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doc_第1页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doc_第2页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doc_第3页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doc_第4页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 京 化 工 大 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院(部): 化学工程学院 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 级: 化工1005 姓 名: 江海洋 2010011136 同组人员: 王彬 刘玥波 方郡 实验名称: 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日期: 2012.11.28 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一、摘要本实验以套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以冷空气及热蒸汽为介质,冷空气走黄铜管内,即管程,热蒸汽走环隙,即壳程,研究热蒸汽与冷空气之间的传热过程。通过测得的一系列温度及孔板压降数值,分别求得正常条件和加入静态混合器后的强化条件下的对流传热膜系数及nu,做出lg(nu/pr0.4)lgre的图像,分析出传热膜系数准数关联式nu=arempr0.4中的a和m值。关键词:对流传热 nu pr re a二、实验目的1、掌握传热膜系数及传热系数k的测定方法;2、通过实验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a和指数m、n的方法;3、通过实验提高对准数关系式的理解,并分析影响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三、实验原理黄铜管内走冷空气,管外走100的热蒸汽,壁内侧热阻1/远远大于壁阻、垢阻及外侧热阻,因此研究传热的关键问题是测算,当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准数关系式的一般形式为: 对于强制湍流有: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要对不同变量re和pr分别回归。本实验可简化上式,即取n=0.4(流体被加热)。在两边取对数,得到直线方程为 在双对数坐标中作图,求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则可得到系数a,即 其中 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re值。根据定性温度计算对应的pr值。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值,进而求得nu值。牛顿冷却定律为 其中传热膜系数,w/(m2);q传热量,w;a总传热面积,m2;tm管壁温度与管内流体温度的对数平均温差,。传热量可由下式求得 其中w质量流量,kg/h;cp冷空气的比定压热容,j/(kg); t1,t2冷空气的进,出口温度,;定性温度下流体密度,kg/m3; v冷空气体积流量,m3/h。空气的体积流量由孔板流量计测得,其流量v与孔板流量计压降p的关系为 式中,p孔板流量计压降,kpa;v空气流量,m3/h。四、实验流程图 套管式换热实验装置和流程1-风机,2-孔板流量计,3-空气流量调节阀,4-空气入口测温点,5-空气出口测温点,6-水蒸气入口壁温,7-水蒸气出口壁温,8-不凝性气体放空阀,9-冷凝水回流管,10-蒸汽发生器,11-补水漏斗,12-补水阀,13-排水阀1、 设备说明 本实验空气走内管,蒸汽走管隙(玻璃管)。内管为黄铜管,其内径为0.020m,有效长度为1.25m。空气进、出口温度和管壁温度分别由铂电阻(pt100)和热电偶测得。测量空气进、出口的铂电阻应置于进、出管得中心。测量管壁温度用一支铂电阻和一支热电偶分别固定在管外壁两端。孔板流量计的压差由压差传感器测得。 本实验使用的蒸汽发生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装有玻璃液位计,加热功率为1.5kw。风机采用xgb型漩涡气泵,最大压力17.50kpa,最大流量100m3/h。2 、采集系统说明(1)压力传感器本实验装置采用ascom5320型压力传感器,其测量范围为020kpa。(2)显示仪表在实验中所有温度和压差等参数均可由人工智能仪表读取,并实验数据的在线采集与控制,测量点分别为:孔板压降、进出口温度和两个壁温。3、流程说明本实验装置流程图如下所示,冷空气由风机输送,经孔板流量计计量以后,进入换热器内管(铜管),并与套管环隙中的水蒸气换热。空气被加热后,排入大气。空气的流量由空气流量调节阀调节。蒸汽由蒸汽发生器上升进入套管环隙,与内管中冷空气换热后冷凝,再由回流管返回蒸汽发生器。放气阀门用于排放不凝性气体,在铜管之前设有一定长度的稳定段,用于消除端效应。铜管两端用塑料管与管路相连,用于消除热效应。五、实验操作1、检查蒸汽发生器中的水位,使其保持在水罐高度的1/32/3。2、按下总电源开关,关闭蒸汽发生器补水阀,启动风机,接通蒸汽发生器的发热电源,保持放气阀打开,调整好热电偶位置。3、用计算机控制风机频率为50hz,待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再每降低3hz取一实验点,同样等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重复实验,1213次。4、将静态混合器插入管中,并将其固定,再次调整好热电偶温度计,将风机频率调回50hz,待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每降低3hz取一实验点,同样等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重复实验,1213次。5、实验结束后,先停蒸汽发生器电源,再停风机,清理现场,给蒸汽发生器灌水。