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0年、“十一五”工作总结暨 “十二五” 、 2011年工作要点“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目标,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人事公共服务为平台、人事政策法规为保障,强力推进就业促进工程、大力实施社会保险增值计划、着力开展维权强基行动、全力推行能力提升规划,协调推进了“十一五”人事编制和劳动保障各项事业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县的经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一、人事编制工作部分(一)人事工作。1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考核和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公务员管理,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规范公务员进、管、出三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公务员日常管理,认真做好公务员信息管理。一是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2006年,按照实施公务员法有关精神,县级政府机关和乡镇机关有988人登记为公务员,31人确定为暂缓登记,3人明确为不予登记;二是建成了以四川省公务员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的信息完整、准确的公务员数据库,此后每年均根据公务员法对新录用公务员进行登记完善。到2010年,我县登记有公务员1070名;三是根据省、市的要求,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有序进行。到2010年,我县共有县卫生监督所、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等35个单位批准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231人通过由省人事厅组织的统一考试、考核,登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进入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队伍。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了全县公务员公务员法、公共经济、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保密法的学习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公务员队伍和政府部门学法用法能力,提高了执法水平。严肃认真地做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2006年,根据川人发(2006)46号、47号、48号文件精神,完成全县600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分配制度改革,并从2006年7月1日执行新的工资标准。强化年度考核,狠抓作风建设。按照四川省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办法的要求,完成全县机关事业一般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针对近年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出现的流于形式,个别单位优秀评定搞论资排辈的问题,我局在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中采用了明确考核指标、量化测评的考核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强化规范管理,做好人力资源调配。制定并经县编委会通过了xx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配试行规定,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调配程序,保证干部在行业、部门之间的合理分布及部门内的合理配置,注意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鼓励和支持到基层单位工作。与县教育局共同拟定了xx县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将“支教”、“上挂学习”等不改变人事隶属关系的柔性流动方式纳入了人事部门的规范管理,有效堵塞了人事管理上的漏洞。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依照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的原则,原普威林区公安分局(6名)和长江森林公安局小得石派出所(8名)共14名在岗已授衔民警由我县政府接收并统筹安排,离退休民警随原单位一并移交,实行属地主管部门归口管理;xx市普威林业局职工医院和攀钢湾丘基地职工医院成建制交由我县管理,将接收的29名取得卫生及财务相关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主要聘用安置在全县各乡镇卫生院。2以服务为宗旨,严格履行工资基金管理职能,及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各项工资福利待遇。为了充分调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加强职工权益保障,会同相关单位研究完善并报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的通知、关于印发xx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和关于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疗养工作的通知,对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贯彻实施带薪年休假作出了相关要求,并对职工疗养的条件、方式、时间、补助标准、指标、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规范,依法依规依政策保障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及正常福利待遇。做好工资管理日常服务工作。圆满完成工资年报和离退休人员退休生活费统计年报和分析工作;认真做好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审核、职工死亡抚恤、遗属生活补助及各项工资待遇的审批工作;严格退休手续,做好病退、提前退休的审批工作。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在完成对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摸底调研基础上,2009年我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全面开展,教师基础性绩效工资已审批完毕,共为1697名在职义务教师和538名退休义务教师办理了绩效工资和退休生活补贴。奖励性绩效工资正在进一步实施。 3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管理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管理。2005年底,全县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人员2849人,其中,中高职665人,初职2184人。为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实现专业技术人员在各行各业中的带头作用,一是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工作;二是加强继续教育,组织全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高新科技知识、知识产权公需科目等科目的学习,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截至2010年10月,我县有专业技术人员共计2931人,其中,高级职称191人,中级职称1019人,初级职称1721人;三是强化管理,认真做好每年年度考核工作。