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地球的公转 一 地球公转的规律1 概念 地球绕 的运动 2 方向 自西向东 在图中用 标出 太阳 4 速度 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7月初 远日点 1月初 二 黄赤交角的影响1 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移动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南 北回归线 夏至日 9月23日 3月21日 冬至日 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1 太阳高度 太阳相对于 的高度角 最大值为 2 正午太阳高度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 时最大 3 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在 的纬线最大 即 以此纬线向 逐渐降低 地平面 90 12 太阳光直射 直射点 南北两侧 2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变化规律 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 北半球 长 短 纬度越高 昼 夜 在北极圈内 出现 现象 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上昼夜长短相等 2 晨昏线 与 的界线 它把纬线分割成昼半球和 而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 取决于它所在纬线圈 与 的比例关系 昼 夜 越长 越短 极昼 赤道 白昼 黑夜 夜半球 昼弧 夜弧 3 四季的更替 1 表现 一年中 和 的季节变化 2 季节变化 夏季 一年中白昼 正午太阳高度 的季节 冬季 一年中白昼 正午太阳高度 的季节 春秋两季 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较长 较大 较短 较小 4 五带的划分 1 c 之间 辐射能量 的区域 一年中有2次太阳直射 2 e a南 北 之内 是地球上最 的区域 有极昼 极夜现象 3 d b南 北 南 北半球 与 之间 热带 南 北回归线 最多 寒带 南 北极圈 寒冷 温带 热带 寒带 1 教材第21页 图1 14地球公转轨道示意 提示 地球倾斜着身子在椭圆轨道上自西向东公转 冬至日时 位于近日点附近 夏至日时位于远日点附近 2 教材第21页 图1 15黄赤交角示意 提示 从图中可知 由于地球的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 使得地球的自转轨道面与公转轨道面总是保持23 5 的夹角 即黄赤交角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的公转 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性的回归运动 3 教材第22页 图1 16太阳光直射赤道示意 提示 当太阳光直射赤道时 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观察任一纬线上 处于阴影和非阴影的弧长知 此日 全球昼夜平分 昼长为12时 4 教材第22页 图1 17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示意 提示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 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观察南极圈 整条纬线都处于阴影部分 表明此时南极圈处于极夜 观察赤道 一半处于阴影 一半处于非阴影 表明赤道昼夜平分 观察北极圈 全部处于非阴影 表明北极圈处于极昼 从南极圈往北极圈 可观察到 各纬线的阴影长渐短 非阴影渐长 表明该日 从南极圈往北至北极圈 昼越来越长 夜越来越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南极圈出现极夜 5 教材第22页 图1 18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示意 提示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 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样观察各纬线处于阴影与非阴影部分的比例 知南极圈处于极昼 赤道上昼夜平分 北极圈处于极夜 从南极圈向北到北极圈 昼逐渐变短 夜逐渐变长 地球公转运动 人类有 无能够实现时空穿梭 极速进入未来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史蒂芬 霍金认为 如果能打造一艘接近光速在宇宙飞行的太空船 就可以让船上乘客飞向未来 霍金设想出一艘大型极速太空飞船 可在1秒内加速至时速9 7万千米 逐渐在6年内加速至接近光速的98 达到每秒近30万千米的速度 这时在太空船上过一天 等于地上过一年 根据以上材料 分析探究 1 如何判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2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速度有何变化规律 例证1 下图为 地球公转示意图 据此回答 1 2 题 1 下列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地球由d到a 速度逐渐变快b 地球由a到c 速度逐渐变慢c 地球由c到b 速度逐渐变快d 地球由b到d 速度逐渐变快 2 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 a 时间约在每年的7月初b 时间约在每年的1月初c 此时为每年的夏至日d 此时为每年的冬至日 答案 1 c 2 a 练习1 2014年的春节是1月31日 这天地球将会处于下图中哪一点的位置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 c 2014年春节是1月31日 读图可知 丙位于近日点至春分日之间 符合题意 1 如何判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方法一 太阳与近 远日点的位置关系 近日点为每年1月初 冬至日位于近日点附近 如下图b所示 远日点为每年7月初 夏至日位于远日点附近 如下图d所示 最后根据公转方向确定二分日 方法二 地球公 自转方向与太阳直射位置关系 1 地球公 自转方向 从南极俯视为顺时针方向 从北极俯视为逆时针方向 2 根据自 公转方向确定南北极后 观察日 地连线 太阳与地心的连线 与地表的交点 交点在赤道以北 则该点可能为夏至日节气或远日点附近 交点在赤道以南 则该点可能为冬至日节气或近日点附近 3 根据公转方向 按春 夏 秋 冬依次更替来确定二分日的位置 2 地球公转速度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方向 特别提醒 近 远日点与冬 夏至日的区别 时间上的区别 近日点为1月初 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 远日点为7月初 夏至日为6月22日 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 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 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在太阳系中 所有行星都遵循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接近垂直的运动 只有天王星例外 它的自转轴几乎与公转轨道面平行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达97度55分 也就是说它差不多是 躺 着绕太阳运动的 于是有些人把天王星称作 一个颠倒的行星世界 黄赤交角及其意义 根据以上材料 分析探究 1 黄赤交角的存在 有何意义 2 黄赤交角如果扩大或缩小 会产生何影响 例证2 下图是 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 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 2 若黄赤交角变为23 6 时 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为 a 热带范围变小b 温带范围变大c 寒带范围变大d 与现在相同 答案 1 b 2 c 练习2 下图为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 是两种假设 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是 则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 a 66 5 b 26 5 c 63 5 d 69 5 答案 c 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是 则黄赤交角为26 5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3 5 1 黄赤交角及其意义黄赤交角是指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 黄道平面 之间的夹角 目前度数为23 5 1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简称太阳直射点 是有变化的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如下图 2 黄赤交角与五带 为黄赤交角23 5 为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66 5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余角 黄赤交角的度数 南 北回归线的度数 极圈的度数 90 黄赤交角的度数 2 黄赤交角的变动及影响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即南 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 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 导致五带范围的变化 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其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 