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织工艺设计培训课程.doc_第1页
机织工艺设计培训课程.doc_第2页
机织工艺设计培训课程.doc_第3页
机织工艺设计培训课程.doc_第4页
机织工艺设计培训课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机 织织 工工 艺艺 设设 计计 简简 介介 任务任务 南通某纺织企业接到某外贸公司一服装面料来样订单 数量为 10000 米 允许交货偏差 5 质量标准国标一等品 三联匹 交 期为 30 天 织物成品规格为 67 C80 S 2 C40 S 130 72 后 整理采用丝光漂白 纱府绸 拿到任务我们首先拿到任务我们首先要从后面的流程向前面的流程推 根据客户的要从后面的流程向前面的流程推 根据客户的 要求确定总的工艺单 再确定各个具体的工序 要求确定总的工艺单 再确定各个具体的工序 在制作总工艺设计方面 我们选择 三联匹长为在制作总工艺设计方面 我们选择 三联匹长为125m125m 在织造工艺设计的方面 我们尽量调节合理的综框位置 并且将在织造工艺设计的方面 我们尽量调节合理的综框位置 并且将 打纬点调节到异形筘的凹槽的中心或偏上 而最后一个主喷嘴的气打纬点调节到异形筘的凹槽的中心或偏上 而最后一个主喷嘴的气 压要比全体的辅喷嘴大 压要比全体的辅喷嘴大 在浆纱工艺设计的方面 我们尽量将络布次数设为整数 在浆纱工艺设计的方面 我们尽量将络布次数设为整数 在经轴工艺设计的方面 整经轴数为整数 在经轴工艺设计的方面 整经轴数为整数 在筒子工艺设计的方面 我们把在筒子工艺设计的方面 我们把络筒张力设定为单纱强力的络筒张力设定为单纱强力的8 8 到到 12 12 2 36 目目 录录 产品分析产品分析 3 流程选择与设计流程选择与设计 4 设备造型与主要参数介绍设备造型与主要参数介绍 5 总工艺单设计总工艺单设计 6 织造工艺单织造工艺单 11 一 综框动程与高度调节 11 二 储纬参数 12 三 主 辅 喷嘴参数 13 四 打纬参数 14 五 开口时间与开口平稳量 14 六 上机张力 16 七 后梁高低与前后位置 17 八 纬密齿轮计算 18 九 编制织造工艺单 18 浆纱工艺单设计浆纱工艺单设计 20 一 调浆 20 二 上浆 24 整经工艺单设计整经工艺单设计 29 一 整经速度 29 二 卷绕密度 29 三 纱线张力 29 四 整经配轴 29 五 整经长度 30 六 制订整经工艺表 如表 2 38 30 络筒工艺单设计络筒工艺单设计 32 一 络筒速度 32 二 络筒张力 32 三 筒子长度 32 四 清纱设定 33 五 制订络筒工艺表 34 设计总结设计总结 35 3 36 产品分析产品分析 1 该织物是半股线织物 经纱为双股 纬纱为单纱 2 该织物的经纱密度每 10cm 有 512 根 纬纱密度每 10cm 有 283 根 3 该织物的织物组织为线府绸 4 经过测量判定该织物的经纱缩率为 11 纬纱缩率为 2 5 5 通过鉴别织物经纱纬纱原料都是棉纤维 4 36 流程选择与设计流程选择与设计 经纱 股线 络筒 分批整经机 上浆 穿结经 织布 检验 修 正 纬纱 原纱 络筒 5 36 设备造型与主要参数介绍设备造型与主要参数介绍 表 1 1 机型技术参数介绍 络筒机 No 21c 自 动络筒机 喂入方式 纱库型 托盘式 细络联式 卷绕速度 m min 最高 2000 电子清纱器 全程控制 整经机2VA 贮格 整经速度 1000m min 整经架为 U 型架式 梭筒 经轴直径为 1000mm 浆纱机 S432 浆纱 机 车速 5m min 125m min 主压浆辊最大压力 40KN 织布机 GA708 喷 气织机 速度为 550r min 650r min 筘幅 190 280cm 可调筘幅 60 70cm 车速 550 650r min 织轴直径 800mm 类 别 机 型 6 36 总工艺单设计总工艺单设计 1 确定幅缩率 该面料后整理采用死光 漂白 根据表 1 2 以及企业遗忘生产经验 该府绸幅缩率确定为 12 2 幅宽加工系数 0 878 经密加工系数 1 126 表 1 2 本色棉布印染幅缩率 档次成品名称幅缩率 幅宽加工系数经密加工系数 一 本光染色平布 丝光印花染色 平布漂 色 花的麻纱织物 12 20 8781 139 二 本光 丝光漂白平布 丝光 漂 色 花贡呢 哔叽 斜纹 等 12 20 8781 126 三 本光漂白斜纹 丝光 漂 色 花府绸 纱卡其 华达呢等 8 50 9151 093 四 本光漂 色纱卡其 纱华达呢 类 丝光漂 色线华达呢等 6 50 9351 070 五丝光漂 色线卡其类 5 50 9451 058 2 估计坯布参数 取 76 193cm 31 76 2 121 67 1 幅缩率 成品幅宽 坯布幅宽 取 115 根 英寸 453 根 10cm 6 114 76 13067 坯布幅宽 