通过改革我县机关工勤岗位和事业单位新补充人员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考试聘用形式与程序、工资保险待遇、职务职称、考核、续聘与解聘、回避、监督等制度进一步深化了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进行充分调研,经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xx县机关新进工勤人员和事业单位补充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米委办发20077号),今后除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确认,采用调任、引进或个别选调方式聘用的人员外,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将全部实行考试聘用按合同管理。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根据全县年度补充聘用计划组织补充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聘考试。改革事业单位人员补充方式,推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凡进必考”制度。在招聘工作中我局始终按照 “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完善笔试、资格审查、面试、体检等环节,主动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进行监督,每一进程都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面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加大了公开程度,打造“阳光人事”。到2010年,通过公开招聘共为我县事业单位聘用478名工作人员。其中教育系统167名、卫生系统64名、其他事业单位247名,并对新聘用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4全力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大中专毕业生人事代理工作。认真做好人事编制工作中法律、法规、政策、工作信息、办事流程等方面的对外公开工作,在做好人事代理等传统人事公共服务项目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拓展人事服务领域,为企业人才需求提供人事服务,推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5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西部大学生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一村一居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面试、体检、聘用及培训工作,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从2006年起我县被列入了省“三支一扶”重点工作县,先后有20名高校毕业生到我县开展“三支一扶”活动。认真组织落实了选聘到村任职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干部的生活补助及其它相关待遇。在2009年、2010年的事业单位公开考聘工作中,专门抽出了部分岗位面向在xx县服务的“志愿服务西部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特岗教师”、“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招聘。同时,针对2006年招聘的112名西部边远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的“特岗教师”在我县服务期已满的问题,会同县教育局对其中自愿留任且服从分配的人员从学校考核和全县教育教学能力集中面试考核两方面进行了考核,对考核合格的85名2006年招聘的“特岗教师”,选聘到我县各农村中小学校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6切实做好军队转业干部维稳解困工作。根据省市有关政策要求,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及家属的安置工作,落实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措施,维护社会稳定。我县共有企业军转干部13名,我局坚守“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可控”的工作底线,确保企业军转干部救助、补助及时、足额落实到位。每年在春节、八一、国庆等重要节日和一些重要时段,组织慰问特困人员,及时启动企业军转干部防控预案,成功地做好了稳控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二)人才工作。1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省、市对人才工作的要求,为实现“特色经济强县、构建和谐xx”的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拟定并印发了xx县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培养选拔管理办法(试行)、xx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和xx县优秀人才奖励办法(试行)。 帮助引进人才解决家属就业安置、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开展节日慰问等活动;为切实解决引进人才住房问题,拟订了xx县人才大楼使用办法(试行),基本明确了入住对象及条件、房屋的使用及管理等政策,为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现已有16引进的名高层次人才入住。从爱护干部,关心人才的角度出发,树立“以人为本”、“预防在先”、“身心并重”的保健理念,会同县委组织部于2009年3月20日5月20日组织开展了对我县2904名干部知识分子到县医院健康检查工作,并建立了干部知识分子健康档案,进行数据库管理,便于今后资料的可查性和对疾病规律的相关分析,使体检更具有实效性。加大对县教育、卫生系统的投入力度,完成县人民医院、xx中学校、县第一初级中学校、县第三初级中学、县第一小学校、“四合一”医院的新扩建等项目,从硬件上为我县吸引优秀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平台。2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大。根据县委、县政府适度超前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精神,结合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事业单位引进优秀人才工作意见、xx县卫生医疗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五年来,会同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察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规划建设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等用人单位到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地的高等院校共引进339名我县急需紧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其中教育类毕业生140人,卫生类毕业生40人,其它类毕业生59人。针对我县人才队伍总量偏低,专业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稀少,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突出,年龄老化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建立无障碍人才引进机制,破除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壁垒和体制性障碍,着眼于学科上层次、专业上水平,按照“一人一策、特事特办”的原则,采取“先用后调”、“先聘后调”等灵活方式,简化程序,缩短时限,进一步拓宽了引才聚才渠道。五年来共引进教育、卫生系统中高层次人才82人。3关注民生,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是开展我县高校毕业生创业情况调查,编印了xx县大学生就业创业宣传资料;二是完成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帮扶服务工作,从2009年起共指导帮扶我县31名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开辟引才新途径,并为2009年自主创业的20名高校毕业生发放了创业补助金9万元。4实施农村人才开发工作。