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理范本编辑 word 测绘航空摄影考点解析 一 胶片航摄仪一 胶片航摄仪 1 1 航摄仪的结构航摄仪的结构 单镜头分幅摄影机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航空摄影机 它装有低畸变透镜 透镜中心与胶片面有固定而精确的距离 称为摄影机主距摄影机主距 胶片幅面的大小通常是边长为边长为 230230 mmmm的正方形的正方形 胶片暗盒能存放长达 152M 的胶片 摄影机的快门每启动一次可拍摄一幅影像一幅影像 故又称为框幅式摄影机 单镜头框幅式胶片航空摄影机主要由镜筒 机身和暗盒镜筒 机身和暗盒三部分组成 框幅式胶片航空摄影机分类 位于承片框四边中央的为齿状的机械框标机械框标 位于承片框四角的为光学框标光学框标 新型的航空摄影机均兼有光学框标和机械框标 框幅式航空摄影属于 中心 投影成像 中心 投影成像 2 2 航摄仪的分类 航摄仪的分类 航空摄影机通常根据其主距或像场角的大小进行分类 1 根据摄影机主距 F 值的不同 航空航摄机可分为长焦距 中焦距和短焦距航空航摄机可分为长焦距 中焦距和短焦距 3 3 种 种 2 根据像场角的大小 航空摄影机可分为常角 宽角和特宽角根据像场角的大小 航空摄影机可分为常角 宽角和特宽角 3 3 种 种 表 9 1 1 航空摄影机的分类 像场角 2 主距 f mm 常角 75长焦距 255 宽角 75 100中焦距 102 255 特宽角 100短焦距 102 航空摄影对于航摄机主距的选择 顾及到像片上投影差的大小以及摄影基高比对高程测定精度像片上投影差的大小以及摄影基高比对高程测定精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对于大 比例尺单像测图 如正射影像制作 应选用常角或窄角航摄机 对于立体测图 则应选用宽角或特宽角航摄机 3 3 感光材料及其特性 感光材料及其特性 摄影过程中已曝光的感光片必须必须经过摄影处理 冲洗 才能将已曝光的感光片转变成一张负像底片 航摄胶片的冲洗主要包括显影 定影 水洗 干燥显影 定影 水洗 干燥等过程 4 4 航摄仪的辅助设备 航摄仪的辅助设备 1 1 为了尽可能消除空中蒙雾亮度的影响 提高航空景物的反差 需要加入航摄滤光片航摄滤光片辅助设备 2 2 为了补偿像移的影响 在测图航摄仪中需增加影像位移补偿装置影像位移补偿装置 3 3 为了 为了测定景物的亮度 并根据安置的航摄胶片感光度 自动调整光圈或曝光时间 需要加入航摄仪自动曝光系统航摄仪自动曝光系统 4 4 常用的两种胶片航摄仪 常用的两种胶片航摄仪 我国现行使用的框幅式胶片航空摄影仪主要有我国现行使用的框幅式胶片航空摄影仪主要有 RCRC 型航摄仪和型航摄仪和 RMKRMK 型航摄仪两种型航摄仪两种 RC 10 和 RC 20 的光学系统基本上是相同的 后者具有像移补偿装置后者具有像移补偿装置 新一代的 RC 30 航空摄影系统组成 RC 30 航摄仪 陀螺稳定平台和飞行管理系统组戌 功能 像移补偿装置 自动曝光控制设备 像移补偿装置 自动曝光控制设备 GPSGPS 辅助导航的航空摄影 辅助导航的航空摄影 二 数字航摄仪二 数字航摄仪 数字航摄仪可分为框幅式框幅式 面阵面阵 CCDCCD 和推扫式和推扫式 线阵线阵 CCDCCD 两种 现有的商业化大像幅框幅式数字航摄仪主要有 DMCDMC ULTRACAMULTRACAM D D 和和 SWDCSWDC 系列航摄仪系列航摄仪等 而推扫式数字航摄仪主要有而推扫式数字航摄仪主要有 ADSADS4040 三 航摄影像的分辨率三 航摄影像的分辨率 1 1 数字影像的分辨率 数字影像的分辨率 是指地面分辨率 一般以一个像素所代表地面的大小来表示 单位为米 像素米 像素 如 2 M 分辨率影像是指一个像素表示地面大约 2 M 2M 的面积 而非地物的大小 2 2 胶片影像的分辨率 胶片影像的分辨率 指衡量摄影机成像系统对黑白相间 宽度相等的线状目标影像分辨的能力 以每毫米线对数表示以每毫米线对数表示 3 3 扫描影像的分辨率 扫描影像的分辨率 常使用微米微米来表示扫描分辨率 4 4 航摄仪的检定航摄仪的检定 胶片摄影机检校的内容主要包括 胶片摄影机检校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像主点位置 X0 Y0 与主距 F 的测定 2 摄影物镜光学畸变差或畸变系数大小的测定 整理范本编辑 word 3 底片压平装置的测定 4 框标间距以及框标坐标系垂直性的测定 对于数字摄影机对于数字摄影机检校的内容主要包括 检校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像主点位置 X0 Y0 与主距 F 的测定 2 摄影物镜光学畸变差或畸变系数大小的测定 还应包括 像元大小 X Y 方向 的测定 调焦后主距变化的测定以及调焦后畸变差变化的测定等 2 2 摄影机检校的方法摄影机检校的方法 航空摄影测量的摄影机检校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校法和试验场检校法实验室检校法和试验场检校法两大类 大多数情况下 对摄影机内方位元素的确定和物镜光学畸变差的确定是摄影机检校的主要内容 摄影机的检校方法主要 有 光学实验室检校法 试验场检校法 自检校法 光学实验室检校法 试验场检校法 自检校法 1 3 1 3 测绘航空摄影的基本要求测绘航空摄影的基本要求 1 1 航摄像片倾角 航摄像片倾角 像片倾角像片倾角 A A 小于小于 2 2 3 3 2 2 航摄比例尺 航摄比例尺 为摄影机为摄影机主距主距 F F 和像片拍摄处的相对航高和像片拍摄处的相对航高 H H 的比值的比值 案例计算 H 用到 3 3 像片重叠度 像片重叠度 分为航向重叠和旁向重叠 航向重叠应达到 5656 6565 的重叠 以确保在各种不同的地面至少有 50 的重叠 旁向重叠度一般应为 3030 3535 地面起伏大时 设计重叠度还要增大 才能保证像片立体量测与拼接的需要 4 4 航线弯曲与航迹角 航线弯曲与航迹角 通常规定航线弯曲度通常规定航线弯曲度不得大于不得大于 3 3 5 5 像片旋偏角 像片旋偏角 在航空摄影过程中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 称航片旋偏角 6 6 大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是指比例尺比例尺大于等于大于等于 1 11 1 万万的 2 测绘航空摄影技术设计测绘航空摄影技术设计 