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知识产权.doc_第1页
德国 知识产权.doc_第2页
德国 知识产权.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国法律,基于严谨科学的理性思维和博大精深的历史沉淀,为各国法律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而其成熟健全的现代知识产权法,则为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下面介绍了德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历史沿革、保护的内容和措施、相关的政府和司法机构的职能、相关的行业协会等情况。 特别值得我们借鉴和深入研究的是:(1)德国对相关法律的不断修改,使之尽可能适应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2)在著作权法中规定的“加价”、“禁止”和“例外”等保护措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一、历史沿革和相关法律 在德国,智力的成果被运用于商业并取得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中叶古登堡发明印刷术及其商业化运作。当时,当局处理这项“知识产权”的做法是把出版权授予印刷厂和出版社,理由是作者的权力在贵重的印刷设备及其安全性(由于战乱)的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然而,这一决定对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德语分布区直到19世纪上半叶都还处于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产业发展滞后。英国和法国则不同,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统一,使工商业得以快速发展,同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系统地展开了。早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中就确立了:每个发明者就是此项发明的权利人。 直到普鲁士统一整个德国(1870/71),作为德意志民族的国家才算建立起来,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才得以在德国(帝国)全境展开。在借鉴了英、法经验的基础上,1876年德国第一部版权法(Urhebergesetz)正式出台。随后大量的图书和杂志的出版以及不断增加的和不加控制的复制现象,催生了1901年文献和出版法(Literatur und Verlagsgesetz)的出台。1907年又通过了艺术著作权法。 在工商业产权方面,1874年引入商标保护法(Markenschutzgesetz),该法在1894被商标法(Warenzeichengesetz)所取代。在1896年还出台了帝国反不正当竞争法(Reichsgesetz zur Bekaempfung des unlauteren Wettbewerbs)。1903年德国加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这些法律与近、现代的德国法律之间具有很强的承传性,有的法律至今仍然适用,如1876年的外观设计法(Geschmacksmustergesetz)。下面列出的是几个主要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发布和主要改版的年代: 商标法(Markengesetz)1994 专利法(Patentgesetz)1936 1980 专利律师规章(Patentanwaltordnung)1966 外观设计法(Geschmacksmustergesetz)1876 实用新型专利法(Gebrauchsmustergesetz)1936 1986 著作权法(Urheberrechtsgesetz)1965 1993 2000 反不正当竞争法(Gesetz gegen den unlauteren Wettbewerb)1909 2002 雇员发明法(Gesetz ber Arbeitnehmererfindungen)1957 历史悠久的法律之所以能延续适用至今,主要的原因在于不断的修改和补充。上述所列的法律在近年内几乎每年都被修改过。 二、保护的内容和措施 保护的客体可以分为工业产权和著作权2大类。然而,这2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十分清晰的,2者之间往往具有许多天然的相互渗透性。 1保护工业产权 工业产权的保护体现在3个环节上:智力成果(如外观设计、专利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发明、半导体芯片设计)、企业之间的竞争和智力的符号(商标)。在所有这些环节中都有对应的法律来规范,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就是规范企业间竞争行为的。这些法律的基本内容和适用范围已有另文专门介绍(详见波恩经商室2004年的调研报告德国工业产权保护及来德参展应注意的问题),在此不作重复。 