根据xx市人事局关于开展农村骨干人才培训的通知要求,于2009年举办了农村骨干人才培训会,使农村骨干人才能尽快掌握新的农业科技和营销知识、适应新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为我县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2008年6月12日,我县xx镇中药生物菌研究、生产专家谢永林,湾丘乡热水村党支部书记陈朝华,撒莲镇禹王宫村党总支书记、农村经纪人李波,草场乡克郎村科技养殖户杨世军,新山乡生猪养殖户万启明,白坡乡张门扎村党支部书记褚少军等六名同志在“xx市农村优秀人才表彰大会”上由市政府授予了 “xx市农村优秀人才”称号并获得表彰。初步建立了农村人才信息库,在白马镇、普威镇建立了2个农村人才超市。充分发挥县级农业部门的人才技术优势,鼓励和组织县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在撒莲镇建立了以水果、蔬菜为主的农业专家示范基地,在xx镇和白坡乡建立了核桃种植专家示范基地,在草场乡建立了草场(普威)烟草种植专家示范基地。继续做好了以县医院为基地的卫生专家基地建设,(三)编制工作。1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和制度,规范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认真贯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一是扎实抓好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工作,每月定期开展编制与实有人员清理及数据更新工作。二是明确了由组织、人事、编办、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财政供养人员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职责,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沟通完善管理,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工作,确保了机构编制管理规范有序。根据中央、省、市相关文件规定,按照审批权限,结合xx县实际情况,以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及时进行了部分单位的机构、编制设置、调整工作。深入贯彻执行规范四川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试行),依法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强化事业单位日常监督管理,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日常监管的途径与方式。截止2010年4月,全县实有事业单位247个,其中乡镇事业单位有54个,县级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有193个。为有效控制全县机构增设,编制增长,切实加强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加快全县机构编制人员实名制管理工作的进程,印制了xx县机构编制管理卡。于2010年11月起在各乡镇、各机关事业单位试点推行机构编制证卡制度。2顺利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根据省、市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积极探索以人为本、注重实际、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新路子,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制定了xx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顺利实施了全县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截止10月31日,完成了全县187个事业岗位设置报批和核准工作,设置3719个岗位,其中管理岗位313个,专业技术岗位3167个,工勤技能岗位239个,进一步革除了事业单位管理方式单一、用人机制不灵活、工作效率不高等弊端,使人事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基本完成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首次定岗确认。 3切实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和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文件精神,按照xx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xx县乡镇机构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攀编发200864号)规定,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从2007年4月开始拟定上报方案,于2009年下发了中共xx县委办公室 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米委办发200923号),到2009年6月全面结束。此次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按照文件规定的乡镇机构限额,根据各乡镇的综合指数,科学合理地细化了各行政、事业机构设置、职能,进一步明确了乡镇政府的具体事权范围和工作职责,将县农牧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管理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人员整体划转由乡镇管理,理顺了人员管理关系。按乡(镇)机构改革的有关要求,同时启动了乡(镇)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拟定了xx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意见、xx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xx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xx县关于乡镇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自聘人员清退处理意见等相关政策,以保证乡镇机构改革与兽医、广播、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4规范公(业)务用车管理。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县级部门公(业)务用车管理,掌握全县县级各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情况,根据中共xx县委办公室 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米委办发200842号)文件要求,会同县财政局组织开展了县级各部门公(业)务用车车辆编制登记工作。5积极开展调研,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结合开展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于2009年4月底联合县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计生服务站等县乡部门职能、职责、工作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积极应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要求,做好以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为主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组织实施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环保、国土、安全生产、动物卫生监督等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执法体系建设工作按上级安排正稳妥推进。6积极稳妥组织实施政府机构改革。2010年,根据中央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精神,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报经省委编办备案同意,市委、市政府批准,印发了xx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关于xx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并于11月12日召开了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二、社会和劳动保障工作部分(一)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就业局势基本稳定。