成品经密成品幅宽 坯布经密 则为 75 根 英寸 295 根 10cm 75 0 41 72 1 伸长率 成品纬密 坯布纬密 注 上述公式中的伸长率是指印染加工伸长率 府绸坯布印染加工伸长率为 4 0 常 见坯布印染加工伸长率如表 1 3 表 1 3 坯布印染加工伸长率 织物种类平布府绸哔叽 斜纹卡其 华达呢麻纱 7 36 伸长率 4 0 5 04 03 0 4 02 5 3 51 5 2 0 3 确定边纱和每筘穿入数 常见本色棉坯布边纱及每筘穿入数如表 1 4 表 1 4 本色棉坯布技术组织规格表 边纱根数每筘 穿入数50 以下50 以上 织物名称 织物 组织 地边 28S以 下 29S 39S40S 49S 49S以 下 50S及以 上 粗 中 细平布平纹 242432484864 府绸平纹 4412 斜纹布 2 133 无 哔叽 2 244 无 华达呢 2 244484864 卡其 2 244484864 直贡 4 13464 横贡 1 422647272 麻纱纬重平 342432484864 根据织物特点 查表 1 4 我们确定边纱根数为 12 根 地组织每筘穿入数为 4 边组织每 筘穿入数为 4 4 确定筘号和上机筘幅 取 56 06 562 4 5 21115 2 1 每筘穿入数 纬织缩 坯布经密 英制筘号 即 198cm 03 782 456 11576 2 每筘穿入数筘号 坯布经密坯布幅宽 上机筘幅 5 估算总经根数 边组织每筘穿入数 地组织每筘穿入数 边纱根数成品经密成品幅宽总经根数 1 8710 4 4 11213067 修正总经根数为 8712 根 核算坯布经密 8 36 误差在 1 根以内 英寸 根 坯布幅宽 总经根数 坯布经密 6 114 76 8712 6 核算经 纬用纱量 公式 1 经回丝率 经织缩 经纱伸长率 经纱特数总经根数织物自然缩率 百米经纱用量 11110 1100 6 1 公式 1 纬回丝率 纬织缩 纬纱特数织物纬密织物幅宽织物自然缩率 百米纬纱用量 1110 1100 7 2 各参数数值见表 1 5 表 1 5 常见参数值 经纱伸长率 织物自然缩率及 放码损失率 32tex31 21tex20 10 6tex 经纱回丝率 纬纱回丝率 1 12511 11 2 根据线密度而定 经 纬纱回丝率见表 1 6 和 1 7 表 1 6 棉型梭织经纱总回丝率较好水平 单位 经密经纱支数 根 英寸 10S 15S16S 20S 21 S 25 S 26 S 30 S 31 S 35 S 36 S 40 S 41 S 45 S 46 S以上 40 500 3410 2440 2230 1900 1820 1650 1600 156 51 600 3710 2630 2400 2040 1940 1750 1690 164 61 700 4010 2820 2570 2180 2060 1850 1780 172 71 800 4300 3020 2720 2310 2170 1950 1870 181 81 900 4600 3210 2900 2450 2290 2050 1960 189 91 1000 4900 3400 3070 2590 2410 2160 2050 198 101 1100 5200 3600 3240 2730 2530 2260 2140 206 111 1200 5490 3790 3410 2880 2640 2360 2230 214 121 1300 3980 3580 3000 2760 2460 2320 223 1310 4170 3140 2830 2570 2410 232 查表 1 6 知该品种的经纱总回丝率为 0 246 表 1 7 棉型梭织纬纱总回丝率较好水平 单位 9 36 纬纱英支纬密 根 英寸 16S 17S18S 19S20S21S 23S24S 26S27S 30S31S 35S36S 40S41S以上 40 500 7100 6680 6330 6030 5660 5190 4920 4540 439 51 600 7230 6810 6460 6160 5790 5320 5050 4660 452 61 700 7350 6930 6580 6280 5910 5440 5170 4780 464 71 800 7470 7050 6700 6400 6030 5560 5290 4900 476 81 900 7600 7180 6830 6530 6160 5690 5420 5030 489 91 1000 7720 7300 6950 6650 6280 5810 5540 5150 501 101 1100 7840 7420 7070 6770 6400 5930 5660 5270 513 111 1200 7970 7550 7200 6900 6530 6060 5790 5400 526 121 1300 8090 7670 7310 7020 6650 6180 5910 5520 