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第1讲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第1讲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第1讲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第1讲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第1讲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 第1讲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一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1 原因 1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矛盾的存在必然导致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市场的狭小之间的矛盾激化 2 具体原因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时期 贫富的差距不断扩大 大多数美国人由于贫困无力购买所需的商品 市场陷于萎缩 市场的萎缩又导致许多部门生产相对过剩 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造成了经济的虚假繁荣 掩盖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尖锐矛盾 使矛盾最后激化 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使得信贷消费过度膨胀 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加速了危机的到来 3 直接原因 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 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2 爆发及其表现 1 爆发 1929年10月下旬 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2 表现 危机期间 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 农产品价格猛跌 失业人数激增 3 特点 1 波及范围特别广 从美国开始 蔓延到德 英 日 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 持续时间特别长 从1929年爆发开始 直到1933年 美国等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 持续时间达四年之久 3 破坏性特别大 经济危机爆发期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 失业工人高达三千万以上 空前绝望的情绪四处蔓延 有人甚至认为 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4 影响 1 加深了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社会危机 各国示威游行 罢工等抗议活动不断发生 德国法西斯分子趁机造势 扩大政治影响 2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加紧争夺国际市场 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激起当地人民更为激烈的反抗 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5 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措施和结果 1 措施 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活动 劳资双方和政府在 自愿合作 的基础上解决经济问题 2 结果 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 反而不断恶化 二 罗斯福新政1 历史背景 1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 2 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加剧了社会动荡 3 美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摆脱经济危机 4 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2 阶段和主要措施 1 两个阶段 1933 1935年 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 1935年以后 着重改革 实施救济则贯穿 新政 的全过程 2 主要措施 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 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 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放弃金本位制 实行美元贬值 刺激出口 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管制证券业 在工业方面 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 全国工业复兴法 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并通过国家干预来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在农业方面 政府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调控市场 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防止农产品过剩 在社会福利方面 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 发放紧急救济金 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推行 以工代赈 建立专门的政府机构 兴办公共工程 以增加就业 刺激消费和生产 稳定社会秩序 在社会立法方面 签署 全国劳工关系法 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 同时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 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3 实质及局限 1 实质 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局限性 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4 历史影响 1 直接影响 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 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2 间接影响 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国家制度的信心 从而遏制了由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的蔓延 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3 深远影响 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 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 而且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5 全面认识罗斯福新政中 新 的含义 1 新的理论 放弃了 自由放任 政策 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2 新的特点 动用国家政权力量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尽量避免采取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 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 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4 新的起点 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 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 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种资本主义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 使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新的生命力 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考点1 世界经济危机 1 1 2013 天津文综 下图中 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 a 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 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 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 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解析 a 观察图表 美国汽车产量在1929年达到最高值 1933年迅猛下降 这与当时美国发生的经济大萧条有很大关系 经济大危机下 大量工人失业 失去了收入来源 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直接导致了汽车企业产量的下降 故选a b项 d项与史实不符 政府限制汽车生产是在罗斯福新政时 时间是在1933年 与题干时间不吻合 1 2 2013 全国新课标卷 有些学者认为 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 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 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 通过霍利 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 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解析 d 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注意关键信息 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 选择d项 考点2 罗斯福新政 2 1 2013 北京文综 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 华盛顿星报 上的一幅漫画 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 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 nra 是 全国复兴管理局 的缩写 这项措施旨在 a 恢复银行信誉b 鼓励建立工会c 加强社会保障d 调整劳资关系 解析 d 考查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利用时间 1933年 美国 以及 全国复兴管理局 可判断是考查罗斯福新政 成立全国复兴管理局是新政中复兴工业的措施 目的是为了调整劳资关系 a是整顿银行的目的 b是措施 不是目的 c是社会救济的目的 故答案选d 2 2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 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 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 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 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解析 a 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经济危机 可知改善工人待遇有利于扩大内需和缓和阶级矛盾 故正确答案为a项 当时美国国内就业压力极大 故排除b项 恢复生产需要吸纳大量存款 故排除c项 当时农产品大量积压 故排除d项 答案选a 2 3 2013 江苏单科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 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 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 他灿烂的微笑 他技艺高超的口才 他生动感人的智慧 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 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 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从就职演说开始 他告诉美国人 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 畏惧 本身 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 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 利用 炉边谈话 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 布林克利 美国史 材料三到1935年初 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 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摘编自 美 舍曼 世界文明史 布林克利 美国史 等著作 请回答 1 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 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观察材料一曲线图 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 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 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 3 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 结合所学知识 在表格中 与 位置 各举出一个史实 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 4 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 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 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多角度论述 新政的机遇与挑战 这一主题 要求 论述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