1实施就业富民工程,保持就业局势稳定。2006年2010年,全县新增就业人数达7008人,其中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918人,帮助困难对象再就业1913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6%控制在4.0%以内,确保了就业局势的稳定。2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帮助城乡劳动者就业。认真贯彻省、市出台的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的相关政策。2006年2010年,全县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401本,发放社会保险补贴739万元,发放培训补贴125.6万元,发放职业介绍补贴7.17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72万元,有力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扎实工作,推动就业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建立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具体目标任务,实行层层分解,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考核;二是多途径、多渠道宣传就业促进新政策,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三是创新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模式,首次由县财政出资50万元设立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五年来,全县共计发放贷款572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3293人就业;四是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全县共有20户困难企业享受到了失业保险基金扶持,其中支付岗位补贴86.01万元,支付社会保险补贴金额73.64万元,为稳定就业局势起到了积极作用;五是积极争取“7.27”洪灾援助政策,向受灾人员发放就业援助优惠证;六是就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七是认真开展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援助服务活动,有效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4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十一五”期间,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城乡新成长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全面开展创业培训,有效提高了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20062010年,全县共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527人,培训后再就业率达66%;培训农村劳动者14496人,组织开展创业培训1381人,创业成功890人,创业成功率达64%;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32027人次。5创建创业型城市,带动全民充分就业。2009年xx市被列为全国82家创业型试点城市之一。县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创建措施,鼓励全民积极创业,充分扩大和带动失业人员就业。通过举办创业培训班,全面提升劳动者的创业技能。20092010年,全县共有928名学员参加了创业意识培训,133名学员参加了创业能力培训,242人实现创业,带动688人就业。6加强劳务开发,做好农民工工作。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促进农民工就业为主线,以做好农民工培训、权益保障和就业服务工作为重点,全面推进了全县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到今年10月底,全县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35500人,实现劳务收入30660万元。20062010年就业工作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年度新增城镇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2006131010984263.8200712879363213.68 200813149764133.632009155010964713.51201015478122823.16(二)社会保险工作成效显著,社保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1狠抓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确保参保人员待遇及时支付。“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扩面工作力度,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取得显著成绩。一是把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临时工、农民工和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纳入养老保险参保对象;二是把高风险企业和农民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了工伤保险;三是把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纳入生育保险;四是推进社会保险诚信制度建设,督促企业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应缴尽缴,从而使各险种覆盖人数不断增加。截止2010年10月底,全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321人、6725人、21198人、11488人、12584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全面完成规划目标。确保了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了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各项待遇的按时按规定报销和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了明显的提高。20062010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基金收支情况年度参保人数(人)离退休人数(人)征收养老保险费(万元)养老金支出(万元)目标数完成数目标数完成数目标数完成数目标数完成数200652006057240022011100315014001663200757006737250023211360428015502445200862008101260023971600583817003116200967009359270035161850105081850465620107200173212800374821006000200055002006-2010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基金收支情况表年度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人)统筹基金(万元)个人帐户(万元)公务员补充险种(万元)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人)总计在职退休收入支出收入支出收入支出目标数完成数目标数完成数目标数完成数目标数完成数目标数完成数目标数完成数目标数完成数目标数完成数目标数完成数完成数200693601140764307735293036727441048709.3424562640471.3565201.2200156.693-20079380121856300838930803796758.5576735.6557577.9763521.3660202.4303169.21254800200893801458562001044031804145746