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桂北稻作区超级稻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1页
6《桂北稻作区超级稻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2页
6《桂北稻作区超级稻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3页
6《桂北稻作区超级稻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4页
6《桂北稻作区超级稻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CS65.020.99B 31DB 45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DB 45/T XXXXX2012桂北稻作区超级稻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1 年 10 月 13 日)2012 - XX - XX 发布 2012 - XX - XX 实施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45/T XXXXX2010I目次前言 .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产地环境 .25 品种选择及产量结构指标 .26 育秧 .37 移栽 .38 施肥 .49 水浆管理 .410病虫 草综合防治 .511 收获与储藏 .5附录 A (资料性附录)育秧技术 .6附录 B (资料性附录)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7DB45/T XXXXX2010I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桂北分院(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大泳、莫千持、刘助生、赵荣德、陈辉云、周宾、杨行海、汪艳阳、张宗急、蒋德赏、廖云云、王鹏、钟丽。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45/T XXXXX20101桂北稻作区超级稻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迟熟超级稻品种高产栽培的技术指标,包括品种、产量及穗粒结构、壮秧标准、育秧技术、移栽密度、施肥、管水、病虫草害防治等。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稻作区内的迟熟超级稻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NY 5116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NY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GB/T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超级稻在抗性和米质与对照品种(组合)相仿的基础上,产量有大幅度提高的新品种(组合)。3.2叶龄水稻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用水稻主茎的完全叶长出的数目表示。例如,主茎长出 5 张叶时,叶龄为 5,长出 7 张叶时,叶龄为 7,余类推。如果第 8 张叶伸出长度达到第 7 张叶的长度一半时,叶龄为 7.5。3.3分蘖稻株分蘖节上腋芽(分蘖芽)在适宜条件下发育生成的分枝。3.4DB45/T XXXXX20102有效分蘖主茎拔节时具有四叶以上的分蘖。3.5有效分蘖临界期N-n 叶龄期,其中为总叶龄数,n 为伸长节间数。3.6拔节水稻靠近地面第一个伸长节间伸长达 1.5-2.0cm 时为拔节。3.7幼穗分化茎生长点分化成幼穗的过程。幼穗分化一般发生在倒 4 叶出生后半期。3.8抽穗稻穗从剑叶叶鞘内抽出 1cm 以上,叫抽穗。4产地环境土地平整,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度 20-30cm;土壤基本理化性状达到以下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20.00g/kg,全氮1.00g/kg,速效磷10mgkg,速效钾 100mg,pH 值 6.0-7.0;农田生态环境应符合 NY5116 的规定。