538 131 1400 8210 7790 7440 7140 6770 6300 6030 5640 550 141 1500 8330 7910 7560 7260 6890 6420 6150 5760 562 151 1600 8460 8040 7690 7390 7020 6550 6280 5890 575 1610 8580 8160 7810 7510 7140 6670 6400 6010 587 查表 1 7 知该品种的纬纱总回丝率为 0 49 把相关参数代入公式 1 1 和公式 1 2 计算出百米经纱用量和百米纬纱用量 百米经纱用量 14 316 kg 100m 246 01 111 2 1110 6 148712 125 1 1100 6 百米纬纱用量 8 674 kg 100m 49 0 1 5 2110 10 6 147576 125 1 1100 7 7 核算织机开台数 GA708 喷气织机速度一般 550r min 左右 其一天生产时长按 20 小时算 则一天一台 机产量为 m 299 100 2 54 56 2060550 产量 客户需要 10000m 6 天内交货 按企业一般生产速度来估计 制造车间一般需要 3 4 天 取 3 5 天 则 取 10 台 9 6 3 5299 10000 台 织机开台数 10000m 织物 由 10 台 GA708 喷气织机生产 则每台生产 1000m 考虑到织物自然缩率及放码损失率 实际三联匹织物长及每台织物生产织物长度为 10 36 实际三联匹织物长 40 1 织物自然缩率 3 125 3 1 1 125 3 42 1 3 米 每台实际织物长度 1000 1 织物自然缩率 1000 1 1 125 1011 25 米 每台织机理论生产 1000m 织物 三联匹织物 125 米长 每台织机生产 8 联区织物 8 制订总工艺单 表 1 8 总工艺单 填表日期 2011 01 经纱支数 C80 S 2 经纱捻向 Z 纬纱号数 40 S 纬纱捻向 Z 织物幅宽经密纬密织物组织线府绸经缩 11 成品 67 13072 百米用纱 T 14 316 纬缩 2 5 坯布 76 11575 百米用纱 W 8 674 幅缩 12 2 经纱头份 5782 边纱根数12 4 入筘号56 2 入上机筘幅 198cm 织机开台数 10 每台实际产量 m 1011 工艺员第七组 11 36 织造工艺单织造工艺单 一 综框动程与高度调节一 综框动程与高度调节 1 综框动程 综框动程由开口角决定 标准的开口角是 30 36 开口角是梭口满开时 下层经 纱与上层经纱之间的夹角 下层经纱的高度则是指当梭口满开时 筘座的上表面与下层经 纱之间的距离 开口角与下层经纱之间的高度之间的关系见表 2 1 表 2 1 开口角与下层经纱高度关系表 开口角 30 32 34 36 38 下层经纱高度 2019171615 开口角大小可视实际织造效率的高低进行适当调节 即 当经纱断头原因中多数是由 于上下层张力差异过大而引起的断头时 可以适当减少开口角 当经纱由于毛羽相互缠结 引起开口不清晰时 应将开口角调大一些 但是在改变开口角时 应先检查经纱停经片和 经位置线是否正确 综框动程的调节 根据开口角对应的凸轮杆上的齿口数 综框开口尺寸见表 2 2 表 2 2 综框开口尺寸参考表 综框厚度 12mm综框厚度 14mm 开口角度开口角度 齿数 开口 高度 mm 30 32 34 36 齿数 开口 高度 mm 30 32 34 36 1871 2 1871 2 1774 01774 0 1676 8 1676 8 1579 7 1579 7 1482 5 1482 5 12 36 1385 3 1385 3 1288 1 1288 1 1191 0 1191 0 1093 8 1093 8 996 6 996 6 899 5 899 5 7102 3 7102 3 6105 1 6105 1 5107 95107 9 4110 8 4110 8 3113 63113 6 2116 4 2116 4 1119 1 1119 1 2 综框高度 综框高度的调节可改变连接综框与凸轮杆的钢丝绳上的松紧螺丝扣来实现 织物和异形筘凹槽上部的间隙可通过边撑杆托架和织口板来调节 如在开口闭合时梭 口的上层经纱降低或纱线极度松驰 可能发生异形筘凹槽的上部打纬时触及织物 在这种 情况下 可将开口定时提前到 270 290 二 储纬参数二 储纬参数 通过表 2 3 可得 上机筘幅为 198cm 时卷绕圈数为 5 圈 电磁销打开时间为 70 左侧 剪刀定时 25 30 电子鼓轮的转速为车速的 4 5 倍 表 2 3 电子鼓轮标准卷绕圈数表 筘幅 项目 150cm170cm190cm 卷绕圈数 455 电磁销打开时间 90 70 70 左侧剪刀定时25 30 25 30 25 30 13 36 电子鼓轮的转速为车速的 4 5 倍 纱线张力控制由导纱器上张力器控制 通过张力器上弹簧松紧来调节纬纱张力的大小 三 主 辅 