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与深加工项目计划书.doc_第1页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与深加工项目计划书.doc_第2页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与深加工项目计划书.doc_第3页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与深加工项目计划书.doc_第4页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与深加工项目计划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2 年年 2 2 月月 国家鼓励发展产业项目国家鼓励发展产业项目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及深加工项目及深加工项目 计计 划划 书书 1 1前言前言 1 11 1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近年来 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 每年以 7 10 的速度增长 而我国年增 长速度更是高达 20 左右 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由于食用菌尤其是食药兼用的菌类 具有高蛋白 低脂肪 高维生素 低热量的特点 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类和可食性纤维 素 富含氨基酸 真菌多糖 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 对提高人体免疫力 防癌抗癌 抗衰老等具有明显的食疗价值 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 而且味道鲜美 它符合联合国 粮农组织倡导的二十一世纪天然 营养 健康的保健食品要求 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通过近十年的发展 我国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干鲜品 深加工食品 医药保健品等 多个消费产业 涉及农业 林业 畜牧业 生物产业 食品工业 罐头加工 制药等 多个领域 整体讲 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正逐步趋向完善发展 2010 年食用菌销量达到 2000 万吨 销售收入近 1200 亿元 增长率超过 30 从 业人员达到近 8000 万人 已经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 社会价值 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 潜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膳食意识的不断提高 食用菌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21 世纪的食品重点是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 而食用菌正是保健食品的佼佼者 它无疑具 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因此 开发食用菌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贵州发展食用菌生产及深加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贵州适合种植食用菌的 栽培材料十分丰富 目前大量栽培食用菌的基质主要以富含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农作物 副产品为主 如稻草 木屑 玉米秆 玉米芯等 贵州每年农业生产废弃大量的稻草 玉米秆 其他经济植物副产品 茎 叶 荚 壳 和加工下脚料 渣 饼 没有得到 有效的利用 二是贵州气候条件好 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区域 年平均气温 16 20 高 中 低温型食用菌品种都能种植 三是本省目前没有食用菌深加工厂 工厂化周年栽培食用菌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化食用菌生产技术 其特点 是通过对食用菌生长所需的温度 湿度 通风 光照等条件进行人工智能控制 按照 工业产品的标准进行全年生产 从而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 集约化 标准化 周年化 生产 把食用菌产业逐渐变为工厂化 机械化生产 周年生产使周年供应成为可能 尤其是反季节生产 使人们在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菇类食品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另外 食用菌深加工 保健品和即食产品 后 不但可以大幅提高食用菌产品的附加 值 还可有效提升企业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因此 项目拟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农付产品 建设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示范及深 加工项目 进行规范化 规模化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及相关食品 项目的建设对促进 本地方食用菌生产 城市 菜篮子工程 农民发财致富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1 21 2项目产品概要项目产品概要 食用菌是继植物性 动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类食品 菌物性食品 富含蛋白质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且味道鲜美无比 食用菌被国际公认为最理想的蛋白质和组合营 养物的来源之一 世界粮农组织也将食用菌纳入健康饮食必不可少的成分 推荐每日 食谱为 一荤一菌一素 食用菌不但富含营养 并且含有多种功能成分 如食用菌多糖 腺苷衍生物 三 萜类物质 多酚物质 微量元素 低聚糖 糖蛋白 脂蛋白 糖脂等衍生物等 其中 食用菌多糖是从真菌中分离出的由 10 个以上的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多聚物 可通过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网状内皮系统的作用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提高身体抵 抗病毒和细菌的入侵能力 国内外专家研究证明 所有的大型真菌 几乎毫无例外地 