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学 院: 资源工程学院 专 业: 测绘工程 班 级: 2012级测绘班 学 号: 二0一六年六月三日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摘要】 全球定位系统(Globa Positionting System,简称GPS),泛指运用卫星技术,实时提供全球地理坐标的系统。GPS系统由空间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综合集成,是一套能够进行全天候、全方位测量定位的设备。GPS凭借其高度的灵活性和精准度,在土地测绘领域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代地籍测量与传统地籍测量有着极大的不同,现代地籍测量的主要作业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以及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监测,而随着GPS技术的改进和完善,GPS已逐渐发展成为地籍测量工作中的主要技术方法。【关键词】GPS;地籍测量;应用目录 1 引言3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3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32 GPS软件简介32.1 GPS系统简介32.2 GPS的发展概况33.工程概况43.1测区概况43.2已有资料及利用53.3引用准则及作业依据53.4成果数学基础54.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54.1布网设计原则54.2选点与标石埋设64.3 GPS网观测74.4 GPS数据处理74.5 消除或减弱误差的常用手段105.使用GPS进行测量时的注意事项116.总结11参考文献12致谢语141引言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土地管理部门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要求需要下,应以地籍调查为作业依据,以测量技术为作业手段,将各类土地的信息如坐落位置、形状大小、权属界址点坐标、宗地面积等精确测量出来,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采用常规测量大多耗时耗力,在效率低的同时,数据的精度也无法满足测量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种精度高效率高的测量手段,而作为一项先进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根据其高度的定位灵活性和超越常规测量技术的精度,现已逐步取代了最初的常规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1,成为测量学科中的革命性变化,在地籍测量方面也同样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查阅资料结合实际来阐述GPS的操作与优势,以及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布网要求,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方面。1.2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本文旨在通过对GPS定位的基本原理的介绍,阐述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并对使用GPS技术的数据处理进行初步的分析。(2)通过论文的阐述得到一些结论,并对GPS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展望。2GPS软件简介2.1GPS系统简介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是美国研究制造出来的,应用于全球军事战略的卫星导航系统。GPS系统于70年代开始发展,它利用在空间飞行的卫星不间断地向地面广播发送某种频率,并加载一些特殊定位信息的无线电信号来实现定位测量的定位系统2。通过这项技术,可以进行如控制点加密、工程放样、图根点采集、中线高程的采集等测量任务3。下面为关于GPS构成系统的具体介绍: 整个GPS定位系统总共有3个组成部分: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的监控部分;用户使用的接收机部分。 卫星星座部分: 空间的卫星在理论上是有一定寿命的,一般来说,卫星的使用寿命设计在7.5年左右,所以空间中的卫星数量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目前能够正常工作的卫星大概有二十九颗。而在这之中,必须要保证有二十四颗卫星平均分布在六个轨道面上,即每个轨道上有四颗卫星运行4 ,并且,在轨道面与赤道之间需要存在五十五度的夹角,这样的设计才能够保证不管在地面上什么区域,在什么时间点里都能接收到不少于四颗的卫星来满足定位的需求。地面的监控部分:用来持续接收各类卫星信息数据,卫星的运行状况就是依据这些信息进行确定,再借由注入站对卫星进行调整,以此来确保卫星的正常运行。用户设备部分:目前常用的测量型号主要有单频机,双频机以及双频RTK的接收机。单频GPS能够接收和处理的只有卫星发来的L1上的信号,而双频接收机能够对L1和L2上的信号进行接收和处理。RTK在GPS接收机上配备了数据链,使之能够实时解算出相对的坐标数据,达到实时定位的目的。