喷嘴参数三 主 辅 喷嘴参数 主 辅喷嘴的调节包括气压调节和工作定时调节 1 气压调节 M 标准的主喷嘴欺压 S 辅助喷嘴气压 SE 最后一组喷嘴气压 SE M 9 8 103Pa S SE 4 9 103Pa 2 工作定时 主 辅喷嘴工作定时可根据上机筘幅 车速 TW等来进行调节 当车速 550r min TW为 235 240 时 主 辅喷嘴工作定时如表 2 4 表 2 4 GA708 喷气织机主 辅喷嘴工作定时 部件筘幅 cm 工作定时 150 110 160 120 170 170 90 150 100 160 主喷嘴 括号内为第一次引 纬的工作定时 190 90 150 100 160 150 100 160 140 200 178 238 210 300 辅助喷嘴 170 80 140 120 180 158 218 191 251 14 36 213 300 190 80 14 0 116 1 70 150 2 10 179 2 39 212 3 00 15090 17070 电磁销 19070 左面剪刀剪断纬时的曲柄角25 30 本组筘幅为 198cm 时 主喷嘴工作定时为 90 150 100 160 辅助喷嘴为 80 140 116 170 150 210 179 239 212 300 3 主喷嘴微风 MB 气阀用于主喷嘴微风压力调节 通常调节为 7 84 104Pa 四 打纬参数四 打纬参数 通过综框高度 边撑杆高度及托布板高度的调节来调节打纬点 打纬力由打纬点高低决定 五 开口时间与开口平稳量五 开口时间与开口平稳量 1 开口时间 对于各种织物组织 开口时间与平稳定时角度关系如表 2 5 表 2 5 开口时间与平稳定时角度参考表 15 36 组织综框号码开口时间标准平稳定时角度 1 2 310 平纹 中薄织物 3 4 290 290 1 2 300 平纹 高密织物 3 4 320 310 斜纹 2 11 2 斜纹 2 21 3 斜纹 3 11 2 缎纹 1 41 3 290 290 注 如打纬困难 角度比标准平稳定时角度偏大 经纱断头多或质地不好 角度应比标准平稳定时角度偏小 本组为 综框号码开口时间标准平稳定时角度 1 2310 3 4290 290 2 开口平稳量 对于不同组织 开口平稳量与平稳杆的安装位置有关 参考设置见表 2 6 表 2 6 不同组织开口平稳杆安装位置 平纹组织 组织 开口角 AB 斜纹 缎纹组织 26 42 28 64 30 64 32 86 34 86 36 108 1 注 A 为平稳杠杆长孔的下部 B 为平稳杠杆长孔的上部 斜纹 缎纹织物或经纱开口不清时 要加大平稳量 相当于平纹织物平稳量的 16 36 二分之一 本组为 府绸 开口角 AB 26 42 28 64 30 64 32 86 34 86 36 108 A 平稳杠杆长孔的下部 B 平稳杠杆长孔的上部 六 上机张力六 上机张力 GA708 喷气织机其经纱张力的设定范围如表 2 7 表 2 7 张力设定范围 项目设定张力范围 kgf 标准30 300 厚重织物30 500 经纱张力参考值按下面公式计算 K N W T e E W 总经根数 Ne 经纱英制支数 K 修正系数 与织物组织和纱线粗细有关 不同组织 不同粗细的K值见表 2 8 表 2 8 短纤纱K值表 组织类别纱线粗细K值 平纹 1 1 1 0 经面织物 10S 0 9 17 36 2 1 2 2 3 1 10S 0 6 10S 0 7 10S 20S 0 9 纬面织物 1 2 1 3 1 4 20S 1 0 本品种的上机张力计算如下 8 2171 40 8712 kgfK N W T e E 七 后梁高低与前后位置七 后梁高低与前后位置 1 后梁支架的高度 GA708 后梁支架的高度 根据织物组织不同 参考设置见表 2 9 表 2 9 后梁支架高度设置 织物组织后梁支架刻度 平纹织物 斜纹织物 2 2 多臂 0 斜纹 2 1 3 1 缎纹 4 1 1 斜纹 1 2 1 3 缎纹 1 4 2 本组后梁支架刻度为 0 2 后梁支架的前后位置 后梁杆支架的前后位置从 50mm 节距可以分 6 阶段进行调整 对于不同织物 其前后位 置参考设置见表 2 10 表 2 10 后梁支架前后位置设置 织物后梁杆支架刻度 平纹 2 斜纹 缎纹 3 多臂织物 5 本组后梁杆支架刻度为 2 18 36 八 纬密齿轮计算八 纬密齿轮计算 GA708 喷气织机为机械卷取 纬密由标准齿轮和变换齿轮来决定 其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 2 1 标准齿轮 变换齿轮 1 83 38 a PWe PWe 英制坯布纬密 a 织物下机缩率 下机缩率随原料种类 织物组织和密度 纱线号数 上机张力及回潮率等因素而异 常见织物的下机缩率见表 2 11 表 2 11 常见织物下机缩率 织物 中平布 半线卡其 细 号府绸 半线华达呢 纱布 哔叽 横贡 直贡 细 平布 细 纺布 麻纱 紧密 纱卡其 