都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主要源于其含有 多糖 目前 多种食用菌多糖已被 成功提取 并形成食用菌多糖系列产品 富含微量元素也是食用菌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而我 国有 72 的地区属于缺硒地区 因此 硒摄入量是关乎键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项目生产的食用菌为金针菇和杏鲍菇 它们除具备以上食用菌的共同特征外 还有其特有的性质 金针菇 颜色雪白 柄脆嫩 菌盖粘滑 味道鲜美 在大众菜肴中经常可见 其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特别丰富 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 国外称为 增智菇 它还含有植物纤维 能吸附胆汁酸盐 调节胆固醇代谢 降低人体内胆固醇 含量 促进肠胃的蠕动 也可以预防高血压 并有治疗肝病和胃溃疡的效果 杏鲍菇 菌肉肥厚 质地脆嫩 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 结实 乳白 可全部食 用 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 爽口 被称为 平菇王 干贝菇 具有愉快的 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 适合保鲜 加工 深得人们喜爱 加工厂主要产品有 食用菌真空系列 食用菌罐头系列 食用菌干品系列 食 用菌鲜品系列 2 2项目优势和难点项目优势和难点 2 12 1项目优势项目优势 2 1 12 1 1符合国家鼓励类发展产业 是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符合国家鼓励类发展产业 是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国家计委在 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目录 中明确指出 优质 高效的栽培技术 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而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并带深加工恰好符合此项要求 本项目 采用人工智能控制 标准化厂房 按照工业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 一方面生产条件不 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 可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 保障市场全年供应 另一方面逐步实 现了机械化 自动化 规模化 集约化 标准化 周年化生产的现代农业产业 2 1 22 1 2变废为宝 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变废为宝 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 必须是以有利于保护环境 资源综合利用 维护生态平衡 达到 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农争时 不与人争粮 不与粮争 地 不与地争肥的优势 是现代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典范 同时 还具有 点草成 金 化害为利 变废为宝 无废生产 的产业特点 是由传统的资源浪费型农业转变 为高效 生态农业的新兴产业 食用菌作为白色农业 微生物发酵业 与绿色农业 植物 种植业 蓝色农业 水产养殖业 动物养殖业 构成农业三大支柱产业 是形成完整的 生态循环链条 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农业专家把食用菌产业比喻成大农业的 垃圾处理厂 其含义是指食用菌生产 能科学有效地利用了农业 林业 畜牧业的秸秆 枝条木屑等 垃圾 食用菌生产 正是将这些 垃圾 按照科学的配方组合起来 经过一系列的生物作用 利用其中的 碳 氮 矿物质 有机酸等生产出集 美味 营养 保健 绿色 于一体的食用菌产 品 使高蛋白有机物进入新的食物链 实践证明 每半亩地的菇棚 每年将消耗 15 20 亩作物秸秆 不仅使秸秆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还可避免因焚烧作物秸秆而造成 污染环境 影响交通的问题 大大有利于环保农业和路域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同时 栽培食用菌所产生的菌糠 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还田肥田 可促进土壤营 养成分的腐殖质化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颗粒结构 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使作物增产 15 20 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这样 有了食用菌这一环节 便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搭配 多环节相扣 多梯次循 环 多层次增值 多效益统一的物质和能量体系 构成了食物链和生态链的良性循环 这也充分说明了食用菌产业在废物利用 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 面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食用菌生产原料 稻草 木屑 玉米秆 玉米芯等 2 1 32 1 3市场前景广阔 效益显著 属高利润大前景的朝阳农业产业 市场前景广阔 效益显著 属高利润大前景的朝阳农业产业 近年来 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 每年以 7 10 的速度增长 而我国年增 长速度更是高达 20 左右 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1 2 强 日本 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及北美 欧洲与南亚等地 每年通过各种途径约从 我国大陆进口食用菌仅干品就有 3 万余吨 食用菌作为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 在国内 外市场极为畅销 每吨售价达 4000 10000 元人民币 价格看好 效益可观 食用菌 味道鲜美 营养价值高 许多国家把 荤食 素食 菌食 作为最佳膳食结构加以提 倡 食用菌产品的消费增长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 我国加入 wto 后 经济全球一体化 将更有利于食用菌出口环境的改善 据上海市食用菌专家黄建春调查了解到的数据 世界上先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人均年食用菇类 6 8 公斤 