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项目建设的依据、背景与意义.doc_第1页
3 项目建设的依据、背景与意义.doc_第2页
3 项目建设的依据、背景与意义.doc_第3页
3 项目建设的依据、背景与意义.doc_第4页
3 项目建设的依据、背景与意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度“两区”建设专项资金申请报告项 目 名 称: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项 目 类 别: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申 报 单 位:青岛科技大学地 址:青岛市郑州路53号邮 政 编 码:266042项目负责人:刘光烨联 系人:丁乃秀电 话18653297900传 真 持 部 门:山东省教育厅申 报 日 期:二一一年六月十六日目 录1 项目摘要11.1 项目名称11.2 项目法人11.3 项目概况11.4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22 申报单位基本情况和建设条件落实情况22.1 申报单位基本情况22.2主要科研成果及其水平62.3 与“中心”建设相关的条件落实情况113 项目建设的依据、背景与意义133.1 项目建设的依据133.2 “中心”建设的重要性143.2.1 “中心”所在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143.2.2 “中心”所处技术领域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63.2.3 “中心”建设对“两区”发展规划实施的重要作用163.3 组建“中心”的背景和必要性173.3.1 “两区”规划中重点支持的聚合物新材料发展存在的问题173.3.2 “两区”规划中重点支持的汽车轮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93.3.3 组建“中心”是解决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必要途径203.3.3.1 促进基础研究的探索性与企业需求成果的成熟性相衔接203.3.3.2 促进小而分散的研究与企业需求的集成性成果相衔接213.3.3.3 提高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领域的研发技术含量213.3.3.4 促进聚合物材料检测、评价及标准化技术研究223.3.3.5 促进聚合物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224 建设方案234.1 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与建设地点234.1.1 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与建设地点234.1.2 工程建设方案244.1.3消防244.1.4劳动安全254.2 项目招标内容264.2.1 招标范围264.2.2 招标组织机构264.3 建设周期264.3.1 实施准备264.3.2 勘察设计264.3.3 招投标274.3.4 正式施工274.3.5 项目验收274.3.6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74.4 建设期的项目管理294.4.1 领导组织机构294.4.2 建设机构295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305.1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305.2 建设投资估算表305.3 分年投资计划表305.4 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及其落实情况305.5 申请专项资金的类别、数额、理由305.6 已完成投资及构成316 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316.1 国内外技术状况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316.1.1 技术发展趋势316.1.2 国外发展现状和市场分析326.2 技术发展的比较336.2.1 国内发展现状及与国外发展的差距336.2.2 青岛科技大学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与优势347 主要方向、任务与目标367.1 主要发展方向367.2 主要功能与任务367.3 拟进行技术突破的方向377.3.1 高性能聚合物合成技术377.3.2 高性能聚合物成型技术387.3.2聚合物循环利用技术387.3.4聚合物检测与标准化技术397.4 近期和中期目标408 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408.1 经济效益分析408.2社会效益分析419 组织机构、管理与运行机制439.1 项目法人单位概况439.2 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机构设置与职责459.3 主要技术带头人、管理人员概况及技术团队情况469.3.1 主要技术带头人469.3.2 技术开发团队情况489.4运行和管理机制499.4.1日常运行管理499.4.2岗位职能及人员聘用509.4.3立项机制519.4.4 知识产权管理机制529.4.5 开放与合作机制5310 节能及环境影响5610.1节能5610.1.1设计的主要原则5610.1.2 节能措施5610.2 环境影响评价5710.2.1 主要污染源5710.2.2 设计标准5710.2.3 防护措施5811 项目风险分析5811.1技术风险5811.1.1技术风险分析5811.1.2 技术风险防范措施5911.2技术应用及市场风险6011.2.1 技术应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6011.2.2 市场风险及其防范措施6011.3 其它风险6211.3.1政策风险6211.3.2 资金风险6312 其它需说明的问题6313.有关证明文件63vi1 项目摘要1.1 项目名称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2 项目法人青岛科技大学1.3 项目概况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简称“中心”)是依托青岛科技大学,经教育部批准自筹经费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也是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鲁发【2006】4号)精神,按照“着眼长远发展、提升创新能力”的建设原则,发挥青岛科技大学在高性能聚合物相关方面技术研究、应用开发与产业化方面的优势,以适应我国特别是我省以橡胶产业为主的聚合物行业发展客观需要,为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简称“两区”)橡胶轮胎等传统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促进这些产业的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组建的。