此外,有些导航型GPS应用采用的是单机绝对定位原理,精度在几米到几十米不等。而部分导航型GPS也可以接收到沿海的差分台站发射出的差分信号,进行差分后能够使精度保证在一米的范围以内。2.2GPS系统的发展概况GPS系统于1973年开始筹建,整个系统的创建和研究能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4年到1978年的方案论证阶段,1979年到1987年的系统论证阶段,以及1988年到1993年的生产试验阶段。其于1978年发射头一颗试验卫星(Block),直至1988年共发射了11颗Block型卫星,在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和试验,最终确实了GPS系统所具备的良好的特性及作用,因此,第一颗工作卫星(Block)在1989年2月正式发射进入道,到 1993年7月为止,进入运行轨道可正常工作的Block试验卫星和Block工作卫星共达到了24颗,至此系统已具备初步工作能力IOC(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至1995年4月,不将试验型卫星计算在内,已有24颗Block工作卫星进入了预定轨道并能保证正常工作,至此,美国空军空间部在1995年4月27日正式宣布全球定位系统GPS已具有完全的工作能力FOC(Full Operational Capability)。而我国测绘系统则在1988年便引进了GPS技术,参照了外国的测量技术经验,并探讨出适宜本国的测绘特性的GPS测绘作业的规范形式、工作的步骤和流程、作业技术和方法5 。3工程概况3.1测区概况坎市镇位于闽西西南部,是永丰新区的中心位置,毗邻龙岩市中心城区,原归属永定县,面积67平方公里,是一个经济发达且交通便利的具有历史文化的名镇坎市镇的东边与抚市、龙潭相连,西处与堂堡与许佳毗邻,南接湖雷、溪口,北方向则与高陂工业园相邻。测区位于坎市镇的中心地带,四至坐落范围:西达莆永高速,北、东至龙梅铁路,南至永定河,呈不规则状,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涉及村庄有坎市街社区、新罗、浮山等村,测区以居民地为主,老街房屋密集,人流量较大,给测绘带来一定不便,但其境内道路畅通,交通便利,通视条件良好,比较便于观测。该测区的海拔高低从260米至400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常年天气温和湿润,阳光充足且多有雨水,而作业期间恰逢雨季,工作带来一定影响。测区困难类别为类区,测区范围图如图3-1所示。图3-1 测区范围图3.2已有资料及利用(1)平面控制测区范围内外有C级GPS控制点C12、501P,D级GPS控制点D1106(坎市),平面采用龙岩地方坐标系(投影面为350米的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7度,分带模式为3度带。经现场勘察,点位标石状况完好,可做为测区首级控制的起算数据。(2)高程控制测区附近有福建省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国家二等水准点,龙茶4-1、龙茶9-1可作为本项目高程控制测量起算基础,水准点成果属“1985国家高程基准”。以上水准点经现场踏勘点位标石完好,可作为本项目四等水准高程起算数据。(3)地图资料测区已有的卫星影像图,可用于测区工作计划及参照图件。3.3引用准则及作业依据工程引用的标准及依据如表3-1所示。表3-1 工程引用标准及作业依据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代号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2 城市测量规范(简称规范) CJJ/T8-2011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示(简称图示) GB/T7929-19954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CH/T 2009-20105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96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4356-20097 经批准的本项目技术设计书3.4成果数学基础(1)平面坐标系统工程平面坐标系统采用龙岩地方坐标系(以A047为原点进行改化,采用的投影高程面为352米的“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7,3分带。(2)高程系统这里采用的高程系统是“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1米。4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4.1布网设计原则利用测区周围已有的C级GPS点作为起算点, 以满足加密图根控制网起算需要为原则,布设一级GPS控制网点。一级GPS网点应均匀布设于测区,以边(网)连式连接网形,平差采用整体平差。GPS点应保证至少有一组(2点)以上方向互相通视,以满足图根导线布设的要求。关于一级GPS点的编号,这里采用的是线分类法,首先把字母作为编号的首位,后面再加上四位数字,共由三节组成,分别按顺序排列的等级、年代、序号,例1401、1402。当需要使用已存在的旧点时,不应擅自更改点名,并对此加以说明。控制点布置图如图4-1所示。图4-1 控制点布置图4.2选点与标石埋设在实地勘察选点时,根据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严格实行,一般地区点位尽可能选在交通便利,易于长久保存,容易寻找发现,地质状况较好,作业时安全系数高的位置上;在城区内选择利于保存,视野相对空阔,能够安全作业的广场、操场、公共建筑场地等处。