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调研.doc_第1页
食品安全调研.doc_第2页
食品安全调研.doc_第3页
食品安全调研.doc_第4页
食品安全调研.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研看世界之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调研主题:食品安全问题目录: 一、前言3二、调研背景3三、调研目的4四、调研意义4五、调查对象4六、调研方法4七、调查问卷数据分析5八、个体采访14九、调研总结15十、调研感想. 17附18调研组成员:(班级:知识产权1002)周正广(短号:520246)吴灿微陈盛专袁东旭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一、前言在中国流传着这样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 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 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日本人的口号:一天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 中国人的口号:一天一杯牛奶,震惊一个民族还有近来的双汇瘦肉精问题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确是让人揪心!中国食品安全警钟的确是应当长鸣!二、调研背景“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如天之天者,斯可以。” 管仲“民以食为天”,然而,在“食”文化至上的中国,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竟然屡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这几个字在目前的中国却早已经是屡见不鲜了。近年来在中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数不胜数:毒猪油事件、“嗑药”的多宝鱼、三鹿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等。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经这样说过:“食品安全日趋严重,50年后广东的大多数人将丧失生育能力。”这说的难道仅仅是广东吗?仅仅是生育能力吗?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有义务和责任去抓好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彰显大国风范。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有很多,错综复杂。但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中国人民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措施,本小组展开了此次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三、调研目的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在中国愈演愈烈,受到了愈来愈多的人的关注。通过调查研究来进一步了解我校大学生面对如今的食品安全形势和问题有什么反应;如何面对不安全食品;面对侵害时如何应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食品安全又该注意些什么。四、调研意义法律贯穿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和交际,它让我们理想思考、公正判断和正确选择。通过这次调研,希望大学生能够多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在面对社会上的众多问题时,要有清醒的认识途径。特别是对于学习法律的同学来说,能够真正从生活中看到有关法律的问题,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在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现象、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具备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能力。五、调查对象浙江工商大学全体在校学生六、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针对浙江工商大学在校学生,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课余时间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容量设为100。问卷调查时间:2010年3月20日25日我们实发问卷110份,实际收回105份,有效问卷100份,无效问卷5份,问卷回收率95.45%,问卷有效率95.24%,问卷无效率4.76%。2.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得到可靠的样本数据后,根据样本数据,统计各项选项的数量及所占百分比,并结合实际,以此分析其中的现象和原因。3.个体采访通过采访刑法学资深专家吴荣金老师,了解食品安全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后果。七、调查问卷数据分析1.您认为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怎么样?A.问题太多,令人失望 B.有些问题,但可以解决 C.问题不大 D.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人数所占比例A7878%B1818%C22%D22%分析:这一题,我们设置了选择题调查,其中A项是“问题太多,令人失望”。在我们分发的问卷中,有78%的同学选择了A,占了一半多。其次B的“有些问题,但是可以解决”选项有18%的同学选择。这两个是同学们所关心和了解的。在这里也是要着重分析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普及,使我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可是,发展经济的同时,即物质文明高度、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和道德文明有没有一起地提高,这是个让人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商家为了产品能够廉价的卖出,并且能够获取暴利,因而,食品当中什么有害的都有。