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扬雄早年以辞赋名家,创作了一大批典丽深湛的的汉大赋。晚年,扬雄转向了学术著 述,其法言与儒家经典论语一脉相承。法言较为全面而深刻地展现了扬雄的 思想,其中所阐述的文学思想尤其引人注目。 扬雄创作法言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学术思想。扬雄是一个先秦孔、孟儒学坚定的信 守者。扬雄创作法言,欲以先秦传统儒学矫正学风、世风以及文风。同时,扬雄还欲 建立自己新的儒学理论体系,阐述孔孟儒学的思想精义。 扬雄的学术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他对于文学的认识和观点。扬雄的文学观更多地继承与 发扬了先秦传统儒学的文艺思想。法言中的文学观是以明道、征圣、宗经为核心的。 扬雄继承并发展了由孔、孟一直到苟子所提倡的“明道 精神,进而建立了明道、征圣、 宗经三位一体的思想原则。 扬雄批评汉大赋的立足点是“讽谏 ,这本就是他文学思想中的一贯主张。早期,扬 雄就十分重视赋的讽喻功能。晚年的扬雄认识到汉大赋的讽喻作用微乎其微,所以否定了 “丽以淫”的汉大赋。纵观汉代的文学思想,扬雄“讽谏 说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加之扬雄本人的宗儒思想以及时代背景,决定了扬雄特重讽谏的文学观点。在此基础上, 扬雄提出了汉大赋的创作原则:“丽以则。综观扬雄的创作实践与思想,他对于辞赋态度 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赋体自身的特点和赋家的社会地位。 扬雄论文质关系,明显地继承并发展了儒家的文艺思想。并且,扬雄正式将文质观点 应用于文学作品的评论中来,形成了明确的文学理论。扬雄提倡“文质兼美的文学观。 他要纠正当时以文害质的文风,所以对“质”的内容论述较多。他所强调的“质”的内容 有两点:一指孔子之“道”;二指“心 或“事”即指文章述作要抒发心意或传达事理。 这实际是扬雄自五经中总结出来的,仍然体现了他的宗经精神及复古思想。 在言意关系的讨论中,先秦儒道两家的观点影响最为深远。扬雄的言意观就融合了这 两家的思想。扬雄从创作的实践经验出发,一方面认为要做到以“言 尽“意 很难,另 一方面又认为,“言 可以尽“意 ,圣人所作的经书就是最好的实例。所以,扬雄认为, 解决言意矛盾的办法就是向圣人学习,向经书学习,从而在创作上提倡复古。 扬雄的文学观对后世影响很大。他提出系统的明道、征圣、宗经理论,确立了孔孟之 后中国古代文学的正统观念;他的著述实践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活动产生重要的启发;东 汉以至魏晋南北朝诸文论基本上继承了扬雄的赋论;扬雄提倡复古文风以纠时弊的方式对 后世文学家、文学理论家的影响也很大。 关键词:扬雄法言文学观影响 a b s t r a c t y a n g x i o n gh a se a r n e dh i sf a m eb yt h ep r o s ep o e m s ,a n dh eh a sw r i t e dal a r g eq u a n t i t i e so f e l e g a n tp r o f o u n dp r o s ep o e m s a th i so l da g e ,y a n g x i o n gt u r n e dt ot h ea c a d e m i cw r i t i n g s ,h i s ”f ay a n ” i n h e r i t e dw i t h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tc l a s s i c s”c o n f u c i a na n a l e c t s ” ”f ay a n ”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a n dp r o f o u n d l yu n f o l d e dy a n g x i o n g st h o u g h t st h a te l a b o r a t e d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t h o u g h t sw a se s p e c i a l l yn o t i c e a b l e t h eb a s i cr e a s o no fw h yy a n g x i o n gw r i t e s ”f ay a n ”l i e si nh i sa c a d e m i c t h o u g h t s y a n g x i o n gi sam a nw h oi sf i r m l ys t i c kw i t ht h ec o n f u c i o u s a n dm e n gz i sc o n f u c i a n i s mi n p r e q i n y a n g x i o n gw r i t e s ”f ay a n ”,w a n t st oc o r r e c tt h ea c d a m i ct r a d i t i o n ,t h eg e n e r a lm o o do f s o c i e t ya sw e l la st h el i t e r a r ys t y l eb yp r e q i n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n f u c i a n i s m a tt h es a m et i m e , y a n g x i o n ga l s ow a n t st oe s t a b l i s hh i sn e wc o n f u c i a n i s ms y s t e m ,a n dt oe l a b o r a t et h ee s s e n t i a l m e a n i n g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 