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试析舒曼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试析舒曼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试析舒曼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试析舒曼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试析舒曼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中 文文 摘摘 要要 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巨匠,他短暂而传 奇的一生为钢琴艺术宝库留下许多动人的篇章。他开创了标题性套曲这种类似舒伯 特声乐套曲的典型的浪漫主义体裁,使作曲家能够不受形式限制而尽情表达思想和 抒发情感。标题性套曲狂欢节是舒曼创作的所有这种体裁的作品中最杰出、内 容最丰富的一部作品,它深刻的思想性、生动的形象性、细腻的性格刻画和独特的 技巧性无不折射出舒曼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钢琴艺术作品中的不朽经典。狂欢 节的问世,不仅仅标志着一种崭新的浪漫主义音乐体裁形式的出现,更突出反映 了舒曼在艺术方面勇于革新的批判精神。舒曼将钢琴特性小品音乐的发展提升到一 个新的高度,对后世的钢琴创作和钢琴演奏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启迪和推动作用。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从标题性套曲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入手,探究这种体裁形式的形成以及 浪漫主义的文学和艺术思潮对它形成产生的影响。 第二章,以典型作品狂欢节为例,深入分析它在标题的形象性、文学的启 发和音乐的艺术性三个方面所体现出的独特的特征。 第三章,探讨舒曼标题性套曲在艺术创作领域的价值和它对后世产生的典范作 用,舒曼的思想和技术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 通过狂欢节这部作品的多层次分析,更加深入了解了伟大作曲家舒曼深刻 的思想内涵和新颖的音乐表现手法,对于进一步理解舒曼的标题性套曲具有十分重 要的启示意义,同时对钢琴演奏和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舒曼;艺术特征;价值;标题性套曲;狂欢节 ii abstract robert schuman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music master of romantic period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he left many engaging works for the piano art treasures in his brevity and legendary life. he first created superscription suite, a typical and romantic genre of schuberts suite,and all this made composer express himself of ideas and emotions freely. carnival, programmatic suite,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and comprehensive composition,which created by schumann, it reflects schumanns unique art charming by profound thought, vivid figure, sensitive character and unique technique, and it become the immortal classic piano works .when carnival coming out,it not only marks a new form of romantic music genre,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schumanns innovating and critical spirit in art.schumann promote the piano speciality piece to a new level, which inspire and impetus for development of piano composing and playing for later generation. 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chapter one,from the defining and formation of superscription suite, this part studies the formation of this genre and the influence of romantic literature and art on it. chapter two, making carnival, a typical piece, an example, this part analysis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tle,the art and the music. chapter three, this part discuss the value of superscription suite of schumann in the field of artistic creation and its role model for later