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时代特征 政治方面 国家统一 稳定发展 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完善 经济方面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较为开明 中央政府在边疆设行政机构 任命对外关系 政策较为开明 对外交通发达的对外交往不仅促进唐朝经思想文化 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全面繁荣 世界领先 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圈形成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2 3 一 隋唐时期的政治 一 政权的更替 4 隋的建立和统一 建立 581年 北周外戚杨坚 定都长安 统一 589年 隋文帝杨坚派杨广率军攻入建康灭陈 统一南北 隋朝的建设 1 兴建两都 长安和洛阳2 广设仓库3 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 5 中央官制 确立三省六部制 但未明确划分三省职权 6 选官制度 创立科举制 隋文帝 隋炀帝 5 唐的开国和治世与动乱 618 684 627 贞观之治 武周政治 天宝危机 开元盛世 712 755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 黄巢起义 朱温废帝 907 安史之乱 6 1 贞观之治 形成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 强调 存百姓 思想 励精图治 调整统治政策 隋的奠基 政治统一和安定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唐太宗的政绩政治方面 知人善任 虚怀纳谏 革新政治 完善制度 经济方面 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 戒奢从简 力倡节俭 文化方面 兴科举 以儒为师 大办学校 民族关系 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四方来效 天可汗 对外关系 开放的外交政策 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学习 水陆通达 表现 政治较清明 社会稳定 经济恢复发展较快 国力逐步增强 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7 2 武则天的统治 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采取的措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用人 发展科举制度 创立 自荐 求官制度 首倡武举和殿试 结果她当权半个世纪 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国力不断上升 8 3 开元盛世 指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主要政绩1 选贤任能 改革吏治 2 大力发展生产 3 限制佛教 4 实行募兵制 5 大兴文治 发展科举 评价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 9 4 安史之乱 755 763年 唐朝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 唐大将郭子仪 李光弼在回纥兵的帮助下平叛 唐朝由盛到衰 5 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 节度使增加 节度使辖区名义上是唐朝藩镇 实际上是割据势力 藩镇特点是政治上有自主权 经济上有财权 军事上拥有武装 藩镇割据持续了一百多年 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10 二 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革新 1 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2 选官制度 科举制的确立及其演变3 军事管理制度府兵制与募兵制4 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与两税法5 地方官职 藩镇与节度使 11 1 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 1 隋朝时形成和确立 隋文帝综合魏晋以来的官制 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2 唐朝发展完善 唐太宗时 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3 宋元的演变发展 宋朝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 另设宰相办事机构 中书门下 其长官为宰相 掌行政权 设枢密院掌管军政 设三司掌财政 元朝 废三省 实行一省制 只设中书省 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12 州 郡 县 地方 中央 起草政令 管理政务 审核政令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决策系统 13 执行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礼仪 科举 军政 刑狱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决策系统 政事堂 草拟 审议 尚书省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户籍 土地 赋税 作用 三分相权 各部既相互合作 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保证君权独尊 集体决策又减少决策的错误 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14 1 含义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科 是考试科目 举 是选拔人才 2 选官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15 2 科举制开创的原因 经济上 封建经济的发展 中小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 阶级关系上 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 庶族地主发展 要求参与政权 政治上 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 不利于中央集权 同时 统治者需要新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依据门第的九品中正制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16 3 沿革 1 隋代创立 2 唐代完善 隋文帝 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 建立进士科 唐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 武则天 增加人数 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 高官主考 提高地位 1905年 科举制被废除 17 科举制的演变 废除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 隋炀帝时 始设 科举制形成 唐朝贞观时 增加考试科目 以进士 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时 代表中小地主阶级 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 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唐朝开元时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以后成为定制 年 科举制被废除 隋文帝 九品中正制 进士科 1905 18 4 特点 1 不再以家世名望为选官标准 而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2 把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士族地主手中收归中央 加强皇权 19 5 评价 积极作用 A 打击了门阀制度 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中央 顺应了历史趋势 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 使庶族有了上升渠道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扩大官吏来源和统治的社会基础 C 把读书 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推动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普及 体现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D 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 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E 为历朝沿用 影响深远 隋唐时 是一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 20 2 消极作用 A 科举制维护了封建社会 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于他国的因素之一 B 它禁锢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 致力于四书五经 脱离了实际 C 严重禁锢 箝制了思想 最严重的是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放眼看世界 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21 三 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1 隋文帝改革府兵制 改革内容 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 同样分到田地 不再实行军民异籍 兵农合一 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 特点 影响 A 有利于农业生产 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 B 扩大了兵源 壮大军事实力 C 