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重难点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通过观察和对比,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形态、使用工具方面的变化(重、难点)重、难点分析:关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目前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也存在一些争论,因此,重视科学精神的渗透是本节的一个重点,本节的教学要使学生们认同科学的观点,即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并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异同以及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形态、使用工具方面的变化等证据,能够正确地区分科学事实和观点。因此,这两部分知识的教学是本节的重中之重。突破方案:类比分析法:展示教材第3页现代类人猿及其森林古猿生活场景的图片,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异同点。利用教材第5页中的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分析人类进化历程中的变化,理解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是环境变化和自身形态结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小组讨论法:由教师设置讨论探究题,学生通过讨论来分析资料、编排教材剧、理清人类进化顺序等,体现合作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法:阅读教材,在教材中寻找相应知识点,并理解体会。利用教材中的技能训练,学生自行阅读材料,尝试区分事实与观点。图片、资料展示法:教师展示人和黑猩猩的手、骨盆、牙、骨骼比例、氨基酸种类等资料,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总结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异同,从而体会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关系。1原始人的发展(视频)2达尔文的进化论(视频)3女娲造人(视频)4人类的起源(视频)5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视频)6一缕曙光:引发人类起源新说7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和头部复原像8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9黑猩猩会变成人吗10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遗物石器11露西骨骼化石12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示意图13森林古猿生活场景想象图图片导入 投影现代四种类人猿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名字。然后提问:人类为什么与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有这么样的相似?人与类人猿在进化上是怎样的关系呢?人类是不是古猿进化而来的呢?是怎样进化的呢?视频导入 播放女娲造人的故事,并提出问题:人类真的是这样产生的吗?人的祖先是谁呢?学生观看视频,讨论得出结论:人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1人类的近亲黑猩猩人类的近亲黑猩猩1961 年1 月31 日,黑猩猩宇航员汉姆参加了美国为首次载人宇宙飞行而进行的模拟飞行。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它们不仅在外形和表情动作等方面同人类比较相近,而且在大脑的形态、血液蛋白质结构以及遗传物质基础(DNA)等方面都同人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黑猩猩自然而然地被选为模拟飞行的宇航员。汉姆曾在新墨西哥州的太空医学实验中心接受过严格的飞行训练。当时,它是几十名黑猩猩竞争者中的优胜者,汉姆在科学家们的训练下,在极短的时间里学会并掌握了各种技术。比如用控制杆来对指示灯做出反应,以免身体受伤等。在历时16 分29 秒的飞行过程中,科学家们对汉姆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以了解宇宙飞行对动物乃至人体的影响及反应。在飞行中汉姆经受了极大的加速度和失重试验,它的表现极为出色。飞船落地后,只见它洋洋得意地从小舱内伸出头来,向人讨了一个苹果和半只桔子,若无其事地吃着,这标志着模拟飞行的成功!汉姆的成功,加快了美国进行载人宇宙飞行的研究进度。终于,在1961 年5 月5 日,宇航员阿兰谢拔德驾驶着美国第一架宇宙飞船飞向太空。黑猩猩和人一样,属于哺乳纲灵长目,它们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森林中,在野外,它们群居于树上,属杂食性动物,嗜食果实。由于黑猩猩具有较高的智能,因而成为动物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日本科学家曾考察过动物园内的黑猩猩的学习行为,他们为一群16 只黑猩猩提供了一套石锤和石台,研究它们是如何学会使用的。