generations, he left rich art legend in ideas and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generations. after multi-level analysis of carnival, we can understand schumann,the great composer,the profound though and the creative music technique of expression,which is inspiring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schumanns superscription suite and instructive for piano playing and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robert schumann; art characteristic ; value; superscription suite; carnival 引言 1 引 言 记得在欣赏一次音乐会时,一组结构精致,构思精巧的小曲子深深吸引了我, 我不禁被曲中那优美的旋律、引人入胜的意境和轻松随兴的抒发而陶醉。从那时起, 我特别热衷于钢琴组曲的学习,从中国作品滇南山谣三首到欧洲浪漫主义时期 舒曼的童年情景 、 蝴蝶 ,特别是最受大家喜爱的标题性套曲狂欢节 。在学 习的过程中,我翻阅了欧洲音乐史 、 钢琴艺术三百年 、 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 化史等大量书籍,阅读了各级各类学术期刊杂志中有关套曲和组曲的文章,越来 越发现舒曼标题性套曲在它独特的构思、新颖的结构的外表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短小精致的小曲更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成为我选 题的最直接动机。 对于舒曼这位在浪漫主义时期中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伟大钢琴家、作曲家、音乐 评论家及其音乐文献的研究,在音乐发展历史悠久的西欧国家,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但译成中文的舒曼论著或音乐文献资料还不足以满足广大音乐专业工作者和音乐爱 好者的需求。目前在国内能找到的研究舒曼的著作基本上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 版的,主要有古扬森编、陈登颐译的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joan chissell 著、 苦僧译的舒曼钢琴音乐 , 俄巴琴斯卡娅著的舒曼传 , 匈李斯特著、张 洪岛、张洪模、张宁译的李斯特论柏辽兹和舒曼 ,对舒曼本人音乐思想和作品的 研究具有极大地参考价值,也成为我们从事研究学习的典范。此外,我从图书馆和 网上浏览了各类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舒曼的如舒曼钢琴组曲狂欢节作品第 9 号 研究 、 舒曼钢琴组曲狂欢节的音乐分析 、 浪漫主义文学对舒曼钢琴音乐创 作的影响等七十多篇文章,为自己的论文写作提供了一些资料作为参考。在这些 文献资料中,大部分对舒曼的狂欢节和其他标题性套曲形式的作品在演奏分析 和浪漫主义文学特征方面研究较多,针对标题性套曲形式的专题性研究几乎少见。 本文从介绍标题性套曲的这种体裁形式入手,以狂欢节为例具体分析这类作品 体现出的独特的艺术特征,以求挖掘舒曼标题性套曲的巨大价值,引起大家对此类 作品的关注。由于本人的学识修养有限,文章论述可能不够深刻,各方面存在不足, 希望老师们和各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本人将在以后的演奏和教学生涯中,不断完 善,不断进步。 试析舒曼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 2 第一章 舒曼钢琴标题性套曲的创作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u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是德国作曲 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 生虽然短暂,但却留给世人很多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钢琴音乐作品。舒曼一生创作 的作品涉及室内乐、交响乐、协奏曲、声乐歌曲等方面,但是最能代表他独特的创 作特征和最集中体现他创作高度的是他的钢琴标题性套曲。本人经过上网查阅大量 资料,查看有关舒曼的文学书籍,研究发现舒曼的钢琴标题性套曲与传统意义上的 组曲之间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它的产生与当时浪漫主义社会环境有直接关系。下 面将从这标题性套曲的定义和形成原因两个方面简单论述。 1.1 标题性套曲的定义 在盛行钢琴特性小品的浪漫主义时期,舒曼作为当时德国音乐文化史上核心人 物之一,在继承贝多芬的古典音乐风格和发展韦伯、舒伯特的德国进步浪漫主义传 统的同时,首创了钢琴标题性套曲这种体裁形式,极大地拓宽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创 作思路,丰富了钢琴艺术史上的作品内容,这成为他区别于同一历史时期其它伟大 作曲家的显著标志。 在舒曼的一生所创作的钢琴作品中,第2号蝴蝶 、第6号大卫同盟舞曲 、 第9号狂欢节 、第12号幻想曲 、第13号交响练习曲 、第15号童年情景 、 第16号克莱斯勒偶记 、第21号新事曲 、第28号浪漫曲 、第82号森林情景 这十部作品,都是舒曼标题性套曲体裁。可以看出,舒曼的钢琴作品中占有很大分 量的是他的标题性套取,是他创作最擅长使用的作品体裁方式。这种类似舒伯特声 乐套曲形式钢琴标题性套取,是舒曼在钢琴领域体裁方式的开创,显示出他独特的 个性。