下机缩率3 左右2 3 2 1 2 1 1 5 4 左右 此次任务中 已知坯布纬密为 75 根 英寸 查表 2 19 估计该织物的下机缩率为 2 把坯布纬密和下机缩率代入公式 2 1 得 9 1 83 38 2175 标准齿轮 变换齿轮 若标准齿轮选 40T 则变换齿轮为 76 T 也可根据 GA708 喷气织机说明书纬密参照表来 选择标准齿轮与变换齿轮 九 编制织造工艺单九 编制织造工艺单 根据客户品种要求 结合企业生产设备 设计出该品种的织造工艺 填入表 2 12 表 2 12 织造工艺表 机台编号设备名称 GA708 生产日期 2011 01 品种 67 C80 S 2 C40 S 130 72 项目单位参数项目单位参数 车速 r min550 主喷 Mpa 平综时间 290 辅喷 Mpa 综框动程 mm 喷嘴 压力 微风 Mpa 开口高度 mm 主喷供气时间 90 150 19 36 开口平稳量刻度 6 主喷第 1 纬 100 160 电磁销 70 第 1 组 80 140 剪纬时间 25 30 第 2 组 116 170 上机张力 Kgf217 8 第 3 组 150 210 高度刻度 0 第 4 组 179 239 后梁 位置 深度刻度 2 辅喷 供气 时间 第 5 组 212 300 高度刻度标准 T40 停经 架深度刻度 纬密 齿轮变换 T76 20 36 浆纱工艺单设计浆纱工艺单设计 一 调浆一 调浆 1 1 确定浆液组分 确定浆液组分 一般品种的浆料配方可参考表 3 1 表 3 1 常见织物浆料配方参考表 产品 平均经纬 线密度 经纬密度总和主浆料及其配方设计 中 高特一般织 物 21 以上590 以下 原淀粉 90 分解剂 6 柔软剂 4 中 高特高密织 物 21 以上787 以下 变性淀粉 85 PVA 10 柔软剂 5 中特一般织物13 21787 以下 变性淀粉 80 PVA 15 柔软剂 5 低特一般织物4 9 13787 984 变性淀粉 70 PVA 25 柔软剂 5 中特高密织物13 15787 以上 变性淀粉 60 PVA 35 柔软剂 5 低特高密织物4 9 13984 以上 PVA 50 变性淀粉 40 丙烯酸类 浆料 5 柔软剂 4 渗透剂 1 此次任务中的织物品种为 67 C80 S 2 C40 S 130 72 属于纯棉中特一般织物 质量 标准国标一等品 参照表 3 1 确定浆液组分及大致比例如下 变性淀粉 80 PVA 15 柔软剂 5 2 2 确定含固率 上浆率 末道压辊压力 确定含固率 上浆率 末道压辊压力 确定含固率 需考虑上浆率和压浆辊压力 三者关系如公式 3 1 公式 3 1 含固率 上浆率 含固率 压出回潮率 压出加重率 1 21 36 压出加重率是指纱线离开浆槽时 所吸收的浆液重量占原纱重量的百分比 压出回潮率是指纱线离开浆槽时的回潮率 一般在 90 130 目前企业一般采用重加压 以提高浸透并节省能源消耗 具体选择可参考表 3 2 中所 示数据 表 3 2 末道压辊压力 P 压出回潮率 W 含固率 SC 上浆率 S 关系表 4 9 500 5 88 600 6 86 700 7 84 800 8 82 900 9 8 1000 10 78 1100 11 76 1200 12 74 1300 13 72 1400 14 7 1500 19 6 2000 压力 P W 含固率 127125123123120112110106104101989690 7 08 98 88 68 47 87 77 47 37 16 96 76 3 7 59 59 49 29 08 48 38 07 87 67 47 26 8 7 89 99 89 69 48 78 68 38 17 97 67 57 0 8 010 210 09 89 69 08 88 58 38 17 87 77 2 8 210 410 310 19 89 29 08 78 58 38 07 97 4 8 410 710 510 310 19 49 28 98 78 58 28 17 6 8 610 910 810 610 39 69 59 18 98 78 48 37 7 8 611 211 010 810 69 99 79 39 28 98 68 47 9 9 011 411 311 110 810 19 99 59 49 18 88 68 1 9 211 711 511 311 010 310 19 89 69 39 08 88 3 9 512 111 911 711 410 610 510 19 99 69 39 18 6 10 012 712 512 312 011 211 010 610 410 19 89 69 0 10 513 313 112 912 611 811 611 110 910 610 310 19 5 11 014 013 813 513 212 312 111 711 411 110 810 69 9 11 514 614 414 113 812 912 712 