而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上海仅 有 2 公斤左右 约合日均 82 吨 全市 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 潜力巨大 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由于其色泽雪白 口感润滑 质量均匀 销售价格一般为农 民产品价格的 2 倍左右 而且能够在夏季和秋季农民无法生产时保证产量 目前经营 平均毛利率 35 45 纯利率 25 35 属于农业产业的高利润行业 项目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 15 亿元以上的产值 建成投产后 每年要收购当地农民 近 10 万吨的玉米芯 麦麸 米糠皮 增加农民收入 1 5 亿元 还将解决周边 1500 个 劳动力就业 每年预计还可为当地财政增加近 7000 万元的税收收入 2 1 42 1 4全过程无公害栽培 品质优良 是绿色食品 全过程无公害栽培 品质优良 是绿色食品 本项目采用标准化厂房生产 提供最适宜食用菌生长的条件 产品外观品质远远 优于采用一般大棚栽培形式生产的食用菌品质 且生产全过程中 无任何农药使用 产品没有任何农药残留 属绿色无公害食品 2 1 52 1 5技术先进 菌种优良 领先于同行业 技术先进 菌种优良 领先于同行业 本项目采用国外先进技术 设备和菌种 项目起点高 运营成本低 产品质量优 良 项目建成后将明显领先于同行业 特别是杏鲍菇工厂采用瓶栽技术 能生产出形 状好的杏鲍菇和个头大的杏鲍菇 单个重量 80 120 克 加上采用托盘包装 目前市 场上都采用纸箱散装 5 公斤 箱 销售价格也会高出其他工厂产品 20 左右 同时 由于采用标准化生产 其复制性强 生产规模的扩展性好 可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少的 资金 像堆积模块一样扩建新的产能 食用菌保健品加工工厂和食用菌即食产品加工工厂 2 处食用菌深加工基地生产的产品 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高产品质量 生产效率和深加工水平 为创知名品牌 奠定了基础 2 22 2项目难点项目难点 食用菌为农产品 价格受市场供需影响非常大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技术和管理难度大 需专业管理团队经营 由于食用菌深加工的生产环节多 生产环节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就比较多 因此 不能排除产生质量风险的可能性 3 3项目目的 内容及目标项目目的 内容及目标 3 13 1项目目的项目目的 采用日本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 设备及管理经验 建造国内先进的集生 物工程育种 人工模拟生态环境 智能化控制 自动化机械作业于一体的食用菌标准 化周年生产工厂和保健品 即食产品加工工厂 3 23 2项目内容项目内容 由于采用标准化厂房生产 本项目可根据筹集资金的额度和市场销售能力设定其 经营规模 暂定为日产 20 吨 年加工食用菌 3000 吨的食用菌保健品加工工厂和年加 工食用菌 5000 吨的食用菌即食产品加工工厂 需建设标准菇房 24000 平方米 标准厂 房 30000 平方米 可温湿调控菇室 46 座左右及工厂化周年生产食用菌的相关设备 3 33 3项目目标项目目标 项目全部投产后基地每年可供鲜菇 7200 吨 产值达 9720 万元 实现利润 2772 万 元 加工厂生产食用菌保健胶囊 1000 万粒 保健口服液 1000 万支 味精 方便面调 料等 2000 万袋 精包装即食食品 1000 万包 即食性冲饮粉剂 800 万包 实现利润 18000 万元 3 43 4项目产品计划项目产品计划 拟生产即白色金针菇和杏鲍菇 深加工产品 食用菌保健胶囊 食用菌保健口服 液 味精 方便面调料 精包装即食食品及即食性冲饮粉剂 4 4项目产品市场分析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4 14 1金针菇市场分析金针菇市场分析 1 金针菇产品种类分为 3 类 农民产品 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 使用简单的大棚栽培 根据外界自然条 件生产 每年可出菇时间约 4 个月 产品质量较差 设施化的产品 设施化是指采用塑料袋进行 采用传统的灭菌工艺和人工 接种等操作 在保温大棚 空调的环境中生产 产品质量稍微优于农民产 品 工厂化产品 全年生产 产品质量远优于农民产品和设施化产品 2 本省金针菇市场结构 现本省金针菇市场 70 产品依靠外省供应 3 本省金针菇价格状况 a 级品 2010 年 平均价格约 8 12 元 公斤 4 24 2杏鲍菇的市场分析杏鲍菇的市场分析 1 杏鲍菇产品种类分为 2 类 农民产品 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 使用简单的大棚栽培 根据外界自然条 件生产 每年可出菇时间约 4 个月 产品质量较差 工厂化产品 目前国内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水平还比较低 基本采用台湾生 产技术 使用塑料袋装生产 可全年生产 产品质量远优于农民产品 2 本省杏鲍菇市场结构 现本省杏鲍菇市场基本全部依靠外省供应 3 本省杏鲍菇价格状况 农 2010 年 平均价格约 16 18 元 公斤 4 34 3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市场分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市场分析 1 工厂化食用菌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消费主要面向高端消费阶层和中高端消费 阶层 宾馆 饭店 火锅连锁店的消费量也十分巨大 此消费阶层能够接 受相对较高的价格 近几年工厂化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 很大 在国内销售利润往往能够达到 25 40 因此还是国内销售为主 2 由于金针菇出口价格与国内销售价格差距仅 10 左右 加上出口手续相对繁 琐 目前出口仅占生产总量约 5 10 3 杏鲍菇在西餐中的使用量近年来稳步上升 出口市场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出口价格与国内销售差价能够达到 20 30 因此 质量较好的杏鲍菇一 般都出口到美国 澳大利亚等国 工厂化杏鲍菇产品出口比例约 30 左右 4 44 4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价格走势分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价格走势分析 1 金针菇 2010 年产量增加 市场价格较 09 年略有下调 而市场价格下调使得更多消费者能 够享用到工厂化的金针菇 从而使工厂化金针菇产品的市场容量扩大 价格也会随之 逐步上调 预测 2010 年工厂化产品 a 级品年平均价格 14 元 公斤 今后随着工厂数量 的增加 价格竞争将逐步开始激烈 但中国今后几年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金针菇的 