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政策盘点与农业行业投资分析.DOC_第1页
我国农业政策盘点与农业行业投资分析.DOC_第2页
我国农业政策盘点与农业行业投资分析.DOC_第3页
我国农业政策盘点与农业行业投资分析.DOC_第4页
我国农业政策盘点与农业行业投资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12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行业研究Page 1专题研究报告农林牧农业政策专题研究报告中性(首次评级)2005 年 4月 14 日本报告的独到之处专题研究报告深入剖析新农业政策体系推出的背景把握新农业政策,谨慎投资详细阐述了新农业政策体系-我国农业政策盘点与农业行业投资分析展望新农业政策指导下的 2005 年农业发展农业深层次问题呼唤新农业政策出台2003 年,是我国农业深层次问题集中显现的一年,主要问题有耕地锐减、粮食减产、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拉大等。这些问题极大威胁到我国农业及国家安全。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也是弱质产业,急需国家出台有力的政策给予扶持。2004 年新农业政策的框架体系初步建立针对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农业、稳定农村、富裕农民角度出发,从强化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2004 年出台了一系列新农业政策,这些政策已初步搭成新农业政策的基本框架。概括起来,新农业政策包括下面四个方面,即一个中央 * 号文件,减免两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实施三项补贴(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四项基本保障(最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农业投入、严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新农业政策的积极效应由于新农业政策得人心,合民意,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因此在执行中取得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等积极效应。新农业政策指导下的 2005 年农业发展加大农业税免征减征力度,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将是 2005 年新农业政策的重中之重。在新农业政策指导下,2005 年我国粮食产量将会稳中有增,农产品价格稳中有降,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产品外贸呈现净进口格局。新农业政策对投资方山肉牛场的影响受新农业政策的影响,估计方山肉牛场的整体业绩今年有明显好转。方山县对方山进行改制转让的要求可能不很迫切。 根据目前农业行业的情况,以及方山肉牛的自身的情况,建议收购后首先在农业和畜牧业方面进行经营方向的调整。受新农业政策的影响,方山肉牛场的投资是可行的。电话:Email: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创造价值 成就你我详细阐述了新农业政策体系科学设计方山肉牛未来的战略规格国泰创业Page 2农业深层次问题呼唤新农业政策出台2003 年,是我国农业深层次问题集中显现的一年,主要问题有:耕地锐减,粮食减产。19972003 年六年耕地总计被占用了 9900 万亩,耕地锐减的趋势不可逆转。我国粮食自 1998 年达到 5122.95 亿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从 1999 年开始逐年减产,到 2001 年累计减.产 5965 亿公斤,2003 年更是出现了我国三大谷物同时减产的局面,粮食产量为 4307 亿公斤,较 1998 年减少 16%。图 *:199720*3 年粮食播种面积图 2:19972003 年我国粮食产量粮食产量(亿公斤)增长率粮食播种面积(亿亩)增长率52006%17.52%50004%171%*8*02%16.50%0%1*46*0-1%-2%15.*400-2%-4%154200-6%*.5-3%4000-8%14-4%*800-10%13.5-5%1*97 19*8 *999 2000 2*01 2002 20031*7 199* 1999 2000 *001 *002 20*3资料来源:2004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资料来源:2004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拉大。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22 元,同比增长 4.3%。这和城市人均收入增长情况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城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收入的比值由 1997 年的 2.47,扩大到 2003年3.23,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高,城乡差距在不断拉大。图 3:1986-2003 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单位:元)9*3.5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城镇比农村37*002.5600050002*0001.5300*120000.5100*00198619881990*99*1994199619982*002002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农产品价格上涨。2003 年,中国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大幅度上涨,其中尤以粮食价格上涨更为抢眼。在主要的粮食品种中,小麦价格上涨幅度最大,为20%。农产品价格恢复性上涨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如果农产品价格进一步过快上涨,并和大宗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实现两碰头,将会导致 CPI 过快上涨,这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不利影响。国泰创业Page 2图 4:2003 年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情况(元/公斤)1.5小麦玉米猪肉131.4121.3111.210*.1*8Jan-03M*r-03May-03Jul-03S*p-*3Nov-03数据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以上问题的存在,极大威胁到我国农业及国家安全。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也是弱质产业,急需国家出台有力的政策给予扶持。2004 年新农业政策的框架初步建立针对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农业、稳定农村、富裕农民角度出发,从强化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2004 年出台了一系列新农业政策,这些政策已初步搭成新农业政策的基本框架。概括起来,新农业政策包括下面四个方面。