实验分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把8 岁的琼(雌性)带入放着石锤、石台和核桃的试验地,每次1 小时,共计10 次。琼没能把石器与砸开核桃的行为联系起来,接着,实验进入第二个阶段。研究者在琼的面前砸开核桃,食取其中的果仁。每周作12 次,持续5 个月,但是琼仍然未能领悟到砸开核桃的技能。于是另外选定20 岁的萨切科(雌性)重新做实验。第一阶段同样未能成功,但在第二阶段的模仿学习阶段中,萨切科只观看了5 次示范,就学会了把核桃放在石台上,挥动石锤,砸开果壳。随后,研究者把萨切科和琼一起带进试验地。令人惊叹的是,琼只第一次见到同伴的示范动作,就掌握了砸开核桃的技能,而人们化了5 个月却未能教会它。这是多么奇妙啊!实验的第三阶段是观察砸开核桃的新行为是否能自发地扩大到群体之中。第三阶段的实验持续了四年,7 只黑猩猩学会了这套本领。科学家们还发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学会本领的几乎都是年幼的个体;成年者只是显示出好奇心,但仍坚持用牙齿咬开果壳。这说明黑猩猩社会中似乎也存在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即年龄大的比较保守。2人种人 种人种(race)是根据体质上可遗传的性状而划分的人群。通常根据肤色、发形等体质特征把全世界的人划分为4个人种,蒙古利亚人(Mongoloid)或称黄种人:肤色黄、头发直、脸扁平、鼻扁、鼻孔宽大;高加索人(Cauasoid)或称白种人:皮肤白,鼻子高而狭,眼睛颜色和头发类型多种多样;尼格罗人(Negroid)或称黑种人:皮肤黑、嘴唇厚、鼻子宽、头发卷曲;澳大利亚人(Australoid)或称棕种人:皮肤棕色或巧克力色,头发棕黑色而卷曲,鼻宽,胡须及体毛发达。人种或种族是根据某些体质特征所作的生物学的划分,而不是文化上的分类,应该严格地将它同“民族”这样的概念区别开来。人种作为生物学概念,我们必须看到以下几点:首先,任何一个人种都没有某个或某些专有的基因,人种之间的差别仅仅是某种或某些基因的频率不同。例如,决定血型的A等位基因在欧洲白种人中频率比较高,B等位基因在亚洲黄种人中频率比较高。i等位基因在南美印第安人中比较高。但它们都有i、A、B 3种等位基因。其次,由于各种中间类型的存在,各种族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例如,埃塞俄比亚人和南印度人的特征介于白种人和黑种人之间,南西伯利亚人和乌拉尔人的特征介于白种人和黄种人之间,而千岛人则具有白种、黄种、黑种3个主要人种的特征。我们还应看到,虽然在一定条件下,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和文化隔离,但是这些并没有导致生殖隔离。种族在遗传上是“开放”的,不同种族之间可以通婚,都能产生生命力强的后裔人类是迁徙能力很强的物种,各种各样的隔离都会由于迁徙而引起的相互作用所打破。由此可知,任何企图进行“纯”种族分类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人们通常按肤色、鼻形等体质特征来划分人种,这些特征主要是征介于白种人和黄种人之间,而千岛人则具有白种、黄种、黑种3个主要人种的特征。我们还应看到,虽然在一定条件下,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和文化隔离,但是这些并没有导致生殖隔离。种族在遗传上是“开放”的,不同种族之间可以通婚,都能产生生命力强的后裔人类是迁徙能力很强的物种,各种各样的隔离都会由于迁徙而引起的相互作用所打破。由此可知,任何企图进行“纯”种族分类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人们通常按肤色、鼻形等体质特征来划分人种,这些特征主要是由于对气候的适应而产生的造成肤色差异的主要因素即是血管的分布和一定皮肤区域中露色素的数量。黑色素多的皮肤显黑色,中等的显黄色,很少的显浅色。黑色素有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的能力。生活在横跨赤道的非洲的黑种人和西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棕种人具有深色的皮肤,可使皮肤不至因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而受损害。紫外线可以刺激维生素D的产生,因而,深色的皮肤可以防止产生过多的维生素D,而导致维生素D中毒。相反,白种人原先生活在北欧,那里阳光不像赤道附近那么强烈,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会危害身体,而且能刺激必要的维生素D的形成,因而北欧白人皮肤里的色素极少。鼻形也是如此。生活在热带森林的人,鼻孔一般是宽阔的。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鼻子的温暖湿润空气的功能不很重要。而生活在高纬度的白人有较长而突的鼻子,可以帮助暖化和湿润进入肺部的空气。黄种人的眼褶可能与亚洲中部多沙地带的气候有关:扁平的脸型和半满的脂肪层能够保护脸部不受冻伤。这些种族特征大约是在化石智人阶段形成的。由于人类物质文化的进步,多数种族特征早已失去适应上的意义。今天,一个黑人可以很好地生活在高纬度的北欧,他完全不需要靠阳光中的紫外光去产生维生素D,而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必要的维生素D。白种人也可以借助衣服、帽子以及房屋等设施很好地生活在赤道附近。3湖南发现47枚牙齿化石或可进一步揭示人类起源湖南发现47枚牙齿化石 或可进一步揭示人类起源新京报讯 我们这些现代人从哪里来?不仅是哲学家也是考古学家所探索的“终极问题”之一。而湖南道县福岩洞发现的47枚古人类牙齿,或能解答这个问题。