价格随着粮油菜的价格逐步上行 预测 2010 年开始 年均销售价格将会在 16 元 公斤 维持 而金针菇工厂的生产主要原料为农业下脚料 价格涨幅有限 工厂的利润率基 本能够得到保障 2 杏鲍菇 目前全国产量有限 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目前质量与韩国 日本质量相比差距 甚远 这两年价格却逐步上行 2009 年工厂化杏鲍菇年均价约 15 元 公斤 2010 年均 价 17 元 公斤 预测 2012 年年均价在 18 元之间 单品个头越大 销售价格越高 4 54 5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市场分析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市场分析 开发菌类保健食品和即食食品是传统食用菌加工业向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的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 不再局限于 填饱肚子 而更看重的是卫生 安全 营养与保健功能 食用菌系列保健食品有很高 的药用价值 且味道鲜美 有较丰富的营养成份 随着食用菌众多的特殊营养 保健功能被揭示 人们的消费逐渐转向具有保健功 能的食用菌产品 目前 我国利用大型真菌类加工的保健食品已进入商品化生产或尚 在中试阶段的产品有 500 种之多 其中主要有营养口服液类 保健饮料类 保健茶类 保健滋补酒类 保健胶囊类等 5 个系列的产品 市场潜力巨大 前景诱人 同样 食用菌即食产品的市场潜力也很大 即食食品的优点在于不用费时烹调 可以直接食用 作为休闲食品和餐桌佐餐受到消费者好评 而随着生活节奏日趋加快 忙碌的人们懒于动手烧菜 特别是旅游和出差的人 尤为喜爱美味的方便食品 应运 而生的各种各样的方便食品 很有生命力 据调查目前食用菌即食产品市场产品种类 单一 知名品牌较少 国内外市场上尚没有完整的食用菌系列方便食品 这无疑是一 个良好的商机 市场空间巨大 5 5国内工厂化生产企业现状国内工厂化生产企业现状 5 15 1金针菇工厂金针菇工厂 1 工厂分布与规模 2010 年 中国大陆生产工厂化金针菇 3 吨以上规模一共 22 家 总计生产能力约 190 吨 天 其中 10 吨以上规模 5 家 台资企业福茂 的生产能力最强为 25 吨 天 上海雪国高榕日产 13 吨居第 2 位 其余 3 家 生产能力均为 10 吨 天 目前工厂主要分布在上海周边 广东 北京附近 2 设施与技术能力 工厂化金针菇从技术支持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台湾技术 以福茂为代表 是中国大陆最早采用工厂化生产食用 菌的企业 此类企业产能约占目前总生产量的70 其特点是尽量采用简易 的设备和厂房条件 工艺基本固化 厂房布局甚至生育室的长宽高都是固 化下来 以台湾的经验进行生产 第二类是大陆食用菌研究所技术 以天厨为代表 主要学习台湾模式 结 合食用菌研究所自己摸索的经验进行生产 采用简易的设备和厂房条件 一般投资规模较小 日生产能力一般不超过8吨 天 此类工厂产能约占目 前总生产量20 第三类采用日本技术 以雪国高榕为代表 目前仅2家 引进目前工厂化最 为先进的日本技术和理念 设备也最为先进 此类工厂产能占目前总生产 量10 产品质量与竞争力比较 台湾技术企业 单产约240 290克 瓶 产品质量中上 此类企业计算成本 时未包括固定资产折旧 综合成本约6 7元 公斤 竞争力较强 大陆技术企业 单产约220克 270克 瓶 产品质量不如台资企业 成本约 8 10元 公斤 竞争力较弱 部分小企业甚至亏损 日本技术企业 单产都在300克 瓶以上 产品质量最好 综成本约6 7 2 元 公斤 竞争力最强 5 25 2杏鲍菇工厂杏鲍菇工厂 1 工厂分布与规模 目前总产量在 60 70 吨 天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 福建 省和江苏省 上海和北京 河南 江西有少量生产 2 设施与技术能力 目前工厂化都是采用袋栽模式 从设备配置上看 分为 广东模式和福建漳州模式 广东模式设备配置好一些 产品质量也好一些 漳州模式设备配置简单 产品质量就比较差 比农民产品略好一些 3 从成本上看 广东模式生产成本约 8 5 9 5 元 公斤 漳州模式成本约 7 8 元 公斤 5 35 3 菌类保健食品和即食食品厂菌类保健食品和即食食品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菌类作为一种传统美味食品 它伴随着人 类文明进步度过了悠久的历史岁月 我国菌类功能食品开发期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仅次 于日本 在国际食用菌产业中占有领先地位 国务院审定通过的 九十年代中国食物 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中提出 把发展 营养 保健 抗衰 益智 食品 列为今后 食品工业重点之一 为我国的菌类功能食品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充 实的技术储备 菌类功能食品开发 在原料选择和产品形式多样化 系列化 多层次利用和向技 术密集化方向发展 是当前的主要特点 6 6项目实施项目实施 6 16 1项目建设项目建设 整个项目工程计划三年完成 实现日产鲜菇 20 吨 其中白色金针菇 10 吨 杏鲍 菇 10 吨 加工厂生产食用菌保健胶囊 1000 万粒 保健口服液 1000 万支 味精 方 便面调料等 2000 万袋 精包装即食食品 1000 万包 即食性冲饮粉剂 800 万包 拟建设标准菇房 20000 平方米 标准厂房 30000 平方米 可温湿调控菇室 46 座左右及工厂化周年生产食用菌的相关设备生产及设备投资 6 26 2原料市场简析原料市场简析 本项目采用的原材料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菌种 二是培养基 其中 菌种 主要引进日本优质菌种 目前采购较为方便 培养基 本项目食用菌采用的培养基主要以玉米芯 啤酒糟 棉仔壳等低价值 的农业下脚料作为主要原材料 食用菌原料非常充足 且价格低廉 棉仔壳需 从外地运达 单价也很便宜 其余原料均可在当地解决 6 36 3产品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产品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产品技术路线 本项目采用日本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技术路线 根据不同菌种的生长需要 适当 选择培养基 产品工艺流程 金针菇工艺流程 培养料配制拌料 装瓶 灭菌 冷却 接种 培养 搔菌 催 蕾 抑制 生育 采收 挖瓶 杏鲍菇工艺流程 配料 装瓶 灭菌 自动化接种 发菌培养 后熟培养 搔菌 催蕾 育菇 采收 挖瓶 食用菌深加工工艺流程 鲜菇 清洗 护色 预煮 盐渍 脱盐 洗切 配料 灭菌 袋装 真空密封 打码贴标 6 46 4其他注意事项其他注意事项 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管理 及时掌握温度 湿度的变化 严密防止培育环境 的污染 以免造成损失 7 7项目投资与收益项目投资与收益 7 17 1项目投资分析项目投资分析 本项目总投资为人民币 50000 万元 分两期投入 其中 1 第一期工程 投入资金人民币 35000 