2 1 1 设计分析包括设计分析包括三个方面 1 1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 2 2 方案选择 方案选择 3 3 确定主要设计因子 确定主要设计因子 2 1 2 航摄主要技术要求 1 1 航摄设计用图的选择 航摄设计用图的选择 辅助记忆 联想国家 13 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类 表 1 成图比例尺与设计用图比例尺关系表 成图比例尺设计用图比例尺 1 1 0001 1 万 1 1 万1 2 5 万 1 5 万 1 10 万1 10 万 1 25 万 2 2 航摄比例尺的选择航摄比例尺的选择 表 2 成图比例尺与航摄比例尺关系表 成图比例尺航摄比例尺 1 5001 2000 1 3500 1 10001 3500 1 7000 1 20001 7000 1 14000 1 50001 1 万 1 2 万 1 100001 2 万 1 4 万 1 250001 2 5 万 1 6 万 1 500001 3 5 万 1 8 万 1 1000001 6 万 1 10 万 一般情况 大比例尺摄影比例尺应为成图比例尺一般情况 大比例尺摄影比例尺应为成图比例尺3 3 7 7倍 中比例尺倍 中比例尺 2 2 倍 小比例尺三个特殊的倍 小比例尺三个特殊的 3 3 航摄仪的确定航摄仪的确定 航摄仪的快门 应具有较宽的曝光时间变隔范围 大约 1 100 1 1 000S 快门的光效系数要高 80 90 或更高些 4 4 确定航摄分区确定航摄分区 根据测图要求的比例尺及地区情况选择摄影比例尺及航高 划分航摄分区 整理范本编辑 word 航摄分区划分时 要遵循以下原则 航摄分区划分时 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分区界线应与图廓线相一致 2 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一般不大于 1 4 相对航高 当航摄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 7 000 时一般不应大于 1 6 相对航高 3 分区内的地物景物反差 地貌类型应尽量一致 4 根据成图比例尺确定分区最小跨度 在地形高差许可的情况下 航摄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划大 同时分区划分还应考虑用 户提出的加密方法和布点方案的要求 5 当地面高差突变 地形特征显著不同时 在用户认可的情况下 可以破图幅划分航摄分区 6 划分分区时 应考虑航摄飞机侧前方安全距离与安全高度 7 当采用 GPS 辅助空三航摄时 划分分区除应遵守上述各规定外除应遵守上述各规定外 还应确保还应确保分区界线与加密分区界线相一致或一个摄影分 区内可涵盖多个完整的加密分区 5 5 航线敷设方法航线敷设方法 航线敷设时 要遵循以下原则 1 航线应东西向直线飞行 2 常规方法敷设航线时 航线应平行于图廓线 位于摄区边缘的首末航线应设计在摄区边界线上或边界线外 3 水域 海区航摄时 航线敷设要尽可能避免像主点落水 要确保所有岛屿达到完整覆盖 并能构成立体像对 4 荒漠 高山区 隐蔽地区等和测图控制作业特别困难的地区 可以敷设构架航线 5 根据合同要求航线按图幅中心线或按相邻两排成图图幅的公共图廓线敷设时 应注意计算最高点对摄区边界图廓保证的影 响和与相邻航线重叠度的保证情况 当出现不能保证的情况时 应调整航摄比例尺 6 采用采用 GPSGPS 领航时 应计算出每条航线领航时 应计算出每条航线首末首末摄站的经纬度摄站的经纬度 即坐标即坐标 7 GPS 辅助空三航摄时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6 6 航摄时间的确定航摄时间的确定 1 摄区晴天日数多 2 大气透明度好 3 光照充足 4 地表植被及其覆盖物 如洪水 积雪 农作物等 对摄影和成 图的影响最小 5 彩红外 真彩色摄影 在北方一般避开冬季 彩红外 真彩色摄影 在北方一般避开冬季 航摄时间的选定原则如下 1 既要保证具有充足的光照度 又要避免过大的阴影 对高差特大的陡峭山区或高层建筑物密集的特大城市 应进行专门的设 计 限在当地正午前后各一小时进行摄影 2 沙漠 戈壁滩等地面反光强烈的地区 一般在当地正午前后各 2 2H H 内不应摄影内不应摄影 3 彩红外与真彩色摄影应在色温 4 500K 6 800K 范围内进行 雨后绿色植被表面水滴未干时不应进行彩红外摄影彩红外摄影 2 2 技术设计书编写技术设计书编写 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包括项目概况 摄区基本技术要求及技术依据 项目技术设计 实施方案项目概况 摄区基本技术要求及技术依据 项目技术设计 实施方案等 一般来说 飞机在航空摄影时很难准确地保持同一高度水平飞行 这样航摄像片之问会有航高差的存在 由于航高差的影响 航片之间的比例尺会有所差异 特别当相邻航片之间这种差别较大时 会影响赶体观察和立体量测的精度 故规范要求同一航线故规范要求同一航线 上相邻像片的航高差不得大于上相邻像片的航高差不得大于 3030 m m 最大和最小航高之差不应超过 最大和最小航高之差不应超过 5050 m m 摄影分区内实际航高不应超出设计航高的摄影分区内实际航高不应超出设计航高的 5 5 项目技术设计内容包括 项目技术设计内容包括 1 1 航摄因子计算表 航摄因子计算表 2 2 飞行对间计算表 飞行对间计算表 3 3 航摄材料消耗计算表 航摄材料消耗计算表 4 GPS 4 GPS 领航数据表 领航数据表 4 航空摄影中的新技术应用航空摄影中的新技术应用 知识点一 知识点一 GPSGPS 在空中摄影中的在空中摄影中的两个作用 两个作用 1 航摄飞行导航 2 GPS 辅助空中三角测量中的导航与定位 知识点二 机载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知识点二 机载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 非接触主动测量非接触主动测量 采用非接触主动测量非接触主动测量方式直接获取高精度三维数据获取高精度三维数据 激光扫描技术与惯性导航系统激光扫描技术与惯性导航系统 INSINS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GPSGPS 电荷耦合 电荷耦合 CCDCCD 等等技术相结合 在大范围数字高程模型的高精度实时获取 