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花茶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定稿)_第1页
小黄花茶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定稿)_第2页
小黄花茶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定稿)_第3页
小黄花茶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定稿)_第4页
小黄花茶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黄花茶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起草单位:贵州科学院/贵州省植物园联 系 人:刘海燕、邹天才联系电话13765147524(刘海燕13608515761(邹天才)2016 年 7 月 13 日2目  录一、工作简况11、 任 务 来 源 12、 立 项 背 景 13、 协 作 单 位 24、 主 要 工 作 过 程 25、 主 要 起 草 人 及 其 分 工 3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参考依据31、 编 制 原 则 32、 编 制 依 据 4三、主要内容及条款、技术指标、参数说明41、 主要内容及条款42、 主要技术指标及参数说明5四 、 标准验证的情况8五、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8六、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的对比8七、贯彻标准的措施建议8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8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91一、 工作简况1、 任 务 来 源该标准内容是 2012 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0 种贵州珍稀特色植物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 2013 年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贵州高原乡土特色景观植物栽培与应用示范(项目编号 2014GB2F200245) ”的重要内容,而且正在实施和推广。2015 年申报贵州省地方标准小黄花茶栽培技术规程 ,并获立项资助(黔质技监标函2015126 号) 。2、 立 项 背 景 及 意 义贵州省是我国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而且特有稀有种类较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植物种质资源保护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保护植物种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如何为贵州省其他科研单位和研究人员提供详实、准确并且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植物资源信息和实物等问题的急需解决而使该项目的建设和应用示范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的紧迫性。本项目在多年研究成果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解决贵州特色景观植物小黄花茶资源利用技术和应用栽培配套技术的统一规范问题,从种质保护与保种技术、繁殖技术、育苗技术、应用栽培技术到生产管理制定一套可推广应用的贵州省地方标准小黄花茶栽培技术规程 ,为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科技服务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从贵州植物志110 卷、中国植物物种名录 CPNI 2012 和实地调查所采标本的分析资料,贵州高原亚地区植物种类在 9000 种左右,其中种子植物294 科 1564 属(含世界广泛分布的 36 科 82 属) ,总计 7380 种。在各种不同性质的区系成分中,贵州高原亚地区种子植物特有种类约有 280 余种,占贵州种子植物总数的 3.79%;这些特有植物分别隶属于 67 科,148 属;含特有植物的科和属分别是其种子植物科属的 32.84%和 9.46%。贵州高原亚地区本土特有属仅有世纬苣苔属 Tengia 及双角枝属 Dicercoclados,占中国特有属的 3.27%,然而自然分布的本土特有种却有 120 余种。其中有不乏特有种较多的科,如苦苣苔科(Gesneriaceae )26 种、禾本科(Gramineae) 20 种、山茶科(Theaceae)220 种、蔷薇科(Rosaceae)12 种、杜鹃花科(Ericaceae)11 种、报春花科(Primulaceae)10 种,槭树科( Aceraceae)12 种、菊科(Compositae)20 种等。贵州高原亚地区山区自然分布的特有植物除表现地域的分布差异外,还具有其它多种生物学性状和经济应用价值,是极为重要的特有植物种质资源,是贵州森林植被和贵州森林生态系统构成的不可替代成分。因此,研究贵州特有植物的资源保育和应用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小黄花茶是贵州特有种,赤水分布,生于海拔 5001000m ,散生于林中或悬崖峭壁上。1981 年发现于赤水金沙闷头溪沟谷,被植物专家誉为“茶花皇后”。 可做园林观赏植物、油料植物。3、 协 作 单 位该标准由贵州科学院/贵州省植物园提出,在贵阳中雄林业生态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清镇苗木基地)和贵州鸿瑞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惠水苗木基地)推广验证。4、 主 要 工 作 过 程自 2015 年接受了省地方标准制定的立项(黔质技监标函2015126 号) ,就小黄花茶育苗、推广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开展研究。