万元 其中 土地 另计 购买土地500亩 勘探 环评 设计 监理 基础配套费等 800万元 土建 15000万元 供电 发电设备 锅炉 700万元 食用菌自动化成套设备 1200万元 制冷 加湿 洁净空气系统 1300万元 生产器具 2000万元 筹建费用 3000万元 流动资金 2500万元 合计 固定资产投资24000万元 流动资金2500万元 工程建设周期 24 个月 销售市场 贵阳市及周边市县 辐射湖南 四川等周边地区 7 27 2项目收益分析项目收益分析 1 第一期工程 金针菇 杏鲍菇生产 预测综合成本 6 6 元 公斤 成本组成如下 科目名称每公斤成本 元 年成本 万元 主要原料 1 25765 燃料 0 50306 包装物 0 88538 6 电力 0 55336 6 直接工资 0 29177 5 制造费用 折旧 0 94575 3 制造费用 其它 0 66403 9 菌种费用 0 40244 8 直接成本合计直接成本合计 5 473347 6 营业费用 0 43263 2 管理费用 0 70428 4 财务费用 0 000 00 间接费用合计间接费用合计 1 13691 6 综合成本合计综合成本合计 6 604039 2 备注 未考虑银行贷款 预测平均销售价格 14 0 元 公斤 计划销售收入 5040 万元 年 计划税前利润 2664万元 计划税后利润 2397万元 本项目属于农产品自产自销 无增值税 所得税享 受优惠政策低于10 投资利润率 36 8 投资回收期 2 7年 食用菌保健品加工工厂及即食产品加工工厂投资预算表 项目资金 万元 土地租用 车间 厂房等建设 15000 生产线仪器 设备的购置 1300 流动资金及辅助设施 2500 8 8项目风险分析项目风险分析 项目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主要包括 能源成本大幅上涨 能源成本约占经营成本的 60 因此 一旦能源成本出现较大波动 将对企业 的盈利能力造成较大影响 若主要能源价格出现大幅波动 而企业又未能及时 调整相应售价以抵消上涨的成本时 则能源的大幅涨价将对企业的盈利带来不 利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 企业所面对的竞争来自于多间与本项目生产相同或相类似产品的公司的竞争 日趋激烈的竞争将影响产品的售价和原材料的采购价 并可能对企业的市场占 有率及运营造成不利影响 对核心管理团队的依赖 本项目技术和管理难度大 需专业管理团队经营 如无稳定的专业团队进行管 理 则可能对我们的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9 9总结总结 综上所述 利用综上所述 利用 3 3 年左右的时间 投资年左右的时间 投资 5 5 亿人民币 在我市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亿人民币 在我市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 及保健品加工工厂和食用菌即食产品加工工厂的项目是可行的 及保健品加工工厂和食用菌即食产品加工工厂的项目是可行的 目录目录 20082008 年年 8 8 月月 国家鼓励发展产业项目国家鼓励发展产业项目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项目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项目 计计 划划 书书 1前言前言 2 1 1项目背景 2 1 2项目产品概要 3 2项目优势和难点项目优势和难点 4 2 1项目优势 4 2 1 1符合国家鼓励类发展产业 是农业产业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4 2 1 2变废为宝 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4 2 1 3市场前景广阔 效益显著 属高利润大前景的朝阳农业产业 5 2 1 4全过程无公害栽培 品质优良 是绿色食品 5 2 1 5技术先进 菌种优良 领先于同行业 6 2 2项目难点 6 3项目目的 内容及目标项目目的 内容及目标 6 3 1项目目的 6 3 2项目内容 6 3 3项目目标 6 3 4项目产品计划 7 4项目产品市场分析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7 4 1金针菇市场分析 7 4 2杏鲍菇的市场分析 7 4 3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市场分析 8 4 4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价格走势分析 8 5国内工厂化生产企业现状国内工厂化生产企业现状 9 5 1金针菇工厂 9 5 2杏鲍菇工厂 10 6项目实施项目实施 10 6 1项目建设 10 6 2原料市场简析 10 6 3产品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11 6 4其他注意事项 11 7项目投资与收益项目投资与收益 11 7 1项目投资分析 11 7 2项目收益分析 12 8项目风险分析项目风险分析 14 1010 前言前言 10 110 1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食用菌是我国传统产业 是集保健 营养为一身的特色蔬菜 随着人们对其健康 价值的深入认识 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量日益增多 已成为继粮 棉 油 果 菜之后的第六大类农产品 2007 年食用菌销量达到 1682 万 吨 销售收入近 800 亿元 增长率超过 30 从业人员达到近 4000 万人 2007 年出口 量突破 70 万吨 创汇 14 25 亿美元 已经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 社会价值 显示出了 极大的发展潜力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界限曾经比较模糊 界定不一 但通过近十年的发展 我国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干鲜品 深加工食品 医药保健品 等多个消费产业 涉及农业 林业 畜牧业 生物产业 食品工业 罐头加工 制药 等多个领域 整体讲 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正逐步趋向完善发展 然而 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 我国食用菌产 业已暴露出许多问题 其中主要问题 一是大量的大棚和设施化栽培 导致食用菌的 质量和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二是优质 高效 安全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产后商品 化处理技术滞后 导致食用菌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较低 由于国内食用菌生产在标 准化生产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 尤其是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实施以来 