.41024753.5709577.9913571.51129204313181.820218941200994001560461001146533004139741.61500803.8461627.9701621.5104720419118524223308201094502119860501732634003872788.51698846.9544667.7672651.57862042131901162332920062010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基金收支情况年度参保人数(人)征收失业保险费(万元)支付失业保险金(万元)目标数完成数目标数完成数目标数完成数200656006126140292.03204138.9200757006216142243185132.8200858006301145292.9418388.5420095800640614523715752.00201059006725147352.1515650.7720062010年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基金收支情况年度参保人数(人)征收工伤保险费(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万元)目标数完成数目标数完成数目标数完成数2006200060713556302820072500655544179356720083000669152206407120093500689461186452092010400011488702405010020062010年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基金收支情况年度参保人数(人)征收生育保险费(万元)支付生育保险待遇(万元)目标数完成数目标数完成数目标数完成数2006200071457324.592007250074348525112008300075689695.11120093500780510565.221201040001258411655.322“十一五”与“十五”末五项社会保险主要指标变化情况表各项社会保险2005年12月2010年10月增减比(%)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人)554017321312.65征收基金(万元32支付待遇(万元1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人)59106725113.79征收基金(万元)80.51352.15437.40支付待遇(万元)186.1550.77-72.73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人)1064121198199.21征收统筹基金(万元)4431698383.30征收个人账户基金(万元)196672342.86统筹基金支出(万元)471544115.50个人账户基金(万元)504786155.9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人)235311488488.23征收基金(万元)32240750.00支付待遇(万元)22100454.55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人)197512584637.16征收基金(万元)2465270.83支付待遇(万元)722314.292狠抓养老保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十一五”期间,劳动保障部门把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工作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加大扩面征缴力度,确保了全县3748名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2006年2010年累计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7380万元,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一是养老保险市级统筹进一步完善,2009年11月起全县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市级社保机构集中统一发放管理;二是认真贯彻川办函2008185号文精神,解决“超龄”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经过艰苦的努力,将全县1103名超龄人员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范围,在制度上实现了城镇所有劳动者养老保险全覆盖。三是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2009年12月28日,xx县成为首批国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使养老保险实现了全县城乡居民全覆盖。全县2.4万名符合条件的老年农民从2010年1月起按时足额领取到每月60元基础养老金,到2010年10月底,全县参保人数达88547人,其中参保缴费人数达到63982人,参保率达到 83.7%。四是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迈上新台阶。连续六年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调整,到2010年,全县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平均达了1229.52元,为促进xx县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3狠抓医疗保险工作,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启动了农民工医疗保险,开展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逐步提高了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减轻了个人负担,使参保人员分享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一是实现了市级统筹。2008年底,xx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纳入xx市统筹,提高了统筹层次,统一了政策,降低了起付标准,提高了报销比例,实现了医院前台结账,方便了参保职工。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居民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制度。2008年,实行了定点、限额、包干和网络前台结算管理,分段按比例报销的居民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制度。2009年,结合实际调整了普通门诊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参保居民的门诊待遇。三是完善了城镇职工慢性病门诊医疗补助办法,实现了前台结算,缓解了参保人员垫付费用压力;完善了公务员医疗补助。四是解决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问题。700余名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原缴费部分由上级补助,并给予了退还。4狠抓失业、工伤、生育工作,三项保险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期间,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建立了统一缴费基数和费率,统一待遇支付标准,统一基金收支管理,统一调剂使用保险金的市级统筹运行机制。累计共有3438名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发放失业保险金463.01万元。贯彻落实了xx市企业老工伤保险待遇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意见,无偿将12名老工伤人员纳入市级统筹管理。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12584人。5落实金保工程,实现五险合一。“十一五”期间,随着“金保工程”的顺利推进,实行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险合一”集中统一征管模式。一是清理、优化业务流程,整合经办机构人力资源,合理设置岗位,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参保单位和职工。二是贯彻“五险合一、集中征收、集中财务、集中支付”的社会保险经办模式,截止2008年9月,向市里上解结余基金8845万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8026万元、失业保险基金84万元、工伤保险基金579万元、生育保险基金156万元。