这些工业产权要想得到国家的保护,就必须在相关的政府部门登记注册。专门负责此项常规业务的政府部门为德国专利和商标局及其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2保护著作权 与工业产权明显不同的是:著作权属于自然权,在德国不需要注册或专门登记。制定著作权法的宗旨是通过保护著作人的作品来保护著作人的权益。法律对这些被保护的作品有如下界定: (1)保护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特别是 语言作品,如文字作品、讲话、计算机程序; 音乐作品; 哑剧和舞蹈作品; 图像艺术,包括建筑艺术作品和应用性艺术作品以及相关的草案; 照片以及与照片形成过程类似的作品; 影视以及与影视形成过程类似的作品; 科学和技术的表现形式,如草图、计划、表格、符号、图片和造形。 (2)法律所指的作品只能是自己智力的产物。 在实际操作中,对这些作品的理解有2个层面:内涵和内在形式;外在形式,即感觉器官可感知的层面(如一个光盘)。产权就建立在这个外在形式的基础之上。每一种新的媒体技术在产生的同时就构成了对著作权保护的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和应对的交错在过去数十年中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2个时代: 模拟技术时代。在广播和唱片开始流行时期,一般只有唱片公司和广播电台具有复制能力。为此,从20世纪初起“音乐演奏和机械复制权益协会”(GEMA,Gesellschaft fuer musikalische Aufffuehrungs- und mechanische Vervielfaeltigungsrechte)就依法向唱片公司和广播电台等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然后将这笔钱转交给相关的作曲家和艺术家,以此作为对使用其作品的报偿。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磁带等复制技术的普及使个人也能够轻易而廉价地从事复制。作为应对,1965年修改的著作权法规定,为了体现权利人的利益,在销售环节就在复印设施、空白磁带和磁带录音机的价格基础上再增加一块费用(以下简称为“加价”)。 数字技术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彻底改变了以往看似平衡的格局。在过去模拟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的时代,复制品在质量上一般总是较原版差一些,而现在的数字技术可以实现质量和价值含量极高的复制。这就导致:以往的“加价”措施已经不足以实现对艺术家和原制作者的补偿。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德国于2003年将欧盟关于著作权保护的准则转变为德国国内法,即规范信息社会中著作权的法律(Gesetz zur Regelung des Urheberrechts in der Informationsgesellschaft)。该法明确禁止采用任何途径(比如某种软件)来绕开音乐光碟上的防复制技术或措施。虽然允许个人私下复制音乐(只允许在没有设置防止复制措施的情况下),但最多只能复制7份,补偿仍然是通过对空白的磁盘和光碟的“加价”来体现。这个新的法律在软件保护方面未能有新的突破,原则上,软件只能以备份的目的复制,但对学校和学术机构(Wissenschaft)可以实行例外。 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质就是在四方利益(权利人、使用者、消费者和社会)之间寻找和确定平衡点。 三、相关的行政、司法部门 在德国,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部门有:联邦司法部、联邦经济和劳动部、德国专利和商标局、纽伦堡高级财政管理委员会(隶属于联邦财政部,负责领导相关的海关事务)、检察机关和法院(联邦专利法庭和地方法院)等。联邦司法部牵头负责政府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欧盟的相关立法和TRIPS协议等事宜。联邦经济和劳动部负责在国际贸易政策中涉及知识产权的具体事项,比如代表德国参与欧盟就WTO知识产权问题的决策。德国专利和商标局及其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在工商业产权保护方面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登记、审核和发放证书),其有偿服务的收入远大于维持正常运作的各种开支,因此,它可能是唯一的非财政拨款的政府部门。 在德国,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追诉原则上要由权利所有人(权利人)自己来操作。权利人对侵权人所提出的赔偿要求(因侵权所造成的损失)可以通过地方法院的判决而生效。只要有犯罪(侵权)行为存在,检察院就可开展刑事追诉,但最终还是要由法庭裁决。此外,海关在出入境等环节还可对侵权商品和有侵权嫌疑的商品采取“查扣”和“没收”等行政手段(详见驻德经商处2004年调研报告德国海关与知识产权保护)。 概言之,德国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的特点是司法审判为主、行政执法为辅。 