y a n g x i o n g s a c a d e m i c t h o u g h t s a f f e c th i m p r o f o u n d l yr e g a r d i n gh i sl i t e r a t u r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t h ev i e w p o i n t y a n g x i o n g sl i t e r a t u r ev i e w p o i n tm o r et oi n h e r i tw i t ha n dc a r r y f o r w a r dp r e - q i n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n f u c i a n i s ml i t e r a r yt h o u g h t s t h ec o r eo ff ay a n sl i t e r a t u r ev i e w i s m i n g d a o ,z h e n g s h e n g ,a n d z o n g j i n g y a n g x i o n gh a si n h e r i t e da n dd e v e l o p e dt h es p i r i t a d v o c a t e db yc o n f u c i a n ,m e n g z ia n dx u n z i ,t h e n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t r i n i t yt h o u g h tp r i n c i p l eo f m i n g d a o ,z h e n g s h e n ga n dz o n g i i n g t h es t a n d p o i n to f y a n g x i o n g sc r i t i c i s mi nt h ep r o s ep o e m si s “s a t i r ea n dr e m o n s t r a t i o n ”, t h i si sc o n s i s t e n ti nh i sl i t e r a t u r et h o u g h t i ny a n g x i o n g s e a r l yt i m e ,h et o o ks e r i o u s l yt ob e s t o w o ni t t h eo l da g e ,y a n g x i o n gr e a l i z e dt h a tt h e p r o s ep o e m s f u n c t i o no fs a t i r ea n dr e m o n s t r a t i o n i s m i n i s c u l e l y , t h e r e f o r ed e n i e dp r o s ep o e m s a s “p r e t t ya n de x c e s s i v e l y ”l o o k so v e rh a n d y n a s t y sl i t e r a t u r et h o u g h t s ,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y a n g x i o n g st h o u g h t sh a sap r o f o u n ds o c i a lr e a s o n a d d st oy a n g x i o n g sc o n f u c i a n i s m - p e r s e v e r i n gt h o u g h t sa sw e l la st h et i m eb a c k g r o u n d ,h a d d e c i d e dy a n g x i o n g sl i t e r a t u r ev i e w p o i n tw h i c hh et o o kg r e a tn o t i c et os a t i r ea n dr e m o n s t r a t i o n b a s e do n t h i s ,y a n g x i o n gp r o p o s e d t h e p r o s ep o e m s w r i t i n gp r i n c i p l e :“p r e t t ya n d p r i n c i p l e t o o k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u r v e yo ny a n g x i o n g sp r a c t i c ea n dh i st h o u g h t s ,t h ep r i m a r y c a u s eo fh i sa t t i t u d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l i ei n :t h ep r o s ep o e m s o w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t h ew r i t e r ,s s o c i a lp o s i t i o n o b v i o u s l y , y a n g x i o n g sv i e wa h o u t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w r i t i n g sa n dc o n t e n th a s i n h e r i t e df r o m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t sl i t e r a r yt h o u g h t sa n d d e v e l o p e di t t h e r e f o r e ,y a n g x i o n ga p p l i e d i ti n t ot h el i t e r