六、实验数据处理1、测定空气普通对流传热膜系数(l=1.25,d=0.020m)表一:空气普通膜系数测定实验数据序号空气入口温度空气出口温度壁温1/壁温2/p/kpapr关联式renunu/pr0.4144.96899.6100.13.90.7142452107.96862101.48966116.1139624165.698.5100.13.240.7150248007.1969694.07172107.57993339.967.199.5100.11.990.7149736854.6879279.7486891.20274437.166.499.81001.570.7154132754.4464973.6274884.18161535.26699.399.91.190.7157128389.0122466.0937475.55559634.266.199.91000.950.7158225202.7719159.8878268.45685733.566.499.6100.10.730.7158721886.2196253.6534761.32871831.866.399.7100.10.540.7161018694.4658747.2868454.04435930.966.899.6100.10.380.7161515481.1091440.7641546.58819以第三组数据为例,计算过程如下:定性温度t=(t1+t2)/ 2=(39.9+67.1)/ 2=53.5查得此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为cp=1.0294 kjkg-1k-1 =1.2715-0.0035*53.5=1.08425 kgm-3=(1.71+0.005*53.5)*10-5 =1.98*10-5pas =(2.4513+0.0074*53.5)*10-2 =0.028472wm-1 k-1换热面积a=dl=*0.02*1.25=0.079m2对数平均温度tm=(t1-t2)-(t2-t1)/ln(t1-t2)/(t2-t1) =(99.5-67.1)-(100.1-39.9)/ln(99.5-67.1)/(100.1-39.9) =44.93629冷空气的体积流量v=26.2p 0.54=26.2*1.990.54=37.99111m3h-1传热膜系数=v cp(t2-t1)/3600/a/tm =1.073925*37.99111*1.0294*1000*(67.1-39.9)/3600/0.079/44.93629 =113.5302wm-2k-1nu=d/=0.02*113.5302/0.028472=79.74868pr=0.7063-2*10 -4*53.5=0.71497u=v*4/d2/3600=37.99111*4/0.02 2/3600= 33.60855m/sre=du/=0.02*1.08425*33.60855/1.98*10-5=36854.68792nu/pr0.4=79.74868/0.714970.4=91.202742、测定空气强化对流传热膜系数(l=1.25,d=0.020m,加入混合器)表二:强化后膜系数测定实验数据记录序号空气入口温度空气出口温度壁温1/壁温2/p/kpapr关联式renunu/pr0.4137.274.299.6992.030.71442401836783.71666119.0286315136.1661073238.675.399.599.91.520.71411575931237.18419102.381023117.1418336339.776.499.61001.140.71384636326573.3844289.46628544102.3805612438.97799.31000.810.71387078122108.0782377.8547110889.09166078537.777.5100.1100.10.570.71395635918323.9569966.4339688476.01889143636.477.999.61000.410.71406664815377.2376158.3594294966.7752523973579.1100.1100.20.280.71409119612522.4999450.5141579457.79784504以第三组数据为例,计算过程如下:定性温度t=(t1+t2)/ 2=(39.7+76.4)/ 2=58.05查得此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为cp=1.028121 kjkg-1k-1 =1.2715-0.0035*58.05=1.068325kgm-3=(1.71+0.005*58.05)*10-5 =2*10-5pas =(2.4513+0.0074*58.05)*10-2 =0.028809wm-1 k-1换热面积a=dl=*0.02*1.25=0.079m2对数平均温度tm=(t1-t2)-(t2-t1)/ln(t1-t2)/(t2-t1) =(99.6-76.4)-(100-39.7)/ln(99.6-76.4)-(100-39.7) =38.90705冷空气的体积流量v=26.2p 0.54=26.2*1.140.54= 28.12095m3h-1传热膜系数=v cp(t2-t1)/3600/a/tm =1.068325*28.12095*1.028121*1000*(76.4-39.7)/3600/0.079/38.90705 =128.8704wm-2k-1nu=d/=0.02*128.8704/0.028809=89.46629pr=0.7063-2*10 -4*58.05=0.713846u=v*4/d2/3600= 28.12095*4/0.02 2/3600= 24.87699m/sre=du/=0.02*1.068325*24.87699/2*10-5=26573.38442nu/pr0.4= 89.46629/0.7138460.4=102.3805612七、实验结果做图及分析 根据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分别做出普通和强化后的nu/pr0.4与re双对数关系曲线如下:结果分析:1由excel软件线性拟合的直线见上图,读取直线斜率并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得:(1)正常条件下空气普通对流传热: a=0.014,m=0.82,nu=0.014*re0.82*pr0.4 (2)强化条件下空气强化对流传热: a=0.029,m=0.79,nu=0.029* re0.79*pr0.42由上图可知,强化条件下传热较正常情况下好,因为加入静态混合器后,增大了空气的湍动程度,有利于传热。但加入静态混合器是以增大能量的阻力损失为代价的,因此在强化过程传热的措施重要考虑到兼顾传热效率和能量损失,以获得最大的效益。3化工原理课本上介绍的公式为nu=0.023*re0.8*pr0.4 ,实验结果与之有一定误差的主要原因:(1)蒸汽所在的玻璃管内有冷凝液积存于黄铜管上,从而降低了传热系数。(2)在进行传热热量计算时,为了简化实验计算,近似以代替总传热系数k,即令q=atm。(3)改变压降后,度数时间间隔太短,从而传热体系未达到稳定状态,造成读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八、思考题1、本实验中管壁温度应接近蒸汽温度还是空气温度?为什么?答:管壁温度应接近于蒸汽温度。因为水蒸气膜状冷凝的对流给热系数很大(5500500),而空气的强制对流给热系数相对很小(10100),所以水蒸汽与管壁的传热速率远远大于空气与管壁的传热速率,从而管壁温度更接近于蒸汽温度。2、管内空气流动速度对传热膜系数有何影响?当空气速度增大时,空气离开热交换器时的温度将升高还是降低?为什么?答:管内空气流动速度的改变将直接影响传热膜系数的大小。当空气速度增加时,空气离开热交换器时的温度将降低。因为空气流量增加相当于单位时间内有更多的空气参与热交换,而水蒸气的冷凝量是一定的,那么相同的热量就被更多的冷空气分享,虽然空气速度增大时其湍流程度增加,增强传热效果,但是因为空气对留给热系数相对而言很小,所以影响不大,故空气离开热交换器时,温度降降低。3、如果采用不同压强的蒸汽进行实验,对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