患者ROSC和存活率 72 利多卡因 IB类抗心律失常药 膜稳定剂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处理室颤的一线药物也可做电除颤前用药3项利多卡因与胺碘酮随机对照发现 利多卡因出现心脏停搏的发生率更高院前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发现 胺碘酮改善病人的存活出院率高于利多卡因 而利多卡因更易引起除颤后心脏停搏 73 三 延续生命支持 复苏后生命支持 又称持续生命支持 其重点是脑保护 脑复苏及复苏后疾病的防治 脑复苏是心肺复苏的目的 是防治脑缺血缺氧 减轻脑水肿 保护脑细胞 恢复脑功能的综合措施 监测心 肺 肝 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是复苏后疾病防治的关键 74 一 脑复苏治疗措施 1 呼吸支持 2 维持血压 不要过高或过低 3 低温治疗 亚低温 35 4 脑复苏药物的应用 1 脱水疗法2 激素的应用3 促进脑细胞代谢 5 高压氧的应用 75 1 呼吸支持 需要脑复苏的病人 一般采用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 行机械辅助呼吸 将PaO2控制在75mmHg以上 pH在7 35 7 45 并保持正常通气 76 2 维持血压 循环停止后 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丧失 而依赖于脑灌注压 故应维持血压于正常或稍高的水平 以恢复脑循环和改善全身组织灌注 同时 应防止血压过高而加重脑水肿 防止血压过低而加重脑及其它脏器组织缺血 缺氧 77 3 低温治疗 脑复苏时一般采用体表降温结合头部重点降温 降温开始时间越早越好 程度以达亚低温 35 为宜 低温持续至脑水肿消退 听觉恢复以及其他生命体征有利于复温时为止 护理要点 及早降温 平稳降温 深度降温 缓慢升温 78 4 脑复苏药物的应用 1 脱水疗法 若循环和肾功能良好 在早期头部降温的同时宜尽早应用脱水剂 甘露醇或呋塞米 应避免过度脱水造成循环障碍 甚至损害组织代谢和肾脏功能 2 激素的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保持毛细血管和血脑屏障的完整性 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还能改善循环功能 稳定溶酶体膜 防止细胞自溶和死亡 3 促进脑细胞代谢 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 如ATP 辅酶A 细胞色素C 多种维生素等均可应用 79 5 高压氧的应用 高压氧对急性脑缺血缺氧的治疗机制是多方面的 提高血氧分压 增加组织氧储备 增加氧的弥散率和弥散范围 增加椎动脉血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