三是把金保工程网络延伸了各乡镇、各社区,把劳动保障服务做到职工群众身边。6落实特殊政策,减轻企业负担。2009年以来,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影响,通过贯彻落实“五缓四降”特殊政策,有力支持企业走出困境。两年共为3户企业缓缴五项社会保险金额达413万元,其中:养老保险328万元、医疗保险44万元、失业保险17万元、工伤保险21万元、生育保险3万元;通过降低费率,少征收社会保险基金817万元。(三)大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发展稳定和谐劳动关系。“十一五”期间,为有效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工作,大力开展了维权行动。一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加大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用人单位遵守法律法规和劳动者执法维权的意识大大增强,及时妥善地处理了各种举报投诉案件和群体突发事件。二是出台了xx县工程建设领域民工工资保障暂行办法,有力地规范了全县工程建设领域劳动用工行为,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拖欠、克扣民工资行为,保障了民工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截止2010年10月底,共办理民工工资保障手续4523672.5元,其中缴纳现金506153元。三是不断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推进和谐工业园区、和谐企业、诚信企业创建工作,命名表彰了13户和谐企业,树立了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标杆,推动了企业自觉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行动。四是积极推动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网络覆盖到了白马工业园区、主城区和重点乡镇,实现劳动保障监察的网络监督、网上办理业务和无缝隙管理。五是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签订率稳步提高;完善企业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工资分配工作扎实推进;积极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资分配宏观指导继续加强;集体合同得到有效推行。六是强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及时办结了每件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七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了劳动保障维稳、综治、信访工作。2010年工作总结一、人事编制工作部分(一)业务目标完成情况1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和要求,分步实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完成了全县事业单位1194名工作人员津贴补贴清理核查工作。2抓好各类人才培养,组织实施xx县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和培养管理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实施优秀人才奖励工作。为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推荐上报了教育系统5名优秀教育工作者、4名师德标兵、6名优秀班主任、22名优秀教师及1名模范校长人选。3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结合乡镇和政府机构改革,有序在各乡镇、各单位推行xx县机关事业单位编制证(卡)制度。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与xx学院等院校的合作,组织实施了1400名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保密管理和信息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组织实施了3110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公需科目的继续教育工作。5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按照省、市、县相关文件要求,截止10月31日,完成了全县187个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报批和核准工作,设置3719个岗位,其中管理岗位313个,专业技术岗位3167个,工勤技能岗位239个。6牵头抓好农村人才开发工作,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完善xx镇南厂村核桃种植专家示范基地和县人民医院卫生专家示范基地的建设管理工作。新建草场(普威)现代烟草种植专家示范基地。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县委、县政府签订了2010年度xx县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责任书,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深入贯彻执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党员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确保全局无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8切实加强维稳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增强维稳意识,强化工作责任,扎实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稳妥排查处理体制改革、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积极化解矛盾,妥善研究遗留问题的处理。在今年春节前开展了企业军转干部的走访慰问活动,切实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的解困维稳工作,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企业军转干部到省进京的集体访和非正常访。9积极完成挂钩联系乡的帮扶工作,切实履行挂钩牵头单位职责。按照要求开展好计划生育、安全、卫生、精神文明、档案等各项相关工作,确保年终考评为合格以上等次。(二)创新工作完成情况。1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与县委组织部研究,制定并印发了xx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轮岗暂行办法,在部分机关事业单位重要岗位探索开展职位轮换工作。2在县医院探索建立卫生类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机制。 (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1针对我县人才队伍总量偏低,专业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稀少,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突出,年龄老化等问题,我局积极组织协调相关单位研究解决方案,于6月会同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察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等用人单位到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地的高等院校引进了部分我县急需紧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签订协议的毕业生共有65人,其中教育类专业毕业生27人;卫生类专业毕业生21人;其它类专业17人,已于8月内先后报到上岗。2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结合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根据国家、省、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的规定,我县于2010年8月9月面向社会公开考试聘用了4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卫生事业单位20名,乡(镇)事业单位14名,县水利工程管理中心4名,县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名。