城市三维模型重建 局部区域的地理信息获取大范围数字高程模型的高精度实时获取 城市三维模型重建 局部区域的地理信息获取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优势 知识点三 机载侧视雷达知识点三 机载侧视雷达 非接触主动测量非接触主动测量 飞行器上的侧视雷达包括发射机 接收机 传感器 数据存储和处理装置等侧视雷达包括发射机 接收机 传感器 数据存储和处理装置等部分 侧视雷达特点 1 具有全天候工作全天候工作 2 分辨率高 3 覆盖面积大 4 不易受干扰 5 具有分辨地面固定和活动目标的能力 机载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在农业 地质勘探 资源考察 环境保护和海洋调查等方面已获广泛应用 整理范本编辑 word 机载和星载机载和星载 SARSAR 影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影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地形的立体测绘方面地形的立体测绘方面 知识点四 低空遥感系统的应用 知识点四 低空遥感系统的应用 低空遥感系统主要包括 超轻型飞行器航摄系统和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超轻型飞行器航摄系统和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 知识点五 定位定姿系统的应用知识点五 定位定姿系统的应用 机载 POS 系统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惯性测量装置惯性测量装置 IMUIMU 获取载体的速度和姿态获取载体的速度和姿态 2 GPSGPS 接收机接收机 3 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 4 数据后处理软件数据后处理软件 采用 IMU GPS 辅助航空摄影技术 得到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得到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实现无需地面控制点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 机载 IMU GPS 系统及航摄仪安装后 应测定偏心分量 从 GPS 天线相位中心或 IMU 测量中测至相机的量测参考点 再换算至 摄影中心 GPSGPS 偏心分量偏心分量 3 3 次测量的较差一般不应大于次测量的较差一般不应大于 5 5 cmcm MUMU 偏心分量偏心分量 3 3 次测量的较差一般不应大于次测量的较差一般不应大于 1 1 cmcm 机载 POS 系统的数据后处理软件通过处理 POS 系统在飞行中获得的 IMU 原始数据原始数据 GPS 原始数据原始数据 GPS 基准站数据基准站数据 计算得到最优的组合导航解 采用 GPS 精密单点定位 IMUIMU 和和 GPSGPS 数据联合解算的平面位置偏差不应大于数据联合解算的平面位置偏差不应大于 0 0 1515 米 高程位置偏差不应大于米 高程位置偏差不应大于 0 0 5 5 米 速米 速 度偏差不应大于度偏差不应大于 0 0 6 6 m m s s 5 航摄成果的检查验收 航摄成果的检查验收 飞行质量和摄影质量 1 1 飞行质量检查包括飞行质量检查包括 1 像片重叠度 2 像片倾斜角 3 像片旋偏角 一般不得大于 6 度 最大不得超过 8 度 且不能连续三张 4 航线弯曲度 5 航高保持 6 摄区 分区 图廓覆盖保证 7 图幅中心线和旁向两相邻图幅公共图廓线敷设航线的飞行质量 8 控制航线 构架航线 9 漏洞补摄 10 飞行记录填写等 2 2 摄影质量检查摄影质量检查 摄影质量检查包括影像的密度及反差 像点位移误差 框标和数据记录 反差 清晰度 色彩等的检查 补充 根据像片倾角的大小 航空摄影可分为 1 竖直航空摄影 凡是像片倾角 a 小于 2 3 的航空摄影称为竖直航空摄影 2 倾斜航空摄影 按其倾角的大小可分为低倾斜航空摄影和高倾斜航空摄影两种 竖直航空摄影又可分为 面积航空摄影 线状地带航空摄影 独立地块航空摄影 按照摄影比例尺的大小 航空摄影分为 1 大比例尺航空摄影 摄影比例尺大于等于 1 10 000 2 中比例尺航空摄影 摄影比例尺在 1 10 000 和 1 50 000 之间 3 小比例尺航空摄影 摄影比例尺小于等于 1 50 000 例题例题 1 以下哪个摄影机主距属于胶片中焦和宽角航摄机 D A 主距 260mm 和像场角 65 B 主距 200mm 和像场角 70 C 主距 260mm 和像场角 110 D 主距 150mm 和像场角 80 2 以下那款航摄仪是基于三行线阵 CCD 技术的测量型数字航摄仪 C A UltraCam D 数字航摄仪 B SWDC 系列数字航摄仪 C ADS40 数字航摄仪 D RMK 型航摄仪 3 以下哪个不是数字航摄仪检定的内容 D A 像主点位置与主距的测定 B 像元大小的测定 C 调焦后主距变化的测定 D 框标间距以及框标坐标系垂直型的测定 4 下列关于航空摄影时飞行质量的要求 叙述错误的是 A A 像片倾斜角一般不大于 3 个别最大不大于 5 B 航向重叠度一般应为 60 65 个别最大不应大于 75 最小不应小于 56 C 航线弯曲度一般不大于 3 D 航摄比例尺越大 像片旋角的允许值就越大 但一般以不超过 8 为宜 5 POS 系统的核心思想是采用动态差分 GPS 技术和 D 技术直接获得高精度的感测器的六个外方位元素 A Lidar B InSAR C SAR D IMU 整理范本编辑 word 6 下列对机载激光扫描系统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 机载激光扫描系统基本不需要或很少需要进入测量现场或布置地面控制点 B 机载激光扫描系统的激光脉冲信号能够部分穿透植被的叶冠 C 机载激光扫描系统是一种被动式测量方式 D 机载激光扫描系统可以进行电力线检查 7 激光雷达扫描测量得到的点云数据包括三维坐标 激光反射强度和 A A 颜色信息 B 法向量 C 辐射量 D 纹理 8 ABCD 属于航摄设计书的内容要求 A 航摄因子计算表 B 飞行时间计算表 C 航摄材料消耗计算表 D GPS 领航数据表 E 航摄费用 8 下列各项中 关于选择最佳航摄季节的原则叙述正确的是 ABCE A 摄区晴天日数多 