a r yw o r kc o m m e n t a r yf o r m a l y , t h e nh a sf o r m e dt h ee x p l i c i t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 o r y y a n g x i o n g sv i e wi sl i t e r a r yt a l e n ta n dt h ec o n t e n ta l ea l lv e r yn i c e h ew a n t e dt oc o r r e c tt h e l i t e r a r ys t y l ea tt h a tt i m e ,t h e r e f o r e ,h es a i dal o ta h o u tt h ec o n t e n t h ee m p h a s i z e dt h ec o n t e n th a s t w op o i n t s :o n ei sc o n f u c i o u s st h e o r ya b o u t “d a o ”;a n o t h e ri s “t h eh e a r t ”o r “t h em a t t e r ,r e f e r s t h a ta r t i c l es h o u l de x p r e s st h ee m o t i o no rt r a n s m i s st h ea f f a i r y a n g x i o n ga c t u a l l ys u m m a r i z e d t h i sf r o mt h ef i v ec l a s s i c s t h et h e o r ys t i l lm a n i f e s t e dh i ss p i r i to fz o n g j i n g i nt h ed i s c u s s i o n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w o r d sa n dm e a n i n g ,c o n f u c i a n i s ma n d t a o i s m si n f l u e n c e sa r ep r o f o u n d e s t y a n g x i o n g sv i e w p o i n ta b o u t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w o r d sa n dm e a n i n gi sf u s et h e s et w ot h o u g h t s y a n g x i o n ge m b a r k e df r o mt h ew r i t i n ge x p e r i e n c e o nt h eo n eh a n d ,h et h o u g h tt h a ti t sd i f f i c u l tt oa c h i v et h em e a n i n gb yw o r d s ;o nt h e ,h eb e l i e v e d t h a tt h ew o r d sc a ne x p r e s st h e m e a n i n g ,t h e 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i st h eb e s t e x a m p l e t h e r e f o r e ,y a n g x i o n gb e l i e v e dt h a tt h es o l u t i o nt o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o r yb e t w e e nw o r d sa n dm e a n i n g i ss t u d yt ot h es a g e a n dt h e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 t h u s ,h ea d v o c a t e dt or e s t o r et h eo l dw r i t i n gs t y l e y a n g x i o n g sl i t e r a t u r ev i e wh a v eav e r yb i ga f f e c t i o no nt h e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h ep r o p o s e d t h a tt h e o r ys y s t e mo fm i n g d a o ,z h e n g s h e n ga n dz o n g j i n g , w h i c hh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a n c i e n t l i t e r a t u r eo r t h o d o xi d e a si nc h i n aa f t e rc o n f u c i u sa n dm e n g z i ;h i sw r i t i n g sp r a c t i c ea l s oh a st h e i m p o r t a n ti n s p i r a t i o nt o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sl i t e r a r yp r o d u c t i o n ;f r o mt h e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t o w e ij i n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t h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t h e o r yw e r cb a s i c a l l yi n h e r i t e d