中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钱仁康先生曾评价:“舒曼的钢琴组曲和舒伯特的声 乐套曲以及李斯特的交响诗并列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体裁上的三大创新。 ” 从广义上讲,套曲是个大的概念,很多人把凡是由几个独立段落构成的音乐作 品都叫作套曲,像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都可以归到套曲的大类里。构成套曲的各 个部分,可以是一个段落,可以是一个乐章。这些段落有时是一种松散的联合,有 时却有着严格的结构。如奏鸣套曲就是一个有着的严密组织原则的套曲体裁。 组曲也是套曲中的一种类型,是各种器乐套曲中最早出现的形式。分古组曲和 现代组曲两个阶段。古组曲是由舞曲发展出来的。早在十五世纪,不满足于单一短小 钱亦平钱仁康音乐文选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年版,第 270 页。 第一章 舒曼钢琴标题性套曲的创作 3 段落创作的作曲家将几首舞曲的调性统一起来, 然后按照对比的原则、根据不同的 风格和速度将它们有机地联缀在一起,并称之为“舞蹈组曲” 。经典的作品如巴赫英 法组曲中的阿勒芒德舞曲、波洛奈兹舞曲、库朗特舞曲、加沃特舞曲、吉格舞曲等 等。现代的组曲在结构原则上与巴罗克组曲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形式更加自由。十 九世纪浪漫乐派的作曲家常常从芭蕾、戏剧、歌剧以至文学作品中取材, 写成标题 性的交响组曲,例如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 (取自他为话剧培尔金特 所作的配乐)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舍赫拉查达 (以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 潭为素材) 等, 都是這种富有戏剧性的交响组曲的佳作。 在浪漫主义创作思潮的影响下,杰出作曲家舒曼从舒伯特的声乐套曲中得到灵 感,开创了钢琴标题性套曲这种体裁。大量的资料证实,经过多年的文学熏陶,舒 曼就像是诗人将内心的感触凝聚在一行行小诗中一般,他将他的生活经历如同写日 记一般记录在一首首精炼而富有特性的钢琴小品上,并且把这些小品连成套曲,加 上标题,来表达自己完整的思想感情。笔者认为,将一个个独立的小曲按照一定的 构思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中的一个个小品虽然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 它们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再加之小标题和总标题,这样就形成了舒曼特色的标题 性套曲。 对于套曲结构的理解,有一些人有不同看法,认为舒曼的这类作品结构松散, 甚至是随意的拼凑。如在美国音乐学家 dj格特著的西方音乐史中有这样的 描述:“短小的性格曲,往往被作曲家本人归成松散组织的套曲,加上狂欢节之 类的标题。 ” 钢琴艺术三百年 一书也曾写到: “舒曼的钢琴音乐通常写成单个小曲, 松散的与一个主题思想相连,一般是一个文学的主题,如在狂欢节” 。当然, 套曲与古典主义时期的一些传统体裁(诸如奏鸣曲等)相比, 形式确显松散,然而仔 细研究后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散”正是浪漫主义作曲家所要追求的。舒曼运用了 上述极为巧妙的手段,使得作品听起来更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 本文将在第二章中详细论述它的特征。 1.2 标题性套曲的形成原因 19世纪30-50年代,法国为推翻复辟王朝而斗争,波兰为反对沙皇俄国而起义, 在欧洲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革命的浪潮。这些革命对各国的艺术创作都起到了 积极的影响。艺术家们有其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当时现实中存在的慵懒鄙俗、空虚无 聊现象的不满,写评论,参加社会交际活动,在音乐创作中吸取民间艺术精粹,并 试析舒曼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 4 注入新鲜元素。舒曼处在这个浪漫主义最繁荣的时代,因此这个时代的艺术思潮不 可抗拒地影响当时包括舒曼、门德尔松在内的德国艺术家,他们摒弃原先消极浪漫 主义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缺陷,勇敢地将矛头对准了封建贵族,批判社会的黑暗, 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 进行揭露,充满了反抗、战斗的激情。如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最后一首就以 大为同盟盟员进攻庸夫俗子的进行曲作为乐曲的标题,并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思 想创作完成。 浪漫主义音乐家重视各种艺术之间的融合,他们从文学、诗歌、绘画、戏剧等 多种艺术中汲取养分,获得灵感,将之与音乐艺术结合。他们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 现象通过个人的感受来表现,用更加细腻的描绘抒发情感。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 表现出来,丰富音乐体裁方式的运用,和声节奏旋律等许多创作手法的大胆出新的 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在舒曼的作品中无一例外的得到体现。浪漫主义时代的社会环 境造就了舒曼,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思潮成为舒曼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 泉。 