这几年暴露的食品安全问题太多了,让人防不胜防,国人都好像已经习以为常了。我想这不是国人素质太低的表现,而是问题频繁的出现,使量地积累发生了质的改变吧!所以,大多同学选择了A的选项,我想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我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要围绕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来发展和前进。2. 您了解食品安全法吗? A.了解 B.听过,但不了解 C.没听过人数所占比例A44%B8888%C88%分析:非常吃惊,有88%的同学是不了解的,仅仅听过而已。而有8%的同学更是听都没有听过。我想国人的法制意识有待提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法律意识淡薄是一个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国家的产物,所以民主氛围较弱,对于法律根本没有西方已经发展了几个世纪的共和社会那样敏感,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不能怪同学们不了解或者孤陋寡闻。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个重要的方面应该是我们政府没有做到宣传法律和法治的力度,让很大部分的国人仍旧处在法盲的状态,这是极其可悲的啊。另一方面,前面也说到了,国人的法制意识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意识的相对落后性。不过这很正常。所以,这一点应该好好地向西方学习。3. 你有没有买到过不安全食品? A.经常遇到 B.有,但很少 C.几乎没遇到过人数所占比例A2222%B6868%C1010%分析:调查显示有22%同学是经常遇到的,这只能说你们好不幸啊,表示深切同情。而68%同学是有,但很少。我想,一方面来说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准入门槛的逐步提高,市场监管力度的上升,使不安全食品在市场流通大幅度减少,这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所以,大部分同学是不经常的买到不安全食品,这是让我们欣喜的。并且可以显示出我们同学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及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等各方面。但是还有22%同学是经常遇见的,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出我们市场的安全监管力度不够严格或者重视,但还是能一定程度的反映市场的盲目性,以及道德力量感与利益感的失衡吧!同时,我们消费者应该更加加强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以及加强对不安全食品的认识能力,要善于利用法律的武器。这样,我们的市场经济才可以又好又快地发展,而我们国民才可以更加舒心的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4. 您购买食品时,经常留意食品的哪些信息? A.包装 B.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C.生产加工企业的名称和地址 D.防伪标志 E.配料表人数所占比例A4822.43%B9443.93%C188.41%D209.35%E3415.89%分析:我们发现43.93%的受访者选了B项。这说明很多同学们在购买食品时会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事实上,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很大程度上会决定着我们消费者食用食品的安全性。但这个比例不是很高,所以有必要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有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习惯。此外,有22.43%的受访者选择了A项,这合乎情理。因为漂亮的包装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自然能够提升消费者购买食品的欲望。那么为什么有相当部分的人会关注配料表呢?答案呼之欲出了。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使中国人认识到了许多化学名词,也知道了这些化学物的功用。这种做法无疑是表达了对食品的不信任,可见中国食品使多少人“闻之丧胆”,对其相当不信任。5. 下列各种不诚信的食品生产或经营现象中,您遇到最多的是? A.以次充好 B.缺斤少两 C.虚假或错误标签标志 D. 销售过期食品 E.利用大众传媒虚假宣传人数所占比例A6228.7%B5224.07%C2411.11%D2411.11%E5425%分析:调查发现选A的有28.7%,选B的有24.07%,这两个比例一加已超过50%,这说明部分商家在销售食品的过程中缺乏诚信意识,只是单纯地牟利。以次充好和缺斤短两等行为不仅违反食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且直接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情节严重的会触犯刑法。此外,选E项的占到了25%,一些不法商贩利用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散播虚假信息来造成社会范围内一定的恐慌,从而误导消费者购买,如最近的抢盐风波。此类现象的根源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法律机制的不完善,部分商家的唯利是图不讲究诚信的意识,消费者淡薄的消费意识等等。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对症下药,加强立法、贯彻实施法律、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整顿食品行业的不规范问题等。6. 在您遇到食品安全的问题时是怎么处理的呢? A.自认倒霉,就此作罢 B.与生产经营者协商 C.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 D.其他途径人数所占比例A6262B1616%C44%D1818%分析:我们发现选A的占到了62%,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笔者认为消费者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自认倒霉是无奈之举。一部分原因是消费者自身的惰性,他们想如果向商家理论或向有关部门反映,这将花费他们不少精力和时间。所以他们宁愿损失一点钱,也愿意花这个时间。另一部分原因是投诉机制和宣传工作的不到位。有时候,消费者并不是没有维权意识,而是他们不知道到哪里投诉、投诉步骤又是如何。