其非工厂化栽 培严重影响了食用菌产品的出口 在日本 韩国 荷兰 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几乎都是 采用工厂化进行生产 日本的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占有率达 80 台湾 韩国也达 60 而在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占有率仅为 2 为此 相关专家指出 过去 我国 食用菌生产量的迅速增加是靠扩大生产地区与栽培单位来实现的 现在 我国食用菌 生产必须尽快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换 核心是适度扩大一个经济独立核算单位的 生产规模 所谓 一个经济独立核算单位 即是指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企业 它的兴 起将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变大变强的最大前提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就是通过对食用菌生长所需的温度 湿度 通风 光照等条件 进行人工智能控制 按照工业产品的标准进行全年生产 从而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 集约化 标准化 周年化生产 把食用菌产业逐渐变为工厂化 机械化生产 2005 年以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生产投入从百万元升级到千万元 产业总 体投入产出增加迅速 预示着我国食用菌产业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0 210 2项目产品概要项目产品概要 食用菌是继植物性 动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类食品 菌物性食品 富含蛋白质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且味道鲜美无比 蛋白含量与牛肉相当 是蔬菜的 2 倍多 是一 般水果的 10 倍多 而且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比一般蔬菜高 因此 食用菌被国 际公认为最理想的蛋白质和组合营养物的来源之一 世界粮农组织也将食用菌纳入健 康饮食必不可少的成分 推荐每日食谱为 一荤一菌一素 食用菌不但富含营养 并且含有多种功能成分 如食用菌多糖 腺苷衍生物 三 萜类物质 多酚物质 微量元素 低聚糖 糖蛋白 脂蛋白 糖脂等衍生物等 其中 食用菌多糖是从真菌中分离出的由 10 个以上的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多聚物 可通过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网状内皮系统的作用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提高身体抵 抗病毒和细菌的入侵能力 国内外专家研究证明 所有的大型真菌 几乎毫无例外地 都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主要源于其含有 多糖 目前 多种食用菌多糖已被 成功提取 并形成食用菌多糖系列产品 富含微量元素也是食用菌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研究 表明 40 多种疾病与硒缺乏有关 而世界上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 我国有 72 的 地区属于缺硒地区 因此 硒摄入量是关乎键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种微量元素锗 虽然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但是 有机锗具有保健 延年 益寿 抗衰老 抗肿瘤及防治多种疾病的功效 食用菌菌丝体富含锗 如灵芝锗含量 是人参的 3 4 倍 此外 多种食用菌中含有皂苷 萜类 多酚类等物质 具有明显的 降血脂效果 特别是香菇中活性成分香菇嘌呤 可降低血浆脂质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本项目生产的食用菌为金针菇和杏鲍菇 它们除具备以上食用菌的共同特征外 还有其特有的性质 金针菇 颜色雪白 柄脆嫩 菌盖粘滑 味道鲜美 在大众菜肴中经常可见 其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特别丰富 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 国外称为 增智菇 它还含有植物纤维 能吸附胆汁酸盐 调节胆固醇代谢 降低人体内胆固醇 含量 促进肠胃的蠕动 也可以预防高血压 并有治疗肝病和胃溃疡的效果 杏鲍菇 菌肉肥厚 质地脆嫩 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 结实 乳白 可全部食 用 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 爽口 被称为 平菇王 干贝菇 具有愉快的 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 适合保鲜 加工 深得人们喜爱 1111 项目优势和难点项目优势和难点 11 111 1项目优势项目优势 11 1 111 1 1符合国家鼓励类发展产业 是农业产业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符合国家鼓励类发展产业 是农业产业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 途径之一 途径之一 国家计委在 2005 年颁发的 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目录 中明确指出 优质 高效 的栽培技术 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而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恰好符合此项要求 本项 目采用人工智能控制 标准化厂房 按照工业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 一方面生产条件 不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 可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 保障市场全年供应 另一方面逐步 实现了机械化 自动化 规模化 集约化 标准化 周年化生产的现代农业产业 11 1 211 1 2变废为宝 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变废为宝 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 必须是以有利于保护环境 资源综合利用 维护生态平衡 达到 