y a n g x i o n g sv i e w p o i n t ;y a n g x i o n g sa d v o c a t i o nt or e s t o r et h e o l dl i t e r a r ys t y l et o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m i s t a k ei nt h a tt i m e ,a l s om a d eav e r yl a r g en f l u e n c eo nt h ew r i t e r sa n dt h e o r e t i c i a na f t e rh i m k e yw o r d s :y a n g x i o n gf a y a n l i t e r a t u r ev i e w p o i n ti n f l u e n c e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 在口划“ )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硕士口论文 的文学观及 其影响,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函学位 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武喜塘 日期:撕略6 7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在口划“) 的文学观及其影响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 l 母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硕士d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 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 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 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蝴 刷币签名:拘社蠕 日期:沙詈舌j 日期:加j 多, 法言的文学观及其影响 引言 扬雄( 前5 3 一后1 8 ) ,字子云,蜀郡成都( 今属四川) 人,是我国西汉末年一位著名 的学者,是西汉末年承前启后的思想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旧同扬雄墓前的石幡栏杆上 有这样一幅对联:“文高两汉惟玄草,学继东山是法言。对他的文学、学术成就给予了很 高的评价。对联中的“东山一代指儒学代表人物孔子,因孟子尽心上曾称“孔子登 东山而小鲁 ,故也以东山代指以孔子、孟子为宗师的儒家学派,将扬雄视为孔孟儒学的 继承人。对联中又提到了扬雄的两部学术著作:“玄草指的是太玄,另一部即为法 言,指出了扬雄仿周易而成为两汉鸿文巨制以及法言与论语一脉相承的学 术特点。汉书扬雄传记载扬雄晚年悔赋无济于世而不作,转向了更“实用 的散文 创作,创作了以此两部为代表的一系列学术著述。 扬雄之后不少学者都很推崇他,扬雄去世后,桓谭有如下一段评论扬雄的话:“今扬 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 矣。 n 3 果然,在扬雄殁之后四十年,至班固作汉书时,“其法言大行。晋人范望 注太玄经,赞日:“昔者,文王屈抑而系易,仲尼当衰周而述春秋,为一代之法, 以彰圣人之符,子云志不中显,于是覃思耦易著玄桓谭谓之绝伦,张衡以拟 五经,非诸子之畴也。 曙1 历来,对扬雄及其作品的评价存在着褒贬悬殊的两大阵营。大体说来,自扬雄同时的 桓谭、稍后的王充、张衡,到南北朝的刘勰、唐代的韩愈对扬雄大加赞赏以来,扬雄的声 誉日隆,到北宋的司马光时则达到极致。而从北宋王禹俩对其颇有微词以来,经过苏洵、 苏轼父子的贬抑,理学家程颐的不满,再到朱熹的贬斥,扬雄的声名陡然直落。对于扬雄 模仿经典而作的这两部书,亦是褒贬兼具。如宋咸在进重广薤扬子( 法言 表中称: “惟邹国孟轲、兰陵荀况,下及刘世,复生扬雄,咸能著书,更相树道。惟彼法言, 准夫论语,文高而绝,义秘而渊。 ( 全宋文卷四一三) 口1 而苏轼在与谢民师推官 书中则说:“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 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之类皆是也。h 1 现在看来,法言作为一部说理著作, 其思想见解不像同时代其他经师一样转袭前师,而是来自于扬雄个人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 他对现实实践的思索,且有的见解深刻,对后世的影响十分广泛。 法言较为全面而深刻地展现了扬雄的思想。此书所评论的内容十分广泛,举凡哲 学、政治、经济、伦理、文学、科学、军事,乃至历史人物、事件、学派、文献等等都有 所议论,十分驳杂。而其中所阐述的扬雄的文学思想尤其引人注目。扬雄的文学观基本上 都体现在法言之中,且形成理论体系,对后世的文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的许 多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传统都可以在扬雄这里找到源头。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和 文学史上,扬雄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过渡性人物。”哺1 扬雄是一个先秦孔孟儒学的坚守者,他在明道、征圣、宗经思想原则的指导下,对辞 赋、文质关系、言意关系,以及其他人的学术著述和文学作品进行讨论与批评中,形成一 整套理论体系。