212 011 611 311 010 4 12 015 215 014 814 413 413 212 712 512 111 811 510 8 12 515 915 615 415 014 014 813 313 012 612 312 011 3 13 016 516 316 015 614 614 313 813 513 112 712 511 7 13 517 116 916 616 215 114 914 314 013 613 213 012 2 22 36 14 017 817 517 216 815 715 414 814 614 113 713 412 6 注 第一行为压浆力kN kg 第二行为压出回潮率 第一列为含固率 其余为上浆 率 表 3 3 各种织物的上浆率 上浆率 织物种类原纱线密度 纯淀粉浆混合浆纯化学浆 粗平布58 327 94 5 52 5 3 5 中平布29 227 114 5 73 4 细平布19 1310 156 104 6 细特细平布12 9 715 17 稀薄织物12 7 313 167 10 纱府绸29 14 510 156 124 9 纱斜纹42 257 104 5 63 4 纱哔叽32 287 94 5 62 5 4 纱华达呢32 287 105 63 4 半线华达呢16 2 14 20 5 左右 0 5 左右 纱卡其48 288 114 7 53 4 半线卡其16 2 9 7 20 5 左右 0 5 左右 全线卡其 J9 7 2 J7 3 2 0 5 1 0 0 5 左右 纱直贡29 189 116 7 横贡 J14 5 12 147 85 6 麻纱18 1610 135 5 7 查表 3 3 选择 上浆率为 6 12 上浆率选择为 10 1 查表 3 2 含固率选择 10 5 末道压辊压力 1500kg 3 3 计算配方各组分重量 计算配方各组分重量 浆液配方各组分重量需根据配方比例 含固率以及调浆体积来计算 可先估计出浆液 23 36 总固体量 然后根据浆液浆料各组分比例来确定所投浆料重量 企业浆液总固体量估算方 法见公式 3 2 公式 3 2 含固率 含固率 水重浆液总固体量 1 调浆锅最大容积为 1000L 企业调浆时一般控制容量为 800L 水的密度为 1 因此水 重为 800kg 根据公式 2 可初步估算出浆液总固体量 kg 85 93 5 101 0 5 1 800 浆液总固体量 PVA 重量 93 85 15 14 1 取 14 kg 其中 PVA1799 为 8kg PVA205 为 6kg 变性淀粉重量 93 85 80 75 08 取 75kg 其中氧化淀粉为 30kg 酸化淀粉为 45kg 软化剂重量 93 85 5 4 7 取柔软剂 110 4 7kg 4 4 测定相关浆液指标 测定相关浆液指标 下表为 HOOD 粘度杯所测的粘度单位 S 与 mPa s 的关系 表 3 8 绝对粘度与相对粘度对应表 SmPa sSmPa sSmPa sSmPa s 1 8 53713 57118 5107 4 059 04014 07519 0110 4 589 54314 57819 5113 5 01210 04715 08320 0117 5 51510 55015 58620 5120 6 01811 05416 09021 0124 6 52311 55716 59321 5127 7 02612 06117 09722 0131 7 52912 56517 510022 5135 8 03313 06818 0103 5 5 绘制调浆工艺表单 绘制调浆工艺表单 调浆工艺表见表 3 9 表 3 9 调浆工艺表 项目单位参数 24 36 设计值实际值 浆液含固率 8 6 实测 浆液体积 m3800 浓度 Be 粘度秒 11 实测 温度 93 实测 PH 值 7 实测 煮浆时间 小时 1 5 供浆温度 93 实测 氧化淀粉 Kg30 酸化淀粉 Kg45 PVA1799Kg8 PVA205 Kg6 浆液 配方 柔软剂 110 Kg4 7 二 上浆二 上浆 1 1 浸压形式 浸压形式 采用双浸双压形式 2 2 覆盖系数 覆盖系数 根据表 3 10 纱线线密度为 14 6tex 平均直径为 0 1413mm 最适宜纱根数 5662 根 表 3 10 不同线密度的最适宜经纱根数 有效幅宽 1600mm 线密度 tex平均直径 mm 最适宜 纱根数 线密度 tex平均直径 mm 最适宜 纱根数 58 30 2825283211 70 12646330 29 20 199840049 70 11536938 19 40 163149047 30 09998008 14 60 141356625 80 08938958 3 3 浸浆长度 浸浆长度 经纱浸浆长度通常在 430 530mm 之间 25 36 4 4 压辊压力 压辊压力 末道压辊压力 1500kg 前道压辊压力 1400kg 5 5 蒸汽压力与烘燥温度 蒸汽压力与烘燥温度 