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农争时 不与人争粮 不与粮争 地 不与地争肥的优势 是现代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典范 同时 还具有 点草成 金 化害为利 变废为宝 无废生产 的产业特点 是由传统的资源浪费型农业转变 为高效 生态农业的新兴产业 食用菌作为白色农业 微生物发酵业 与绿色农业 植物 种植业 蓝色农业 水产养殖业 动物养殖业 构成农业三大支柱产业 是形成完整的 生态循环链条 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农业专家把食用菌产业比喻成大农业的 垃圾处理厂 其含义是指食用菌生产 能科学有效地利用了农业 林业 畜牧业的秸秆 枝条木屑等 垃圾 食用菌生产 正是将这些 垃圾 按照科学的配方组合起来 经过一系列的生物作用 利用其中的 碳 氮 矿物质 有机酸等生产出集 美味 营养 保健 绿色 于一体的食用菌产 品 使高蛋白有机物进入新的食物链 实践证明 每半亩地的菇棚 每年将消耗 15 20 亩作物秸秆 不仅使秸秆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还可避免因焚烧作物秸秆而造成 污染环境 影响交通的问题 大大有利于环保农业和路域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同时 栽培食用菌所产生的菌糠 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还田肥田 可促进土壤营 养成分的腐殖质化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颗粒结构 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使作物增产 15 20 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这样 有了食用菌这一环节 便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搭配 多环节相扣 多梯次循 环 多层次增值 多效益统一的物质和能量体系 构成了食物链和生态链的良性循环 这也充分说明了食用菌产业在废物利用 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 面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11 1 311 1 3市场前景广阔 效益显著 属高利润大前景的朝阳农业产业 市场前景广阔 效益显著 属高利润大前景的朝阳农业产业 近年来 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 每年以 7 10 的速度增长 而我国年增 长速度更是高达 20 左右 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1 2 强 日本 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及北美 欧洲与南亚等地 每年通过各种途径约从 我国大陆进口食用菌仅干品就有 3 万余吨 食用菌作为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 在国内 外市场极为畅销 每吨售价达 4000 10000 元人民币 价格看好 效益可观 食用菌 味道鲜美 营养价值高 许多国家把 荤食 素食 菌食 作为最佳膳食结构加以提 倡 食用菌产品的消费增长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 我国加入 wto 后 经济全球一体化 将更有利于食用菌出口环境的改善 据上海市食用菌专家黄建春调查了解到的数据 世界上先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人均年食用菇类 6 8 公斤 而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上海仅 有 2 公斤左右 约合日均 82 吨 全市 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 潜力巨大 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由于其色泽雪白 口感润滑 质量均匀 销售价格一般为农 民产品价格的 2 倍左右 而且能够在夏季和秋季农民无法生产时保证产量 目前经营 平均毛利率 35 45 纯利率 25 35 属于农业产业的高利润行业 项目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 15 亿元以上的产值 建成达产后 每年要收购当地农民 近 10 万吨的玉米芯 麦麸 米糠和大豆皮 增加农民收入 1 5 亿元 还将解决周边 1500 个劳动力就业 每年预计还可为当地财政增加近 7000 万元的税收收入 11 1 411 1 4全过程无公害栽培 品质优良 是绿色食品 全过程无公害栽培 品质优良 是绿色食品 本项目采用标准化厂房生产 提供最适宜食用菌生长的条件 产品外观品质远远 优于采用一般大棚栽培形式生产的食用菌品质 且生产全过程中 无任何农药使用 产品没有任何农药残留 属绿色无公害食品 11 1 511 1 5技术先进 菌种优良 领先于同行业 技术先进 菌种优良 领先于同行业 本项目采用国外先进技术 设备和菌种 项目起点高 运营成本低 产品质量优 良 项目建成后将明显领先于同行业 特别是杏鲍菇工厂采用瓶栽技术 能生产出形 状好的杏鲍菇和个头大的杏鲍菇 单个重量 80 120 克 加上采用托盘包装 目前市 场上都采用纸箱散装 5 公斤 箱 销售价格也会高出其他工厂产品 20 左右 同时 由于采用标准化生产 其复制性强 生产规模的扩展性好 可在较短时间 内用较少的资金 像堆积模块一样扩建新的产能 11 211 2项目难点项目难点 食用菌为农产品 价格受市场供需影响非常大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技术和管理难度大 需专业管理团队经营 1212 项目目的 内容及目标项目目的 内容及目标 12 112 1项目目的项目目的 采用日本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 设备及管理经验 建造国内先进的集生 物工程育种 人工模拟生态环境 智能化控制 自动化机械作业于一体的食用菌标准 化周年生产工厂 12 212 2项目内容项目内容 由于采用标准化厂房生产 本项目可根据筹集资金的额度和市场销售能力设定其 经营规模 如 3 吨 日 5 吨 日 10 吨 日 15 吨 日和 20 吨 日均可 但从规模效益 来看 其起点规模宜在 5 吨 日 含 5 吨 以上 本项目暂定为日产 20 吨 需建设标 准菇房 24000 平方米 可温湿调控菇室 46 座左右及工厂化周年生产食用菌的相关设备 12 312 3项目目标项目目标 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供鲜菇 7200 吨 产值达 9720 万元 实现利润 2772 万元 12 412 4项目产品计划项目产品计划 拟生产两种产品 即白色金针菇和杏鲍菇 1313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13 113 1金针菇市场分析金针菇市场分析 4 金针菇产品种类分为 