GPS点的埋设要求:a、埋设地点为水泥路面时,用切割机在地面上弄出20cm20cm的正方形边框,边槽的深度为0.5 cm,宽度为0.5 cm,在中心用冲击钻凿出孔,在其中埋入标志,并用混凝土进行固定,控制点埋设时,标石的顶部不得高出地面2cm。 b、埋设地点为沥青路面时,先在沥青面上凿出20cm20cm的正方形,深度应当抵达到路基碎石为止,随后清除掉杂土,灌入混凝土并埋入标石。 c、在岩石面上埋设时,使用的标石规格为20cm30cm15cm的混凝土标石,采用浇灌岩标的方法; d、在房顶表面浇注房标时,标石规格选择20cm30cm15cm的混凝土标石,在进行浇注前应先将与屋顶的接触面打毛,再钉入三到四颗水泥钉,清洗干净后,使标石的底面与房顶接触稳固,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隔热层上直接浇灌房标;e、埋设地点为土质地面时,选择使用的标石规格为20cm40cm40cm的混凝土型标石,混凝土做的标石既可以在测设现场当即浇注,也可以提前进行制作。 f、在进行控制点的埋设时,应将不锈钢的标志面设置在标石面上方,用于保证进行水准联测时,标尺能够自由的转动。同时应在标石面上刻注点号和年月,其样式如图4-2所示。图4-2 控制点样式图g、在选点埋石完成后应当绘制出相应的点之记,点之记样需要符合规范的要求。4.3GPS网观测(1)在充分考虑观测要求与调度安排情况下,采用不少于4台套南方灵锐S86双频以上接收机进行观测,采用的观测方式是静态定位模式。接收机标称精度5mm+1ppm,GPS网相邻点间的弦长精度为=-标准差,mm;b-比例误差系数,ppm;a-固定误差,mm;d-相邻点间的距离,km。(2)在每个待测点上,必须在强度因子(PDOP)小于相应规范值的观测窗口中开始观测作业,观测途中应密切关注PDOP值,而观测窗口必须拥有至少四颗的同步可见卫星数,至于卫星的截止高度角应该处于15。(3)在正式开始作业之前,应先对光学对点器进行检验校对,确定其是否在要求范围内,而保证系统的对中整平是达到良好测量的前提,因此,测站应严格进行对中整平。所有观测仪器均应进行检测,对中精度应小于2毫米。(4)观测点号的输入和记录,采用点号直接输入,如1401输入记录为0001。(5)观测时测量人员需要按照提前制定的工作计划来规划时间进行作业。天线的基座应按照规范要求对中置平;定向的标志必须朝着正北的方向;在观测开始前和观测结束后,都要对天线的高度进行一次量取,且较差应不大于三毫米,取中数使用。(6)根据同步观测点之间的距离以及观测条件等情况,应对外业观测时段的长度做适当调整,但每段时长不得低于45分钟。(7)观测前应编制GPS观测工作计划,并严格按照工作计划组织实施。(8)在出发前,应对电池剩余电量、接收机的内存或磁盘容量进行检查,避免出现测量过程中出现电量不足等情况;(9)在观测期间,接收机应保持静止,即避免出现震动或移动等状况,且需要测量人员在旁看护,以防止无关人员和物体靠近天线;(10)一次测量结束后,应填写测量手簿,依据为作业时的程序,填写手簿需做到认真记录每项,内容要清晰明了,不得在填写完毕后再进行补充和追加;(11)在接收机工作期间,不能在接收机附近使用对讲机;若遇上雷雨天气应该立即关机停止测量;(12)在观测过程中,应当保证接收机的正常工作,记录的数据也要求无误,在结束每天的工作之后,应立即将记录在接收机里的数据传到计算机内,对其进行各类检核,包括检查点号、时段号、天线高度输入及单位是否存在错误。传输完全部数据后需将原始数据进行备份,用来防止数据遗失。4.4GPS数据处理对采集回来的数据,先进行基线解算,当全部基线的同步环、异步环、重复边长等情况满足规范要求下进行GPS网的平差计算,一般需要把基线向量的解算成果转化为用户所需要的国家坐标或地方坐标。根据外业所得的数据,将其完整导入到计算机上,本次数据采用南方测绘Gns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计算,可直接对基线的解算条件和解算类型进行设置,且能对独立的同步环、异步环以及重复基线进行搜索,可使输出的平差成果精度更加完善详细。得到的同步环情况如表4-1所示,异步环情况如表4-2所示,基线及其改正如表4-3所示,平差后wg84坐标和点位精度如表4-4所示。表4-1 同步环情况(部分)环号 环 总 长 相对误差 Xmm Ymm Zmm 边长mm 分量限差 闭合限差 1 6640.166 1.2Ppm 6.255 -4.496 -1.380 7.826 5.17 8.95 3 19726.157 0.6Ppm 4.650 -10.833 -3.898 12.416 11.90 20.62 4 11329.511 0.3Ppm -0.029 -1.968 -2.461 3.151 7.40 12.82 5 8687.767 0.8Ppm -4.408 5.751 1.076 7.325 6.10 10.56 7 12295.760 0.9Ppm -6.081 8.327 3.214 10.801 7.90 13.68 9 6009.855 1.1Ppm -4.276 4.940 1.908 6.806 4.90 8.49 13 7646.853 0.2Ppm -1.382 -0.977 0.668 1.819 5.61 9.72 17 6479.343 1.1Ppm -2.197 3.891 5.141 6.812 5.10 8.83 24 6479.317 1.9Ppm -0.116 -9.293 -8.347 12.492 5.10 8.83 27 7183.355 0.5Ppm 1.663 -2.400 1.581 3.320 5.40 9.36 30 22583.660 0.7Ppm -6.664 10.668 8.128 14.976 13.49 23.37 31 8907.547 0.3Ppm 1.930 -0.869 -0.942 2.316 6.20 10.74 38 8907.541 0.9Ppm 4.147 -6.897 -1.608 8.206 6.20 10.74 39 9833.083 