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发挥被誉为“黄埔军校”的青岛科技大学在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方面的研发优势,充分利用青岛科技大学现有的研发环境和技术力量,建设5100平方米的“中心”研发大楼,购置中心建设所需的仪器设备,建立高性能聚合物合成研究室、高性能聚合物成型研究室、聚合物循环利用研究室、聚合物检测与标准化技术研究室与实验分析中心,使其具备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共性核心技术研究、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及产品、技术、装备验证和标准制定能力,凝聚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特别是学科和产业技术带头人,掌握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核心技术,提高高性能聚合物核心共性关键技术的供给能力,并通过技术标准引领产业技术发展和创新,促进我省特别是”两区”的以橡胶轮胎为主的聚合物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推动其实现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项目正在青岛科技大学校内建设面积为5100平方米的“中心”研发楼。计划购置研究实验仪器设备22台(套)。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高性能聚合物合成技术研究室”、“高性能聚合物成型技术研究室”、“聚合物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室”、“聚合物检测与标准化技术研究室”和“实验分析中心”。拟进行的技术突破方向为:高性能聚合物合成技术、高性能聚合物成型技术、聚合物循环利用技术、聚合物检测与标准化技术。1.4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本项目的总投资为2200万元人民币。其中:建设工程费800万元;设备购置费(含运杂费)650万元;研究开发及人员管理费用550万元;基本预备费200万元。资金来源为项目承担单位自筹1200万元,申请政府资助1000万元。2 申报单位基本情况和建设条件落实情况2.1 申报单位基本情况申报单位青岛科技大学是以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专业取得显著成绩而闻名于全国的高等学府,是以“培养高等学历理工人才,促进科技发展”为主营业务的山东省省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注册资金为13.5亿元,总资产为27.9亿元,财务状况良好。近几十年来,青岛科技大学为已我国高性能聚合物特别是橡胶轮胎领域培养了近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不少已成为企业和管理部门的领导或技术骨干,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被誉为橡胶轮胎行业的“黄埔军校”,为我国特别是山东省的橡胶轮胎产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青岛科技大学在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领域有着60余年的发展历史, 6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使得聚合物工程学科成为青岛科技大学支柱学科之一。目前学校已承建该领域的山东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申请组建国家工程实验室。力争将通过这些内容的建设,为我省的”两区”的建设搭建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这一领域特别是橡胶轮胎产业发方面的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近五年来,青岛科技大学在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领域领域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合成技术”、 “丁烯-1的反应挤出聚合及聚丁烯-1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万吨级高性能顺丁橡胶材料制备技术与轮胎应用评价”、“原位化学共混型高性能聚丁二烯橡胶新材料的合成”、“纳米tio2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制及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国家“973”计划项目“硫化橡胶结构多尺度衔接及其动力学调控”;国家产业化示范工程重大专项“高性能聚烯烃格栅制造技术开发”、 “mdi制造技术开发”、“tdi制造技术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共轭高分子-聚2,6-蒽基乙烯及其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光电性能研究”、“高强度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高反式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的合成”、“低相对分子质量反式聚异戊二烯蜡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有机共轭高分子的磁场取向和微图案化研究”、“动力型聚合物锂电池材料的微观组织形态控制机理的研究”,国家重点技术创新计划项目等200余项国家、省、市及国防军工配套项目的开发研究课题。在高性能聚合物合成、加工、改性、应用以及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及测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产品结构设计与成型装备开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特别是我省的橡胶轮胎等行业有关聚合物材料国产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被授予“青岛市科研成果转化先进单位”、“企业技术进步先进单位”、“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单位”、“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创造了被社会广为赞誉的“科技大学现象”。