一个文件:中央 1 号文件2004 年 1 月下发的中央 1 号文件,是我国农业政策做重大高速的启动信号,也是指导今后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是近 18 年来首次以中央 1 号文件下发的有关农业问题的文件,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 6 个有关农业问题的中央 1 号文件。文件总计 9 个方面、22 条。其核心是农民增收,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农业政策必将产生深远影响。表 1:有关农业问题的中央 1 号文件序号时间题目内容1198*1 年 1 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 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21983 年 1 月干问题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 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规31984 年 1 月作的通知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 15 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取消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1985 年 1 月济的十项政策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国家还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关于 1*86 年农村工作的 进一步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51*86 年 1 月部署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62004 年 1 月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 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的意见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资料来源:农业部减免两税: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温家宝总理在 2004 年 1月的全国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取消农业特产税,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吉林、黑龙江 2 省被国务院定为免征农业税试点省份。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创造价值 成就你我国泰创业Page 4河北、内蒙古等 11 个粮食主产省(区)及广东降低农业税3%。其余省份降低农业税 1%。上海、浙江、天津、北京及福建 5 个省份自主决定免征农业税。据农业部统计,减免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一年可减轻农民负担2004亿元,全国农民人均减负33 元。三项补贴:对种粮农民直补、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往的农业补贴主要是补在流通环节上,主要是补给粮食进出口企业,其效果并不是很好。2004 年推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直接补给农民。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使我国的农业政策加快向国际惯例靠拢的步伐。全国共有 29 个省份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总额已达 116 亿元,有6亿农民受益,人均受益 19 元。良种补贴是农业部积极推动的一项农业补贴政策,最初是在大豆这个品种上实行,补贴的面积不大,但效果很好,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在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补贴范围扩大到了小麦、水稻等品种,而且补贴面积和补贴金额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补贴资金达 28 亿元,直接减少农民的生产成本。中央安排农机补贴 7000 万元,虽然补贴的资金数额较小,但示范效应明显,有38.5 万农户受益。虽然三项补贴使农民受益有限,但它指明了今后农业工作的重要支点。四项基本保障:最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农业投入、严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针对土地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务院先后发出了关于土地出让金使用、制止占用基本农田种树、恢复撂荒地生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等通知。这五个通知构成了新农业政策中农村士地政策的核心内容。把增加农业投入作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主要措施。以往国农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4 年,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明显增加,预计全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总数为 1500 亿元,比上年增加 20%以上。把严格控制农资价格作为保护农民利益了的重要手段,出台了一系列对化肥生产和进出口的税收、价格等优惠政策,明确化肥的进销差率、批零差率和零售的最高价格。实行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作为稳定粮食价格的主要价格杠杆,2004 年推出了早籼稻、中稻、晚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获得很好的市场效果。新农业政策对方山肉牛场的影响以往的农业政策更多体现为就农业论农业,而新农业政策体系更多体现在系统性上。首先,这次的新农业政策是在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下推出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推出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框架。其中 1 号文件是纲领性文件,指明了我国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减免两税确定了新农业政策的导向,三项补贴形成新农业政策的重要支点,四项措施为新农业政策实施提供保障。非均衡性新农业政策的实施采取了重点扶持和适度倾斜等调控手段,非均衡性明显。以粮食直补为例:粮食补贴区域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区,其中 *3 个省补贴资金为 101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创造价值 成就你我Page 5亿元,占总数的 88.6%。;从补贴对象来看,是粮农而不是其他群体;从补贴的品种上看,补贴的是粮食品种,而不是其他的植物品种。