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医疗机构设置“十三五”规划.doc_第1页
【精品文档】医疗机构设置“十三五”规划.doc_第2页
【精品文档】医疗机构设置“十三五”规划.doc_第3页
【精品文档】医疗机构设置“十三五”规划.doc_第4页
【精品文档】医疗机构设置“十三五”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市医疗机构设置“十三五”规划为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xx市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xx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市卫生发展规划(2010-2020年)、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及xx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医疗机构设置现状,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社会、经济和人口概况xx市下辖10个街道、5个镇,共有164个社区,910个行政村,37个居民区。“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城乡结构调整,构建以xx城区(xx街道、xx街道、xx街道)、xx区(xx镇)、xx新区(xx街道、xx街道、xx街道)和xx新区(xx街道、xx街道、xx街道、xx街道、围垦滩涂等)为四大城市功能区,xx、xx、xx、xx等为中心镇的“一核四区四市镇”的大城市发展新格局。2015年xx市实现生产总值457.2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8454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0.2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2.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6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38元,均高于xx省平均水平。2015年xx市户籍总人口数119.05万,人口出生率12.59,人口死亡率7.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7,预测到2020年将达到125.59万。2015年xx市常住人口为142.47万人,其中市外流入人口49.5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4.77%。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0.81万人,占14.60%;15-59岁人口为106.18万人,占74.53%;60岁及以上人口为15.48万人,占10.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52万人,占7.38%。(二)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供给现况1.两周患病率。2015年xx市户籍人口两周患病率为13.6%,年患病人次数达421.9万人次;流动人口的两周患病率为8.1%,年患病人次数达102.4万人次。2015年总患病人次数达524.3万人次。抽样调查显示xx市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两周患病率分别为13.9%,15.7%和14.7%。男性两周患病率为13.1%,女性两周患病率为16.2%。年龄别两周患病率分别为0-17岁10.9%、18-34岁6.9%、35-60岁15.5%、60岁以上25.4%。2.两周就诊率。2015年全市户籍人口两周患病率为13.6%,年患病人次数达到421.9万人次;流动人口的两周患病率为8.1%,年患病人次数达到102.4万人次。年总患病人次数达到524.3万人次。户籍人口两周就诊率为20.4%。2015年常住户籍人口数为92.94万,年就诊人次数达到494万人次;流动人口两周就诊率为6.8%,年就诊人次数达到88万人次。年总门诊医疗服务需求量达582万人次。2015年居民健康抽样调查显示,居民首诊医疗机构选择个体诊所占8.9%、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占6.6%、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42.7%、市级及市外医院占41.8%。3.住院率。2015年xx市户籍人口年住院率为6.3%,扣除流出人口数,常住户籍人口年住院人次数达到6.0万人次。参考xx省2004-2014年住院人次数的增长情况,2020年常住户籍人口的住院人次数将达到8.3万人次。2015年流动人口的年住院率为5.5%,2020年住院人次数将达到2.8万人次。2020年常住人口住院服务总需求将达到11.1万人次。4.医疗资源配置情况。2015年,全市共有医疗机构746家,其中综合性医院5家,专科医院4家,中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家,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2家,村卫生室391家,民营门诊部18家,个体诊所220家,其他医疗机构19家。全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9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7人,每千人口床位数2.0张。二、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70%以上医疗机构分布在东部地区,80%以上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区,山区、半山区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二)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滞后,村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总量不足,与建立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的目标尚有差距。(三)部分专科医疗资源不足。老年病、康复、儿科等专科资源不足,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群众的多元就医需求。(四)院前急救体系尚不健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反应快捷、指挥统一、处置高效的院前急救体系尚未建立,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达不到“高效、快捷、及时、安全”的要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五)多元化办医格局尚未形成。目前仅有3家民营医院且规模小、层次低、专科特色不明显,服务水平和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多元化办医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三、医疗机构设置目标(一)总体目标按照xx市调整后的行政区划,合理布局医疗机构。到2020年,构建与xx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为各项卫生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基础保障。(二)具体目标构建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其他市级医院为骨干,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服务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规范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增强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到2020年,居民20分钟可达医疗机构比例达到95%;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床位数分别达到3.6人、2.4人和4.8张。四、医疗机构设置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一)公平性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从医疗供需实际出发,面向城乡,以基层为重点,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作用,适当调控城市医疗机构的发展规模,保证全体居民享有公平、公正的基本医疗服务。(二)整体效益原则。医疗机构设置符合xx市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建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互协调和有序竞争的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和效益,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三)可及性原则。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功能明晰,保证全体居民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医疗服务。(四)分级医疗原则。