B 大气透明度好 C 地表植被及其覆盖物 如洪水 积雪 农作物等 对摄影和成图的影响最小 D 彩红外 真彩色摄影 在北方一般避开秋季 E 彩红外 真彩色摄影 在北方一般避开冬季 9 下列各项中 关于航线敷设的原则叙述正确的是 BCDE A 航线飞行方向一般设计为东北向 B 按常规方法敷设航线时 航线应平行于图廓线 位于摄区边缘的首末航线应设计在摄区边界线上或边界线外 C 对水域 海区敷设航线时 应尽可能避免像主点落水 应保证所有岛屿覆盖完整并能组成立体像对 D 当沿图幅中心敷设航线时 平行于航摄飞行方向的测区边缘应各外延一条航线 E 航线飞行方向一般设计为东西向 10 关于航空摄影时飞行质量的要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D A 航向重叠度一般应为 60 65 个别最大不应大于 75 最小不应小于 56 B 像片倾斜角一般不大于 3 个别最大不大于 5 C 航摄比例尺越大 像片旋角的允许值就越大 但一般以不超过 8 为宜 D 航线弯曲度一般不大于 5 E 相邻航线的像片旁向重叠度一般应为 30 35 个别最小不应小于 13 11 关于航摄分区划分的原则叙述错误的是 A D A 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得大于三分之一航高 B 当地面高差突变 地形特征差别显著时 可以破图幅划分航摄分区 C 在地形高差许可且能够确保航线的直线性的情况下 航摄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划大 D 分区界线可不与图廓线相一致 E 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得大于四分之一航高 12 目前 主流的常规航空摄影机的像幅为 B A 18cm 18cm B 23cm 23cm C 36cm 36cm D 46cm 46cm 13 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对航摄仪的选择应综合考虑 但其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的要求 B A 每毫米内不少于 20 线对 B 每毫米内不少于 25 线对 C 每毫米内不少于 30 线对 D 每毫米内不少于 40 线对 14 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之比称为 C 比例尺 A 地形图 B 测图 C 摄影 D 制图 15 框幅式航空摄影属于 D 投影成像 A 正射 B 垂直 C 斜距 D 中心 16 当成图比例尺为 1 10000 时 应选择的航摄比例尺为 A 整理范本编辑 word A 1 20 000 1 40 000 B 1 10 000 1 20 000 C 1 25 000 1 60 000 D 1 7000 1 14 000 17 航摄胶片的分辨率不应小于 D 线对 mm A 55 B 65 C 75 D 85 18 1 5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时 构架航线要求 ACD A 构架航线的摄影比例尺应比测图航线的摄影比例尺大 25 左右 应有不小于 80 的航向重叠度 B 位于摄区周边的构架航线 要保证其像主点落在摄区边界线上或边界线之外 两端要超出摄区边界线 2 条基线 C 位于摄区内部加密分区间的构架航线 要保证其像主点落在所跨乘的加密分区界线两侧测图航线半条基线的范围内 D 控制航线间的交叉衔接处 要保证有不少于四条基线的相互重叠 19 进行 1 5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时 要求 CD A 同一条航线上相邻像片的航高差不应大于 20 m B 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不应大于 30 m C 航摄分区内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应大设计航高的 5 D 1 5000 和 1 25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时 对航高的要求一样 20 BD 需要进行航摄仪的检定 A 距前次检定时间超过 1 年 2 年 B 经过大修或主要部件更换以后 C 快门曝光次数超过 10000 次 20000 D 在使用或运输过程中产生剧烈震动以后 21 在平坦地区进行航空摄影时 太阳高度角应大于 A 20 度 B 30 度 C 40 度 D 45 度 22 在沙漠 戈壁滩等地面反射光强烈地区 一般不应在当地正午前后各 D 小时内进行航空摄影 A 0 5 B 1 C 1 5 D 2 23 雨后绿色植被表面水滴未干时 不应进行 C 航空摄影 A 真彩色 B 假彩色 C 彩红外 D 黑白 24 航空摄影前 宜在 D 布设人工地面标志 A 城区 B 农田 C 菜地 D 荒漠区 25 航空摄影时 为了防止影像模糊 航摄仪应加装 B A 滤光片 B 像移补偿装置 C 减振器 D 自动曝光系统 26 数字航摄影像的分辨率用 D 表示 A 像元大小 B 线对 mm C 扫描分辨率 D 地面采样间隔 27 竖直航空摄影是指像片倾角 小于 C A 0 1 B 1 2 C 2 3 D 3 4 28 中比例尺航空摄影是指摄影比例尺在 C A 1 1000 1 5000 之间 B 1 000 1 10000 之间 C 1 10000 1 50000 之间 D 1 50000 1 100000 之间 29 航摄影像上高出摄影基准面物点的摄影比例尺 A 基准面上的物点的摄影比例尺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D 小于等于 30 用已纠正过的像片确定地物的平面位置 实地测定高程的测图方法叫 A A 综合法测图 B 全能法测图 C 模拟法测图 D 解析法测图 31 对于较大面积的航空摄影测区 对于航摄仪的选择 最多可采用 B 个不同主距的航摄仪 但在同条航线上只能采用 同一主距的航摄仪 A 2 B 3 C 4 D 5 32 航摄飞行时间的计算 分区摄影时间等于分区面积除以航线间隔乘以 B 系数再除以有效速度 0 85 B 1 2 C 1 3 D 1 5 33 航摄飞行时间的计算 气象飞行时间等于摄区摄影时间乘以 B A 10 B 15 C 20 D 30 整理范本编辑 word 34 航摄时间的选定 既要保证充足的光照度 