青岛科技大学与国内外聚合物材料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先后与中石化集团总公司、中石油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济南军区总装备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公司、齐鲁石化公司、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双星集团、颐中集团、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德国朗盛公司、德国赢创德固萨公司、日本大金公司、日本三菱化学mkv公司、日本高山化成株式会社、韩国金刚高丽化学有限公司、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等国内外大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密切合作,针对企业、工程单位存在的技术问题联合攻关,课题完成后将成果直接应用于企业,取得了可喜成果,积累了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增强技术开发以及创新能力,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联合培养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领域的科技人才,为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已与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成功完成了多项合作,如:(1)学校联合我省位于“两区”内三角、玲珑、成山库珀、金宇、赛轮、兴源、盛泰等轮胎生产骨干企业,建设了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广饶研究院,组建了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实施“产学研用”联合开发,针对我省特别是”两区”的橡胶轮胎产业集群发展,亟待解决的“欧盟轮胎燃料标签法案”和“欧盟reach法规”所造成的绿色技术壁垒,通过环保型合成橡胶绿色合成关键技术、环保型丁苯橡胶结构性能研究与数据库建立、高性能轮胎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绿色丁苯橡胶材料应用性能测试及标准化技术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和集成创新,完成基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高性能轮胎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开发,开发出的轮胎产品满足欧盟环保法案对轮胎性能的要求,突破欧盟设置的绿色技术壁垒,打破国际对轮胎高端技术和产品的垄断,促进“低碳、环保、高效“的轮胎产业绿色制造模式的建立,培育轮胎产业的自主知名品牌,提高我省特别是”两区”的橡胶轮胎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国际竞争力,推动轮胎产业实现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2)成功研制橡胶轮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所需的密炼机上辅机系统基础上,组建了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已成功上市。已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近百亿元,产品不仅取代了进口,广泛应用于三角、玲珑、成山库珀、双星、赛轮、金宇、盛泰、兴源等”两区”的骨干企业,而且还在世界知名橡胶轮胎公司(如美国固特异公司、日本的普利斯通公司、法国的米其林公司)得到推广应用。(3)学校与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公司合作,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制造技术,打破了国外对mdi技术的垄断封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mdi自主知识产权制造技术的国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应用到企业,使企业累计新增经济效益10亿多元,创造了校企科研合作的典型范例。(4)学校与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公司合作,成立“齐鲁石化合成聚合物联合开发研究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品种、新牌号聚合物材料。中心已成功开发初pp qpr-1输水管道用无规共聚专用树脂、耐环境应力开裂燃气管道用hdpe2480、电缆光缆用hdpe2400、双向拉伸格栅工程材料用t36f专用树脂、家电汽车用pp eps30r 和pp epf30r嵌段共聚树脂、飞机、轮船用水性常温固化氟树脂及氟碳漆,其性能达到或超过了borealis、美国联碳公司、日本住友公司、新加坡tpc公司、美国杜邦公司相应牌号树脂的性能,在齐鲁石化公司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受到中国石化总公司的表彰。(5)学校与海尔集团合作,成立“海尔聚合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开发家电领域用高性能聚合物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成型关键技术。其中,所开发的符合欧盟rohs指令的环保型家电用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如abs、pbt、pa6、pa66等,已在海尔、海信等家电产品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中心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聚合物合金化技术及系列合金材料的开发”项目后,在海尔国际工业园建立了年产10万吨的聚合物合金材料产业化生产线,其产品已经在我国的家电、电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6)学校与青岛颐中烟草集团合作,成功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土木格栅,并共同创立青岛颐中格栅股份有限公司,该项目被列入国家级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同时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英国之后第2个拥有自主生产高性能格栅工程材料技术的国家,产品大量出口国外。