早在原始社会 中国先民就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向修建村落房屋 考古发现的绝大多数房屋都是大门朝南 现在的商品房 坐北朝南的房屋价钱稍高 销售业绩可观 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中国地处北半球 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 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 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根据以上材料 分析探究 1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如何 2 如何正确使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来计算未知地的地理纬度 例证3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 右图为 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 此时北京时间为12 40 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 读图回答 1 2 题 1 该地位于 a 45 n 110 eb 21 34 n 110 ec 45 n 130 ed 21 34 n 130 e 2 这一天 a 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 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c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答案 1 b 2 c 练习3 2013年台州月考 洛阳 112 e 35 n 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 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 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 读图回答 1 2 题 1 9月23日 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 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 23 26 b 35 c 66 34 d 55 2 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调节到最大值时 a 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b 松花江正值第一次汛期c 黄土高原上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强烈d 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返青 答案 1 b 2 a 第 1 题 根据题意和图形分析 当太阳光线与大玻璃箱垂直时效果最好 次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5 故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35 第 2 题 夹角最大时 吸热面与地面夹角为58 26 即太阳高度角最小 应为冬季 故a项正确 松花江正值第一次汛期北半球春季 夏季黄土高原的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烈 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返青北半球为秋季 例证4 右图是 某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 且这一天过后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正在扩大 读图完成 1 2 题 1 当地的地理坐标为 a 50 n 120 e b 40 n 90 e c 40 s 120 e d 0 90 e 2 图中各日照图与上图相符的是 答案 1 b 2 c 练习4 读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 回答 1 2 题 1 该地位于 a 南半球温带地区b 南回归线c 0 23 26 n之间地区d 0 23 26 s之间地区 2 图中p点表示的这一天 a 重庆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b 北半球昼长夜短c 赤道上正午日影朝南d 地球公转速度将变慢 答案 1 b 2 a 此地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6月22日最小 有一次最大值 且最大值为90 故该地位于南回归线 根据图示 p点 正午太阳高度为90 所以为北半球冬至日 重庆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 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经线时的太阳高度 此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 如图所示 2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1 就全球范围来讲 在太阳直射点上 太阳高度是90 在晨昏线上 太阳高度是0 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圆心 在地表呈同心圆向四周递减 2 随纬度变化 具体如下图所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具体如下图所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1 公式h 90 两点纬度差 和 2 含义 1 h 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2 两点 太阳直射点 观测点 3 纬度差 和 若两点在同一半球 用高纬度减去低纬度 若两点分属于南 北半球 将两点的纬度求和 若计算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零 说明此点此时在晨昏线上 若小于零 说明此点此时为极夜 三 昼夜长短1 纬度变化规律 二分二至日时昼长随纬度的变化线 2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1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该半球为夏半年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 白昼越长 另一半球 冬半年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 白昼越短 2 直射点的纬度越高 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 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 北半球各地昼最长 夜最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而南半球则昼最短 夜最长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 3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北半球的昼长就变长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南半球的昼长就变长 3 昼夜长短的计算 2 根据日出 日落时刻求昼长 夜长 昼长 日落时刻 日出时刻 正午12时 日出时刻 2 夜长 24小时 昼长 图解 设图中椭圆周长为24小时 0 00和12 00把椭圆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日出 日落是两个移动的点 日出到日落为昼长 日出到12 00的时间等于12 00到日落的时间 日落到0 00的时间等于0 00到日出的时间 由图可以得出 昼长 2 12 日出 2 日落 12 24 2 日出 2 日落 24 3 绘图 我们以夏至日 即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为例来说明绘图方法 作图过程 1 画黄道面 过圆心画一条水平线表示黄道平面 并延长与大圆相交于两点 2 画地轴 地轴应与黄道面之间成66 5 的夹角 3 画赤道 赤道与地轴垂直 与黄道面相交成23 5 夹角 4 画南 北回归线 以黄道面与大圆的两个交点为起点 画两条平行于赤道的虚线表示南 北回归线 南 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 即黄赤交角的大小 决定了南北回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废玻璃回收再生回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中(第1-3单元)核心知识点归纳
- 有机硅耐热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知识培训宣传
- 装饰施工工装合同
- DB65T 4119-2018 绵羊细管冷冻精液操作规程
- 消费优惠市场分析研究
- 星际尘埃对空间材料性能的影响-洞察及研究
- 窗帘制作安装合同正式版范本2篇
- 培训班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A卷)
- 审计案例分析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二年级上册《生态 生命 安全》教案
- 中交集团国考云题库
- 《无人机法律法规知识》课件-第1章 民用航空法概述
-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三模数学试题(解析版)
- 2.5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操作技术专家共识解读
-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件:日月地
- 校园五清三提方案
- 高龄患者PICC导管静脉血栓形成的个案分享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