本文对扬雄法言中的文学观进行全面的梳理,以探求扬雄在继承与发 展前代文学理论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学观及对后世文论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在扬雄的 时代,严格的文学概念还没有确立,文学理论也并未完全从哲学、史学中分离出来。扬雄 所言的“文 ,并不专指文学,其含义是很宽泛的。我们看到法言中所评议的作品也 是各种类型混杂不分的:既有辞赋之类的文学作品,也有淮南子一类学术著作,还有 史记那样的历史著作,更有儒家经典“五经。扬雄所提出的这些理论原则同样 适用比较广泛,所以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扬雄的文学思想,来考察扬雄的文学观。 一、法言的创作缘起 法言是扬雄模拟论语而创作的,其完成的时间,当在王莽始建国元年( 公元 9 年) ,此年扬雄六十二岁。m 1 此书之名为“法言,本于论语子罕篇:“法语之言, 能无从乎? 口1 说文解字云:“渡( 法) ,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席,所以触不直者 去之,从庸、去。法,今文,省。一引申之,“法”,则为典则之称。尔雅释诂又说: “法,常也。”所以论语所称的“法语之言 就是指严肃而合乎原则的话。又孝经: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呻1 庄子人间世也有:“故法言日: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 则几乎全。“故法言日: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 四1 所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 言”就已成为一个固定的习语了,指先王或圣人的典则之语,大概有现在“格言”的意思。 这也是扬雄命名此书的意图,一方面以此书传达圣人的旨意,另一方面希望此书能够作为 规谏世人的格言。 法言采用语录体的体例,在汉代散文创作中显得十分特殊。我们说一代文学有一 代文学的特色。论语作为我国古代说理文的初成与奠基,其体例、风格对于那个时代 来说,既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又是那个时代的特征。而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说理散文体制 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语录体己经逐渐被人们摒弃,专论体成为我国古代说理散文的主要 形式。专论体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并且围绕这一主旨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 结构浑然一体。至西汉时期,散文创作的经验已十分纯熟。 西汉前期,有陆贾、贾谊、晁错、枚乘等文才渊博的散文大家。他们的政论散文,议 论朝政得失、提出治国建议、总结历史规律,为当代社会提供借鉴,都富有文采:议论则 疏直激切、叙事则曲尽其妙、写人则惟妙惟肖、抒情则动人心弦,对于百家思想和文风兼 收并蓄。其散文创作充分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和文学的发展。 中期,是西汉散文创作的鼎盛时期。武帝即位,大一统政治进入了全盛时代,汉代散 2 文也呈现出大一统的文化气势,出现了空前伟大的历史散文巨著史记,也出现了以儒 学为主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为汉立法的春秋繁露等学术著作。随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文化政策的确立,儒家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自元帝而后, 散文的创作风格为之一变。文心雕龙才略篇云:“然自卿、渊已前,多俊才而不课学, 雄、向以后,颇引书以助文,此取与之大际,其分不可乱者也。n 们虽然是从作者才性的 角度进行的议论,然正反映了西汉中后期散文创作风气的转变。其他散文创作也多本经立 义、依经立论。在内容上,附会灾异以反对暴政,要求德政,重在劝诫统治者实行仁政。 这是由当时的学术思想和社会风气决定的。新的历史条件为散文增加了新的内容,也影响 了散文新特点的形成。 至扬雄时,经书在社会学术与思想领域几乎形成了垄断的态势。文人士子们为了仕进 而必须读经书,崇经之风益盛。经学的风气也开始浸入文学创作的领域,影响了一代文风。 “汉代经学地位甚高,学者极重,经学中的这种因袭风习以及所形成的思维定式已经渗入 到了整个文化领域,成为社会性的思维模式,因而不能不影响到文学的创作【1 1 1 最明显的 便是汉赋创作中的模仿风气。以扬雄为例,他著名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 赋、长杨赋都是模仿司马相如的赋作而创作的。扬雄本人又是特尊儒学,在思想上以 崇经征圣为核心的。他在法言寡见篇中说:“惟五经为辩”,圣人是人们学习的最 高典范,是后世的楷模,经书是人们修身处世的准则,所以扬雄模仿易与论语, 也就不是意外之事了。郭绍虞先生也说过:“以他这样复古的思想,加上了他有古文奇字 的知识,有铺张靡丽的技能,于是形式上也不免模拟经典。 n 2 1 观其学术思想,他越过了 当时占据着统治地位的经学而直接师法先秦原始儒学。他之所以在形式上向先秦古文复 归,模仿易作太玄、模仿论语作法言,均是为了申明自己不满当时今文经 学而忠实于传统儒家学说的思想。 以上分析了法言创作的思想背景,扬雄的创作动机,实际上有二: 1 、扬雄创作法言,欲以先秦传统儒学矫正学风、世风以及文风 扬雄所处的时期,在社会思想领域中,今文经学仍占据着统治地位,古文经学也已逐 渐抬头,并以新的文本经典、新的研究方法与新的学术思想同今文经学相抗衡。而此时, 今文经学已逐渐显现出它的种种弊端来。汉代经学重视师法、家法。“师法者,鲁丕所谓 说经者传先师之言,非从己出,法异者令各自说师法,博观其义是也。家法者,范晔所谓 专相传祖,莫或讹杂,繁其章条,穿求崖穴,以合一家之说是也。师法、家法为汉儒所 最重,其不守师法者,则同门相与攻之,朝廷亦不之用。 