又要避开过大的阴影 对于丘陵地 小城镇太阳高度角 h 的选择应超过 C A 15 B 20 C 30 D 45 注 平地 20 山地 中等城市 45 高差特大 建筑物高的大城市 限定在正午前后 1 小时内进行 35 进行 1 5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时 下列关于飞行质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条航线上相邻像片的航高差不应大于 20 m B 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不应大于 50 m C 航摄分区内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应大设计航高的 5 D 1 5000 和 1 25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时 对航高的要求一样 解析 本题答案 A 详见 GB T 15661 2008 1 5000 1 10000 1 25000 1 50000 1 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4 1 5 1 规定 同一条航线上相邻像片的航高差不应大于 30 m 36 下列对于航线敷设原则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航线飞行方向一般设计为东西向 特定条件下亦可设计南北向或任意方向飞行 B 位于摄区边缘的首末航线应设计在摄区边界线上或边界线外 C 当相邻航线重叠度不能保证满足要求的情况时 应调整航摄比例尺 D 沿图幅中心线敷设航线时 平行于航摄飞行方向的测区边缘可不用外延一条航线 解析 本题答案 D 详见 GB T 19294 2003 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 4 5 规定 沿图幅中心线敷设航线时 平行于航摄飞行方 向的测区边缘应各沿外延一条航线 37 进行 1 10000 地形图航摄时 下面关于测区覆盖保证和按图幅中心线敷设航线时的飞行质量要求 叙述错误的是 A 按图幅中心线和旁向两相邻图幅公共图廓线敷设航线时 旁向超出分区界线最少不少于像幅的 10 B 要求一张像片覆盖一幅图和一张像片覆盖四幅图时 中心片的选择要保证图廓线距像片边缘一般不少于 2 5 cm 最少不少于 l 5 cm C 旁向覆盖超出摄区边界线一般不少于像幅的 50 最少不少于像幅的 30 D 实际航迹偏离图幅中心线一般不应大于旁向图廓边长的 1 5 解析 本题答案 A 详见 GB T 15661 2008 1 5000 1 10000 1 25000 1 50000 1 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4 1 6 1 规定 按图幅中心线和旁向两相邻图幅公共图廓线敷设航线时 旁向超出分区界线最少不少于像幅的 12 38 进行 1 5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时 对构架航线的要求叙述正确的是 A 构架航线的摄影比例尺应比测图航线的摄影比例尺大 25 左右 应有不小于 75 的航向重叠度 B 位于摄区周边的构架航线 要保证其像主点落在摄区边界线上或边界线之外 两端要超出摄区边界线 2 条基线 C 位于摄区内部加密分区间的构架航线 要保证其像主点落在所跨乘的加密分区界线两侧测图航线 1 条基线的范围内 D 控制航线间的交叉衔接处 要保证有不少于四条基线的相互重叠 解析 本题答案 D 详见 GB T 15661 2008 1 5000 1 10000 1 25000 1 50000 1 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4 18 规定 A 应有不小于 80 的航向重叠度 B 两端要超出摄区边界线 4 条基线 C 要保证其像主点落在所跨乘的加密分区界线两侧 测图航线半条基线的范围内 39 下列关于像控点布设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控制点距像片的各类标志应大于 1mm B 布设的控制点宜能公用 C 位于自由图边 待成图边以及其他方法成图的图边控制点 应布设在图廓线外 D 控制点应选择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 离开方位线的距离应小于 3cm 解析 本题答案 D 详见 GB T 7931 2008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4 1 像片控制点选点条件 控制点应选择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 离开方位线的距离应大于 3cm 40 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方式进行自动相对定向 同名点的剩余上下视差最大不得大于 mm A 0 01 B 0 02 C 0 03 D 0 04 解析 本题答案 C 详见 GB T 15661 2008 1 5000 1 10000 1 25000 1 50000 1 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4 2 3 规定 整理范本编辑 word 41 航空摄影质量对最大曝光时间的限定 除保证航摄胶片正常感光外 还应确保因飞机地速的影响 在曝光瞬间造成的像点位 移不得超过 mm A 0 01 B 0 02 C 0 03 D 0 04 解析 本题答案 D 详见 GB T 15661 2008 1 5000 1 10000 1 25000 1 50000 1 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4 2 2 规定 42 对平坦地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 欲提高高程量测精度 航摄仪宜选用 D 镜头 A 长焦距 B 中等焦距 C 较长焦距 D 短焦距 43 航空摄影测量后应绘制摄区略图 摄区略图须注记的内容有 A 摄区代号 B 分区编号 C 航线间隔 D 分区平均平面高程 E 图幅编号 解析 本题答案 ABE 44 像片控制点的高程测量在平原地通常可以采用 ABDE 方法进行施测 A 测图水准 