0.2Ppm 0.097 -0.487 1.628 1.702 6.65 11.52 42 12389.060 0.5Ppm 2.433 -5.200 -2.945 6.452 7.95 13.77 46 14393.541 0.8Ppm 1.453 -9.685 -6.862 11.958 9.00 15.59 49 6134.177 0.6Ppm -2.943 1.172 2.285 3.906 4.95 8.58 51 8148.033 0.5Ppm -0.467 -2.546 -3.120 4.054 5.84 10.12 52 7422.757 2.9Ppm -12.436 16.947 4.766 21.554 5.51 9.54 54 8865.098 0.1Ppm -0.698 0.952 -0.397 1.246 6.18 10.70 55 16294.458 0.1Ppm 1.324 -1.534 -0.214 2.038 10.03 17.36表4-2 异步环情况(部分)环号 环 总 长 相对误差 Xmm Ymm Zmm 边长mm 分量限差 闭合限差2 6640.171 0.9Ppm 1.857 -4.602 -3.572 6.114 51.67 89.49 6 8687.768 1.6Ppm -3.353 12.968 3.081 13.744 60.96 105.58 8 12295.756 0.8Ppm 5.457 1.454 -8.358 10.087 78.99 136.82 10 6009.857 0.9Ppm -1.296 -3.560 -3.801 5.366 49.03 84.92 11 7646.848 0.8Ppm -5.780 -1.083 -1.524 6.075 56.12 97.20 12 7646.836 2.0Ppm -10.220 -7.679 8.073 15.119 56.12 97.20 14 7646.840 1.8Ppm -5.822 -7.573 10.265 14.022 56.12 97.20 15 21867.435 1.0Ppm 2.608 20.868 -5.155 21.653 130.92 226.76 16 21867.423 0.7Ppm -1.832 14.272 4.443 15.059 130.92 226.76 18 6479.331 2.5Ppm -6.638 -2.705 14.738 16.389 50.98 88.31 19 6479.331 2.8Ppm -7.368 15.401 -6.723 18.349 50.98 88.31 20 6479.319 2.3Ppm -11.809 8.806 2.875 15.008 50.98 88.31 21 6479.342 2.8Ppm 9.495 -14.208 -6.080 18.138 50.98 88.31 22 6479.329 3.3Ppm 5.055 -20.803 3.517 21.696 50.98 88.31 23 6479.330 2.9Ppm 4.324 -2.697 -17.944 18.654 50.98 88.31 25 7183.353 0.9Ppm 2.717 4.817 3.586 6.591 54.04 93.60 26 7183.341 1.9Ppm -1.723 -1.779 13.183 13.413 54.04 93.60 28 7183.342 2.0Ppm -2.778 -8.995 11.178 14.614 54.04 93.60 29 22583.673 0.8Ppm -2.224 17.264 -1.469 17.468 134.91 233.67 32 8907.535 1.3Ppm -2.511 -7.464 8.655 11.702 62.01 107.40 33 8907.550 2.7Ppm 9.003 0.017 -22.132 23.893 62.01 107.40 34 8907.537 1.7Ppm 4.563 -6.579 -12.534 14.873 62.01 107.40 35 8907.551 1.1Ppm 1.513 -1.186 9.985 10.168 62.01 107.40 36 8907.539 2.4Ppm -2.927 -7.782 19.582 21.274 62.01 107.40 37 8907.554 1.6Ppm 8.587 -0.301 -11.205 14.120 62.01 107.40 40 9833.071 1.4Ppm -4.343 -7.083 11.225 13.965 66.51 115.19 41 12389.072 1.2Ppm 6.873 1.396 -12.542 14.370 79.48 137.66 表4-3 基线及其改正(部分)基线名 基线X 基线Y X改正mm Y改正mm 改正限差 中误差14223591-14273591 1739.6310 -269.4526 -0.0007 -0.4108 53.35 0.013614273592-14263592 762.6742 1283.8657 -0.0547 -5.8029 45.95 0.01091426359314273593 -762.6697 -1283.8591 -4.3855 -0.7927 45.95 0.015014223591-14233591 -84.3731 -723.7568 -1.2874 -2.3376 38.45 0.01251423359114273591 1823.9978 454.3088 7.5418 -2.5689 43.46 0.009014273592-14233592 -1824.0022 -454.3089 -3.1436 2.6752 43.46 0.00831426359214233592 -2586.6778 -1738.1755 -1.7073 9.4553 56.98 0.012514263593-Y0153593 -9103.8575 -3622.2713 -4.1262 -6.7563 153.45 