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一些商家便钻了空档子,以牟利为目的,公然不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像最近的3.15晚会曝光的双汇火腿肠含有瘦肉精事件。如今,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如何提高消费者维权能力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公民、企业、政府三者相互监督、相互协助。如果三者能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就会不断减少,我们离真正的和谐社会就更加进一步了。 7. 若您不投诉,主要原因是? A.不知道如何投诉 B.投诉了也不能解决问题 C.投诉需要太多时间和精力人数所占比例A66%B5858%C3636%分析:有58%的人认为即使投诉了也解决不了问题,36%的人认为投诉需要太多时间和精力,还有6%的人表示不知道如何投诉。由此可见,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投诉根本就是一种没有作用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而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投诉程序非常繁琐,甚至还有部分人不知如何投诉,因此真正能去投诉的人就寥寥无几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这样的原因可分人们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每个人都不喜欢麻烦,如果食品安全问题对自己的影响不大,一般也就随之过去了,也不会去追究什么!然而从宏观角度来看,处处可见的问题影响的是每个人的健康,是无形的杀手,不可忽视。但相关管理部门没能做出对投诉的有效处理。他们的存在给人们的印象更多的是无用、繁琐。或许他们真的有行动了,不过,还没让大家完全信服。毕竟,在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到处存在的。 8. 您觉得目前最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保证食品安全? A.国家立法 B. 严格执法 C. 舆论监督 D. 提高国民食品安全意识人数所占比例A1414%B5858%C1616%D1212%分析:58%的人认为相关部门需要更严格执法,16%的人认为最需要舆论监督,还有12%的同学应认为提高国民食品安全意识。为什么会有大部分同学认为执法不严,我想我们可以深思,我想我们自己应该有体会的。我们每天可以看见在校门口前面一大堆小贩在门前叫卖,看上去不像学校,更像菜市场,这的确是中国高校特色所在啊!不过,这却是违反法律法规的事实,可为什么还是存在,而且根深蒂固似的。我想一方面,巨大的利益肯定是支撑小贩的强大动力,而另一方面,我们的执法部门呢,他们充其量就是来巡逻下吧,很多时候也是过过场子。当然还可以说,我们政府内部的监管力度不够。舆论监督也的确是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很好的方法。利用舆论对当局产生压力,迫使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9. 您对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力度的看法是?(单选题)A.很到位 B.一般 C.不到位人数所占比例A66%B3030%C6464%分析:大部分同学,有64%的百分比认为是不到位的,其实这跟上面的严格执法调查差不多的。政府内部以及外部的监管和监督力度不够,以及我们民众的呼声不高,对于食品安全的敏感度不高,以至于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力度不够,政府不到位。其实这也属正常。我们社会主义成立才短短半世纪多而已,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才过而立之年而已。我们应该显著得看到中国正在飞跃发展展现在世界面前,而经济,军事,政治雄踞早上世界东方同时,只是我们社会内部,譬如,社会道德,社会精神,民主政治方面还有少许欠缺而已罢了。我想我们还不够民主,不够透明,人民也不够拥有法制与民主理念,导致政府工作力度的缺乏。相比西方社会,我们社会处于相对封闭,民主氛围比较弱,所以西方政府工作力度会稍微强悍。毕竟他们已经发展了几个世纪了。我们仍要好好学习其中关于民主政治与社会方面的精髓。10. 在国产货频频出现问题后,您是否更倾向于购买外国货? A.是 B.否 C.无所谓人数所占比例A 4646%B 1414%C 4040%分析:在本题中,46%的人选择“的确是更倾向于购买外国货”,这占了人群的绝大多数。另外有40%的人选择“无所谓”,而仅仅只有14%的人表示“并不倾向于购买外国货”。从对这道简单的问题的回答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食品行业已经深深陷入了信任危机之中。一大部分的人都表示不愿购买国货,可见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导致了相当部分的人对国产货已经无比失望。另一部分的人则表示对此无所谓。原因想必也就以下两点。第一,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失望。第二,住在中国,长在中国,尽管失去了对国家食品的信心,但无奈在中国,特别是食品这种容易变质品,国产货远多于外国货。虽然倾向于购买外国货,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就成了无所谓的心态。仅仅只有14%的人倾向于购买国产货,其中也不排除力挺国货的人。当一家企业的诚信危机上升到一整个行业危机时,那是何等的悲哀!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应该长鸣,中国食品业应当诚信生产,杜绝信任危机,树立行业信用,重振中国食品业之雄风!11. 你在流动摊贩处购买快餐的频率一般是? A.每天吃 B.每周2-3次 C.每月2-3次 D.从不人数所占比例A88%B4444%C3232%D1616%分析:从这一题的回答中,我们发现,44%的同学表示在流动摊贩处购买快餐的频率为“每周2-3次”。另有8%的人选择了“每天吃”。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的同学热衷于在流动摊贩处购买快餐。超过一半的同学愿意购买卫生没有保证的快餐,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点。第一,同学们可能认为在流动摊贩处购买快餐比较方便,比之去食堂用餐节约时间。其次,同学们可能会认为小摊贩们制作的快餐的味道比食堂饭菜更鲜美。再次,小摊贩制作的快餐的价格比之食堂饭菜低廉。最后,毕竟吃了多年的食堂饭菜,购买小摊贩的快餐可能会满足同学们的猎奇心理。而少于50%的人表示很少或从不购买流动摊贩处的快餐,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并放心食用小摊贩的快餐的。