B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C GPS 拟合高程测量 D 三角高程导线 E 独立交会高程点 45 像片图测图时 应补测的内容有 ABDE A 影像模糊地物 B 被影像或阴影遮盖的地物 C 航摄后被拆除的建筑物 D 航摄时水淹 云影地段 E 不满幅的自由图边 第二部分 摄影测量考点解析第二部分 摄影测量考点解析 1 1 摄影测量的任务 摄影测量的任务 严格建立像片获取瞬间所存在的严格建立像片获取瞬间所存在的像点与对应物点之间的几何关系 像点与对应物点之间的几何关系 像点与对应物点之间几何关系的恢复可以通过模拟的 解析的或数字的模拟的 解析的或数字的方法实现 2 2 摄影测量的分类摄影测量的分类 A 按照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不同 摄影测量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地形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两大类 非地形摄影测量一般指近景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一般指近景摄影测量 测量的精度较高测量的精度较高 B 摄影测量也可按摄影站的位置或传感器平台分为航天航天 卫星卫星 摄影测量 航空摄影测量 地面摄影测量摄影测量 航空摄影测量 地面摄影测量等 航空摄影测量测绘的地形图比例尺一般为航空摄影测量测绘的地形图比例尺一般为 1 1 500500 到到 1 1 5 5 万 万 3 3 摄影测量的发展摄影测量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 摄影测量已有近 170 年的发展历史了 概括而言 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法 解析法和数字化模拟法 解析法和数字化三个发展阶段 4 4 摄影测量的内容 摄影测量的内容 A A 基于单张或多张像片信息获取 基于单张或多张像片信息获取 B B 被摄物体的影像获取方法 被摄物体的影像获取方法 C C 影像信息记录和存储方法 影像信息记录和存储方法 一 一 摄影测量基础摄影测量基础 2 12 1 1 1 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航航摄像片是地面景物的摄像片是地面景物的中心投影构像中心投影构像 而地图则是地面景物的而地图则是地面景物的正射投影正射投影 像点位移 它包括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和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后者又称为投影差 后者又称为投影差 航摄像片上所存在的倾斜位移与投影差倾斜位移与投影差决定了其不能直接作为地图使用 可用像片纠正像片纠正的方法予以改正 2 2 1 1 2 2 地面起伏引起的投影差地面起伏引起的投影差 投影差具有如下性质 投影差具有如下性质 1 越靠近像片边缘 投影差越大 在像底点处没有投影差 2 地面点的高程或目标物体的高度越大 投影差也越大 3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摄影机的主距越大 相应的投影差越小 城区航空摄影时 为了有效减小航摄像片上投影差的影响 应选择长焦距摄影机长焦距摄影机进行摄影 2 2 1 1 3 3 航摄像片的内 外方位元素航摄像片的内 外方位元素 1 内方位元素 包括三个参数 即摄影中心到像片的垂距 F 主距 像主点在像片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 X0 Y0 2 外方位元素 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 6 个参数 3 个线元素和 3 个角元素 外方位外方位 3 3 个线元素是用来描述摄影瞬间 个线元素是用来描述摄影瞬间 摄影中心摄影中心 S S 在所选定的地面空间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在所选定的地面空间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外方位外方位 3 3 个角元素是用来描述摄影瞬间 个角元素是用来描述摄影瞬间 摄影像片摄影像片在所选定的地面空问坐标系中的空间姿态 在所选定的地面空问坐标系中的空间姿态 俯仰角 滚动角和航偏角俯仰角 滚动角和航偏角 外方位元素的确定需要利用地面控制信息地面控制信息 整理范本编辑 word 2 2 1 1 4 4 中心投影的共线方程中心投影的共线方程 1 1 共共线线方方程程 即在摄影成像过程中 摄影中心摄影中心 S S 像点 像点 及其对应的地面点及其对应的地面点 A A 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 2 2 共共线线方方程程的的主主要要应应用用 包括 1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和多像空间前方交会 2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光束法平差中的基本数学模型 3 构成数字投影的基础 4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 DEM 与共线方程制作正射影像 5 利用 DEM 和共线方程进行单幅影像制图 等等 2 2 1 1 5 5 像点坐标的量测像点坐标的量测 1 1 影像的内定向 影像的内定向 目的实现扫描仪坐标到像片坐标目的实现扫描仪坐标到像片坐标 2 2 相对定向与绝对定向 相对定向与绝对定向 相对定向 恢复两张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相对定向 恢复两张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 这样建立的立体模型称为相对立体模型 相对立体模型 其比例尺和方位均是任意的其比例尺和方位均是任意的 绝对定向 绝对定向 然后 在此基础上 将两张像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平移 旋转和缩放 