0.017214273591-Y0153592 -8341.1859 -2338.4265 -1.5725 8.3085 145.83 0.013914213591-14223591 2249.3445 84.9600 -0.0299 0.8181 51.18 0.017314213591-14273591 3988.9755 -184.4906 -0.0598 -1.5605 89.54 0.013414213591-14233591 2164.9719 -638.7943 -1.7839 -4.0659 64.15 0.014214283592-14263592 -1188.3566 -40.7485 5.1006 -9.3342 39.86 0.018514263593-14283593 1188.3514 40.7600 0.0705 -2.1763 39.86 0.019414283592-14273592 -1951.0329 -1324.6102 7.3527 -7.4221 46.97 0.012314273593-14283593 1951.0213 1324.6283 4.3400 -10.6763 46.97 0.014614283592-14233592 -3775.0350 -1778.9243 4.0431 0.4412 69.72 0.0124Y0153593-14283593 10292.2064 3663.0395 6.6888 -3.6997 174.40 0.019614253591-14223591 -1791.5670 -1357.2724 0.0550 -4.1180 46.14 0.016714253591-14273591 -51.9316 -1626.7307 -4.3531 1.2222 59.30 0.014114253592-14273592 -51.9327 -1626.7379 -3.2989 8.4388 59.30 0.009814253591-14233591 -1875.9277 -2081.0462 -13.6686 10.4918 60.24 0.011表4-4 平差后wg84坐标和点位精度点号 X Y Z X偏移mm Y偏移mm Z偏移mm1422 -2608684.603 5163611.704 2677534.332 0.000 0.000 0.000 1427 -2606944.972 5163342.251 2679890.095 2.174 2.714 1.010 1426 -2606182.298 5164626.111 2678113.680 2.370 3.046 1.470 1423 -2608768.977 5162887.945 2678962.225 2.376 3.139 1.220 Y015 -2615286.160 5161003.833 2675956.450 2.323 2.904 1.108 1421 -2610933.948 5163526.744 2675929.538 2.491 3.094 1.134 1428 -2604993.946 5164666.869 2679396.877 2.364 3.010 1.429 1425 -2606893.036 5164968.981 2676893.800 2.254 2.852 1.076 DG14 -2598008.406 5165482.508 2684087.602 2.700 3.540 2.049 -C10 -2611947.358 5161945.667 2677562.729 2.325 2.919 1.106 1429 -2603867.145 5165604.812 2678644.796 2.352 3.065 1.455 1430 -2604222.634 5163889.331 2681731.932 2.830 4.342 1.988 1431 -2602589.124 5164642.873 2681790.707 2.456 3.150 1.595 1424 -2607972.945 5163186.222 2679068.297 2.298 3.046 1.107 ID B L H B偏移(秒) L偏移(秒) H偏移mm 1422 24.585884893N 116.481134995E 391.438 0.00000 0.00000 0.000 1427 25.002230520N 116.472031194E 458.026 0.00003 0.00004 3.299 1426 24.591896551N 116.463540525E 434.647 0.00003 0.00005 3.759 1423 24.594925302N 116.482567270E 443.642 0.00003 0.00004 3.782 Y015 24.580340092N 116.522333366E 317.560 0.00003 0.00005 3.525 1421 24.575869375N 116.492428599E 564.900 0.00003 0.00005 3.750 1428 25.000360966N 116.455691944E 524.688 0.00003 0.00005 3.714 1425 24.583443650N 116.465252014E 487.162 0.00003 0.00004 3.457 DG14 25.025491511N 116.420131808E 321.633 0.00005 0.00006 4.350 -C10 24.585988602N 116.502196796E 390.183 0.00003 0.00005 3.535 1429 24.593692514N 116.450598528E 506.123 0.00003 0.00005 3.761 1430 25.012668451N 116.454484651E 568.096 0.00005 0.00005 5.171 1431 25.012927366N 116.444072574E 536.366 0.00004 0.00005 3.861 1424 24.595365035N 116.475554126E 404.433 0.00003 0.00004 3.6464.5消除或减弱误差的常用手段按照本质特性区分,可以将GPS测量所产生的误差分为系统误差以及偶然误差两种,其中,系统误差是主要的误差源,且对测量结果的精度影响比偶然误差要大,但系统误差存在一定的规律,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或技术手段进行消除或者减弱7。