n 正所谓“呱呱之子,各 识其亲;就鋈之学,各习其师。( 法言寡见,以下凡法言引文,皆注篇名) 由于 经学传承模式奉经书为教条,重视师承,固定的文本与专门的师承势必会造成学者视野的 狭隘,也阻碍了学者们的思想交流。在研究方法上,师法家法的传承也只能造成繁琐的章 本文所引法言,皆出自汪荣宝法言义疏,北京: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 3 句注解。汉书艺文志载:“后世传经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 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 一艺,自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 如果说西汉前期这种独尊的意 识形态确实为大一统的汉帝国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和指导思想,为西汉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 用,适应了当时统治的需要与时代发展要求的话,那么西汉中后期,经学内部宗派林立, 各执一说,则不利于汉朝廷的巩固与发展。尤其是定于一尊的今文经学逐渐走向破碎繁琐 的章句之学,经师们只是在经书注解上打转转,早己不能为汉王朝的统治提供指导思想, 也违背了先秦原始儒学的“大道,最终自惑惑人。 另一方面,由于董仲舒所创立的经学一开始就是用灾异来附会经义,把经学阴阳五行 化,而非先秦孔孟所宣扬的传统的儒学,所以今文经学一直沿袭着这个路子发展下去,最 终导致谶纬之风的盛行。谶,是“诡为隐语,预决吉凶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易 纬下) 的神秘预言,谶书就是占验吉凶的书。纬,是相对于经书而言的,有人以神鬼迷 信附会经书的形式写新书而谎称是孔子等古代圣人所作,这就是纬书。谶纬以天人感应、 阴阳灾异学说对儒家经典进行穿凿附会,把经学神学化,把儒家思想神秘化。谶纬作为一 种有影响的迷信思潮正是从西汉哀帝、平帝时期开始的。汉书扬雄传载:“雄见诸子 ( 指汉代诸子) 各以其知舛弛,大氐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 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讫麟止,不与 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镤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 日法言。一这段话,说明扬雄的法言是针对着当时所处时代的思想状况而作的。 从思想基础上看,扬雄尊奉的是先秦原始儒学,即指西汉经学之前未被改造过的儒学。 汉朝独尊的以董仲舒学说为代表的儒学理论,与先秦儒学有着种种偏离。这种阴阳五行化 了的儒学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逐渐使得汉儒们思想理论上神学化、人格素养上庸俗化、 学术作风上固陋化。扬雄在序中叙述其创作吾子一章的意旨:“降周迄孔,成于 王道,然后诞张乖离,诸子图徽,撰吾子。”这句话,正可以作为整部法言的注脚。 扬雄就是要捍卫被后世背弃了的传统儒学,维护从周公到孔子以至孟子所传承下来的儒家 “正道 。 经学传承中的固陋风习波及到世风、文风,使得世人道德修养庸俗、文学创作风气堕 落。扬雄本人“好古而乐道 ,“训诂通而已”( 汉书扬雄传) 。他的学术思想没有今文 经学的习气,与刘歆的学术志向较为接近,属于古文学派。他对今文经学的流弊有着清醒 的认识。他直接以孔、孟为师,要捍卫与发扬孔孟所传的“大道”,用模拟经典的方式来 建立自己的学说,针对当时社会进行了广泛的批评。他在问神篇中说:“道非天然, “应时而造 ,表明自己作“经书”是欲承衰救弊、欲民反于正道的。并且在学术批评的 基础上,要矫正当时的世风、文风。 2 、扬雄欲建立新的儒学理论体系 汉书扬雄传云:“( 雄) 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 4 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汉书扬雄传基本是 班固采用扬雄自序而成,因此这段话可看作是扬雄本人著述意识的表达。 传云扬雄“欲求文章以成名 ,实际上扬雄当时早已凭借汉大赋而名家,并因擅 长辞赋而被征用为郎。在这里,则是表明扬雄要构建自己的儒家理论体系。扬雄晚年悔赋 无补于世而不作,转向了编纂学术著作,他所追求的是传道立说以垂范后人。本来传统的 观点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左传襄 公二十四年) n 引。在“三不朽中,“立言”列于最后。秦汉之后,渐重“立言 。自从 司马迁发出“思垂空文以自见 ,“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 的呼声后,“立言 在三不 朽事业中的地位逐渐被文人所认识并重视起来。司马迁评价孔子作春秋的文化举动, 有“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 ( 史记太史公自序) n 明的高度评价,又将孔子的 著述活动与汤、文、武的革命相比,对文章述作的地位与功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扬雄 也是如此,所以班固在汉书叙传中说他:“渊哉若人! 实好斯文。初拟相如,献赋 黄门,辍而覃思,草法纂玄,斟酌六经,放易象论,潜于篇籍,以章 厥身。对他的评价是非常允当的。扬雄作法言,有着自觉的写作意图与明显的著述意 识,比同时代恪守“述而不作 经训的经n f l j 有着更为先进的文化意识。晚年的扬雄已经 初步将学术与文学区分开来,他自觉地淡泊宦途名利来专攻学术文章,这种创作活动对后 世的影响是很大的。 孟子曾经说五百岁而圣人出,扬雄则对于这种说法提出质疑,他说:“尧、舜、禹, 君臣也,而并:文、武、周公,父子也,而处;汤、孔子,数百岁而生。因往以推来,虽 千一不可知也。