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ppt课件.ppt_第1页
全国各地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ppt课件.ppt_第2页
全国各地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ppt课件.ppt_第3页
全国各地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ppt课件.ppt_第4页
全国各地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建筑设计 1 我国中小学基本情况 学制学校规模与班级人数 2 学校建筑设计课程优势 熟悉中小学校使用功能 在大量共建中 学校建筑房间多 面积大 但房间类型少 组织简单 建筑组织可简可繁 内容较为全面 有总体布局 校园环境设计 单体建筑设计 中小学校人流量大 活动集中 规律性强 有利于对垂直交通及水平交通的组织 利于理解防火规范的诸多规定 组合形式 基本为走廊式组合形式 掌握组合规律 学校建筑在组合形式上 外观处理上 自由度较大 可充分发挥构思能力 3 选址与总平面设计 1 4 学校用地及校园内部环境 12班以上规模学校 在选址时应考虑到能布置出长轴为南北向运动场位置及所需尺寸 用地周边宜规整 便于充分利用 应有较好的地质条件 较高耐压强度 适于植物生长土壤等 避开各种不安全区域 不应有架空的高压输电线经过 5 校园外部环境 安全环境适宜的教育环境良好卫生环境 污染源上风向 合理的学校服务半径 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 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 公路及铁路 有学生宿舍的学校 不受此限制安静周边环境减少噪声污染 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 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 当小于80m时 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6 总平面设计要点 教学 图书 实验楼应布置在校园中安静的部位 并有良好的朝向 办公部分应安排在对外联系便捷 对内管理方便的位置 生活服务用房 为保障其对外联系方便及不干扰校内的正常活动 应设有独立出入口 能自成一区 与教学用房有距离 体育活动用房应接近室外体育活动场地 形成体育活动区 7 总平面设计要点 教学用房 教学辅助用房 行政管理用房 服务用房 运动场地 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 布局合理 联系方便 互不干扰 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 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音乐教室 琴房 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在建筑用地范围内 建筑组合尽量紧凑 集中 以节省建筑占地面积或范围 为保证体育活动场地创造条件 8 总平面设计要点 道路系统简明直接即满足正常情况人流顺畅 也保证紧急情况人员疏散安全 结合建筑布局做好景观规划既要满足功能要求又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应充分利用和保留学校用的原有的自然条件 预留发展用地 9 教学用房的建筑朝向与间距 校园内各栋建筑之间 校内建筑与校外相邻建筑之间 其距离应满足消防及卫生间距等有关规定 从全国日照条件来看良好的朝向为南北向 防火间距 耐火等级分为一 二 三 四级 一级最高 四级最低 日照间距防噪间距 10 防噪间距 两排教室场边相对时 其间距不应小于25m 教室场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教学楼 图书馆 实验楼 办公楼等建筑长边平行布置时 其建筑仿噪间距不小于25m 办公楼 图书楼 实验楼 专用教室 不包括音乐教室 等建筑之间长边布置时 噪音间距不小于15m 如教室顶棚以吸声材料装置时 教学楼与教学楼 图书楼 实验楼 办公楼之间防噪声间距不小于18m 11 教学用房的建筑朝向与间距 通风间距考虑地震灾害的建筑间距架空电线缆与学校教学用房的距离 学校范围内不得穿越架空高压输电线 如无法避免 应规划为绿化带 不得规划为教学和学区 以上六类因素中 高值则为日照间距及防噪间距 故在确定建筑间距时选此两者中的高值 南方以防噪间距为主 北方以日照间距为主 12 学校出入口设计 学校出入口应面向其所服务的住宅区或大量来校的部位 学校入口应设于靠近交通方便 上下学安全 车流量较小的街道内 如必须将主入口设于干道 应避免与大量车流出入的单位为邻 利于安排教学用房 体育活动场地 利于学校功能分区及道路组织 入校后直达教学楼 不应有横垮体育场及绿化区的可能性 学生进校后也能不经过教学区到达体育活动场地出入口是大留学生集散场所 且时间集中 应有足够宽的校门 校门外应设置视野开阔的 较为宽敞的缓冲空间 13 教室设计 2 14 普通教室设计的一般要求 应有足够的面积 合理的尺寸 能满足学生近期与远期学习要求 良好的朝向 充足而均匀的光线 要避免直射阳光的照射 还应设置满足照度要求 用眼卫生的照明工具 教室座位布置便于学生书写和听讲 教室讲课辅导 通行及安全疏散 良好的声学环境 良好的采暖 换气 隔热和通风条件 所需设施 考虑青少年特点 利于教学改革引进电教设施的需要 15 普通教室平面设计 人体工程学 课桌椅尺寸 座位的良好视觉范围 允许的垂直视角不小于45度 前排座学生观看黑板远端与黑板所成夹角不小于30度 第一排课桌前缘与黑板面水平距离不小与2000mm 小学课桌排距宜为850mm 中学宜为900mm 最后排位与黑板距离以小于8m为宜 多大不超过10m 纵走道宽度不小于600mm 靠侧墙的课桌距内墙应有大于120mm的距离 16 