多次前往清镇和惠水苗木基地,并与苗木企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座谈、访问等形式,查阅十多篇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总结出符合贵州生产的贵州特有植物小黄花茶的苗木培育、苗木质量分级和栽培技术。在科研试验结合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收集资料,广泛调研后形成草案稿。2014 年 12 月前:已完成种子收集、种苗繁育基地的选址和立地调查勘测与作业图绘制等,并完成播种。为项目种苗基地建设提供种苗来源,为其技术熟化应用研究提供资源条件。2015 年 1 -3 月:完成 200 亩种苗繁育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钢架大棚、水电设施、管理房、路网等建设,并完成初步整地。在清镇林业苗圃场和惠水高镇乡两地同时种苗繁育、移栽上盆、日常管护等工作。2015 年 1 月-2015 年 11 月:转化应用和示范推广小黄花茶种苗及其应用栽培技术;进一步熟化种苗繁育技术、实用栽培技术,使种苗繁育成活率和成苗率分别达到 93%和 80%以上。编制形成行业技术标准或地方技术标准 1 项。32015 年 6 月-2015 年 12 月:在项目实验区开展推广验证,并做宣传,辐射带动农户。结合贵阳市生态环境景观建设的社会需要,将繁育成功的植物种苗推广应用于园林绿化和景观生态工程建设中。2016 年 1 月-2016 年 6 月:编写小黄花茶栽培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并提交到贵州省标准化院审查修改。本标准由贵州科学院和贵州省植物园负责起草,特征求原产地赤水小黄花茶自然保护区、林业部门和相关企业的意见,最终形成征求意见稿。5、 主 要 起 草 人 及 其 分 工主要起草人及其分工姓 名 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分    工刘海燕 副研究员 贵州省植物园 标准主要起草人,负责整个标准文本的编写。邹天才 研究员 贵州科学院 标准主要起草和提出人,负责整个标准文本的技术指导和审查。兰永平 高级工程师 贵阳中雄林业生态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负责标准中关于育苗和推广栽培技术的实施和验证。陈  龙 项目经理 贵州鸿瑞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负责标准中关于育苗和推广栽培技术的实施和验证。杨乃坤 硕士 贵阳中雄林业生态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负责标准中关于推广栽培技术的实施和验证。周洪英 研究员 贵州省植物园 负责标准中关于育苗和栽培技术的前期研究。二、 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参考依据1、 编 制 原 则(1)坚持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多年来在科研和生产中不断总结的经验经过科学的方法进一步加以验证、补充、完善,使之规范化和标准化。(2)坚持适用于生产的原则。标准中的技术要素是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制定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的普及性。(3)本标准所有术语均结合小黄花茶推广栽培生产实践情况确定。4(4)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按照 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制定,在标准编写软件 TCS2009 中编写。2、 编 写 依 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1.12009)要求进行编制。三、 主要内容及条款、技术指标、参数说明1、 主 要 内 容 及 条 款本标准小黄花茶栽培技术规程由前言、正文和资料性附录 3 部分组成。正文共 8 章,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种子采收和储藏、土壤环境、育苗、栽培与管理、病虫害防治。资料性附录列出了小黄花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第 1 章范围:规定了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和适用范围。第 2 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国家标准 3 个,即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000-199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GB 15569-2009)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8321(所有部分) ) 。地方标准 3 个,即山茶花苗木 第 1 部分:繁殖(DB33/T 554.1-2005) 、山茶花苗木 第 2 部分:培育(DB33/T 554.2-2005)和山茶花苗木 第 3 部分:质量要求(DB33/T 554.3-2005) 。第 3 章  术语和定义: 根据需要首先定义了术语小黄花茶,参照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相关内容分别对与小黄花茶苗木质量分级相关的 5 个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说明。包括:小黄花茶、苗木种类、苗龄、苗高、冠幅和级侧根。第 4 章  种子:对种子质量提出了要求,并规定了小黄花茶种子的采收和储藏方法。包括: (1)种子质量要求(2)种子采收(3)种子储藏第 5 章  土壤环境:规定了小黄花茶生长适宜的土壤环境和土壤质地。5第 6 章  育苗:规定了小黄花茶扦插育苗和种子育苗的具体苗圃要求和育苗方法,也对苗木出圃时需要达到了苗木质量等级做了具体要求。包括:(1)苗圃地选择和整理(2)扦插育苗(3)播种育苗(4)苗木出圃(5)苗木质量分级第 7 章  栽培与管理:规定了小黄花茶苗木栽培(包括盆栽与地栽)的苗圃要求和管理方法。包括:(1)园地规划(2)盆栽(3)地栽(4)整形修剪(5)疏蕾第 8 章  病虫害的防治:介绍了小黄花茶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和具体防治措施。