除此之外,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来反映客观现实,热情奔放的语 言,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以及对于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是其重要的艺术特征。 因此,舒曼敏感神经的双重性格和严重的忧郁,精神错乱病症,也决定了他独特的 浪漫主义风格。 综上所述,家庭的文化气息孕育了舒曼对音乐与文学的基本素养;良师教授他 器乐演奏技能和作曲技法,朋友和爱人给他无尽的支持,浪漫主义时代环境造就了 他积极向上的音乐思想,浪漫主义艺术思潮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再加上他本人的 特殊性格,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舒曼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二章 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特征 5 第二章 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特征 舒曼作为一名杰出的浪漫主义代表性作曲家,用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精湛的作 曲技巧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为钢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纵观舒曼创 作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创作和其他作曲家相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830 年开始是他的钢琴作品创作阶段,1840年被称为舒曼“歌曲之年” ,1841年是他开始 室内乐写作的阶段,1842年成为他的“室内乐之年” 。可以说他的大部分钢琴作品都 是在1830-1840年间完成的。从蝴蝶这一首比较成熟的作品开始,在十年间创作 了20多部钢琴音乐,其中作品第2号蝴蝶 、第6号大卫同盟舞曲 、第9号狂欢 节 、第12号幻想曲 、第13号交响练习曲 、第15号童年情景 、第16号克 莱斯勒偶记 、第21号新事曲 、第28号浪漫曲 、第82号森林情景这十部作 品,都是舒曼创作的标题性套曲。可以看出,舒曼的钢琴作品中占有很大分量的是 他的标题性套曲,这是他创作最擅长使用的作品体裁方式。这种类似舒伯特声乐套 曲形式钢琴标题性套曲,是舒曼在钢琴领域体裁方式的开创,显示出他独特的风格。 钢琴标题性套取狂欢节(作品第9号)以其色彩缤纷的音乐形象、构思精巧紧 密的音乐结构和深刻细腻浪漫主义情感等特征成为舒曼的钢琴音乐中最出色的代表 作。舒曼用四个音符作为音乐创作动机,以某种变奏的形式巧妙的完成由21个有标 题的小曲组成的作品,看似表面的情景描写,却折射出当时存在的社会音乐现状, 充分体现了他寄情于景、借物抒怀的创作手法。这首名作深受著名的音乐家、钢琴 家李斯特的喜爱: “ 狂欢节呈现出艺术家五光十色的假面舞会,对一群群艺术家 的刻画是这样逼真、这样闹的时刻都能把他们的面貌、姿态再现出来。所以这部作 品应当列为舒曼的和所有这种体裁的作品中最成功、内容最丰富的一部。 ” 在本章 当中,笔者以狂欢节为例,从标题特征、文学特征、艺术特征三个方面来具体 分析这种体裁形式独创的艺术特征。 2.1 标题特征 在他的钢琴套曲体裁的作品中,除了作品的大标题,每一个小曲都加着诗意浪 漫、引人入胜的小标题,一个个生动贴切的标题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仅仅是通 过这些性格鲜明的大标题和小标题我们就可以心领神会到曲子所展现的内容和表达 的思想。 狂欢节共有 21 个小曲,笔者简单对每个小曲的标题、人物的原型做了 统计,如下表: 张洪岛、张洪模、张宁译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79 年版 第 171 页 试析舒曼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 6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21 个小曲分别有自己的小标题,每一个小曲描述了各 自不同的内容,或人物形象或故事场景,而且全部统一在狂欢节这个主题中。小标 序号 小标题 人物形象原型 1 前奏 2 皮埃罗 法国木偶剧中的丑角 3 阿尔列金 意大利的滑稽人物 4 高贵的圆舞曲 大众圆舞曲 5 约瑟比乌斯 温和沉思的梦想家, “大卫同盟”成员之一 6 弗洛列斯坦 热情冲动的革命家, “大卫同盟”成员之一 7 卖弄风情的女人 8 表白 三个谜 斯芬克斯之谜 9 蝴蝶 同名早期套曲的标题 10 跳舞的字母 恋人的家乡艾施与舒曼姓氏的前几个字母 11 基阿琳娜 妻子克拉拉 12 肖邦 “大卫同盟”盟友,波兰音乐家 13 爱斯特列拉 曾经的恋人 14 互认 15 潘塔隆和科隆宾娜 意大利小丑 16 德国圆舞曲 古老德国阿拉曼德舞曲因素 17 帕加尼尼 “大卫同盟”盟友,匈牙利音乐家 18 倾诉 19 散步 20 休止 21 大为同盟盟员进攻庸 夫俗子的进行曲 第二章 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特征 7 题中, “皮埃罗” “阿尔列金”以及“潘塔隆和柯隆宾娜”为小丑的名字, “弗罗列斯 坦” “约瑟比乌斯” “肖邦” “帕格尼尼”为大卫同盟的盟员, “爱斯特列拉” “基阿琳 娜” “卖弄风情的女人”分别描写了三位女子, “表白” “互认” “倾诉” “散步” “休 止”为场景的提示, “高贵的圆舞曲” “德国圆舞曲” “前奏” “大卫同盟盟员进攻庸 夫俗子的进行曲”为狂欢场面的说明。这些小标题逼真地呈现出一场艺术家五光十 色的假面舞会,鲜明生动描写出节日最热闹的面貌。