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构想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高考生物复习构想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高考生物复习构想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高考生物复习构想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2017山东临沂期中检测)下列有关种群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适应环境个体较多的种群进化较快B小种群进化速度比大种群快C种群内个体间差异越大,进化越快D个体的死亡对小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影响大解析:适应环境个体数越多,其变异程度越小,基因频率改变的程度越小,故种群进化较慢。答案:A2(2017陕西省宝鸡市九校联考)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只有生殖隔离才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会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地理隔离也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错误;自然选择只能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但不能导致突变,B错误;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的进化,对进化的速度和方向均产生影响,C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答案:D3(2017广东肇庆二模)生物在发生进化时()A总是适应环境的B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自然选择总是正向的 D生物的变异总是有利的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B4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抗锈病(T)对易感染(t)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A50%和50% B50%和62.5%C62.5%和50% D50%和100%解析:感染锈病前,T的基因频率20%1/260%50%;感染锈病后,TT与Tt的比例为20%60%13,因此T的基因频率1/41/23/462.5%。答案:B考点二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5(2017大连市二十四中高三测试)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B在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C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D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解析: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表现型的差异(即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遗传多样性,A正确;分析演化图表可知,四个物种中和由同一物种形成不同种群的时间最晚,两者亲缘关系最近,B正确;由于喜马拉雅山地区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若种群分布区域扩大,则有利于原种群间形成地理隔离,从而使和之间失去交配机会,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不同方向发展进化,D错误。答案:D6下列关于鸭跖草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鸭跖草种群数量增加,则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也增加B若鸭跖草种群中RR个体的百分比增加,则R基因频率也增加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降为0D只有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才能决定鸭跖草的进化方向解析:当种群数量下降时,各基因型的个体也很少,某种基因很可能因相应基因型的个体的偶然死亡而丢失,所以这种改变的偶然性会增大;Rr的群体中,个体连续自交,RR个体的百分比增加,而R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人为因素也能够决定鸭跖草的进化方向。答案:C7(2017山东潍坊一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解析: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A错误;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产生了适应性,B错误;进化过程中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答案:C8(2017陕西宝鸡模拟)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B克隆羊多利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D桦尺蠖体色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解析: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不育的三倍体无子西瓜,所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属于不同的物种,A项正确;克隆羊多利与普通绵羊相同,属于同一个物种,B项错误;骡表现为高度不育,不能称为新物种,C项错误;桦尺蠖的基因频率改变,说明桦尺蠖发生了进化,但没有形成新物种,D项错误。答案:A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9(2013江苏卷)如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解析:由图示可见,四个物种是由共同祖先经过长期的进化而形成的,进化的原材料由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A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由图示可知人类与黑猩猩DNA的差异为0.99%,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则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C正确;由图示中数据可知,大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比大猩猩与非洲猴的亲缘关系近,D错误。答案:C10(经典高考题)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解析:等位基因A、a的频率可以相等;基因频率的变化与自身的遗传变异也有关;频率高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在持续选择条件下,可淘汰掉某种基因。答案:B11(2017福建漳州八校联考)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C在、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DAa个体在、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解析:段AA个体为40个,aa个体为20个,Aa个体为40个,故A的基因频率40%40%1/260%,A错误;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环境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而不是基因突变,B错误;在、段,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说明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个体逐渐被淘汰,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段,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D错误。答案:C12(2017北京通州一模)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导致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随水北上。下列与血吸虫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会产生定向变异来适应环境B它与北方血吸虫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C它会因环境改变发生定向进化D漫长的地理隔离可能使其演化成新物种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与北方血吸虫由于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环境会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C正确;同一物种的个体可能由于长期地理隔离,导致各种群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导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D正确。答案:A13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中()基因型rrRrRR灭鼠灵敏感抗性抗性维生素K依赖性无中度高度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B抗性个体RRRr11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解析: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对灭鼠灵药物有抗性的褐鼠对维生素K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则种群中基因型为RR和rr的个体被淘汰的概率较高,基因型为Rr的个体生存的概率较大,可能导致最终种群中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答案:D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14(2017山东枣庄模拟)某地大白菜农田蜗牛危害严重,农民起初喷洒杀虫剂R控制虫害,但几年后效果不明显,于是通过放养青蛙来控制害虫,如图是几年中蜗牛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_和_,若用其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的出现,则蜗牛抗药性变异产生于杀虫剂R使用_(填“前”或“后”)。若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的形成是_的结果。(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蜗牛从A点到B点发生了进化,其原因是_。从_点开始,农民开始放养青蛙控制害虫。(3)蜗牛还能被一些鸟类捕食。蜗牛壳上有条纹与无条纹的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的1 000只蜗牛,对存活的个体数和被鸟捕食后剩下的蜗牛空壳数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有条纹(显性)无条纹(隐性)合计存活个体数178211389空壳数332279611合计5104901 000在这1 000只蜗牛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如果Aa的基因型频率为32%,则a的基因频率为_。由表中数据可推断,经多个世代后,该种群中_(填“有条纹”或“无条纹”)基因的频率将会增大。解析:(1)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若用其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变异的产生,则是杀虫剂的使用使蜗牛产生抗药性,即在杀虫剂使用后出现了抗药性。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则认为抗药性变异的产生发生在杀虫剂使用前,杀虫剂仅起自然选择作用。(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图形分析,A到B点由于杀虫剂R的使用使蜗牛种群密度下降,大部分抗药性个体保留了下来,故抗药性基因频率上升,蜗牛发生了进化。分析图形,C点后蜗牛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因此应是从C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