(7)学校与德国朗盛全面合作,2006年德国朗盛公司董事会研究批准,依托我校聚合物材料学科,在我校建设了国际一流的聚合物新材料研发中心,该中心已于2008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2.2主要科研成果及其水平经过60余年科研开发的积累和发展,青岛科技大学在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领域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已有“系列橡胶护舷的制造开发与产业化“节能环保型低温混炼新技术”、“特种工程轮胎再制造技术”等百余项研究课题通过鉴定验收,多数达到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有50多个项目获得包括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杜邦科技创新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在内的国家、省部、市级科技奖励,另外还有6项成果因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获得青岛市高校与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奖和青岛市突出贡献奖。发表学术论文1886篇(三大检索论文3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0余项。目前已经相关专利发明如表1所示:表1 已获得相关专利情况序号 专利名称公告号/公开号/专利号1 一种纳米级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11019182 高熔点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030733 纳米镍钯合金超微粒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0370724 纳米铜锌合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1052885 橡塑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11918696 硅烷交联聚乙烯铝塑复合材料及制法11956737 挤出机螺旋啮合喂料方法11768778 聚乙烯夹铝或铜复合管成型装置12218629 大口径塑料铝复合管成型装置126400310渗滴管及其生产设备127076011 螺旋式轮胎定型硫化机126157612 墙面保温隔热板材生产装置126157513 纳米储氢蛋壳式稀土过渡金属超微粒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05478114 降低氯化聚乙烯加工成型温度的方法96115721.615 超浓反乳液聚合制取印花增稠剂方法96115979.016 纳米钯或铂一氧化碳助燃剂制备方法131005017 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和高乙烯基聚丁二烯并用的轮胎胶料01104025.418 一种制备富勒醇的新方法01109496.619 环氧化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合成方法00123985.620 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和高乙烯基聚丁二烯并用的轮胎胎面胶料01104025.421 一种含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高性能轮胎胶料cn120672522 中低相对分子质量反式-1,4-聚异戊二烯蜡和反式-1,4-聚丁二烯蜡的合成01140287.323 子午胎冷胶片自动切割机137417724 热管橡塑复合输送带平板硫化机138257625 含有纳米二氧化钛薄膜的载体及在空调中的应用02135187.226 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合成方法95110352.027 液体迴流法制备二氧化钛02135190.228 纳米抗菌保鲜塑料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02135188.029 纳米二氧化钛抗菌自清洁塑料母料及其应用02135189.930 纳米抗菌杀毒塑料母料及其制备方法03112246.931 纳米tio2、金属微粉、树脂微粉粉末涂料的制备方法及系统03112244.232 纳米清洁除异味涂层以及涂层在物体表面的附着方法03112255.833 有机氟聚合物接枝聚醚多元醇的半连续制备方法01144514.934 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连续制备方法n1657568a35聚合物或有机低分子化合物在其氯化反应同时进行接枝反应的方法02135525.836一种超韧尼龙合金17660737一种脂肪醇改性负载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二烯烃中的应用200510102792.438一种制备2-裗基苯并噻唑过渡金属簇合物的方法1861617a39一种高产率制备环状六核过渡金属簇合物的方法1861615a40超低分子迁移聚氯乙烯弹性体合金专用料200410036588.241超低分子迁移聚氯乙烯弹性体合金专用料zl 200410036588.242富勒烯类纳微米纤维的制备方法zl200710121120.7目前已经获得的政府科技奖励的成果如表2所示。表2 所获部分政府科技奖励(以获奖时间为序)序号 成果名称获奖名称/等级1 高熔点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 mdi制造技术研究与开发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 用非弹性体增韧改性原理开发高性能聚氯乙烯工程塑料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4 硅烷交联聚乙烯铝塑复合管材料及成型设备的研究与制造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 家用电器制造业用pvc树脂及其专用料的应用开发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 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合成与应用开发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7 pp-r管材、管件及其专用料制造技术开发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 一步法铝塑复合管成型设备与专用交联料的研究与制造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 同步转子密炼机的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硅烷交联聚乙烯基钢塑复合管材及成型设备的研究与制造杜邦科技创新奖11 