( 五百) 或许在内心深处,扬雄也期许做一个卫道正学的“圣人”,所 以他以孟子自比:“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嗣之,廓如也。后之塞路者有矣,窃自比 于孟子。( 吾子) ,所以他才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自作“经书 。扬雄以辞赋家而为学 术,实际上是一个文人兼学者型的人物。在学术界,经学家们秉持着“述而不作刀的信条, 只能依经解经,鲜有人敢于自作文章阐发自己的学说,扬雄却逆潮流而上。这从儒家经学 的立场上看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因为这实际上是把自己摆到了与圣人齐平的位置上了。 班固在扬雄传中写道:“诸儒或讥以为雄非圣人而作经,犹春秋吴楚之君僭号称王, 盖诛绝之罪也。”由此可见法言确实具有惊世骇俗的力量。 扬雄生活的西汉末期,今文经学在社会上层建筑中仍占据着统治地位,且谶纬盛行。 尤其是在王莽执政时期,扬雄不肯与其他学者们同流合污,固守着自己所信奉的先秦孔孟 儒学的阵地。当其他经师们都以谶纬之言得到了富贵时,扬雄却仍然潜心著述,远承先秦 儒家精神,重新理解并加以发明,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术体系。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天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 艺之统纪于后世。( 史记太史公自序) 。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孟子尽心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l l l l l l 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矣,去圣人之世若此 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菪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5 扬雄意欲以创作而不是以传疏的方式来陈述自己的学说。他选择了模拟论语的方 式著法言,阐述孔子思想精义的意图十分明显。同时,扬雄还十分推崇孟子,他认为 孟子的思想才是从根本上继承了孔子之“道 的,“不异 于孔子( 君子) 。所以扬雄的 儒学理论体系是以孔孟为基础的,从根本上恢复了传统的儒学的真谛,从而在根本上超越 了被汉代经师改造过的今文经学。然而对于儒家之外的先秦其他各家,扬雄也并不是一味 排斥的,显示出较宽阔的学术视野。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记载扬雄曾跟随道家学者严 君平学习黄老道学,法言中也明确表示他的思想有吸收道家老、庄及阴阳家学说的地 方。扬雄将他们称为“诸子 ,以表明这些学说与儒学的差异。但在他看来,诸子学说中 只要不违背儒家“仁义之道,都是可以学习的,甚至可以改造来为儒家思想服务。而总 体看来,扬雄的思想仍是以儒学为主体的,并且他继承的是先秦孔孟儒学的“大道 。 扬雄以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悟和理性思索建立起了自己的以治国修身笃学为根 本的儒学理论体系。在学术上,扬雄提倡先秦儒学,反对今文经学的章句之学的功利主义 和谶纬神学化的风气,以矫正学风;在伦理道德上,他标举先秦孔孟所倡导的“仁”、“义、 “礼 、“信 等道德品质,又补充了“道 、“德这两个范畴,欲引导世人走向正道;在 社会政治理想上,他仍然秉承先秦儒家传统的德治仁政理想,并且坚决反对法家申韩之术、 酷吏暴政,甚至主张恢复上古的什一税、井田制等。可以说,扬雄是继孟子之后宣扬“六 经”,代表先秦传统儒学最有力的人物。基于此,后人一般认为扬雄的思想是保守主义, 是落后的。事实上并非如此,扬雄的思想中贯穿着“因循革化”的辩证思想,如他说:“新 则袭之,敝则损益之。( 问道) 所以扬雄才敢于作“经 ,才在法言中对西汉社会 现实进行如此广泛的批评。我们要看到,扬雄提倡先秦儒学是具有时代特色的。面对西汉 经学僵化、士风浇薄、朝政衰微、土地兼并、人民生活困顿的局面,扬雄欲匡正社会,其 提出的理论虽是复古的,但他的精神却是进步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我们对他的 文学观也应如此看待。 扬雄超越了在当时仍占据着统治地位的今文经学,思想上向先秦孔孟儒学复归。他的 学术思想深刻的影响了他对于文学的认识及观点。扬雄的文学观也更多地继承与发扬了先 秦传统儒家的文艺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二、法言中的文学观 法言中的文学观是以明道、征圣、宗经为核心的。扬雄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在汉代可以说是无人能及。面对西汉末年经学繁琐化、神学化的危机,扬雄在法言中 树立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为学术正宗的观念,也决定了扬雄文学观的特点。我们 看到扬雄对汉赋的批评、对文质关系的论述、对言意关系的理解以及对屈原、司马相如等 人作品的评价,无一不是由这个原则推衍而生的。 1 、扬雄文学观的核心:明道、征圣、宗经 6 扬雄明道、征圣、宗经的文学观是对先秦儒家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挥。孔子曾说过: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这里所说的“道 就是他所提 倡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和礼乐制度。虽然孔子是从个人道德修养与追求方面出发的, 但可以说初步启发了“文”与“道”的关系问题。 