现结合实际情况和理论知识,对消除或减弱系统误差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分析。造成多路径误差的原因一般为由于接收机天线被测站附近地物反射的卫星信号进入而造成干扰,以及被来自其他卫星的信号直接产生的干涉造成误差两种,所以想要减弱多路径误差,测站点的位置选择就变得十分重要:测站点应选择远离大面积的平静水面等对信号反射较强的区域;测站点应远离高层建筑、汽车等;测站点不应布置在盆地、山谷等地方。除了测站点的布设位置选择要妥当之外,在天线中安装抑径板也能够削弱多路径效应生成的额外误差,还可以设置其他装置来进行抑差。电离层所产生的误差是由于太阳等天体对电离层中的气体产生了各种辐射并形成大量自由电子和正离子而使GPS卫星信号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且传播的速度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的误差。减弱电离层误差的方法主要有利用双频观测、利用同步观测值求差和利用电离层改正模型进行修正8。对流层比电离层要复杂得多,不但气体的组成比电离层复杂,更重要的是对流层也会经受地面气候、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的影响,且与信号的高度角有关。减弱对流层影响的方法有:利用同步观测求差、利用水汽辐射计、附加待估参数、使用对流层模型加以改正。卫星星历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卫星实际的空间位置与数据给出的卫星空间位置之间存在一定偏差而产生的。消除这种误差的具体方法有轨道松弛法、同步观测值求差和建立卫星跟踪网独立定轨9。接收机钟误差是因为接收机的石英钟稳度而产生的,削弱误差的方法为把接收机钟差当做独立未知数与观测站的位置一起求解。接收机位置所产生的误差是由于天线相位中心与测站标石的中心位置有所偏移而发生的误差,一般包括天线的对中误差以及量取误差,观测者在工作的时候仔细认真的进行操作,就可以尽量的避免这些误差。5使用GPS进行测量时的注意事项10(1)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同,在使用GPS系统进行实际测量前,必须先将起算基准点的精度进行核对,应把高等级的控制点作为起算点,并将其和具有有利位置的观测点之间进行分布。(2)在全球定位测量中的测站点的选择会影响观测精度。所以选点应要求上空无障碍物,周围高度角达到15度以上无阻碍。(3)GPS测量在拥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制性,在会对GPS卫星信号的正常接收造成一定影响的遮蔽范围内,必须选择全站仪、经纬仪和测距仪这些传统的测量仪器,用解析法或者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6总结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测量领域中是一次伟大的发展变革,它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测量形式,以常规测量情况下做不到的精密程度,在不通视的条件下远距离实时传输三维坐标。在地籍测量中,GPS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的布设下导线网,弥补了人为因素或环境因素等外界原因造成的低等级导线点的毁坏,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压力。使用GPS进行测量所需要的测量人员少、工作时间短、工作效率高,并且不会和常规测量一样造成误差累积,但是要拥有这些便利和优势,就必须具有足够多的卫星、较小的多路径效应以及稳健的数据链等条件,只有这些外界条件符合要求,才能够正常的进行作业。因此GPS技术仍有许多完善的空间,以争取在出现条件艰难的情况时,仍然可以进行正常的作业。参考文献1 李春香.GPS静态控制在较大市政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2,(05):84-86.2 邱赞富.测绘新技术发展综述J.广东公路勘察设计,2007,(3):23-23.3 徐让雄.GPS RTK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07,(06):66-68.4 李洲,尹照平,等.GLONASS系统的发展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2,4(2):114-115.5 付培义.GPS技术及其教学实施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20):78-80.6 王培植.工程测量中GPS应用的特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2,(2):46-46.7 张超.浅谈GPS接收机的多路径误差J. 科技信息,2011,4,226-227.8 车秀艳.浅谈GPS测量中误差产生的来源及削弱误差的方法J. 科技致富向导,2011,2,57-58. 9 邵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