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知,标题 是舒曼钢琴作品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阐释了音乐的性质,能够帮助演奏 者及听众准确的理解作品意图,成为舒曼钢琴作品的重要特征。 标题并不是浪漫主义的产物,它早在巴洛克时期就有一些作曲家为自己的作品 添加标题。如巴赫的随想曲送别亲爱的弟弟 。这首曲子共有六个乐章,这些乐章 的标题是用讲述的话语来为作品的内容加以提示。如第一章“亲友们劝说心爱的弟 弟留在家乡”,第二乐章“指出他在异乡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等。发展到古典主 义时期,越来越多的作曲家觉得有必要用标题暗示作品中转瞬即逝的精神或者后人 根据作品的特殊情境给作品起了名字。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 月 光奏鸣曲 ,海顿的号角交响曲 告别交响曲等。我们如果将之前的这些标题 与舒曼狂欢节的标题相比较,很容易发现:舒曼的标题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用 词更加精炼,表达更加贴切,形象更加突出。就像李斯特曾说的那样: “在他(舒曼) 之前谁也没有发现过这么多标题完全符合内容的作品。 ” 2.2 文学特征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文学、诗歌、雕塑、美术等等各类艺术相互交流、融会 贯通,作曲家们对于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都冲充满浓厚的兴趣,这个时期创作 的许多音乐作品都渗透出文学的因素。舒曼有着浪漫主义音乐家敏感的反应力,他 将诗意的想象力完美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创作道路。 舒曼以他独特的视角在文学与音乐两者之间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文学特征他作品 当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2.2.1 文学因素的介入 舒曼特有的文学修养在狂欢节中体现为“三个谜”的巧妙隐喻。 狂欢节第八首和第九首中间有一个段落,只有几个音符的不同排列,不需 演奏,并起名为三个谜 (sphinxs) 。同时在曲谱第一页的大标题下面有着一行小 张洪岛、张洪模、张宁译.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人们音乐出版社,119 页 试析舒曼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 8 字“四个音符的小景” ”( scenes mignonnes sur puatrenotes)。到底是哪四个音 符?到底是什么谜?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标注?舒曼自己对此曲说明为: “此曲几乎全 部为某一特别日而作,它们站着 asch 音符之上,这是波西米亚一个小镇的名字,这 里不仅有我音乐上的朋友,我的名字也在其中,曲目是日后才附加上去的。 ” 我们 从他的寄给朋友的书信中可以找到答案。舒曼在 1834 年 9 月 13 日寄给一位好友的 “幽默附言”中这样写道: “我刚刚意识到a s c h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是 一个颇具音乐性的名字,同样的字母也存在于我的姓名之中。 ” 信中提到的城市是 指他心爱的人欧尼斯蒂娜所居住的城市波西米亚的一个小镇艾施(asch) 。在音 乐里,拉丁字母 a=音名 a、s= be 、c=c、h=b。按另一种方式,它们也可读为 as=ba、 c=c、h=b。这个城市名恰好与作品中选自音阶音名的几个字母相符。舒曼的姓氏 (schumann)也存在这样几个音符,在德语中 be 音念作“es”发音为“s” ,b 音标 为“h” ,因而“schumann”就代表“ be、c、b、a”四个音符。如果这样的话,曲子 中第八首表白与第九首蝴蝶之间的三个谜也就有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谜语的三个排列分别是:第一组排列是有关舒曼的姓氏“ be、c、b、a”,第三组排列 是有关艾施的字母“a、 be、c、b” ,第二组排列是上面提到的艾施的另一种方式“ba、 c、b” 。这充分说明“四个字母不是什么主题,而只是一个构成旋律的种子 是音乐思维最初的依据,并贯穿全曲。 ” 舒曼用高超的字母游戏手法, “以动机作多 样变形处理而激发音乐的写作方式” 创作了这一首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2.2.2 主题和形象的提炼 舒曼受到家庭的文化气息的熏陶,从小就写诗作剧,中学时代已经独自写古典 著作。舒曼阅读了歌德、席勒、拜伦以及古希腊悲剧等大量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热 衷于德国浪漫派作家让保罗、霍夫曼的作品,一些作品的灵感直接来自于这些文 学家的文学作品。 于 1832 年 4 月出版的钢琴套曲蝴蝶 ,舒曼声称是在阅读了让保尔的小说 少不更事的岁月( flegelgahre) 最后一章中的假面舞会( larventanz)后而迸 发灵感的。因为他在给家里寄回的书信中明确提到: “恳请务必让他们所有的人都尽 快地去阅读让保罗的年少气盛最终章, 因为蝴蝶实际上就是将这段假面 舞会诉诸音符。 ”不仅如此,舒曼用年少气盛当中的结束语为蝴蝶加了一个 林逸聪 编撰音乐圣经(下卷) ,华夏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535 页 约阿希姆德拉海姆(编) 孟酋(译) 舒曼狂欢节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1 版 第 6 页 张洪岛主编 欧洲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 196 页 古扬森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 126 页 第二章 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特征 9 解释性的箴言:“听, 沃尔特从远处以狂喜的心情听到遁去的音符, 因为他不知道其 兄弟也与他们一起逃走了。 ” 显而易见, 舒曼创作 蝴蝶 的动机, 正是试图将让 保 罗的这篇小说以音乐的形式表现给大家。在狂欢节中,舒曼继续把这场“假面 舞会”组织得轰轰烈烈,随着一个个人物的接连出场,把舞会推向最高潮! 在舒曼的思想意识中,诗歌和文学永远是他音乐幻想和创作的一个永不枯竭的 源泉。他创作时竭力地将诗歌、文学融入其中,尽所能地扩展音乐作品的想象空间 与艺术表现,并且从文学作品中提炼概括出音乐作品的主题和形象。传记作家鲍科 莱契利耶夫认为舒曼在写作狂欢节时尽情挥洒着他的天才。 众所周知, “舒曼音乐形象的基础就是约瑟比乌斯和弗洛列斯坦两个音乐形象的 强烈对比,在舒曼的全部创作中都有这两个音乐形象的出现,他们既是舒曼个人风 格两方面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其它音乐形象产生的基础” 。 舒曼创作这两个人物 的灵感来源于让保尔的小说少不更事的岁月 。小说中有两个孪生兄弟瓦尔特和 乌尔特,他们性格截然相反。舒曼在音乐作品中也借鉴了这两种性格的人物,并经 常把他们用作自己的笔名来发表评论,他们也正体现了舒曼自身的双重性格。第五 首约瑟比乌斯和第六首弗洛列斯坦是两首性格对比最为强烈的小曲。这两 首中所描写的人物“约瑟比乌斯”和“弗洛列斯坦”都是舒曼舒曼虚构的“大卫同 盟”组织中的中心成员,在舒曼的笔下他们俩性格截然相反,如果说约瑟比乌斯是 温和沉思的梦想家,那么弗洛列斯坦则是热情冲动的革命家。约瑟比乌斯代表着舒 曼富于幻想和诗意的那个灵魂。第五首约瑟比乌斯音乐主题动机采用回旋音型 和七连音的节奏,曲子中还运用七连音、五连音和三连音共三种音值不规则组合的 节奏,与复调风格的伴奏部分规则音值的节奏产生强烈的对比。徐缓的音调,较为 摇曳的的节奏,回旋音型的七连音旋律款款描绘出一个他沉思凝想、略带忧虑、充 满诗意的形象。这里,舒曼选用用套曲中最慢的速度柔板(adagio) ,并且还加 了sotto voee(在声音之下) 、piu lento(更慢) 、molto teneramente(很温柔)以 及三个rit.(渐慢)这样的表情术语来表现。紧接着第六首弗洛列斯坦一下子 进入到了弗洛列斯坦热情激动的主题。弗洛列斯坦性格奔放不羁,尖锐叛逆,舒曼 运用快速跑动的音流中突然地休止后紧接弱拍上不规则的重音的手法和十三度的大 跳紧接一泻千里的快速音流的旋律,一下子就把他那种尖锐叛逆,敢打敢拼的个性 展现无遗,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舒曼运用音乐刻画人物的高超能力!整个小曲从“四 苏瓦科年(bkoheh)著舒曼的音乐创作 ,摘自音乐译文1960 年第 3 期第 62 页,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0 年 6 月版。 试析舒曼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 10 个音符”为作曲动机出发,到恰如其分的将这几个音符用合理的节奏和速度编织成 主题音乐材料,再到把这个主题材料不断模进、分裂、移调、对比、变换音区等运 用各种作曲技法生动形象的使它丰满圆润进而构成一个小曲,形象准确得令人瞠目 结舌赞叹不已!不愧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谱例 第5首 第6首 2.2.3 人物形象的借鉴 狂欢节整个21个小曲中,有三首描写丑角形象。它们分别是第二首皮埃 罗 、第三首阿尔列金和第十五首潘塔隆和科隆宾娜 。三个小丑形态各异。 “皮 埃罗”的原型来自意大利歌剧艺术喜剧 ,刻画的是一位法国名丑。他穿着白衣大 褂,脸涂白色粉末,故意装出一幅大模大样的姿态,老想说一些“意味深刻”的话, 而观众常常嘲笑他,他也用种种滑稽的动作表现自己的烦恼。舒曼常用非常简单的 笔触, 用频繁的半音和音量强弱对比, 勾画出彼埃洛那故作烦恼的神态。 “阿尔列金” 第二章 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特征 11 的原型也来自中一个丑角形象,与“皮埃洛”相反,阿尔列金是一个灵巧好动、逗 人喜爱的意大利小丑,他身穿彩衣,手执长鞭,吆喝人们让路,还不时地跳着快速、 滑稽的舞蹈。乐曲以生动的断音节奏和大幅度的跳进音程,来描写阿列金灵活跳跃 的形象。 “潘塔隆和科隆宾娜”这两个人物也是意大利的小丑,前者是个经常闹恋爱 而屡屡失败的老头,可怜又可笑;后者是名丑阿尔列金的妻子。乐曲速度很快,起伏 频繁。一开始就是双手反向进行的跳奏,在这之上还不时的有两个音符跳出来,很 形象的将二人的滑稽、逗趣表现了出来。 谱例 谱例 2.3 艺术特征 钢琴特性小品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盛行的体裁形式, 比如舒曼的标题性套曲, 门德尔松的无词歌,舒伯特的音乐瞬间和即兴曲等等。这类感情凝练、形式简洁自 由的钢琴小品,同古典主义时期讲求均衡、结构严谨、富于理智的奏鸣曲和赋格曲 试析舒曼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 12 相比,更加强调个性情感的抒发,诗意幻想的表达。在笔者深入的研究狂欢节 这部作品时发现,由于舒曼的标题性套曲的独特体裁形式,使它不但具有同时期特 性小品共同的艺术特征,而且作品的整体及其中的单个小曲又有着独到之处。 2.3.1 整体上结构的巧妙统一 从整体风格上来看,舒曼的标题性套曲处处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表现 在题材的选取上更富有幻想性,塑造了身边的能够体现作曲家理想与愿望的形象, 并且注重发扬民族音乐特色,从民间艺术中发掘创作素材。这种成套的小曲结构更 加符合浪漫主义作品的创作思路,使幻想和诗意的感情可以不受结构的限制而自由 的表达。舒曼的第九号作品狂欢节正是这种特点的集中体现。 狂欢节虚构了 大卫同盟组织,借鉴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进而想象出扮演自己的弗洛列斯坦、约瑟比 乌斯和拉罗三个角色,并在套曲中选用了德国圆舞曲的素材。