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 沿革 22 唐太宗调整府兵制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防止军队叛乱 23 3 府兵制的崩溃 随着均田制的破坏 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 根本原因 由于战事频繁 兵役繁重 兵士逃亡的较多 府兵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 武则天时衰落 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 1 原因 2 过程 24 4 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 1 目的 增强军事力量 2 内容 国家招募丁男当兵 供给衣食 免征赋役 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 节省了消耗 3 影响 国家也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 容易形成军阀 是以后藩镇割据的根源 积极 消极 25 府兵制与募兵制比较表 26 四 租庸调制 1 含义 租 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 庸 服徭役期限内 不去服役的可纳绢或布代役 调 缴纳定量的绢和布 27 2 实行的背景 1 原因 隋唐都经历了战乱 建立初期 社会生产需要恢复 农民也迫切需要土地和劳动时间 2 条件 封建国家掌握了大量无主荒地 28 1 隋朝赋役制度的改革 沿用北魏租调制 2 唐朝的租庸调制 原则 轻徭薄赋 原因 吸取隋亡教训 唐经济衰败 财政困难 3 沿革 29 增加了政府收入 4 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 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 减轻了农民赋役负担 垦田数量增加 30 2 目的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 时间和人物 780年 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而实行 3 内容 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 按田亩交纳地税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 杂税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五 两税法 1 历史背景 唐中期以来均田制破坏 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31 4 两税法的意义 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 在一定时期内 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两税法规定贵族 官僚 商人都要交税 这就扩大了税源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32 5 两税法的弊端 1 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 2 大地主隐瞒财产 向农民转嫁负担 3 政府增加许多苛捐杂税 农民负担更严重 33 隋唐是我国历史上制度变革的重要时期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选官制度 乡举里选制 科举考试制 赋役制度 人丁为主 田亩 资产为主 兵役制度 普及兵役制 自由兵役制 34 隋唐制度与隋唐兴衰的关系 前期 后期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府兵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加强皇权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生产发展生活安定 科举制 募兵制 均田制破坏 两税法 朋党之争 藩镇割据 土地兼并严重 农民负担沉重 繁荣 衰落 35 隋唐 中华文明的高峰 36 总特征 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时期原因 A 隋唐时期 国家统一 强盛 B 交通发达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 C 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的政策 D 国内各少数民族交往密切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表现 唐代农业的发展 农具的改进曲辕犁 又名江东犁 长江下游一带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灌溉的发展 出现筒车 一 隋唐时期的经济 37 曲辕犁模型 38 筒车模型 筒车应用 古代灌溉工具 39 2 手工业A 制瓷 隋唐时期 陶瓷工业臻于成熟 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 至迟从唐代起 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远达欧 非 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陶瓷之路 B 丝织业 丝织技术高 以轻盈著称 并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陆上 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C 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制度 官营手工业规模相当大 民间手工业也发达 朝廷赋税户调的布 绢 锦等来自农夫织妇之手 40 41 唐三彩 42 唐秘色瓷八棱瓶 唐五瓣葵口秘色瓷茶碗 唐五瓣葵口秘色瓷盘 43 唐代越窑秘色釉葵花式瓷碗瓷法门寺出土 44 3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原因 政治上的统一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 民族间和对外交往的频繁 表现 城市繁荣 长安 洛阳 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商业繁荣 市场发展 城市中市坊分开 农村的集市贸易发展起来 草市 商业服务机构发展 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柜坊 银行的雏形 对外贸易 陆上 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 设市舶使 45 隋唐运河的繁忙景象 46 城市的发展 宋朝以前的城市 唐代长安 在特定的位置设市 与居民区严格分开 长安城内有东 西二市 坊市分开 官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 按时开市 闭市 市场的交易有时间限制 大运河的开凿 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扬州 成都等城市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大都会 汉唐时期 丝绸之路经过的交通要地兴起了一座座繁盛的城镇 城市的主要功能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47 唐长安城西市 48 2 唐代科技 1 四大发明 1 隋唐之际 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2 火药 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唐末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 火箭 火炮等 2 天文学 僧一行的贡献 创制黄道游仪和水运浑象仪首次发现恒星的变动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1 思想 儒学进一步吸收佛 道精神 三教合一 3 医学 药王 孙思邈 千金方 三 隋唐时期的文化 49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作坊 工艺过程如下 把硬度较大的木材创平 锯开 表面刷一层稀浆糊 然后把写好字的透明薄纸 字面向下贴在木板上 干燥后用刀雕刻出反向 凸起的文字 成为凸版 经过在版面上刷墨 铺纸 加压后 便得到了正写的文字印刷品 雕刻木板 50 它于1900年被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所骗购 印刷于公元868年的 金刚经 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的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金刚经 51 炼丹引爆图 火药 火箭 52 题材多样 手法创新 1 背景 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 开放 兼容的文化政策 2 成就 绘画理论成熟 题材多样 山水 人 宗教 名家辈出 手法创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3 代表人物及作品 3 唐代书画 53 绘画 隋朝展子虔的 游春图 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 步辇图 盛唐画圣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书法 楷书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等 草书 张旭 怀素等 54 历代帝王图 局部 55 历代帝王图 局部 56 怀素 737 799 中国唐代书法家 史称 草圣 自幼出家为僧 刻苦临池 采蕉叶练字 秃笔成冢 经禅之馀 从事艺文 喜好草书 好饮酒 酒酣与发 於寺壁裹墙 衣裳器具 无不书之 与张旭合称 颠张狂素 千金帖 57 颜真卿 唐代杰出的书法家 安史之乱 颜抗贼有功 入京历任吏部尚书 太子太师 封鲁郡开国公 故又世称颜鲁公 58 颜真卿 多宝塔碑 柳公权 玄秘塔碑 59 1 唐诗繁荣的历史条件 政治 国家的统一 社会的稳定 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社会前提条件 经济 经济的繁荣的发展 国力的强盛 文化 南北 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其他因素 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 以诗取士 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 活跃 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4 