四、相关的商会、学会和协会 在德国,有许多非官方组织从事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活动。现将一些相对重要的组织列出,供国内有关机构开展对口合作时参考。 专利律师协会(Patentanwaltskammer)。按照专利律师规章的规定,德国所有的专利律师都必须加入该协会。该协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护法机构依法实行对律师行业的自律管理和服务。商标联合会(Markenverband)。它是德国最早的工业行会性质的组织之一,有300多个会员(单位)。德国最重要的100个行业和专业协会中,有95个是该联合会的成员。德国工业产权保护和著作权联合会(Deutsche Vereinigung fr gewerblichen Rechtsschutz und Urheberrecht)。拥有国内外会员4000余个,会员成份较杂,有学者、法官、律师和专利律师、企业和企业组织。内设8个专业委员会(医药和食品,发明者,外观设计,卡特尔,专利与实用新型,植物培植保护,著作权和版权,竞争和商标权),下设8个地方性分部。该联合会具备完全的独立性,并且对德国和国际性的相关立法有一定的影响能力。工业产权保护专业联合会(VPP)。成员主要是那些在专业或职业方面与知识产权关系密切的人士。激发创新-发明者俱乐部(INSTI-Erfinderclubs)。这是一个由联邦教育和研究部于2003年设立和资助的一个长期项目。目的是以发明促创新,激发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创造性。 案例:中华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胜诉案“王致和”德国维权始末王致和集团是一家生产豆腐乳等食品的中华老字号企业,2006年7月,王致和公司去德国注册其商标,却意外被告知,德国欧凯(OKAI)公司在2005年11月21日向德国专利商标局申请注册“王致和”商标,类别为食品类第29项、30项和服务类第35项。2006年2月16日,注册申请被通过,在德国的注册商标号为30570147。这是王致和商标第一次在国外被抢注,这家由德籍华人开办的百货公司,主要经营来自中国的食品,它曾是王致和产品在德国的销售商。另一知名商标“洽洽”也遇到这样的遭遇。2006年10月,合肥华泰集团接到“王致和”代理公司发函,称包括“洽洽”在内的国内4家食品公司在德国遭抢注。随后,华泰集团通过律师调查了解到,抢注商标的公司是由当地一位德国籍华人开办的名为“OKAI”的百货公司,2005年5月曾代理销售过合肥华泰集团的“洽洽”系列产品。同时被抢注的“白家”、“王致和”、“老干妈”3家国内品牌产品也在其代理之列。据了解,德国欧凯公司之前曾经经营过国内不少企业的食品,知道这些产品在中国和华人世界的知名度。因此,该公司抢注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企图取得我国知名产品在海外的销售代理权,作为与国内企业谈判的筹码。在此之前,由于品牌遭到抢注而引发商标争议的事情屡见不鲜,电子行业的品牌海信(Hisense),知名化妆品商标潘婷、飘柔、沙萱等不少驰名商标都曾经成为“抢注目标”。由于国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对滞后,不少企业在面对自己的商标被抢注的尴尬与无奈之后,往往是不得不再花费重金,赢得自己的商标使用权。在与德国欧凯公司协商未果后,王致和集团在德国提起诉讼,追讨其商标权。庭审过程中,双方焦点主要集中在:王致和集团主张对方是恶意抢注,但对方则强调其在德国是合法注册;王致和集团主张对王致和商标有著作权,而对方则提出王致和集团的标识是通用的“中国古代士兵头像”;此外,王致和集团还提出,对方违反德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方则辩称其注册王致和的商标是对自己的保护。欧凯公司在庭审中指出,不想归还王致和商标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担心商标归还王致和后,再有其他代理商代理王致和的产品,从而影响他们的市场。慕尼黑地方法院经一审后,判决支持了王致和集团的前两项请求。欧凯公司不服,提出上诉。随后,王致和集团向慕尼黑高等地方法院提起交叉诉讼。2009年4月23日,慕尼黑高等地方法院判决认定,欧凯公司申请注册的食品类(第29项和30项)“王致和”商标构成不正当竞争,但强制救济仅应限于食品类第29项和30项的争议商标,服务类第35项的争议商标则不受保护。慕尼黑高等地方法院的判决指出,根据德国商标法第51条第1款、第15条、第12条、第5条和巴黎公约第8条,也可以对服务类第3项的商标进行注销。例如第15条规定,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将易引起公众混淆的相似商标用于商业用途。如果商标在德国为知名商标,即使相似商标不会引起公众混淆且不会对原商标构成不正当利用或损害,也不予以注册。巴黎公约第8条也规定,即使没有注册的责任且不构成商标的一部分,商业名称也应在所有缔约国内进行保护。但是此案中,原告的商业名称在德国是否应受到保护并不明确,因为其并没有在德国使用其商业名称。同时,原告既没有证明其商业名称在德国为知名商标,也不能证明服务类第35项商标对其知名度进行了不正当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