21 个小曲的结构安排 是按照狂欢节庆典的发展,从号角吹响的前奏开始,依次出现各种人物和他们之间 表达倾诉的场景,到最后大卫同盟盟员一起向庸俗的势力作斗争,音乐的进行就好 像是在讲述故事的发展一样,栩栩如生,与古典时期的作品相比具有明显的抒情性 和幻想性,是“亢奋的浪漫色彩和极力想将音乐与人生联系起来的欲望” 的产物。 在舒曼创作的其它标题套曲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特点。 舒曼在1830年受到让 保 尔写的小说淘气的年代的启发,构思了由 12 首小曲组成的套曲蝴蝶 。作品 以化妆舞会上兄弟俩人的爱情故事为题材,按照化妆舞会的开始、巴特尔、布尔特 俩兄弟的出场、到交换假面、愤怒、卸妆等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动人的音乐故事。 童 年情景和幻想曲集中小曲是对舒曼一些情绪和当中情景片段的描绘,如幻 想曲集中的冲动 、 为什么 、 发疯和童年情景中的捉迷藏 、 孩子 的请求 、 梦幻曲等,都是舒曼浪漫主义风格个性表达的体现。 从整体结构特点上来说,舒曼的标题性套曲虽然由无数个小曲组成,看似结构 松散,实际上通过深入的研究作品,不难看出,这些个小曲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完 整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个小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以狂欢节为例, 套曲由统一的动机出发,运用高超的变奏手法创作出一个个不同的人物性格,并且 最后一首小曲中再次出现第一首的狂欢节主题,首尾遥相呼应,结构严密完整。 为了更加清晰地看出这个统一的动机, 笔者按照中央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舒 曼钢琴曲选中的狂欢节曲谱,将每个小曲开头“+”标注的动机音符做了统计, joan chissell. 舒曼钢琴音乐.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11 页 第二章 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特征 13 如下表: 如上表中所示: 各个小曲的动机都是字母“a、c、b、e”四个字母构成的“四 个音的动机”或由四个音变化而来,这些动机的变化和之间的联系在本章的第二节 序号 小标题 主题动机 1 前奏 2 皮埃罗 a-be-c-bc 3 阿尔列金 ba-be-c-b 4 高贵的圆舞曲 ba-be-b-c 5 约瑟比乌斯 a-be-c-b 6 弗洛列斯坦 a-be-c-b 7 卖弄风情的女人 8 表白 三个谜 9 蝴蝶 a-be-c-bc 10 跳舞的字母 ba-c-b 11 基阿琳娜 ba-c-b 12 肖邦 13 爱斯特列拉 ba-c-b 14 互认 ba-c-b 15 潘塔隆和科隆宾娜 ba-c-b 16 德国圆舞曲 ba-c-b 17 帕加尼尼 18 倾诉 ba-c-b 19 散步 ba-c-b 20 休止 21 大为同盟盟员进攻庸夫俗子的进行曲 ba-c-b 试析舒曼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 14 文学特征中解释“四个音符的小景”部分已经阐述过。由此来看,如此严密的安排 也证明了舒曼特别强调乐曲的整体性,特别是乐旨的一致性。 以一个动机为出发点,利用变奏的手法演变出二十一首曲子,是舒曼狂欢节 的一个最令人称奇的手法。舒曼将动机的几个音符采用不同的时值安排形成不同的 节奏,选用不同的织体加以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提示,以及连奏断奏等演奏法,形成 形象各异的不同小曲。 本文选取套曲中描写人物形象的小曲来具体说明。 第二首 皮 埃罗中,前两小节的动机音符用四分音符的非连音八度弱奏出,接着强奏出连贯 的三个单音,这种织体的对比、忽强忽弱的力度变化及连音与非连音的对比,构成 了皮埃罗这个名小丑滑稽笨拙且又内心忧郁的音乐主题形象,惟妙惟肖的刻画出他 时而故作滑稽,可是当观众忍不住取笑他,他又装模作样故作庄严。第三首阿尔 列金第一小节用四分音符和六分音符构成一个“p”力度的二连音,紧接“sf”力 度的带重音的前附点音符,第二个小节则紧接连续跳奏的三个四分音符。这两个小 节的乐节在不同的音区、用不同的和声不断发展变化,贯穿整个乐曲,展现了一个 灵活机智的小丑形象。第五首约瑟比乌斯音乐主题动机藏在回旋音型的七连音 中,恰如其分的刻画了约瑟比乌斯的幻想气质,呈现出诗一般的意境。第六首弗 洛列斯坦开头快速均匀的八分音符动机音流突然地休止后紧接弱拍上不规则的重 音的手法和十三度的大跳紧接一泻千里的快速音流,一下子就把弗洛列斯坦那种尖 锐叛逆,敢打敢拼的个性展现无遗,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舒曼运用音乐刻画人物的高 超能力!第十一首基阿林娜巧妙的将动机的几个音符分到两个声部中,中声部 级进下行的切分旋律和高声部持续不断地附点节奏,这种节奏贯穿全曲,赞美了克 拉拉沉稳却又热情的个性。第十三首爱斯特列拉仿佛在追述舒曼与爱斯特列拉 热恋的情景,首句中很强(ff)的八度音程旋律起伏较大,节奏选用动力性的大附点 节奏,写得十分热烈。第十五首潘塔隆和柯隆宾娜速度飞快,起伏频繁,动机 音符呈现均匀十六分音符的跳音形态。双手反向进行的跳奏飞速进行之上,还不时 的加闪现两个音符的小动机,很形象的将二人的滑稽、逗趣表现了出来。此外,舒 曼还别出心裁在跳舞的字母中用了带有装饰音的跳音,十分富有特色。 第二章 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特征 15 谱例: 谱例: 试析舒曼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 16 通过对这些小曲的具体分析,我们看到整个乐曲从“四个音符”的动机出发,恰 如其分的将这几个音符用丰富的作曲技巧编织成主题音乐材料,生动形象的描绘出 一个个丰满圆润、形态各异的小曲,形象准确得令人瞠目结舌赞叹不已!