落实医疗机构的功能和职责,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机制,做到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危重急症和疑难病在城市医院诊疗。(五)公有制主导原则。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六)中西医并重原则。遵循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中西医并重,保证中医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及资源配置。五、医疗机构设置(一)公立医院1.综合性医院市人民医院作为xx市医疗中心和三级医疗网络的龙头医院,到2020年,设置床位数1200张。主要向居民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承担医学科研和教学任务,负责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瑞祥新区新建市人民医院瑞祥分院,设置床位1000张,达到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标准,主要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危重急症病人的救治及传染病病人的诊治。加快xx人民医院建设,设置床位300张,达到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标准,为xx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危重急症病人的救治。改建市第二人民医院,设置床位200张,按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为xx新区居民提供常见病诊疗和住院服务。推进市第三人民医院建设,设置床位200张,达到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标准,服务覆盖xx镇和xx镇,为xx、xx片居民提供常见病诊疗和住院服务。根据发展需要,可在xx镇设置一家综合性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或xx人民医院建设),设置床位120张,按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服务覆盖xx镇和xx镇,为xx、xx片居民提供常见病诊疗和住院服务。2.专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迁建至xx新区,按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标准建设,建成以精神疾病和老年康复专科为主的“大专科,小综合”医院,设置床位800张(精神专科500张,老年康复300张)。承担xx市精神疾病患者和老年病人的诊疗工作,以及精神疾病的预防、随访治疗和康复的社区指导工作。在xx新区新建一家康复医院,设置床位350张,建成以康复治疗和健康体检为主的专科医院,为xx市居民健康体检和社区康复治疗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3.中医医院进一步提升市中医院的服务能力,设置床位500张,“十三五”期间达到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标准。实施中医“名院”建设,巩固中医药事业龙头地位,在医疗救治、预防保健、康复治疗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承担中医药科研和教学任务,负责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技术指导。保持xx市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4.妇幼保健和儿童妇产医院加快市妇幼保健院建设,床位达到350张,在“十三五”初期升格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承担xx市的妇产科、儿科疾病的诊疗和急症病人救治,以及妇幼保健工作。完善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体系,建立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体系。(二)基层医疗机构按照乡镇“撤扩并”及村居“转并联”后布局、人口密度、交通便利程度和卫生服务可及性原则,合理规划配置基层医疗机构。每个镇(街道)都有一所标准化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行政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建立“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千人口设置0.6张护理康复病床,原则上不得超过50张。1.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按照所有建制镇(街道)建好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在现有的基础上调整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在各街道、xx镇、xx镇、xx镇、xx镇及xx镇所辖办事处各保留1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他卫生院改造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支机构,并实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按照每个中心村(社区)都有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规模以上医疗机构及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的要求设置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位于中心村(社区)之外,不能被其他村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覆盖且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设村卫生室,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与就近相邻村合建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按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要求合理选址。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分支机构所在地不设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对“一村多室(站)”进行整合。对于居住分散、人口稀少、位置偏远且暂不适合设置村卫生室的行政村,通过设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点(定点、定时、定人),推行驻村医生制度、开展巡回医疗等多种形式,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三)民营医疗机构1.在现有3家民营医院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民营医院。原则上新设置的民营综合性医院床位应在100张以上,民营专科医院床位数应在50张以上。民营医院床位数力争达到xx市总床位数的20%。2.逐步放开民营门诊部和个体诊所设置,严格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及诊所基本标准设置审批,鼓励到山区、半山区开办民营门诊部和个体诊所。对于具备个体行医资格的非xx市户籍人员,在xx市申办个体诊所,须在xx市注册行医3年以上。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药店申办中医坐堂医诊所,严格按照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坐堂医诊所管理办法(试行)及中医坐堂医诊所基本标准(试行)设置审批。(四)院前急救机构进一步健全院前急救体系,建立xx市院前急救指挥中心,在xx城区、xx新区、xx区、xx新区、xx、xx、xx、xx等设立急救站(点),建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反应快捷、指挥统一、处置高效的院前急救体系,实现院前医疗急救统一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达到“高效、快捷、及时、安全”的急救医疗服务目标,其车辆、设备设施和人员配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五)其他机关、社团、企业和事业单位医务室。服务人数在500人以上的机关、工厂、企事业单位可申请设置医务室,500人以下原则上不予设置。学校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申请设置医务室。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设置的医务室未经批准不得对社会开放。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按照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设置审批。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并向同级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医疗机构设置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把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