此次聘用考试中还专门抽出了5个岗位面向在我县服务的“志愿服务西部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及“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目前,按程序招考工作结束,已签订聘用合同上岗。3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2010年xx市政府下达我县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任务指标是10人。经帮扶指导,截止2010年10月31日,经统计核实,有11名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完成工作任务110%。同时,我局为2009年自主创业的20名高校毕业生发放了创业补助金9万元。4组织实施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我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报经省委编办备案同意,市委、市政府批准,印发了xx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关于xx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并于11月12日召开了机构改革动员大会。5为做好xx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保规划编制质量和进度, 4月27-28日,我局牵头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发展和改革局共同组织举办xx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培训。本专题培训邀请了xx学院及市发改委的专家、教授就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背景、编制规划的具体方法和程序、规划目标预测及分析、规划实例分析等四个专题进行了讲解,我县各乡(镇)政府、县级各有关部门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共120余人参加了培训。同时,由县发改局牵头,组织人才资源建设需求思路对策的专题讨论。6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巩固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和要求,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在推进机构改革过程中,做到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发扬团队精神,落实分工负责制,加强与部门、乡镇之间的沟通、团结和协作,严格执行xx县规范执行行为办法(试行)和xx县执行行为过错追究办法(试行),协助开展效能建设工作,不断提高队伍执行力,确保全局无违反“两个办法”行为的发生。7按照县上要求,认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参加统一治脏活动,确保取得实效。根据省、市、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体要求,一是制定了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要点,从体制机制建设、人员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建设、经费保障、舆论导向等五方面将重点工作落实到位,做到职责明确、任务到人,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二是印发了xx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考核标准,委派分管领导配合督查小组采取现场督查、实地查看等方式,积极开展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发放xx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检查整改通知,督促各乡镇及时整改;三是积极参与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文明劝导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成效,按照县上的安排部署,深入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活动中,我局党组以科学发展观精神为指导,紧扣全县“开创特色经济强县新局面,构筑xx科学发展新优势”以及我局“构建活力人事、服务全县发展”的活动主题,以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和改善人事工作作风为目标,健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加强人事局党支部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解决全体党员干部政治立场,思想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勤政、廉政、服务水平。二、社会和劳动保障工作部分(一)各项主要目标任务顺利推进。1就业富民工程得到全面落实。到11月底,新增城镇就业154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300人的119%;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81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00人(市500人)的203%,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8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0人(100人)的352.5%;就业人员中女性743人占48%(目标任务为40%以上);动态消除当期“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8%控制在4.0%以内。完成创业培训981人是目标任务50人的19.6倍,其中:创业意识培训871人,完成目标任务80人的10.88倍,创业能力培训110人,完成目标任务80人的137.5%。完成农民工培训13954人,占目标任务13900人的100.4%;品牌工程培训300人,完成比例100%;新型农民工培训1500人,完成比例100%。截止10月底,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35500人,完成全年劳动力转移输出任务34000人的104%;实现劳务收入3.066亿元,完成全年2.9亿元的106%,人均劳务收入达8637元;农民工在岗培训10700人,完成全年任务培训4500人的238%;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00万元的250%。2社保利民工程取得积极成效。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取得新进展。截止10月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321人、21198人、6725人、11488人、12584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9500人、15000人、6300人、6800人、7800人(市14670人、18800人、6400人、9812人、11002人)的比例分别为182.3%、141.3%、108%、168.9%、161.3%(市118.1%、112.8%、105%、147.3%、114.4%);征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分别为4849万元、2242.07万元、352万元、205.69万元、56.81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000万元、1000万元、200万元、165万元、32万元(市5571万元、1300万元、190万元、230万元、60万元)的比例分别为97%、224.2%、176%、124.7%、177.5%(市87.04%、172.5%、185.3%、89.5%、94.5%)。预计到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工伤、生育保险费的征收额将分别达到6000万元、242万元、65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