以达到恢复绝对位置的目的一个整体进行平移 旋转和缩放 以达到恢复绝对位置的目的 1 1 相相对对定定向向 相对定向元素共有相对定向元素共有 5 5 个个 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 通过自动量测 6 6 对以上同名点的像片坐标对以上同名点的像片坐标求出 2 2 绝绝对对定定向向 绝对定向需要借助地面控制点来进行 绝对定向需要借助地面控制点来进行 解析法绝对定向的基本数学模型是三维空间相似变换 模型中共有 7 个待定参数个待定参数 为了求出这 7 个参数 至少需要已知至少需要已知 2 2 个个 平高控制点和平高控制点和 1 1 个高程控制点的坐标 个高程控制点的坐标 而且而且 3 3 个控制点不能在一条直线上个控制点不能在一条直线上 实际生产中 一般是在模型四角布设 4 个平高控制点 因此 有多余观测值 可按最小二乘法平差解求 3 3 技术设计技术设计 3 1 概述 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 测绘技术设计文件主要包括测绘技术设计文件主要包括 项目设计书 专业技术设计书以及相应的技术设计更改文件项目设计书 专业技术设计书以及相应的技术设计更改文件 3 2 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任务分析 项目设计编写 设计实施 项目设计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概述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引用文件 成果 或产品 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设计方案 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 附录等 7 部分内容 3 3 专业设计 3 3 3 3 1 1 任务分析任务分析 包括包括 1 1 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 2 2 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3 3 确定设计方案 确定设计方案 3 3 3 3 2 2 专业设计书编写基本内容专业设计书编写基本内容 设计书的基本内容包括任务概述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引用文件 成果 或产品 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技 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4 4 影像资料收集与预处理影像资料收集与预处理 4 1 1 航摄影像分析 根据具体成图比例尺及相应技术指标要求 分析确定适宜的航摄影像资料 有模拟影像和数字影像模拟影像和数字影像两种 模拟影像一般成图 比例尺与航摄比例尺 地面采样距离的对应关系如表 8 4 1 所示 表 8 4 1 成图比例尺与航摄比例尺 地面采样距离的对应参考关系 成图比例尺航摄比例尺地面采样间距 GSD cm 1 5001 2000 1 35004 7 1 10001 3500 1 70007 14 1 20001 7000 1 1 4 万14 28 1 50001 1 万 1 2 万20 40 1 1 万1 2 万 1 4 万40 80 1 2 5 万1 2 5 万 1 6 万50 120 1 5 万1 3 5 万 1 8 万70 160 2 数字影像一般成图比例尺数码相机像素地面分辨率的对应关系如表 8 4 2 所示 表 8 4 2 成图比例尺与数码相机像素地面分辨率的对应参考关系 成图比例尺地面分辨率 m 整理范本编辑 word 1 500优于 0 1 1 1000优于 0 1 1 2000优于 0 2 1 5000优于 0 5 1 1 万优于 1 0 1 2 5 万优于 2 5 1 5 万优于 5 0 4 4 3 3 预处理预处理 4 4 3 3 1 1 航空遥感影像预处理航空遥感影像预处理 航空遥感影像预处理包括 模拟航空摄影获取的底片扫描和数宇航空摄影获取的数字影像几何处理 1 1 模拟影像预处理 模拟影像预处理 1 底片扫描分辨率的确定 2 扫描参数调整 3 扫描质量 4 影像增强 影像增强采用滤波和直方图拉伸的方法滤波和直方图拉伸的方法对原始影像进行增强处理 使影像直方图尽量呈正态分布 扫描分辨率依据成图比例尺和航空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和航空摄影比例尺确定 具如果采用大比例尺航摄资料 扫描分辨率最大不得超过 60 m 2 2 数字影像 数字影像 主要包括影像增强 降位处理 匀光处理 影像旋转等主要包括影像增强 降位处理 匀光处理 影像旋转等 影像增强 采用滤波和直方图拉伸的方法采用滤波和直方图拉伸的方法 影像旋转 将数字影像或扫描数据旋转为与飞行方向一致将数字影像或扫描数据旋转为与飞行方向一致 使之保持正确的航向重叠度和旁向重叠度航向重叠度和旁向重叠度 4 4 3 3 2 2 航天遥感影像预处理航天遥感影像预处理 1 影像格式转换 从遥感卫星地面站获得数据一般为通用二进制数据 外加一个说明性头文件二进制数据 外加一个说明性头文件 转换为可以利用的格式 TIF 或 IMG 等 2 轨道参数提取 3 影像增强 采用对比度增强 直方图增强和图像间算术运算对比度增强 直方图增强和图像间算术运算的方法对原始影像进行增强处理 4 去除噪声 滤波 常用的滤波有低通滤波 高通滤波 带阻滤波 带通滤波 同态滤波低通滤波 高通滤波 带阻滤波 带通滤波 同态滤波等 5 去薄云处理 灵活修改照度增益 反射率增益和截取频率修改照度增益 反射率增益和截取频率这三个参数值 即可达到较好的去云效果 6 降位处理 原始影像不是 8 BIT 需要在影像增强后做降位处理 每个像元统一转换为 8 BIT 即影像的灰度值在 0 255 之 间 7 多光谱波段选取 8 匀色处理 采用直方图均衡化和直方图匹配方法 5 5 区域网划分与像片控制测量区域网划分与像片控制测量 1 像片控制测量基本作业流程包括影像资料准备 区域网划分 控制点目标选取 控制点野外施测 成果整理等影像资料准备 区域网划分 控制点目标选取 控制点野外施测 成果整理等 5 1 区域网划分 1 基本概念 区域网的大小和像片控制点的跨度主要依据成图精度 摄影资料条件以及对系统误差的处理等因素有关 3 区域网分为 