孟子滕文公下言:“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 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n 们孟子要捍卫先圣 之“道 ,已经些许有了些明道的意思。扬雄以孟子辟邪说、卫正道的精神自勉,更加明 确与坚定地表示要捍卫和宣传先王之法、先圣之言。 苟子正名篇日:“辨说也者,心之象道也;心也者,道之工( 主) 宰也;道也 者,治之经理也。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正名而期,质请( 注:通“情”) 而 喻;辨异而不过,推类而不悖;听则合文,辨则尽故,以正道而辨奸,犹引绳以持曲直, 是故邪说不能乱,百家无所窜。 n 刀苟子正论又说:“故凡言议期命,是非以圣王为 师。 苟子儒效篇:“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 书、礼、乐之归是矣。一苟子的观点并不是专指文学创作而言,而是概括的说一 切言辞辩说,要求言论的是非要以圣人为准则,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文学应“明道的观点, 但言论也适用于文学,所以可以说初步提出了明道、征圣、宗经的思想。扬雄虽对苟子“非 十二子 有些“微词 ,但只要是符合儒家道义的理论都可以吸收。扬雄就接受了荀子的 提法,更加明确系统地阐发这一理论,形成了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思想系统。 法言立问道篇,开宗明义说道:“适尧舜文王者为正道,非尧舜文王者为它 道,君子正而不它。”又说:“好尽其心于圣人之道者,君子也。 ( 寡见) ,“不合乎先王 之法者,君子不法也。 ( 吾子) 表明扬雄所尊崇的是儒家之道,且是未被西汉经师改造 过的先秦传统儒家学说。而孔子乃是尧、舜、文王、周公之后儒家的集大成者,所谓“天 之道不在仲尼乎? ( 学行) 扬雄将孔子称为“圣人,因此要“明道”就必须要向圣人 学习,即“征圣 。他说:“委大圣而好诸子者,恶睹其识道也。 ( 吾子) “吾焉开明哉? 惟圣人为可以开明,它则苓。大哉,圣人之言之至也! 开之,廓然见四海;闭之,罔然不 睹墙之里。”( 问道) 只有学习圣人,以圣人为楷模,才能求得光明,识得大道。而如何 学习圣人呢? 法言吾子篇日:“在则人,亡则书,其统一也。经书是圣人的创作, 圣人的言论载于经书,所以后人要学习圣人的经书。既然经书来自于圣人,那么后人的言 论、书籍也就要以经书为圭臬,所谓:“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好说而不要诸仲尼, 说铃也。 ( 吾子) “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 问 神) 征圣与宗经是明道的方式和手段,通过它才能“济乎道”;明道是征圣和宗经的目的。 这样明道、征圣、宗经就形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 汉代在独尊儒术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下,征圣与宗经本是学术与文学的整体特色。而扬 雄又强调“明道,这一文学观对中国封建文学影响十分深远。他讲的“道,主要是先秦 儒家伦理思想原则下的治国修身之道,是远绍孔、孟精神的。在这样思想原则指引下,扬 7 雄的文学观形成特重“致用”的特点,提倡恢复古代的文风。经世致用本是扬雄文学思想 中的一贯主张,也是经学思潮影响下汉代文学思想的主流,而扬雄晚年尤为重视“致用 , 这从扬雄对汉赋的态度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因为重视“致用 ,所以扬雄还提倡恢复古 代的文风,其表现之一就是模仿经书进行的创作活动,这一主张也贯穿于扬雄的辞赋论、 文质观、言意观之中。 2 、扬雄法言中的文论 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汉大赋。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邢台市中医院呼吸科肺癌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管理考核
- 天津市人民医院美容术前摄影考核
- 2025江西吉安市庐陵产业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物业经理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海南三亚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海南医科大学校园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邢台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合作模式运营方案设计试题
- 2025广东储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1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招聘眼科劳务派遣特检1人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招聘饮食管理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大学速写课件
- 衡水市人民医院急诊超声技能考核
- 诗词大赛题库及答案
- 固收理财合同协议
- 配送生鲜公司管理制度
- 食堂每日出入库明细登记表模板
- JJF(新) 129-2024 阻容法烟气含湿量测定仪校准规范
- CVC堵管的处理及预防
- 2025高考复习必背译林版高中英语全七册单词表
- 2025年人教新课标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
- 《临床心胸外科培训》课件
- 店长周工作总结数据报表模板
- “五育并举”视域下美育对工科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