upvc空壁内螺旋消音管材、管件及其成型装备技术开发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2 有机氟树脂的合成与高档氟碳漆的研制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3 pe基高强度钢塑复合管材料、管件及其成型生产设备研制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4 高性能复合涂装材料与涂装技术的产业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5 电磁动态塑化缠绕成型pe/粉煤灰复合结构管材技术开发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6 手征媒质吸收剂的研究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17 聚合物水分散体系及其衣康酸共聚物稳定剂的制备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8 连续浇注复合外墙保温装饰材料的技术开发与设备的研制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9 高精度自动物料输送称量配料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 新型树脂材料及其金属复合结构模具快速成型技术的研究开发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1 废旧聚烯烃粉煤灰复合结构材料制造与应用技术开发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2 聚烯烃基结构复合材料制造与应用技术开发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3 新型胶片挤出成型工艺及其生产线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4 子午线轮胎数字化在线检测系列装备的研发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5海洋浪溅区钢结构重防腐涂装技术与材料研究和产业化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6港口机械专用的废旧轮胎高值化利用技术开发与产业化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7装甲装备表面综合防护性能研究与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28光学波段禁带准晶结构光子晶体的人工制作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9高效热屏蔽节能结构涂层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0废旧农业覆盖物/粉煤灰可循环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1废旧聚烯烃/粉煤灰可循环复合材料制造成套技术装备与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2应对欧盟rohs指令-3c产品用环境友好型阻燃塑料合金的开发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3废旧特种工程轮胎高值化再制造成套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3 与“中心”建设相关的条件落实情况“中心”组建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在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方面拥有几十年的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的历史,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备,实验设备较为齐全。青岛科技大学自筹资金,在土地使用手续、环保手续、规划审批以及项目备案等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建设5100多平方米的科研试验大楼,用于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的相关研究,实验室相关配套设施基本齐全,能够为“中心”的建设提供保证。同时,在聚合物材料及制品的检测试验方面,建设了石油和化学工业新材料与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目前该中心已经通过了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的中国国家计量认证(cma)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证,具有权威测试的能力和资质。青岛科技大学目前已拥有聚合物材料试验、检测方面的设备仪器近400余台套,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目前已拥有的部分关键设备如表3所示。表3 青岛科技大学目前已有的部分关键设备仪器序号 大型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产地1 核磁共振谱仪 ac-500 1 德国布鲁克公司 2 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vertex70 1 德国布鲁克公司 3 热分析仪 dma242 dsc204 tg209 一套 德国耐驰公司 4 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204f1 1 德国耐驰公司 5 热失重仪 tg209f1 1 德国耐驰公司 6 激光光散射仪 1套 美国怀亚特公司 7 凝胶渗透色谱仪 1100系列 1 美国安捷伦公司 8 专业偏光/相差显微镜 50x500x/ bx51 1 日本奥林巴斯 9 动态力学性能频谱 dmts eplexor 500n 1 德国gabo公司 10锥形量热仪 0-100kw/m2 1 英国 11 橡胶加工分析仪 rpa2000 1 美国alpha公司 12 核磁共振交联密度测定仪 mr-cds3500 德国iic公司 13 毛细管流变仪 rh2000 1 英国bohlin公司 14 串级连续反应装置 gsh-50 1/套 国产 15 brabender流变仪 ple331 1 德国brabender 16 转矩流变仪 rheometer90 1 德国haake公司 17 门尼粘度计 ek-2000m 1 台湾育肯 18 发泡流变仪 ek-2000p 1 台湾育肯 19 电子拉力实验机 ts-1000 4 台湾育肯 20 橡胶硫化仪 gt-m2000 3 台湾高铁 21 注射硫化机 ri-83 1 深圳佳鑫电子公司 22 真空硫化机 vc-150t-3 1 深圳佳鑫电子公司 23 塑料注射机 tti-130f2 1 东华机械公司 24 