新农业政策的效应分析由于新农业政策得人心,合民意,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因此在执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图 5:新农业政策效应传导机制粮食缺口物价稳定农民收入农民增收城乡差距1号文件粮食产量销售价格劳动力转移播种面积粮食单产农民投入城镇化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综合生科教社会保产能力投入投入障投入农民负担土地农业收购控制生产良种种粮农机具农业农业特政策投入价格资料价格补贴补贴补贴税产税四项保障三项补贴减免二税新农业政策体系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粮食增产在国家宏观调控和新农业政策的作用下,目前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2004年夏粮产量达到1010 亿公斤,比上年增产4.8%;早稻总产量达321亿公斤,增长8.8%;预计秋粮产量达3319亿公斤,增长 9%,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达 4650 亿公斤,增长 8%,结束长达 6 年的粮食减产。Page 6图 6: 2003 年与 2004 年粮食产量比较单位:亿公斤*500200420*3300025*2*00150010005000夏粮早稻秋粮农民增收前三季度农民现金收入人均 2110 元,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 1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 7.6%。其中前三季度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人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4.9。表 *:农民收入情况(单位:元)3*20023Q20*3*200*现金收入1721.418*1.52109.5打工收入57*.*607.5683.*家庭经营1014.81*69.81269.6其中:出售农产品*32.87*1.6958转移收入99.2*4.9105.4财产收入2*.439.35*.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由于以往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税费负担重,近些年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高。新农业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尤其是种粮的积极性,有很多在外打工农民纷纷回乡种田。同时,新农业政策出台,也使基层干部从催粮收款中解脱出来,进一步改善了干群关系,推进了乡镇改革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图 7:199520* 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分析(单位:元/亩)40035030*250200150100*001*9*19961997199819992*0*200120*220032*4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创造价值 成就你我Page *新农业政策指导下的 2005 年农业发展新农业政策不断完善深化围绕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2005 年的新农业政策会不断得到完善和深化。重点措施有: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增强农业发展后劲。重点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加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加强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农业税免征减征力度,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财政支持力度。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在稳定增加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积极提高单产水平,在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前提下,明年我国粮食产量稳中有增,预计产量将达 4750 亿公斤,增产 2%;后年粮食产量将达 4900 亿公斤,届时产需缺口逐步拉小。图 8:*005 年粮食产量预测55*粮食需求(亿公斤)粮食产量(亿公斤)500045004000350030001*8619881*901992199419961998200*20022*0*E2006E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农产品价格稳中有降。引起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供给小于需求,随着粮食产量的稳中有增,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逐步减小,农产品价格也必将随之回落,预计明年农产品价格稳中有降,价格指数为 100,同比下降为 1.85%。图 9:2005 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预测1101051009590858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E2005e资料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注:以上年为 100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创造价值 成就你我Page *农民收入继续增长预计 2004 年农民收入同比增长 7%,增收主要是两大因素起了拉动作用:一是扶农的优惠政策增收,二是粮食等农产品涨价增收。减免税和补贴等政策主要是保持连续性的问题,农产品价格的上扬已显露出后劲不足的态势,因此今后这两大因素的增收空间有限,2005 年农民增收任务艰巨,我们预计 2005 年农民收入达 2946元,增长 *%。农产品外贸呈净进口格局由于我国粮食缺口的存在,今年粮食出口基本停止,进口加大(图 10)。这导致 2004 年 110 月的我国农产品外贸中的进口增幅大大超过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格局由上年同期顺差转变为逆差。我们预计明年我国粮食出口仍呈下降趋势,进口幅度仍将很大,会进一步导致农产品外贸呈现净进口格局。图 *0:我国粮食净进口比重单位:%5*210-1-21*90199*19941*9*1998*00020022004E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新农业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影响新农业政策有利于改善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新农业政策的积极效应,有利于改善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具体体现在:其一、税负减轻。糖业、林业等上市公司和国外企业相比一直是税负较重,农业特产税取消使企业税负减轻。如南宁糖业减税 143*.16 万元,每股利润贡献 0.*55 元;吉林森工减税 800 万元,每股利润贡献 0.026 元。其二、财务状况改善,如北大荒,农民收入增加,使得他们能够及时或提早上缴土地承包费,使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好转。其三是对种业等公司的产品需求量增大,三项补贴,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农民对隆平高科等种业上市公司的良种需求加大。