(1)主要病虫害(2)防治原则(3)防治措施资料性附录 A 列出了小黄花茶的 11 种主要病虫害的为害部位、症状及防治措施。2、 主 要 技 术 指 标 及 参 数 说 明(1)术语和定义由于该标准是首个有关小黄花茶的标准,因此,我们首先定义了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 Y.K.Li ) ,依据的是 中国植物志 第 49(3)卷。而为了便于对小黄花茶苗木质量等级进行划分,根据 GB 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的规定和小黄花茶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列出了本标准对小黄花茶苗木质量分级时需要用到的 5 个相关术语,包括苗木种类、苗龄、苗高、冠幅和 I 级侧根。6(2)扦插和播种育苗关于小黄花茶的种苗繁育研究技术是本项目团队完成的成果10 种贵州珍稀特色植物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该成果在 2012 年度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成果(成果鉴定证书编号:黔科鉴字2012第 113 号,获奖编号为 2012J-3-56) 。同时,也是 2013 年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贵州高原乡土特色景观植物栽培与应用示范(项目编号 2014GB2F200245) ”的重要内容,而且正在实施和推广。因此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为了符合生产实际的需要,我们也引用了地方标准 DB33/T 554.1-2005山茶花苗木 第 1 部分:繁殖 ,通过补充、修订,完善了我们原有的技术成果,形成了该标准中的育苗技术。小黄花茶属贵州特有珍稀濒危物种,且种子产量少,因此,在本标准中先规定了扦插育苗要求,同时介绍了播种育苗的要求。(3)苗木质量等级的划分根据 GB 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和 DB33/T 554.3-2005山茶花苗木 第 3 部分:质量要求 2 个标准,并结合小黄花茶生物学特征,制定了标准中的苗木质量等级划分要求(表 1-3)及检验要求,并补充了苗木出圃的起苗时间和起苗方法等相关内容。由于小黄花茶属山茶属植物,生长慢,因此,对于苗圃的苗木等级指标均是针对一年生的扦插苗或实生苗提出具体指标。扦插苗是以生根情况和地上部分新发育的叶和芽来判断其生长状况的,因此,扦插苗除综合控制条件外,主要规定了叶和芽、>5cm 长的级侧根数为主要分级指标;而实生苗则以苗高、叶片数和> 5cm 长的级侧根数为主要分级指标。本标准中,小黄花茶是作为一种园林绿化观赏树种来栽培的,因此,在本标准中不仅规定了苗圃育苗时苗木的质量等级,也规定了用于绿化或培育绿化大苗的苗木质量要求(表 3) ,而为了保证苗木成活率,用于绿化或培育绿化大苗至少要求 3-4 年生,高度在 1 米以上,而为了观赏需要也对冠幅提出了具体要求。表 1  当年生扦插苗分级表等  级 指      标7综合控制条件 叶和芽 >5cm 长的 级侧根数级苗 二叶一芽 8 条级苗无检疫对象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苗木茎、叶色泽正常。 一叶一芽 6 条表 2  1 年生实生苗分级表指      标等  级综合控制条件 高 度 叶片数 >5cm 长的 级侧根数级苗 25cm 10 张 8 条级苗无检疫对象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苗木茎、叶色泽正常,顶芽饱满,苗木充分木质化。 10cm24cm 5 张 9 张 6 条表 3  3 年4 年生,用于绿化或培育绿化大苗的苗木质量要求综合控制条件 级 级高  度 120cm 100119cm冠  幅无检疫对象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苗木茎、叶色泽正常。40cm 3039cm关于苗木检验检疫主要采用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000-1999)和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GB 15569-2009)规定执行。(4)栽培技术关于小黄花茶的栽培技术研究是本项目团队完成的成果10 种贵州珍稀特色植物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该成果在 2012 年度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成果(成果鉴定证书编号:黔科鉴字2012第 113 号,获奖编号为 2012J-3-56) 。同时,也是 2013 年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贵州高原乡土特色景观植物栽培与应用示范(项目编号 2014GB2F200245) ”的重要内容,而且正在实施和推广。因此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为了符合生产实际的需要,我们也引用了地方标准 DB33/T 554.2-2005山茶花苗木 第 2 部分:培育 ,通过补充、修订,完善了我们原有的技术成果,将园地规划和盆栽技术引入了该标准中,形成了该标准中的推广栽培技术。小黄花茶属于可室内盆栽观赏的植物,因此,在栽培技术中规定了盆栽技8术要求,不仅规定了花盆的质地和尺寸,也规定了土壤要求、上盆时间和花盆摆放要求。而地栽则对圃地整理、栽植时间和方法做了具体要求。在栽培管理上,除了除草、灌溉、施肥和遮荫外还单独列出了整形修剪和疏蕾要求。(5)病虫害防治该部分是我们通过查阅大量与山茶花常见的病虫害有关的文献,并结合项目团队长期野外观测而制定的,同时,其中农药的使用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要求。四、 标准验证的情况该标准编制的内容已在贵阳中雄林业生态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清镇苗木基地)和贵州鸿瑞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惠水苗木基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