实际上,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古人类学研究与争议的热点。近10年来,中国古人类学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先后在周口店田园洞、湖北郧西黄龙洞和广西崇左智人洞等地发现早期现代人化石。对这些人类化石的年代测定和形态研究显示,早期现代人至少10万年前在华南地区已经出现。然而,学术界对于具有“完全现代形态”(fully modern morphology)的人类在东亚地区出现的时间尚不清楚。昨日,著名学术杂志自然发表了标题为中国南方地区最早的现代人的文章,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吴秀杰等人在湖南省道县发现了47枚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人类牙齿化石,表明在8万12万年前,现代人在该地区已经出现,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发现的价值在于认识到了东亚最早的现代人出现在华南地区,比欧洲至少要早3.5万年至7.5万年,同时就目前的研究可以推测现代人是由华南扩散到华北地区。为了得出最终结论,相关研究人员自2011年起对福岩洞进行了连续考察和挖掘,“我们的野外团队大概有10人左右,每年在野外考察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个月,其余时间要在实验室进行大量研究”,参与此次研究的研究员刘武向记者介绍其间所做的工作。揭秘1 为何锁定湖南福岩洞?上世纪80年代洞穴附近发现较多动物化石此次的47枚牙齿发现于湖南省道县的福岩洞,在华南地区广阔的地域范围内,研究院是如何锁定研究地点并最终发现这些古老牙齿的?研究员刘武告诉记者,湖南省道县福岩洞这个地点并非研究员凭空指定,而是依靠了以往线索。1984年左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已经有研究员在当地发现了哺乳动物化石,加之近年来中国华南地区被发现的动物化石较多,所以此次研究员们将地点选在了此处。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在1986年7月的古脊椎动物学报上,研究员陈醒斌曾发表文章,提到1984年10月在湖南省道县乐福堂乡塘贝村附近的洞穴,采获了24种(属)动物化石,包括猕猴、大熊猫、似亚洲象、鹿、野猪等,这一洞穴成了湖南省当时已记述的、在一个洞穴内出土的哺乳类化石种(属)最多的地点。在研究员吴秀杰看来,化石的发现需要运气也需要经验,“一些地方的考古所会为研究提供线索,如果一个地方发现哺乳动物化石较多,我们往往会调查”,此外,环境也值得关注,研究员们更喜欢关注洞穴内部,因为那里受到的破坏相对更小,而如果堆积物里有较厚的干性砂黏土,则可能性会更大。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13年5月8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介绍,道县处于华南板块腹地,北亚热带南部,受新生代构造抬升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内发育多处岩溶洞穴,而福岩洞则带地处亚热带,更新世以来雨水充足,繁盛的动植物资源为古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难得的家园。揭秘2 如何从牙齿认出“现代人”?尺寸更小,齿根也短而纤细;动物化石提供佐证牙齿透露了重要的信息。参与研究的吴秀杰告诉记者,47枚牙齿化石是在距洞口100米左右的地点发现的,“洞口如此靠里的地方环境比较差,不太适合生存,所以我们推测这些牙齿是被冲刷进去的,而且可能是水冲刷的,因为内部发现了水冲刷过的痕迹。”这些来自年轻身体的牙齿十分坚固,吴秀杰认为这是它们时隔万年仍能完好保存到现在的原因之一,相比起来,头骨则更易遭受腐蚀。通过对牙齿形态尺寸等的研究,可以推测出它们和哪个阶段人类的特征更相近。这次发现的47枚牙齿显然更符合现代人牙齿的样子,它们尺寸更小,齿根也短而纤细。相比起来,更早时代的人类牙齿尺寸更大,也更为粗壮。许家窑、黄龙洞以及西亚和欧洲等更新世晚期人类前臼齿和臼齿经常出现齿冠基底隆起、颊侧纵沟等形态特征。而这些特征在道县人牙齿上均未出现。然而牙齿还不能说明一切。刘武告诉记者,在发现了牙齿化石之后,研究员在分析牙齿形态特征的同时也要确定年代,这需要周围存在的动物群地共同“配合”,此前发现的动物化石等在此时将发挥用途。在研究中,对牙齿的测定和对年代的测定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揭秘3 能否推翻“非洲起源说”?要确定其与非洲联系还证据不足在刘武看来,47枚牙齿所代表的研究发现让人们认识到东亚最早的现代人是出现在中国的华南地区,并且从现在已有的研究发现可以推测,现代人在中国的扩散是从华南往华北方向进行的。但是,对于推翻“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学说,刘武认为这次的研究结果并不能得出这个结论。“学界有观点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这次的研究只能确定东亚最早的现代人起源,要确定其与非洲的联系还证据不足”,刘武如此解释对于此次研究成果的误读。目前,最早的现代人化石被认为发现于非洲。发表于2012年8月的人类学学报上的一篇文章提出,目前最早的现代人化石发现在东非,包括埃塞俄比亚南部的Omo-Kibish,约19.5万年前,而在埃塞俄比亚北部Herto发现的化石则测定为16万至15.4万年前,他们被看作是从古人类向现代人过渡的阶段。以色列地区两处遗址中发现的现代人化石则被测定为约11万年到9万年前。