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为例浅谈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2.docx_第1页
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为例浅谈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2.docx_第2页
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为例浅谈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2.docx_第3页
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为例浅谈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2.docx_第4页
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为例浅谈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2.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22:2013届 分类号: 单位代码 :10452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为例,浅谈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姓 名 (四号楷体gb-2312加粗,以下同) 学 号 年 级 专 业 系(院)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摘要藏族舞蹈伴随着藏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艺术,它是在民族藏族特色和文化生活的基础上建立的,有着独特的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民族风格特征, 本文以欺藏族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为例,叙述了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的产生和对其进行了分析评价,阐述了动作、表情展现、音乐和创作手法等特征,以求学习掌握藏族舞蹈,创新发展藏族舞蹈。关键词藏族;舞蹈;风格特征目录一、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简介2(一)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的产生2(二)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的评析3二、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主要风格特征分析3(一)动作具有形体美4(二)表情展现思想性5(三)表现现代民族风格5(四)创作手法体现创新性变化5总结6主要参考文献6一、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简介(一)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的产生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源于康定地区的一首民歌康定情歌,康定情歌它是康巴藏区不可替代的声乐艺术品种,是见证康定人民勤劳智慧的民间艺术,以“溜溜调”为代表的康定民歌更是中国文艺的精品。歌曲的作者是李依若,他原名叫李天禄,出生于宣汉县马渡乡。自幼聪明,喜好诗歌和吹拉弹唱。193年于重庆任新蜀报副刊诗歌编辑,后来,他任月季花杂志社编辑,发表许多诗歌。解放后,李依若任宣汉文艺宣传队队长和川北民歌研究委员会委员等。他一生爱搜集和整理民歌,长期创作民歌许多首。其中最出名的民歌有苏二姐和康定情歌等。一曲康定情歌,名扬天下,并使古城康定全国出名。在康定情歌传唱的过程中又产生不同的演绎方式,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演唱了一首“溜溜的康定溜溜的城”就是对康定情歌所作的新演绎,这种演绎使康定情歌显得豪爽大气,热情奔放。国家一级编舞四川的马东风又把这首歌改编成一个舞蹈,编导马东风深入康巴地区,采集、挖掘、吸取生活中的养料,使康定情歌的又有了新的艺术手段。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成为藏族舞蹈的精彩的作品,并在全国广泛流传。(二)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的评析我认为,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这个舞蹈不仅放大了康定情歌的艺术高度,很有味道,具有时代的创新气息,而且让人们看起来很有意思,让人们感受藏族舞蹈的情趣,是对藏族舞蹈和民歌的继承和发展。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的舞蹈从藏族日常生活习俗中,经过精心地揣摩、提炼和发展,创作出了符合现代藏族性格的舞蹈语汇和体态造型。它具有高度的审美特征。舞蹈活泼有力、热情典雅、柔和敏捷,奔放潇洒,步伐灵巧多变,充分体现着西部高寒人的性格特征,充分展现着康巴人的气质特征,最具有时代代表性。二、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主要风格特征分析藏族地区人们居住在高原地区,和其他地方地理气候存在差异、方言存在差异、服饰存在差异,并受宗教文化影响,这庆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文化情趣和藏族舞蹈共同的审美习惯,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如卡尔舞蹈是专供上层社会舞蹈的;羌姆舞专为宗教仪式服务,还有综合性的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他们虽然表现方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动作特点、姿态和技巧基本相近,比较相近的还有音乐的基本曲子结构和节奏。舞蹈在服饰方面,不仅宽、肥、瘦及色彩的区别外,而且样式也基本相同。主要以圆圈舞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显得舞蹈中更有“一顺边”的美,这是由于藏族人们日常生活中穿着长袖的藏族长袍。并且历史上他们对宗教有虔诚的心理,给舞蹈渲染上许多宗教的色彩。因此,相似的身韵形成藏族舞蹈美学特征,是相对稳定的舞蹈形态反映。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改革开放,人民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一步解放,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今天的科学文化知识影响下,精神文化生活逐渐丰富起来,不仅使大家的精神得到释放,而且表演艺术手法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除了保持传统的“颤、开、顺、绕”动作以外,在舞蹈动作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等共同舞蹈固定规律。