3 类 农民产品 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 使用简单的大棚栽培 根据外界自然条 件生产 每年可出菇时间约 4 个月 产品质量较差 设施化的产品 设施化是指采用塑料袋进行 采用传统的灭菌工艺和人工 接种等操作 在保温大棚 空调的环境中生产 产品质量稍微优于农民产 品 工厂化产品 全年生产 产品质量远优于农民产品和设施化产品 5 金针菇市场结构 以 2007 年为例 金针菇总产量 90 万吨 农民产品约 80 万吨 其中约 40 被用于制作成金针菇罐头 60 用于鲜食 设施化产品约 4 万吨 全部用于鲜食 工厂化产品 7 万吨 全部用于鲜食几 6 金针菇价格状况 a 级品 2007 年 农民产品价格幅度 2 5 6 元 公斤 年平均价格约 4 4 5 元 公斤 设施化价格幅度 6 14 元 公斤 年平均价 格约 8 5 9 5 元 公斤 工厂化价格幅度 8 22 元 公斤 年平均价格 14 元 公斤 13 213 2杏鲍菇的市场分析杏鲍菇的市场分析 4 杏鲍菇产品种类分为 2 类 农民产品 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 使用简单的大棚栽培 根据外界自然条 件生产 每年可出菇时间约 4 个月 产品质量较差 工厂化产品 目前国内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水平还比较低 基本采用台湾生 产技术 使用塑料袋装生产 可全年生产 产品质量远优于农民产品 5 杏鲍菇市场结构 2007 年杏鲍菇全年总产量约 19 万吨 其中农民产品占 16 5 万吨 除了少量用于盐渍 大部分用于鲜食 工厂化产品全部用于鲜 食 6 杏鲍菇价格状况 农民产品全部在国内销售 销售价格 6 10 元 公斤 年 平均价格约 7 8 元 公斤 工厂化产品销售价格 9 20 元 公斤 其中工厂 化产品 30 出口到美国 澳大利亚等国 fob 年平均价格 16 18 元 公斤 国内年平均销售价格约 18 元 公斤 13 313 3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市场分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市场分析 4 工厂化食用菌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消费主要面向高端消费阶层和中高端消费 阶层 宾馆 饭店 火锅连锁店的消费量也十分巨大 此消费阶层能够接 受相对较高的价格 近几年工厂化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 很大 在国内销售利润往往能够达到 25 40 因此还是国内销售为主 5 由于金针菇出口价格与国内销售价格差距仅 10 左右 加上出口手续相对繁 琐 目前出口仅占生产总量约 5 10 6 杏鲍菇在西餐中的使用量近年来稳步上升 出口市场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出口价格与国内销售差价能够达到 20 30 因此 质量较好的杏鲍菇一 般都出口到美国 澳大利亚等国 工厂化杏鲍菇产品出口比例约 30 左右 13 413 4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价格走势分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价格走势分析 1 金针菇 2007 年产量增加 市场价格较 06 年略有下调 而市场价格下调使得更多消费者能 够享用到工厂化的金针菇 从而使工厂化金针菇产品的市场容量扩大 价格也会随之 逐步上调 预测 2008 年工厂化产品 a 级品年平均价格 14 元 公斤 今后随着工厂数量 的增加 价格竞争将逐步开始激烈 但中国今后几年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金针菇的 价格随着粮油菜的价格逐步上行 预测 2010 年开始 年均销售价格将会在 16 元 公斤 维持 而金针菇工厂的生产主要原料为农业下脚料 价格涨幅有限 工厂的利润率基 本能够得到保障 2 杏鲍菇 目前全国产量有限 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目前质量与韩国 日本质量相比差距 甚远 这两年价格却逐步上行 2006 年工厂化杏鲍菇年均价约 15 元 公斤 2007 年均 价 17 元 公斤 预测 2008 年年均价在 18 元之间 单品个头越大 销售价格越高 由 于中国产杏鲍菇形状均不好 达到出口质量要求的比例较少 出口需求仍然无法得到 满足 出口 fob 的年均价为 18 20 元 公斤 此价格因市场得不到满足而继续稳中有 升 1414 国内工厂化生产企业现状国内工厂化生产企业现状 14 114 1金针菇工厂金针菇工厂 3 工厂分布与规模 2007 年 中国大陆生产工厂化金针菇 2 吨以上规模一共 22 家 总计生产能力约 190 吨 天 其中 10 吨以上规模 5 家 台资企业福茂 的生产能力最强为 25 吨 天 上海雪国高榕日产 13 吨居第 2 位 其余 3 家 生产能力均为 10 吨 天 目前工厂主要分布在上海周边 广东 北京附近 4 设施与技术能力 工厂化金针菇从技术支持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台湾技术 以福茂为代表 是中国大陆最早采用工厂化生产食用 菌的企业 此类企业产能约占目前总生产量的70 其特点是尽量采用简易 的设备和厂房条件 工艺基本固化 厂房布局甚至生育室的长宽高都是固 化下来 以台湾的经验进行生产 第二类是大陆食用菌研究所技术 以天厨为代表 主要学习台湾模式 结 合食用菌研究所自己摸索的经验进行生产 采用简易的设备和厂房条件 一般投资规模较小 日生产能力一般不超过8吨 天 此类工厂产能约占目 前总生产量20 第三类采用日本技术 以雪国高榕为代表 目前仅2家 引进目前工厂化最 为先进的日本技术和理念 设备也最为先进 此类工厂产能占目前总生产 量10 5 产品质量与竞争力比较 台湾技术企业 单产约240 290克 瓶 产品质量中上 此类企业计算成本 时未包括固定资产折旧 综合成本约6 7元 公斤 竞争力较强 大陆技术企业 单产约220克 270克 瓶 产品质量不如台资企业 成本约 8 10元 公斤 竞争力较弱 部分小企业甚至亏损 日本技术企业 单产都在300克 瓶以上 产品质量最好 综成本约6 7 2 元 公斤 竞争力最强 14 214 2杏鲍菇工厂杏鲍菇工厂 4 工厂分布与规模 目前总产量在 60 70 吨 天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 福建 省和江苏省 上海和北京 河南 江西有少量生产 5 设施与技术能力 目前工厂化都是采用袋栽模式 从设备配置上看 分为 广东模式和福建漳州模式 广东模式设备配置好一些 产品质量也好一些 漳州模式设备配置简单 产品质量就比较差 比农民产品略好一些 6 从成本上看 广东模式生产成本约 8 5 9 5 元 公斤 漳州模式成本约 7 8 元 公斤 1515 项目实施项目实施 15 115 1项目建设项目建设 整个项目工程计划分二期建设 二年完成 实现日产鲜菇 20 吨 其中白色金针 菇 10 吨 杏鲍菇 10 吨 第一期 建设标准菇房 12000 平方米 生产及设备投资 6500 万元 年生产白 色金针菇 3600 吨 年产值 5040 万元 实现利润 266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