农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有明显好转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环境的改善,使得农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有明显好转。按可比口径计算,39 家农业上市公司的 20*4 年前三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比 2003 年全年增加 25,主营业务利润率提高 1.74 个百分点。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创造价值 成就你我Page *图 1*:农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率单位: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率*00*8%16%25014%*0012%10%1508%*%100*%502%0%0-2%1999年年报 *000年年报 2001年年报 20*2年年报 2003年年报 2004年三季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创造价值 成就你我Page 10国信证券投资评级:类别级别定义推荐预计 6 个月内,股价表现优于市场指数 20%以上股票谨慎推荐 预计 6 个月内,股价表现优于市场指数 10%-20%之间投资评级中性预计 6 个月内,股价表现介于市场指数*0%之间回避预计 6 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市场指数 *0%以上推荐预计 6 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优于市场指数 *0%以上行业谨慎推荐 预计 6 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优于市场指数 5%-10之间投资评级中性预计 6 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介于市场指数5%之间回避预计 6 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弱于市场指数 5%以上免责条款:本报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本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创造价值 成就你我Page 11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长副所长所长助理胡继之蒋国云何 劲(0755)82130*33(075*)821*0833-2208(0755)82130833-22*6jianggyg*ose*.hej*首席经济学家钢铁有色金属行业首席分析师农林牧渔与食品饮料业首席分析师杨建龙郑 东许 彪(0755)82130833(0*55)821308*-2242(0755)82130833-2218yangj*g*se*.zh*gdo*gg*o*xu*iaogu*.c*建材与建筑行业首席分析师电力及公用事业首席分析师交通运输行业首席分析师吴战峰杨治山唐建华(0755)821308*3-*243(075*)82130833-2222(0755)82130*3*-2*16wuzfguos*yangzsg*o*n.*o*.*ntangjianhu*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纺织品与服装行业首席分析师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曲亚男高芳敏葛新元(0755)*21*0833-*238(0755)*2130833(0*55)8213*833-2223gaofmguose*.*gexyguose*.电子元器件行业首席分析师首席估值分析师肖利娟汤小生(0755)82130833(0755)*2*30833xi*oljguose*.c*m.*房地产行业资深分析师电力设备行业资深分析师医药行业资深分析师方 焱杜 猛贺平鸽(0755)821*0833-221*(0*55)82130833-2211(075*)821308*3-*251*ume*gguosen.co*.cn*epgguosen.*家电及传媒行业资深分析师通信行业资深分析师化工行业资深分析师王念春张贞卓林 田(0755)8*130833-*2*4(0*5)82*3*8*-2206(07*5)82*3*33-2*39w*n*ncgu*sen.c*zhangz*g*.*nlint*anguos*.c*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机械行业资深分析师农业食品饮料行业资深分析师朱 琰郭亚凌毛长青(0755)82*30833-2219(0755)82130833-*425(0755)82130833-2400zhuyanguos*m*造纸行业资深分析师计算机行业分析师汽车行业分析师李世新王 愈陈永刚(0755)82130833-22*0(0755)*2130833-2257(0755)821*0833-2235*isx*uosen.*o*.cnwa*cheny*uos*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创造价值 成就你我Pag* 12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销售交易部销售/交易总监(华东)销售/交易(华南)销售/交易(华北)薛 俊刘宇华王立法(0755)82130*33-2240(0755)82130833-2250(0755)821308*.**anglf*销售/交易(华北)吴磊(0755)8*130833国信证券销售交易网络国信证券总部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国信证券经纪事业部地址:深圳市红岭中路 101* 号国信大厦地址:深圳市红岭中路国信大厦 18 层地址:深圳市红岭中路 1012 号 *1F邮编:5*8001邮编:518001邮编:518001电话:(075*)821308*3 FAX:82130*70电话:(0755)821*0833 *AX:82*30615电话:(*755)82130833 FAX:25563*92深圳红岭中路证券营业部深圳振华路证券营业部深圳深南中路证券营业部地址:深圳市红岭中路 1012 号 4F-10F地址:深圳市振华路 112 号地址:深圳市深南中路10*9号商业大厦3*-4F邮编:518001邮编:(518*32)邮编:518028电话:(0755)25822*66 FAX:25563*92电话:(0755)833231*2 FAX:83323130电话:(*755)25878336 FAX:25*8335深圳红荔路证券营业部深圳金地证券服务部北京呼家楼北街证券营业部地址:深圳市红荔路 38 号群星广场 A 座 33 楼地址:深圳福田沙嘴南路金地花园 20*-211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街 7 号楼邮编:518032邮编:5*8048邮编:100026电话:(0755)8374*8*0 FAX:8*7*8810电话:(0755)83584340 FA*:83407392电话:(*10)65083397FAX:65*836*5北京三里河路证券营业部广州东风中路证券营业部上海北京东路证券营业部地址:海淀区三里河路 * 号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 318 号嘉业大厦 3-5 层 地址:上海市北京东路 668 号 A 座 1 楼邮编:100*37邮编:510*30邮编:200001电话:(*10)6831*688FAX : 68359832电话:(020)83*39*2*FAX: *3639013电 话 : (0*1)53082288F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