在这种规律上产生出各个不同的变化,加上手势的动作、腰身的韵律特点、音乐的区别,构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因此,藏族不同类型的舞蹈中都体现藏民所共同具有的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信仰,所以形成了较统一的运动规律和舞蹈概念,而这些规律构成了独特的藏族舞蹈的风格。(一)动作具有形体美我认为,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在舞蹈动作运用上,巧妙地运用了现代舞的方法方式,大胆创新、发现和表现出了各类舞蹈编创法中的经典动作,将传统藏族舞蹈的动作与新鲜的现代舞蹈动作相融合,产生了新的动作形势,动作很美。创作者在原始藏族舞蹈语汇的基础上,融入了夸张的现代舞蹈动作和摇滚节奏,力求轻快、亮丽、阳光。演员上身动作含蓄典雅,下身步伐轻快有力,表现出藏家姑娘豪爽大气、活泼妩媚的人物性格。舞蹈开始,藏家姑娘们在晨光下,呼吸着新鲜空气,用双臂拥抱大自然,拥抱美好的新希望。随着激烈的现代音乐节奏,出现了提裙、甩裙、跳跃、跑动等动作场面,把姑娘们热情豪放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吆;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吆;月亮”。慢板抒情的唱词,倾诉了姑娘对哥哥的相爱之情。在康巴藏民族原有舞蹈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吸取了其他地区藏族舞蹈的精华,表演塌腰颤膝、摆胯后仰、抬踏配合单背袖,显出体态特征,显示了肢体的舒展和优美。动作上力求柔和敏捷,且带有活泼有力,更显出热情典雅。力求灵巧多样、轻快稳健的表演步伐更是一大动作特点,比如,身体后靠上仰,平步颤膝伴有左右扭动胯部,双手在胯两侧向外摊手绕圈,此动作不仅具有藏族舞的屈伸,又借鉴了迪斯科的摆胯动作,显得很有劲,充分展现了康巴人威武、潇洒、矫健身姿的气质特点。(二)表情展现思想性我认为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舞蹈在刻画舞蹈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时,不仅通过舞蹈演员的身体各部分协调一致的动作、柔美的姿态、适时的造型来抒发和展现,更重要的是注重舞蹈表情,整个舞蹈表情的应用很丰富,将表情运用整个舞蹈之中。如在慢板抒情的唱词下,姑娘倾诉了对哥哥的爱慕之情时,表情含羞,且用眼睛传情,舞蹈演员用面部表情表达内心情感,舞蹈中一扬眉、微笑等等面部的表情都反映出舞蹈形象的情感,使整个舞蹈展现思想性,群舞中里面的面部表情直接把一些快乐和喜庆表达了出来,正如黑格尔“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三)表现现代民族风格我认为音乐节奏热情奔放的音乐节奏,对民歌康定情歌为素材进行改编,在吸收民族旋律的同时融入了时代节奏。同时,采用主导节奏型贯穿发展和扩大音值的写作手法,强化了藏族舞蹈的动感,展现出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热情奔放的现代节奏,在现代摇滚乐器的伴奏下,明亮欢快,富有青春的动感与活力。优美动听的旋律,民歌加变奏,紧打慢唱的音乐结构、丰满的和声语言以及色彩绚丽的配器手法,特别是独唱的巧妙运用,使舞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创作手法体现创新性变化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这个舞蹈,它取材于人们非常喜欢的藏族民歌康定情歌,比较接近自然形态,且具有抒情民族舞蹈特点。作者用全新的手法为藏民族舞蹈赋予今天的时代特征,那美丽的舞姿和巧妙叠层和变幻,让人熟悉的音乐,展现了女性的内在美、男子的阳刚美和形体美以及内心世界的美,准备地描述出新一代藏族少女在草原上尽情放歌。向往意中人的动人场面。真实地重现了这生活中的情景,既没有情节和戏剧性的矛盾起伏,也没有更多的布景,但观众观看后,容易从中获得了比来自日常生活情景更加深刻的审美感受。觉得比真实的生活现象更有诗情画意。因为,表演者不仅生活情景重现,还特别表现了人的精神世界同时,打破了传统的动作规范和节奏规律,注入了新的内容,使其发生了夸张的变形,呈现出新的动律,同时从抒发情感出发,紧缩节奏,强化张力,语汇古朴而现代,围绕着头巾这一深情独特的道具,构思出生动的细节,表现出藏族人民朴实真挚的情感和自由幸福的生活,使藏族舞蹈有了一个新起点。整个舞蹈看似只是真实地重现了这生活中的情景,既没有情节和戏剧性的矛盾起伏,也没有更多的布景,但观众却能从中获得了比来自生活情景更要深刻得多的审美感受。觉得比真实的生活现象更有诗情画意。因为,表演者不仅重现了生活情景,更突出表现了人的精神世界。总结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这一段舞蹈,曾经在脑海里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它以全新的手法为民族舞蹈赋予今天时代的特征,以美丽的舞姿,嘹亮的歌声展现了人物的内在美、形体美以及内心世界的美,准确地描述出新一代藏族少女在草原上尽情欢歌。向往意中人的动人场面,其各方面的特征和艺术技巧,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研究。主要参考文献1 于平. 舞蹈艺术美论纲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 1993,(01) 2 孙姗姗. 论当代藏族舞蹈艺术自娱自乐价值的流失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2007,(04) 3 郭翠红. 舞蹈艺术风格浅说j. 艺术百家 , 1993,(03) 4 王艺波. 舞蹈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定位与发展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2004,(05) 5 董晶晶. 浅谈藏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和审美意识j. 知识经济 , 2008,(09) 6 李措毛. 谈谈藏族舞蹈艺术特色j. 青海民族研究 , 2000,(01) 7 田静. 盛世盛举盛事筹建吴晓邦舞蹈艺术馆散记j. 舞蹈 , 1997,(05) 8 天津市向吴晓邦舞蹈艺术馆赠铜像j. 舞蹈 , 1998,(01) 9 田静. 学习吴晓邦 迎接新世纪记第二届吴晓邦舞蹈艺术思想研讨会j. 舞蹈 , 1999,(01) 10 颜敏, 吴蔚, 张锺瀛. 舞蹈艺术的意蕴和意境女子独舞心之舞j. 剧影月报 , 2006,(02 李措毛. 论藏族民间舞蹈个性化特征j. 青海民族研究 , 2005,(03) 董晶晶. 浅谈藏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和审美意识j. 知识经济 , 2008,(09) 黄明珠. 民间舞蹈的“意蕴”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04) 田丽萍. 民间舞蹈的本质j. 大舞台 , 2004,(05) 颜克慎. 生活的流变与民间舞蹈的发展j. 福建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