吴秀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发现最早的现代人存在于非洲,在16万至19万年前,西亚的现代人则发现于10万年前左右,“他们属于更为早期的现代人,我们发现的则完全是现代人的类型了。”4人类有几个发源地人类有几个发源地自从达尔文提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以来,非洲的考古发现找到了大量的早期人类化石,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那里已找到距今440万年前的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始祖种地栖猿及距今410万年的原始类型的湖滨种南方古猿,也找到了距今300多万年的阿法种南方古猿。在这些发现中,不仅有众多完整的头骨,而且有较完整的骨架。作为阿法种代表的“露西少女”就有40的骨架。在距今370万年的地层中,还发现了南方古猿直立行走的脚印。1999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人类遗传学中心的科学家金力与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合作研究后撰文指出,目前的基因证据并不支持亚洲黄种人有独立起源的做法。他们认为,4万到6万年前源于非洲的现代人到达中国南部,并逐渐取代了亚洲大地上的古人。2000年,美国和以色列的地质、考古专家又公布了一项惊人的考古发现:人类远祖至少在78万年前就从非洲迁居以色列,地中海东岸是人类祖先“走出非洲”迁往欧洲、亚洲的“走廊”。这一结论在考古界引起了震动。这次美、以考古专家的结论把原始人“走出非洲”的年代提前了几十万年,并进一步支持了人类源于非洲的说法。然而,现在还不能肯定非洲是人类最早起源的地方,也不能排除人类起源于亚洲的可能性,特别是中国,拥有广大的新生代地层,有温暖和寒冷气候的变化交替的记录,在这些地层中已发现了大量的高等哺乳动物化石的灵长类化石,特别是多种古猿化石,如第三纪的森林古猿、禄丰古猿、上新猿等,最近还在江苏、山西等地发现了可能是距今4000万年前后的高等灵长类化石,另外还有一些零星的可能是早期人科成员和早期旧石器文化的线索,有待我们在中国广大地区去发掘。1929年底在我国北京附近的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由此被作为人类起源于亚洲的证据。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些学者在发掘和研究元谋古猿时,认为在元谋盆地小河地区豹子洞沟发现的古猿伴有石器,故将之定名为“东方人”。在我国河北蔚县上新世地层中找到了一件距今300万年的石器。这远远超过了非洲发现的不超出260万年的界限,并认为,“这是对人类非洲起源论的一次挑战”。大量化石和考古证据证明,从以北京猿人为代表的直立人到现代中国人,中间没有间断,是“河网状不断推进附带少量杂交而来的”。现代人来自何方?这是一个困惑人们很久的难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正在做出种种推断和论证。 教材P2想一想,议一议参考答案黑猩猩不会变成人。教材P3观察与思考参考答案1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2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有以下几点。(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是直立行走。(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一般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简单和复杂的工具。(3)脑发育程度不同。类人猿脑容量约为400 mL,无语言文字能力;人脑容量约为1 200 mL,语言文字能力强。3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并规范自己的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监测行业智能化转型中的数据质量控制与系统集成报告
- 广西数学对口考试试题及答案
- 讯强全检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教师职称考试(语文)(小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 CN222977476U 一种上装卧轴偏心半球阀 (亿众阀门有限公司)
- 育儿手册试题及答案
- 政府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 CN120107368B 一种移动机器人全局重定位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千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高端装备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 2025年林业应用试题及答案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GCP三套考试题
- (施工方案)二期混凝土施工方案
- 钢结构简支梁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计算习题集
- 课堂因“融错·容错·溶措”而精彩
- 《简爱》课本剧剧本
- 阳光晾衣房钢结构专项施工方案
- 肿瘤科实习生入科培训课件
- 国际商务谈判英文版课件PPT
- 注塑机安全操作规程
- 运动处方(课堂PPT)
- 第2章曲柄压力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