普通教室平面设计 普通教室适用面为小学61 中学67 矩形教室进深尺寸以7200 7800mm为佳 长度以8400 9600mm为佳 矩形教室的优点是经济有效地利用房间面积 结构简单 方形教室的平面尺寸一般为7800 8400 7800 8700mm 方形教室由于进深大 在平面组合时不宜采用单侧采光 多边形教室 17 普通教室布置实例 18 普通教室布置设计 课桌宽度根据教室进深尺寸进行设计 单人课桌小学应 550mm 中学应 600mm 双人桌加倍 桌面深度为380 420mm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 讲台 清洁柜 窗帘杆 银幕挂钩 广播喇叭箱 学习园地 栏 挂衣钩 雨具存放处 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19 教室净高 考虑到容纳人数 跨度与梁高 谨慎与采光 用机遇换气 室内空间观感等因素 室内净高不宜太低 小学室内净高为3 1m 3 4m 中学为3 4m 校舍层高普通教室小学不低于3 6m中学不低于3 8m 进深大于7 2m的专用教室 公共教学用房不低于3 9m 普通教室设前后两个出口 教室门宽为1000mm 20 专用教室设计 实验室使用面积小学87 中学96 实验室建议进深尺寸为7800 8400m 净高3900 21 化学实验室 实验桌采用双人实验桌者为多 其宽度为600mm 长度为1200mm 实验桌前沿多设90 100mm高挡版 中间或一侧设置水盆 教室实验台 讲台及黑板通风柜 桌面通风系统排气扇 防火器材实验室黑板到第一排实验桌前缘的距离不小于2500mm 实验桌排距不小于1200mm 22 23 辅助用房 化学实验准备室化学试剂室危险试剂库化学实验室因用水较多 宜设在底层 如设置化学试验室通风系统时 更宜设在底层 以便解决排水安放通风管道等 如设在楼层将会影响底层或实验室内净高 又因为大部分试剂应避光保存 所以 化学试验室宜在北向 如设南向应采取遮阳措施 24 25 物理试验室 以4人双面实验桌为好 如学校规模较大可分别设置光电实验室 力热 声学实验室等 较小可兼用 26 27 物理试验室辅助用房 28 生物试验室 实验桌与化学相同 需解决学生观看显微镜时的光源问题 台下设底楼 以便清洗血污 设置陈列展示橱 电教设施 29 30 辅助用房 实验准备室标本陈列室不宜与其他房间合并使用实验员工作室 宜单独设门与走廊相通 并靠近生物试验室 31 语言教室 双人桌一般规格为550 1500mm 控制台布置形式采光与照明隔声吸声处理辅助用房录音室 准备室 换鞋处 32 语言教室 33 计算机教室 34 自然教室 35 史地教室 36 音乐教室 37 舞蹈教室 38 美术教室 39 书法教室 40 阅览室 41 视听及合班教室 42 43 办公辅助用房及交通空间设计 3 44 办公用房 中小学办公用房分为教学办公与行政办公两个部分 教学办公是指教师备课 批改作业 小组会议 课间休息等 要求与教师联系方便 环境安静 行政办公要求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办公用房相对独立 办公用房与教学楼之间用走廊相连 这种方式可以将层高适当降低 必要时也可以在连廊上设少量踏步 45 办公用房 办公用房如设在教学楼内可集中布置在一段 也可混合布置 这种做法一般吧行政办公设在楼下 教学办公设在上层 为保证单面采光的办公室有足够照度 进深不宜超过5 1m 双面采光可适当加大 教师课间休息室最好设在教学楼的中间或两端 46 厕所的设置位置 设于两排楼的中间部位自成体系 厕所与两侧的教室数量和距离相差不多 人流均匀 路线短 管道集中缺点是厕所的噪声及卫生对教室有影响 厕所门前人流过分集中 如从阳台入口 较为理想 设在教学楼一端 使两侧开窗 创造通风条件 对教室的影响较少 管道集中 但人流不均匀 愈接近厕所人流密度愈大 设两组男女厕所 且分设在教学楼的两端 这种布置方法可使人流分散 路线短捷 也不干扰教室 但管道较分散 为了改善厕所的通风 卫生条件及气味溢出和减小对教室的噪声干扰 可中间通过一段阳台 外廊或过厅 教师厕所应在教师办公室附近另设 47 48 49 交通空间 中内廊单侧内廊外廊走廊宽度 内廊净宽不小于2100mm 外廊净宽不小于1800mm 行政办公不小于1500mm 较长中廊可为3000mm 暖廊可为2400mm 走廊长度 不宜过长 不宜设踏步 坡道坡度不陡于1 10 50 门厅 人流路线简洁 通畅活动路线尽量减少交叉良好天然采光有较大雨篷交通交叉点设与人流量相适应的过厅 51 楼梯 疏散距离不宜采用有楼梯井的三跑楼梯超过五层设封闭楼梯间中部以承重墙的楼梯间不宜采用 基本尺寸 52 楼梯 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楼梯不得采用螺形或扇步踏步每段楼梯的踏步 不得多于18级 并不应少于3级 梯段与梯间 不应设置遮挡视线的隔墙 楼梯坡度 不应大于30 楼梯梯段的净宽度大于3000mm时宜设中间扶手 楼梯井的宽度 不应大于200mm 当超过200mm时 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室内楼梯栏杆 或栏板 的高度不应小于900mm 室外楼梯及水平栏杆 或栏板 的高度不应小于1100mm楼梯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栏杆 53 教学楼空间组合设计 4 54 各类用房组合原则 满足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要求有利于内部交通流线的组织避免不利因素的相互干扰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合理利用地形 地势有利于创造适合中小学特点的建筑形象 55 教学用房的平面构成 连云港装修公司关于内廊的设计方案 教室集中 面积比较紧凑 内部交通线较短 房屋的进深较大 外墙较少冬季散热和夏季受热面积较小 结构比较简单 管道也较为集中 但内廊使用时间集中 人流拥挤 教室间干扰大 一部分教室朝向较差 教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