目前企业所用浆纱机一般为烘筒烘燥 通过控制蒸汽压力来控制烘燥温度 饱和水蒸 汽的压力与温度的关系见表 3 11 表 3 11 饱和水蒸汽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 22242628303234363840 水蒸 气压 力 MPa 0 00264 0 00298 0 00336 0 00378 0 00424 0 00475 0 00532 0 00594 0 00662 0 00738 相应 真空 度 MPa 0 09869 0 09835 0 09797 0 09755 0 09709 0 09658 0 09601 0 09539 0 09471 0 09395 温度 42444648505254565860 水蒸 气压 力 MPa 0 00820 0 00910 0 01009 0 01116 0 01234 0 01361 0 01500 0 01651 0 01815 0 01992 相应 真空 度 MPa 0 09313 0 09223 0 09124 0 09017 0 08899 0 08772 0 08633 0 08482 0 08318 0 08141 温度 62646668707274767880 水蒸 气压 力 MPa 0 02184 0 02391 0 02615 0 02856 0 03116 0 03396 0 03696 0 04019 0 04365 0 04736 相应 真空 度 MPa 0 07949 0 07742 0 07518 0 07277 0 07017 0 06737 0 06437 0 06114 0 05768 0 05397 温度 828486889092949698100 水蒸0 05133 0 05557 0 06011 0 06495 0 07011 0 07561 0 08146 0 08769 0 09430 0 10133 26 36 气压 力 MPa 相应 真空 度 MPa 0 05000 0 04576 0 04122 0 03638 0 03122 0 02572 0 01987 0 01364 0 007030 温度 102104106108110112114116118120 水蒸 气压 力 MPa 0 10878 0 11668 0 12504 0 13390 0 14327 0 15316 0 16362 0 17465 0 18628 0 19854 温度 122124126128130132134136138 水蒸 气压 力 MPa 0 21145 0 22504 0 23933 0 25435 0 27013 0 27831 0 30407 0 32229 0 34138 本组参照表 3 11 设定烘燥温度 118 则水蒸汽压力为 0 18628MPa 6 6 浆纱回潮率 浆纱回潮率 该纯棉纱的回潮率控制在 7 8 7 7 上浆率 上浆率 上浆率一般以检验退浆结果和按工艺设计允许范围掌握并考核其合格率 一般控制范 围见表 3 12 表 3 12 上浆率工艺设计允许范围 上浆率 6 以下6 1010 以上 允许范围 0 5 0 8 1 0 调浆工艺中已确定为 10 1 8 8 制订上浆工艺表 制订上浆工艺表 1 计算规定匹长 公式 3 3 自然缩率 公称匹长 规定匹长 1 在此任务中的纯棉织物 我们确定自然缩率为 1 125 采用公式 规定匹长 公称匹长 1 自然缩率 公式 3 4 27 36 则 规定匹长 125 3 1 1 125 42 14m 2 计算联匹落布联匹数 不同线密度纱线织轴卷绕密度见表 3 13 表 3 13 不同线密度纱线织轴卷绕密度 棉纱线密度 tex 29 5819 24 14 6 17 10 8 13 9 10 6 8 8 3 5 2 6 4 3 4 4 4 卷绕密度 g cm3 0 390 400 410 420 430 450 460 48 注 捻线卷绕密度 25 40 阔幅织机卷绕密度在这基础上降低 5 10 S432 浆纱机织轴边盘间距为 1800mm 卷绕直径 800mm 边盘空 20mm 起绕直径 110mm 浆纱伸长率 0 7 起绕直径 卷绕直径 轴幅 织轴卷绕体积 22 20 4 22 11 2 80 4 1803 14 cm2 842572 kg 45 453 1000 41 0 842572 织轴最大绕纱重量 m 4 7192 0 7 16 417128 103 45 45 6 织轴最大绕纱长度 m 04 142 11 1 314 2 4 1 经织缩 联匹数规定匹长 联匹纱长 次 1 91 142 04 1 5 2719 4 联匹纱长 回丝最大绕纱长度 织轴最多落布次数 考虑落布次数为整数 且不允许有零头落布 故舍去小数 落 19 次 3 计算织轴实际最大绕纱长度 织轴的实际最大绕纱长度L为 Lmax 142 04 19 1 5 2700 26m 取 2700m 4 计算织轴实际绕纱长度 本工作任务中 