双螺杆挤出机 shj-30 1 南京杰思特机电 25 自动转轮切片机 thms600 1 德国lincman 26 1.5l小型密炼机 gk1.5n 1 益阳橡机 27 连续聚合反应装置 l200 1 威海机械厂 28 发热及疲劳实验机 ekt-2002gf 1 台湾晔中公司 29 密闭式发泡流变仪 ekt-2000sp 1 台湾晔中公司 30 碳黑分散仪 ekt-2002mg 1 台湾晔中公司 31 门尼粘度仪 ekt-2001m 1 台湾晔中公司 32 拉力实验机 ts-2000 1 台湾晔中公司33 硬度计asker-c日本高分子计日株式会社34 全电脑塑料注射机jm128mk-c香港震雄机器有限公司35盐雾试验机fy-1e1青岛海鼎电器有限公司36汽车橡胶传动带测长机qvc-21 青岛永固橡胶制品公司37电脑系统比重直读天平gt-xb120a1 高铁检测仪器有限公司38电脑伺服系统拉力试验机gt-ts20-m1 高铁检测仪器有限公司39多功能卧式胶带疲劳试验机dpj-型1 哈工大机电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所40平行双螺杆挤出机ks-281 昆山科信橡塑机械有限公司41杜邦冲击试验机gt-7037-t1 高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 项目建设的依据、背景与意义3.1 项目建设的依据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方针和“着眼长远发展、优化整体布局、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创新能力”的总体原则;符合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精神,及其按照“着眼长远发展、提升创新能力”的建设原则;符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产业整体素质,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及“在环境友好型工业领域重点发展聚合物等新材料产业以及汽车轮胎等制造业”的要求,对于加快聚合物产业技术开发体系建设,增强我省特别是“两区”的以橡胶轮胎为主的聚合物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如下:中央预算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两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3.2 “中心”建设的重要性3.2.1 “中心”所在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心”所在的行业为新材料行业,包括聚合物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等内容。新材料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快速增长的材料需求使得我国新材料市场规模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7,新材料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新材料技术还是发展信息、航空、能源、生物等高新技术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被称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粮食”。同时,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先导,新材料产业的研究水平和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其创新往往会带动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突破和发展。新材料行业的发展既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推动力。在社会发展方面,目前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原材料和能源不足,已经成为我国总体经济规模扩张的“瓶颈”。同时,由于经济增长是以粗放型、外延型和资源消耗型的生产方式完成的,资源出现严重短缺的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使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生态急剧恶化,同时也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因此,保护环境,开发聚合物材料绿色加工技术及开发环保型聚合物新材料,利用聚合物固体废弃物开发新型材料及其高值化利用技术,发展高效环保节能产品的绿色制造技术,对于解决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促进聚合物新材料技术发展为目标,建设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高性能聚合物合成技术、高性能聚合物成型技术、聚合物循环利用技术、聚合物检测与标准化技术四大技术研发平台,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重大技术装备和产业关键技术攻关,进行工程化技术研发与技术集成,对于有效缩短聚合物新材料方面的科研成果转化周期,促进聚合物新材料技术自主创新、提升现有聚合物新材料领域研究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以及工程化技术水平,进而强化我国特别是我省的聚合物产业的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降低该产业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推动我省乃至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3.2.2 “中心”所处技术领域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是新材料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聚合物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和优异的加工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众多重要领域。针对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能源以及航空航天、海洋、军事技术等高新技术对聚合物材料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研究先进技术实现聚合物材料的高性能化和环境友好化,发展具有高强度、高耐热性、高比强度、耐腐蚀、耐磨损、抗氧化以及特殊的声、光、电、磁等一系列优异综合性能的聚合物新材料及其制品,成为新材料技术发展的主力,同时也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和各国提升竞争力的焦点。