5品种选择及产量结构指标5.1超级稻品种本标准适用通过国家农业部超级稻认定且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适合桂北稻作区种植的迟熟超级稻品种(伸长节间 5-6 个,主茎叶片总数 15-17 片)。种子质量应符合 GB4404.1 的规定。5.2产量及穗粒结构指标表 1  产量及穗粒结构指标           单位:667m 2产   量(kg)有效穗数(万)每穗总粒数(粒)结实率(%)千 粒 重(g)680750 16.519.5 18010 85 2429DB45/T XXXXX201036育秧6.1关键技术确定适宜的育秧方式和播种量及秧龄,提高秧苗素质,培育多蘖壮秧。6.2播种期单季早稻在 3 月 20 日-4 月 10 日播种,单季中稻在 4 月 20 日-5 月 10 日播种,单季晚稻在 6 月 15日-25 日前播种(纬度、海拔高的区域宜在此期间的前期播种)。6.3壮秧标准6.3.1旱育秧叶龄 4.5-6.5 叶,多数苗带蘖 12 个,根系短、白、粗。6.3.2塑盘育秧叶龄 3.0-4.0 叶,根系短、白、粗。6.3.3湿润育秧叶龄 5.0-7.0 叶,多数苗带蘖 13 个,根系短、白、粗。6.4浸种催芽在晴朗的天气情况下,早造晒种 4-8h,中、晚造晒种 2-4h。早造先用清水浸种 4-5h,再用 500倍强氯精溶液浸种 8-10h,漂洗干净药液后再用清水浸 9-12h,然后保温催芽;中、晚造 先用清水浸种 2-3h,再用 500 倍强氯精溶液浸种 6-8h,漂洗干净药液后再用清水浸 2-3h,在自然温度下催芽。6.5育秧方法精量播种,适时、适宜肥水管理培育壮秧。具体方法按附录 A 的规定执行。6.6秧田期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立枯病、稻飞虱、稻蓟马等虫害,防治方法按附录 B 的规定执行。7移栽7.1关键技术DB45/T XXXXX20104适期栽插,宽行窄株,结合品种特征特性确定合理密度,提高栽插质量。7.2移栽期根据茬口、秧龄(叶龄,见 5.3)适时移栽。7.3移栽密度每 667定植 1.5-1.8 万穴,行距 26.530.0 cm,株距 13.316.0 cm。8施肥8.1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8.2关键技术精确定量,合理配方,适氮稳磷增钾补微;前肥后移,适当减少基蘖肥,巧施穗肥,控制前期无效生长量,主攻大穗。8.3肥料运筹每 667m2施腐熟农家肥 1000kg 或饼肥 50kg。早造氮肥和钾肥按照基肥:分蘖肥:穗肥为 4:3:3 的比例施用,中、晚造按照基肥:分蘖肥:穗肥为 3.5:2.5:4 的比例施用。总施 N 量 16-20kg/667,具体用量依土壤肥力检测结果确定。磷肥、钾肥的用量以氮肥用量为基准,早造按照N:P2O5:K2O=1:0.5:1.1 的比例施用,中、造晚按照 N:P2O5:K2O=1:0.4:1.2 的比例施用。8.4施肥时期与方法有机肥和全部磷肥在耕地时一次施下。氮肥和钾肥依水稻生育进程分次施入。分蘖肥在栽后返青活棵施下。5 个伸长节间的品种穗肥在第 2 伸长节间开始伸长后施入,6 个伸长节间的品种穗肥在第 3伸长节间开始伸长后施入。抽穗期及抽穗后一般不单施氮肥,灌浆期每 667m2用磷酸二氢钾 250g 加尿素 500g 兑水喷施,或每 667m2追施(N:P:K)15:15:15 复合肥 3kg。9水浆管理9.1关键技术采用群体质量控制技术,严格控制高峰苗,提高茎蘖成穗率;推广节水健身栽培,禁止长期水层灌溉、深水灌溉和大水漫灌。9.2管理方法DB45/T XXXXX20105返青期保持浅水 3 cm,分蘖前期(栽后 20d 以内)浅水湿润交替;当茎蘖数达到预期有效穗的 70-80%时,开始多次轻搁田。达不到预期茎蘖指标数,则在有效分蘖临界期(N- n,N 为总叶片数,n 为伸长节间数)时必须晒田。该段时间以干为主是控制高峰苗、强根壮秆健身栽培及减少无效生长和提高成穗率的关键,也为以后施用穗肥主攻大穗打下基础。二次枝梗分化期(幼穗长度 12mm)至抽穗开花期以浅水(3cm)和湿润交替为主,该时段是水稻需水临界期,不能干旱。灌浆至成熟采用间歇灌溉,干湿交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获前 7d 断水。超级稻通常为大穗型品种,有轻度两段灌浆现象,切忌后期断水过早。10病虫草综合防治10.1原则一保一宽三严,即保护害虫天敌,适当放宽防治标准,不滥施农药;严格农药种类,严格施药时间,严格用药数量。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GB/T 4285 及 GB/T 8321 的要求。10.2防治对象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兼治稻蓟马、稻叶蝉、稻曲病、病毒病。10.3防治方法在注重农业防治(健身栽培、保护 d 敌、使用诱虫灯等)的基础上,在病虫害发生程度达到防治指标时使用化学防治。