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分析解读】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中考的必考的知识点,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经常将其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变化时的现象和能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内容比较接近生活实际。xx年中考将保持这一特点,综合初中阶段的各个知识,结合生活实例考查这一知识点的可能性较大。2.基本实验操作是本单元的重点,是中考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的方法有根据提供的仪器图形考查识图及使用能力、考查对错误操作的识别、以实验装置图组合起来考查实验基本技能,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是太大,解题时要注意细节。【典型试题】一 化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例1. (xx无锡)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 )A杜绝污染源 B治理污染点 C深埋有毒物 D处理废弃物【答案】A【解析】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特点有:(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例2 (xx安徽)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的重要方法,下列有些正确( )A.原子结构模型 B.物质分类模型 C.燃烧条件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答案】D【解析】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故错误;B.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模型中化合物没包括在纯净物中,故错误;C.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空气接触,模型中可燃物专指固体是片面的,对气体未予具体说明,故错误;D.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正确。三、物质的变化例3 (xx安徽)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C【解析】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活性炭净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煤制煤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干冰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四、物质的性质例4 (xx南京)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 B状态 C熔点 D氧化性【答案】D【解析】A颜色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熔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五、认识基本仪器例5 (xx南京) 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A漏斗 B量筒 C试管 D.烧杯【答案】C【解析】漏斗和量筒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烧杯能用酒精灯加热但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试管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六、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例6 (xx安徽)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加热烧杯内液体时,要垫石棉网,而且液体不能超过烧杯容积的三分之二,防止沸腾溅出,故错误;B.向试管内加入固体时,横放试管,用镊子送入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竖起,故错误;C.长颈漏斗底部插入液体中,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从长颈漏斗中加水,至管内形成一段液柱,观察液柱如果不下落,则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错误;D、图示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操作正确七 实验安全操作的规范例7 (xx安徽)在化学实验或日常生活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硫酸冲洗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将尾气直接排放C使用酒精炉时,直接向燃着的炉内添加酒精D家中天然气泄露时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答案】:D【解析】:A.氢氧化钠和浓硫酸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先用抹布擦拭,再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故A错误;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不能用直接排放,故B错误;C.直接向燃着的酒精炉内添加酒精容易造成火灾,所以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炉内添加酒精,故C错误;D.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天然气泄露时,要先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故D正确【课堂练习】考点一 物质的变化1.下列成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C)A百炼成钢B火树银花C铁杵磨针D火上浇油【解答】A.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火树银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铁杵磨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火上浇油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命题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物质变化的准确判断,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全面分析各变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这一知识点为是中考的必考的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发掘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备考时,应掌握概念的本质差异,注意对比。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C)A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天然气作燃料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解答】A.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中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C.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D.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命题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这一考点在福建省中考中重在体现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这一理念。考点三 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3. 乙烯(C2H4)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某同学用40%的乙烯利溶液和NaOH固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烯并探究其爆炸极限(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的乙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其中乙烯的体积分数范围,用a%b%表示)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仪器中,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为了得到平稳的乙烯气流,连接乙烯的发生装置,除了橡胶塞、导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图1中的BD(填宇母)【解答】A是酒精灯;用40%的乙烯利溶液和NaOH固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烯,需要用锥形瓶来制取,为了得到平稳的乙烯气流,可以选择注射器来平稳加入液体试剂;【命题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常见仪器的作用,一定要熟悉;这一考点在福建中考中经常出现在实验题中,以书写仪器名称的法师进行考查,在答题时一定压迫认真观察仪器图,正确书写仪器名称,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考点四 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4. 实验结束后,图2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C )【解答】A项,瓶盖应倒放在实验台上;B项,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D项,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方,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溶液倒流而腐蚀橡胶头。【命题点评】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这一考点是福建省中考必考内容,题目经常同时考查几个实验操作,体现综合性特点,在备考时应注意灵活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变式练习】考点一 物质的变化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D )A.纳米铜的性质 B.C60的组成 C.单晶硅的结构 D.无人机的研发【解答】A研究纳米铜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范畴;B物质的组成是化学研究的范畴;C物质的结构是化学研究的范畴;D无人机的研发是军事科技方面研究的范畴。考点二 物质的变化2.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变化有关。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B )A高炉炼铁 B干冰升华 C食物变质 D金属生锈【解答】A.高炉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金属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考点三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D)A.用稀硫酸除去铁锈 B.用氢气作燃料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干冰人工降雨【解答】A.用稀硫酸除去铁锈是利用硫酸与铁锈反应,将其除掉,利用了化学性质;B.用氢气作燃料是利用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利用了化学性质;D.用干冰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考点四 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4.下列仪器,既能做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 D )A烧杯 B集气瓶 C锥形瓶 D试管【解答】A.烧杯可以作反应容器,但不能直接加热;B.集气瓶不能加热;C.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能作反应容器;D.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又可以做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考点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金堂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医学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糖尿病肾病一体化治疗
- 住房政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
- 虚拟桌面技术介绍
- 清洁生产审核汇报
- 十几减四退位减法竖式讲解
- 血管刺激性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宁一中2026届化学高三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苏如皋市江安镇中心初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台球厅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5便利店加盟的合同样本
- 评职称老师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内分泌风湿免疫科进修人员出科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防砸安全鞋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
- 学堂在线 高技术与现代局部战争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年医疗器械仓库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 助焊剂存储管理办法
-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教学课件
- 环卫安全事故处理方案
- 七十岁老年人三力测试驾考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