为了保证交期 并减少浪费 每个织轴并没有做满 每个织轴只生产 1000 m 织物 计落布 8 次 因此 织轴实际绕纱长度为 L 142 04 8 1 5 1137 82m 取 1138m 浆纱机工艺参数表见表 3 14 表 3 14 浆纱工艺表 28 36 机台编号 设备名称 型 号 S432 浆纱机生产日期 2011 01 品种 67 C80 S 2 C40 S 130 72 项目单位参数项目单位参数 浆纱速度 m min65 浸浆长度 mm460 浸压形式 双浸双压上浆率 9 2 浆槽温度 90 回潮率 7 1 前 kN14 7 伸长率 0 7 压 力后 kN13 72 织轴轴幅 cm180 压力 mPa0 18628 联匹长度 m42 14 3 烘 房温度 118 浆轴长度 m1138 4 注 这里介绍的是按体积密度来估算织轴纱长 企业也有根据织轴重量来估算织轴纱 线长度 29 36 整经工艺单设计整经工艺单设计 一 整经速度一 整经速度 正经速度一般取最高速的 70 左右 新型高速整经机使用自动络筒机生产的筒子时 整经 速度一般选用 600 m min 以上 则选用 700m min 二 卷绕密度二 卷绕密度 根据表 4 1 得卷绕密度选取 0 47g cm3 表 4 1 棉型纱线经轴卷绕密度 纱线种类卷绕密度 g cm3 纱线种类卷绕密度 g cm3 19tex 棉纱0 44 0 4714 tex 2 棉纱0 50 0 55 14 5tex 棉纱0 45 0 4919 tex 粘纤纱0 52 0 56 10tex 棉纱0 46 0 5013 tex 涤 棉纱0 43 0 55 三 纱线张力三 纱线张力 整经张力通过调整张力装置工艺参数 张力圈重量 弹簧加压压力 摩擦包围角等 以及 伸缩筘穿法来调节 四 整经配轴四 整经配轴 此任务中 织物总经根数为 8712 根 边纱 12 根 筒子架容量为 768 只 整经配轴工艺设 计如下 1 计算整经轴数 3 11 768 8712 筒子架容量 总经根数 整经轴数 修正轴数为 12 2 计算每轴经纱数 30 36 267 12 8712 整经轴数 总经根数 每轴经纱数 修正每轴经纱数为 726 根 经纱总数 726 12 8712 根 与总经根数相等 因此 该织物整经配轴为 726 12 五 整经长度五 整经长度 此任务的整经机经轴幅宽为 1800mm 经轴盘片直径 800mm 经轴盘管直径 306mm 则 整经长度估算步骤如下 计算经轴绕纱体积 cm3 727362 30 6 78180 4 14 3 4 2222 dD W V 计算经轴理论最大绕纱长度 m 2252310 6 41726 0 47727362 10 33 线密度整经根数 卷绕密度卷绕体积 L 计算经轴上可容纳的织轴数 取 28 3 28 1138 32252 织轴实际最大绕纱长度 经轴理论最大绕纱长度 n 计算经轴实际绕纱长度 该品种实际只使用了 10 个织轴 远小于经轴可容纳的织轴数 因此 经轴实际卷绕长 度为 了机白回丝长度 浆纱伸长率 浆回丝长度可容纳织轴数织轴实际最大绕纱长度 1 L m 11322 13 0 7 1 8101138 浆回丝长度 8m 3 机白回丝长度 13m 六 制订整经工艺表 如表六 制订整经工艺表 如表 2 38 表 4 2 整经工艺表 机台编号 设备名称 型 号 ZC GE GCF 生产日期 2011 01 31 36 品种 67 C80 S 2 C40 S 130 72 项目单位参数项目单位参数 整经速度 m min700 总经根数根 8712 前排整经配轴 726 12 中排整经长度m 轴数 11322 12 后排卷绕密度 g cm30 47 整 经 张 力边纱经轴宽度 cm180 32 36 络筒工艺单设计络筒工艺单设计 一 络筒速度一 络筒速度 络筒速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络筒机产量与时间效率 纱线品种与性能 纱线喂入形式 络筒机机型等因素 二 络筒张力二 络筒张力 棉纱 张力不超过其断裂强度的 15 20 取 18 村田 No 21C 自动络筒机张力设置见表 5 1 表 5 1 张力设置参照表 单位 g 刻度值 速度 m min 234567891011 60011 513 014 616 117 719 220 822 323 925 4 100012 514 115 817 318 820 322 023 625 126 7 120014 015 717 318 920 521 923 324 926 628 2 注 张力弹簧直径 0 8mm 纯棉国标一等品规定 40 S纱的断裂强度不低于 11 0cn tex 此任务中络筒张力确定为 g 5 921000 9 8100 18 7 311 0 络筒张力值 查表 5 2 则络筒速度为 1200 m m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