提倡关键防治期一药兼治,或多药(2 种或以上)一次施兼治,努力减少用药次数,施药方法和用药数量按附录 B 的规定执行。10.4用药时间化学除草在移栽后结合追肥进行。从苗期起便需防治稻飞虱、稻蓟马,进入 5 月后防治稻纵稻稻飞虱、卷叶螟、二化螟,6 月中旬以后稻飞虱、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纹枯病,破口期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11收获与储藏11.1收获谷粒黄熟时收割,及时脱粒、晾晒。勿在砂石和沥青路面晒谷。11.2储藏当水分低于 13.5%时入库。在避光 、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DB45/T XXXXX20106附录A(资料性附录)育秧技术A.1旱育秧选择肥沃、疏松、深厚的菜园或旱地作苗床,冬春季每 667m2施腐熟农家肥 1000kg 培肥,播种前20d 施复合肥(15-15-15%)50kg、氯化钾 5kg、尿素 1015kg。秧床施用壮秧剂,用量按产品说明书要求。畦宽 1.01.2m,沟宽 0.4 m,深 1520cm,浇足底墒水,使 015cm 土层处于水分饱和状态。每亩大田用种量 900-1100g,播种密度为干种子 3545g/m 2,播种后盖细壤土 0.51.0cm,以不见谷为度。早造起拱覆膜保温,晚造起拱盖遮阳网保湿。A.2塑盘育秧可选择地势较高、近水源的旱地或稻田作秧地,苗床应先松土和清除表土中的杂草等物,耙平、淋足底水后放置秧盘,亩用 434 孔秧盘 36-44 盘,每亩大田用种量 900-1100g,每盘播种量 26-31g,每穴 1-2 粒。营养土选用湿稀塘泥或湿稀田泥,应充分搅拌均匀并除去硬物。营养土填至秧盘孔穴的4/5 即可,扫平盘面再播种,播种后用软扫帚来回多次将谷子扫入孔中,清除盘面谷种和泥浆,以防串根。A.3湿润育秧秧田宜选择在排灌方便,向阳背风,土质松软,杂草少,肥力较高的田块。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kg 做底肥。整地要求平整,田泥稀软,经过 12d 的澄实后,排水做厢。一般厢宽 l12m,沟宽 0.4m、深 1015,厢面要抹平,中间微高于两边,表面有一薄层泥浆,使种子能嵌入为度。播种要按厢定量,均匀落谷,每亩大田用种量 900-1100g,播种密度 15-22.5g/。播后轻轻踏谷,使种子陷入表层泥浆中。二叶期前以湿润为主,二叶期后以浅水灌溉为主。DB45/T XXXXX20107附录B(资料性附录)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表 B.1 给出了超级稻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表 B.1超级稻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时期 主要病虫草害 防治指标 主要技术种子处理及秧田杂草防治种传病虫如恶苗病、稻瘟病、细条病等,秧田杂草预防措施 种子处理:用 500 倍强氯精溶液浸种 8-10h。秧田杂草防治: 1、旱育秧  在播种盖土后,选用下列除草剂对水均匀喷洒厢面。药前药后保持土壤湿润,按正常程序进行田间管理,药后 5d 不翻动土层。(1)每 667用 60%丁草胺乳油 100 ml 于播后当天或次日施药。注意种子必须有土层覆盖。 (2)每 667用 12%恶草灵乳油 125ml 对水 35kg 于播后当天或次日施药。2、塑盘育秧  每 667用 60%新马歇特75100ml 于播种盖土后,当天至 3d 内均匀喷雾施药,按正常程序进行田间管理。3、湿润育秧  每 667 用 50% 杀草丹乳油150-200ml, 对水 35 kg , 在秧田 1.5-2 叶期喷雾。施药前一天, 把水排干, 施药后一天, 灌入浅水3.5 保水 3-5 d 。秧田期稻飞虱、稻蓟马、稻叶蝉等50 头/  每 667用噻嗪酮有效成分 5-8g,或吡蚜酮有效成分 2.5-3g,或吡虫啉有效成分 1.5-2g,兑水 35-40kg 均匀喷雾。于移栽后 5d -10d稻田杂草 预防每 667用禾草丹有效成分 45 -90g 或吡嘧磺隆有效成分 2-3 g,兑水 50-60kg 均匀喷雾。4 月中旬后 稻飞虱稻飞虱分蘖期百丛 1000头,孕穗期500 头每 667用噻嗪酮有效成分 10-12.5g,或吡蚜酮有效成分 5-6g,或吡虫啉有效成分 2.5-4g,兑水 50-60kg 均匀喷雾。本田期5 月以后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幼虫 50 头,孕穗期 30头;二化螟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每 667用阿维箘素有效成分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