毕竟,这些快餐没有卫生许可证。但是,从这题所反映出的问题,即超过半数的人愿意去买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也是十分的严重了。要知道,这会对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多大的隐患啊!城管和流动摊贩之争,至今尚未下定论。但从食品安全问题这一方面来说,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同学们的利益。同时学校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规范学生用餐秩序,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八、个体采访为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犯罪刑罚有进一步的了解,并更深的认识食品犯罪的后果,我们小组采访了刑法学资深专家吴荣金老师。(笔者简写为“笔”,吴老师简写为“吴”)笔:食品安全犯罪主要涉嫌的刑法法律法规是什么呢?吴:主要是“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对于劣质产品的话,有一个量的定性问题。像生产、销售伪劣农药、种子等,一般以二万元为起点,叫做“较大损失”;若是十万以上,则是“重大损失”;五十万以上就可以叫做“特别重大损失”。这些分别代表这不同的刑罚。笔: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法规的最高刑是什么呢?吴:死刑。特别是生产、销售假药的,无论有没有被卖出,有没有造成社会危害,都要处以严厉的惩罚,甚至是死刑。笔:今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是不是有政府立法不全、执法不严的原因?吴:是有的。但近些年已经加大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查处力度。在以前的刑法中,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最高刑是没有死刑的,但在最新的刑法修正案中增加了死刑这一最严厉的刑罚。而且,温家宝总理也这样说过,“没有良心的企业,一个也不要放过”,可见政府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九、调研总结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无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日常话题之一。打开电脑网页,进入搜索引擎,随意输入“食品”、“安全”、“问题”等字眼,都出现一大批相当新的条目,记录着中国食品的悲哀。这是一种极其严峻的现象,不仅仅需要专家、政府官员来好好应对,也需要我们大学生来好好思考其应对方法。这已经变成是一个全民性的问题了。由此,我们对本校的大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对调查结果做了统计和分析。通过调查显示,有78%的人认为中国食品安全环境问题太多,令人失望。可见中国当今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已经使太多的人失望,这也是在大多数人的意料之中。但是有88%的人表示听过,但不了解食品安全法,8%的人连听都没听过,只有4%的人表示比较了解食品安全发。可见,大多数的人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不甚了解,甚至参加问卷调查的人中不乏法律专业的学生。由此可见,很多时候我们即使权益受到了侵犯,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运用哪些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有62%的受访者在遭遇食品安全的问题时,会自认倒霉,就此作罢。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多数人不了解食品安全的法律的情况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不是特别完善。中国法律起步比较晚,虽然改革开饭30来年,经过大量引进外国法律,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日益完善,但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还欠佳。食品安全法在2009年6月1日起才正式实施。这的确是民主与法制健全的一次胜利。它的生效与落实,让人民得益于法律的保护。法制社会日益健全,但我们还老是感觉不到法律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温暖,反而活的越来越感压抑与不安,那又是什么原因呢?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呢?是与日俱增的紧张、压力与负担,这样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呢?和谐的真正含义又应该是怎样的呢?不管怎么说,亡羊补牢是需要的,也是必须的!但要及时有效!等事发了才出台法律,岂不是有了牺牲者?2.宣传力度不够到位。法律离国民好像是比较的远,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法律的宣传力度不够到位。首先,我国尚未完全普及法律知识,对法律的宣传力度不够,因而人们对食品安全法了解比较少。其次,人们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旦遇到了什么事情,第一想到的不是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而是运用自己的人际网和一些所谓的“关系”来解决问题。最后,还因为食品安全法出台不是特别久,人们对其了解比较少。那么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了食品安全问题,但是对此却不作追究,自认倒霉,就此作罢呢?1.人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就是因为人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才会有这种问题。第一,人们遇到了食品安全问题,不会想到运用法律手段去解决,而是运用之前谈到的“关系”去解决。第二,就算是想到了要运用法律手段去解决,但是却不知道运用哪些法律去解决,去怎么解决。2.食品安全现象发生太过频发,国人见怪不怪。由于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一件接连一件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国人见怪不怪了。