平面区域网和平高区域网平面区域网和平高区域网 5 2 像片控制测量 是在实地测定用于空三加密或直接用于测图定向的像片控制点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量工作 像片控制测量的布点方案分为全野外布点方案 非全野外布点方案和特殊情况布点全野外布点方案 非全野外布点方案和特殊情况布点方案等几种 1 全野外市点方案 这种布点方案精度高但费工时 只有在遇到下列情况时才采用 1 航摄像片比例尺较小 而成图比例尺较大 内业加密无法保证成图精度 2 用图部门对成图精度要求较高 采用内业加密不能满足用图部门需要 3 由于设备限制 航测内业暂时无法进行加密工作 4 由于像主点落水或其他特殊情况 内业不能保证相对定向和模型连接精度 2 非全野外布点方案 按航线数分为单航线和区域网单航线和区域网两种 3 特殊情况的本点方案 5 5 2 2 3 3 主要作业方法及要求主要作业方法及要求 整理范本编辑 word 1 控制点目标选取 航外像片控制点应满足下列条件 1 像片控制点的目标影像应清晰易判别 航外像片控制点一般应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重叠范围内 如困难选在五片重叠范围 2 航片像片控制点距像片边缘不小于 1 1 5 CM 对于数字影像或卫星影像控制点距像片边缘不小于 0 5 CM 即可 3 立体测图时每个像对四个基本定向点离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不超过 1 CM 最大不能超过 1 5 CM 四个定向点 的位置应近似成矩形 4 控制点应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 5 位于不同方案布点区域间的控制点应确保精度高的布点方案能控制其相应面积 并尽量公用 2 控制点野外施测 1 刺点目标的选择要求 平面控制点的刺点目标 平面控制点的刺点目标 应选在影像清晰 能准确刺点的目标点上 一般选在线状地物的交点和地物拐角上 如道路交叉点 线状地物的交角或地物拐 角应在 30 度 150 度之间 以保证交会点能准确刺点 在地物稀少地区 也可选在线状地物端点 尖山顶和影像小于 0 3 MM 的点状地物中心 弧形地物和阴影等均不能选做刺点目标 高程控制点的刺点目标 高程控制点的刺点目标 应选在高程变化不大的地方 一般选在地势平缓的线状地物的交会处 地角等 在山区常选在平山顶以及坡度变化较缓的圆山 顶 鞍部等处 狭沟 太尖的山顶和高程变化急剧的斜坡不宜做刺点目标 平高控制点的刺点目标 平高控制点的刺点目标 应同时满足平面和高程的刺点要求 2 控制点的编号 整饰和注记 实际作业中一般用 P P 代表平面点 代表平面点 G G 代表高程点 代表高程点 N N 代表平高点代表平高点 同期成图的一个测区内要分别统一编号 采用字母后附加数字的方法 编号顺序采用同一航线从左到右 航线间从上到下的顺序 编号中不得出现重号一航线从左到右 航线间从上到下的顺序 编号中不得出现重号 3 3 刺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刺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应在所有相邻像片中选择影像最清晰的一张像片用于刺点选择影像最清晰的一张像片用于刺点 2 刺孔要小而透 针孔直径不得大于不得大于 0 0 1 1 mmmm 3 刺孔位置要准 不仅目标要判读准确 而且下针位置也要准确 刺点误差应小于像片上刺点误差应小于像片上 0 0 1mm1mm 4 同一控制点只能在一张像片上有刺孔 5 同一像片控制点在像片上只能有一个刺孔 6 所有国家等级的三角点 水准点及小三角点均应刺点 7 各类野外像控点根据刺孔位置在实地打桩 以备施测时用 4 控制点的反面整饰 控制点的反面整饰 在像片反面控制点刺点位置上标注 符号标出点位 注记点名或点号及刺点日期 刺点者 检查者均应签名 用彩色颜料在刺孔像片的正面进行整饰和注记 用分数形式进行注记 分子为点号或点名 分母为该点的高程 5 像控点平面坐标和高程的施测 测量工作必须遵循 从整体到局部 先控制后碎部 的原则 测量地面点的高程也遵循 由整体到局部 的原则 6 6 控制点接边 控制点接边 控制测量结束后 应及时与相邻图幅或区域进行控制接边 控制接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本幅或本区如需使用邻幅与邻区所测的控制点 如果符合要求 则转刺 同时将成果转抄到计算手簿和图历表上 2 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烹饪大厨专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旅游规划与管理实务应用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健身教练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安全检测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柜台理财师专业技能水平评定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登高架设作业安全知识测试及答案
- 2025年宠物训练师导盲犬笔试题集
- 2025年宁夏安全员安全操作规程及答案
- 2025年工商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服装设计师专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
- 教学质量分析与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 德育工作培训课件
- 口腔护理教学课件设计与实施要点
- 中医诊所安全管理制度
- 2024年海南三亚市海棠区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
- 耳石症诊断与治疗讲课件
- 空管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校外集体配餐管理制度
- 期货实物交割管理制度
- T/CHES 43-2020水利水电工程白蚁实时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