唐代的文学 唐诗 60 初唐四杰 2 代表人物 流派风格 作品及其时代特征 61 边塞诗人 出塞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 62 田园诗人 63 盛唐李杜 黄河之水天上来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64 中唐元白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65 陈子昂 王勃 王昌龄高适岑参 孟浩然王维 李白 杜甫 边塞诗人 山水诗人 诗仙 诗圣 白居易 杜牧 李商隐 小李杜 杰出代表 66 唐代传奇 1 社会背景 唐代城市发展 城市文化繁荣 宣传佛教思想 出现了变文 3 代表作 柳毅传 南柯太守传 莺莺传 2 传奇特点 故事虚构 以言情为特色 生动的故事情节 4 意义 标志着中国小说渐趋成熟 对后世小说 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67 练习题1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 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68 2 朱子语类 云 唐制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 中书做定将上 得旨 再下中书 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 则门下缴驳 若可行 门下又下尚书省 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 体现三省分权制B 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 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69 3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 主要评议皇帝得失 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 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70 4 唐朝初年 唐太宗善于任用能人为之服务 经常听从大臣的意见 一次他与文昭商量事情 房玄龄感慨地说 非如晦莫能筹之 等到杜如晦来到时 杜如晦立即分析房玄龄的计谋做出决断 他们两人合作得十分融洽 人称房谋杜断 如果让你给房 杜二人安排官职 你认为哪种组合最理想 A 中书省 尚书省B 尚书省 门下省C 门下省 中书省D 中书省 门下省 71 A 5 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 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 开始服兵役 六十岁免兵役 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 丞相 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 虽然唐太宗已同意 诏敇也已草成 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 敇三 四出 魏征拒不署敇 严词反驳唐太宗说 竭泽而渔 非不得渔 明年无渔 最终此提案没有通过 由此可以看出A 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B 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C 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D 体现了三权分立 制衡的原则 72 6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 攻打高丽B 巡游江南C 巩固统一局面D 搜括各地财富7 隋朝开凿大运河 其主要作用是A 巩固隋朝的统一B 方便隋炀帝南巡C 促进南北经济发展D 加强北部的边防 高考题目欣赏 c c 73 8 在唐太宗 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政绩中都具备的是 重视选拔人才 发展科举制度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提倡节俭 爱惜民力A B C D 9 有人说 对人民来说 武则天不算是属于坏的皇帝 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在位期间A 社会相对安定 生产继续发展B 利用权威镇压豪门 抑制土地兼并C 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并改国号为周D 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其政治地位 A A 74 10 明朝思想家李贽说 史言魏征善谏 愚以为幸遇太宗耳 不然 使遇好谀之主 未必不转谏为谀也 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 魏征并非真正的谏臣B 唐太宗并非真正的明主C 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问题D 封建社会大多数君主不善纳谏 75 12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 国史新论 中写道 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 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 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汉代宰相权倾天下B 唐代宰相轮流坐庄C 宰相权力不断集中D 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D 11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 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 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 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 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 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A 76 13 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 诏敕如有不稳便 皆须执论 这个机构应是A 中书省和门下省B 尚书省和中书省C 尚书省和门下省D 礼部和吏部 77 14 隋唐时期开创的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不包括 A 限制专制B 分工明确C 相互牵制D 相互配合 A 78 15 唐朝政权中 处于行政节制中心重要位置的是A 中书省B 尚书省C 门下省D 六部 B 79 16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 其积极的意义在于 A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 有利于选择人才 保证政治清明C 加强了皇权D 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 提高工作效率 D 80 17 科举制的实行 从根本上反映了 A 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阶级关系的变动B 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C 封建制度日趋衰落D 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A 81 18 隋唐以来的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根本原因是科举制 A 以儒家思想为考试内容B 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人才C 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D 有利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巩固 D 82 19 其作用不包括 A 强化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B 调整子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C 削弱了士族地主的势力D 禁止了士族地主入朝作官 D 83 20 下列现象较能反映唐朝进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生民族宗教理论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会计教育培训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药理习题库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5年高压电工考试题库(高压线路运行维护)故障排除试题(附答案)
- 课前阅读分享稿模板
- 2025年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 2025年煤矿特种作业煤矿探放水工模拟考试题库(附答案)
- 核桃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借款合同中国农业银行担保借款合同3篇
- 雨水管网扩容改造工程建设方案
-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电网计算机考试题库含答案(精练)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月考测试卷(一)(范围:游戏分享至第一单元)(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电镀工业园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2026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秋大象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风向》教学设计
- 建筑装修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 不锈钢栏杆施工全流程方案
- 国企人力资源岗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 遵守规则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