每次听到又有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人们只是摇摇头,叹声气,互相告知不要再买该商品,并没有去为自己受损的利益讨个说法。就算有人有维权的想法,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令人应接不暇,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每一件都追究呢?3.追究也不一定能有结果。目前中国法律尚不健全,人们对法律并没有该有的畏惧的态度,政府部门也是如此,企业也是如此。因此即使有人想要去讨个说法,但也不一定有结果。忙忙碌碌、跑东跑西,到最后却什么结果都没有。这种例子其实已经到处都是。正是这样,才会有那么多的人表示,即使碰到了食品安全问题,也就自认倒霉了。那么,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加上大多数人不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而且人们对此也不想多去追究,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表示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外国货。这是国家食品业的悲哀,是中国食品业行业的信任危机。在这里还要提下的是,同学们喜欢去购买流动摊贩处的快餐,原因可能如下:第一,同学们可能认为在流动摊贩处购买快餐比较方便,比之去食堂用餐节约时间。其次,同学们可能会认为小摊贩们制作的快餐的味道比食堂饭菜更鲜美。再次,小摊贩制作的快餐的价格比之食堂饭菜低廉。最后,毕竟吃了多年的食堂饭菜,购买小摊贩的快餐可能会满足同学们的猎奇心理。那么,既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到底该如何去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呢?1.加强国家立法。在调查中,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有必要加强国家立法。可见,我国在食品方面的立法并不完善。所幸在09年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又有了刑法最新修正案中加大了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刑罚力度,在这方面的法律有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方面的法律还是远远不够、不完善的。因此,国家有必要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做到执法部门有法可依。2.加大执法力度,建立长效的监管体制。在调查中,多数人认为目前最应该采取来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是加大执法力度。而且,多数人表示我国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的工作不到位。可见,在执法力度这一方面,执法部门有待提高。比如,目前好多的城管去执法,一般都只是过过场子,走走形式而已。并且,这些执法的方式粗暴、不合情理。所以,在加大执法力度以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还要规范执法方式。必须记得,问题食品确须“坚决查处”,姑息养奸必将使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与此同时,还必须建立长效的监督体制。只有完善、长效的监督体制,才能真正的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3.加深舆论监督。当今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新闻、网络网民等舆论监督的方式已经日益展现出其强大的威力。加深舆论监督,不仅可以监督国家政府机关,也可以监督食品生产企业。同时,还可以创造一个安全生产、诚信经营的社会舆论环境,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频率。4呼唤道德的回归,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知道食品生产也有着相当多的潜规则:板栗要用工业桐油起光 、鸡蛋要注水增重、豆芽要用尿素和漂白水催胖、馒头要用大白粉来增白、油条要用面团和洗衣粉发泡等等,可见那是多么的没有道德。道德的回归是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一大重要因素。如果没有道德的回归,即使我们今天在三聚氰胺上下足了功夫,就能保证今后不会再出现“四聚氰胺”、“五聚氰胺”吗?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否则我们就会落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困境。所以,我们有必要呼唤企业、人民道德的回归。最后,美国一百年前的丛林状态 参南方都市报完全可以套用在中国的当下:从欧洲退货回来的火腿,已经长了白色霉菌,公司把它切碎,填入香肠;商店仓库存放过久已经变味的牛油,公司把它回收,重新融化。经过去味工序,又返回顾客餐桌;在香肠车间,为制服成群结队的老鼠,到处摆放着有毒面包所做的诱饵,毒死的老鼠和生肉被一起掺进绞肉机。工人在一个水槽里搓洗油污的双手,然后这些水再用来配置调料加到香肠里去,人们早已经习惯在生肉上走来走去,甚至习惯在上面吐痰。时任美国26届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他边吃早餐边看丛林,看到这些大叫一声把手中的半截香肠扔到了窗外。他选择了与小说丛林的作者辛克莱见面,并推动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并创建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FDA)的雏形。由此可见,中国需要一场食品安全进步运动,从根源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十、调研感想这次参加“法研看世界”调研活动,对我们来说,是受益匪浅的。通过社会调研、查找资料、发放问卷、采访老师和自我分析、总结等方式,使我们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对这个社会的认识。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中国的一个严重的问题,这需要广大中国人的关注,更需要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关注。我们这次的调研,不仅增加了我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作为法学院的学生,我们有必要去用法律的眼光去观察社会,也有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