舒曼不愧 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舒曼的标题套曲不同其它的作曲家创作的其它钢琴特性小品的另一个特点是, 套曲中的小曲互相联系,衔接紧密,不能像门德尔松的无词歌那样每个小曲独立演 奏。如狂欢节中第八首表白第一个小节是个弱起小节,从第三拍开始,这 与上曲末小节的前两小节正好合成一个完整的小节,而且本小曲的标记等速度 (listesso tempo) ,意思是与上一曲在速度、调性、情绪方面的提示都相同,从 谱面看来,这一曲就像是上一曲的延续,两曲衔接得非常紧密。又如第十首跳舞 的字母的末小节在两个跳奏的音程之后突然停顿,没有末尾应该有的和声的终止。 只是情绪立即转换,呼吸一下后,紧接着进入到下一首。像这种例子在狂欢节 中随处可见。 2.3.2 细节处蕴含的高超技巧 第二章 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特征 17 在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许多钢琴家都在不断的尝试新 的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开发键盘两头的最高最低音部,发现钢琴无穷无尽音色的可 能性。舒曼或许因为右手事故的原因,他的标题性套曲作品没有像李斯特的作品那 么炫技,不像肖邦的作品那么细腻。但是他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复杂多变的内心情绪, 使他的作品在短小的篇幅中蕴藏了舒曼式独特的技巧要求,如错置的节奏、变化的 八度和复杂的多声部等。我们在学习演奏时,就必须投入在纯音乐思想大海中的同 时又要对技术的困难应付自如,这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付出很多的努力。 在狂欢节中,最难最炫技的又能体现舒曼特殊节奏性的应当首推帕格尼 尼 。号称“小提琴鬼才”的帕格尼尼是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杰出的演奏家、作曲家, 他是舒曼虚构的“大卫同盟”的盟员之一。他的小提琴演奏有着独特的技巧,他的 八度断奏弓法炫技且华美,是欧洲音乐史上最有特点的炫技派小提琴演奏家。舒曼 在第十七首帕格尼尼中夸张的用钢琴模仿了帕格尼尼的跳弓演奏,右手旋律是 轻快地八度跳奏,左手部分是远距离大跳的突出低音的奏法;右手部分从强拍上开 始,左手部分则从前一小节的弱拍弱位开始;右手部分是“p”力度的跳奏,左手部 分是“ff”力度的非连奏。两个声部重音交错,运动韵律有所不同,跟常规的左右 手配合正好相反,逼真的在钢琴上重现了“帕格尼尼式”快速激越、狂热浪漫的演 奏效果,成为整个套曲中技巧难度最高的一首。笔者花了大量的精力来练习这一段, 对这段的技巧难度深有体会。这里把我的练习方法介绍给大家。首先要打上拍子分 手练习并做到熟悉各声部的音乐韵律,培养各声部演奏的独立性和准确性。当双手 合练时,一开始还是会很难适应节奏的错位,这里就需要我们将全部的感官器官都 调动起来,共同协作完成这个技巧。右手部分由嘴巴和耳朵协助演奏,用嘴唱出旋 律,靠着手掌固定的八度手型找音符,并用耳朵检查是否正确。左手部分则用眼睛 看准左手键盘位置,手快速准确的在键盘上跳跃,并弹出由语气的重音。必不可少 的是一定要用内心聆听左手两个声部各自的进行以及相互的配合。这样用很慢的速 度来感受这种错位节奏,直到练习熟练。 试析舒曼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 18 谱例 谱例 独创性的节奏还体现在二拍子与三拍子的重叠运用上,第一首前奏中有一 个乐句是这样处理的。如下面谱例中所示,反复记号之后的一小节中,右手部分从 第二拍开始奏出一个三拍子音型,横跨两个小节,直到此语句结束都是这样的音型 在不同的音区和音调上发展。左手部分是低音和和弦的交替式的伴奏,两拍一个韵 律。这种三拍子和两拍子的重叠制造出了一种热闹的气氛,对演奏者也提出了较高 的演奏技巧要求。 谱例 谱例 前奏最后急板部分还使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旋律部分同样也是运用小节 内以及跨小节的联系切分的技法,增加了节奏的紧凑感,展现了将狂欢节舞会进行 到高潮的热烈场景。同时左手也用低音加和弦,两个小节踩一次踏板的伴奏模式一 直持续到最后,但是由于旋律中夹杂的四连音,使左手的重音有所变化,第一句重 音在低音,第二句重音在和弦,与右手配合也正好形成反差。这种节奏变化成为舒 曼独特的艺术特征。 第二章 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特征 19 谱例 谱例 在作品中连续的八度旋律、变化的八度演奏,这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其他形式的 钢琴特性小品中是较少看到的,对演奏者在技术上提出了很高要求,成为舒曼标题 套曲中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如互认中的八度技巧。 互认这首小曲第一、三部分的八度弹奏对于右手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舒 曼在八度的基础上,将它分为上下两个不同演奏技巧的声部,上方音是连奏的八分 旋律音, 下方音是不同节奏八度音的重复跳奏 (如谱例) , 既要旋律勾勒的连贯清晰, 同时又要把下方轻巧活泼的同音反复做出不同的跳音效果。对很多钢琴学习者来说, 这种八度的弹奏是一个挑战。笔者经过多次观看著名演奏家阿劳和霍洛维茨的狂 欢节演奏视频,发现这些大师在演奏这段时特别注意突出右手的旋律音,在稳固 的八度手掌架子支撑好的基础上,以小指为重力的着力点,使大拇指轻松地弹奏跳 音,不动声色中控制好手的两边。所以在弹奏这段时,八度稳固的手掌支撑是弹好 的前提条件,利用手腕和手指的弹性弹出轻松活泼的跳音。这段的左手和弦跳奏也 经过反复有针对性的练习。掌握了稳固却不僵硬的手型和放松的手腕才能使弹声音 得集中且有弹性。在分手练习到位之后,再将左手配合右手共同完成。 试析舒曼标题性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 20 谱例 谱例 或许是因为舒曼自身的双重性格和幻想多变的诗人气质,同时受到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