建设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搭建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研究平台,开展相关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工艺实验研究,开展重大装备样机及其关键部件研制,进行产业技术标准研究,培养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创新人才,为聚合物新材料行业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使我省占领聚合物研究开发高地,辐射并带动我省乃至全国以聚合物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全面发展。3.2.3 “中心”建设对“两区”发展规划实施的重要作用以聚合物材料为主的新材料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要重点发展的产业,特别是对于橡胶轮胎技术领域而言,山东省是轮胎生产大省,轮胎产能、出口额均占全国的50%左右,居全国首位,重点轮胎生产企业分布在青岛、东营、烟台、威海等”两区”规划主体区范围所涵盖的重点城市。列入“两区”双重统计监测范围的广饶县是全国优质橡胶轮胎生产示范县,其轮胎产值、轮胎出口批次、货值分别占山东省的30%、31.2%和30%,位居山东省第一位,是全国新兴轮胎生产基地和“中国橡胶轮胎出口基地”。然而,目前我省及全国的轮胎这一支柱产业发展已处在一个重要的“拐点”上,亟待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包括我省在内的全国轮胎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产品、生产力模式、品牌水平、技术开发能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差距,“环保节能新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高性能轮胎市场几乎全部被外资企业占据”已经成为轮胎产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将以服务橡胶轮胎产业升级为目标,开发基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轮胎用关键材料绿色制造技术和高性能轮胎绿色制造技术,为包括“两区”在内的全省轮胎产业升级提供共性关键技术支持,并通过该领域的技术标准制定引领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为“两区”发展规划实施提供持续的技术、标准、信息和人才支持。3.3 组建“中心”的背景和必要性3.3.1 “两区”规划中重点支持的聚合物新材料发展存在的问题国内学者对我国的聚合物材料产业化进行分析后,得出“总量大、技术及产业水平低” 这样一个基本结论。从总量上讲,多种材料生产和消费总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但仍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产业规模不大,且水平低,与美、日、德等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国聚合物材料在品种、性能、质量、成本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2)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品种少,初级材料大量出口,高技术含量关键材料大部分依赖进口。目前我国汽车、电子电气、航空航天、通讯、建筑等高端领域用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及制品基本上依赖进口;(3)新材料应用水平低,缺乏真正核心技术,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及制品成型生产的许多关键核心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4)材料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负荷严重;另外,我国粗放型、外延型和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聚合物材料及制品生产与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如上所述的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而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高性能结构、功能和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发展,除了采用先进制备方法获得高质量的原料外,要保证新材料产品能够批量、稳定和高效生产,离不开先进的加工工艺、装备以及精确的在线控制和产品的后续检测与评价技术。而我国聚合物材料研发过程中,却恰恰忽视了材料先进的制备、成型与加工技术、检测与评价技术的综合协调发展。这使得近几年来我国在聚合物材料及技术的研究方面,虽然基础研究成绩卓著,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往往进入生产阶段,聚合物新材料及制品性能却处于不稳定或落后状态。其次,作为基础研究的科技成果要实现产业化,必须要经过工程化技术开发的环节。而我国在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方面虽然拥有许多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基础研究成果,但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生产两个环节之间缺乏强有力的工程化研究过程,缺乏工程化核心技术攻关环节。聚合物及其制品或技术配套的相关工程化方面极不成熟,无法满足聚合物材料产业发展中对聚合物高性能化及成型加工、绿色制造技术、聚合物材料及制品后续检测与评价技术等工程化技术的需求。3.3.2 “两区”规划中重点支持的汽车轮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以“两区”为发展核心区和聚集区的汽车轮胎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其差距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差距。从总体上分析,轮胎档次不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特别是在高性能轿车和轻卡子午胎领域,与国外品牌相比,竞争力明显不足。目前已有品牌的轿车和轻卡子午胎主要集中在12吋、13吋、14吋等小规格产品上,速度级别较低,技术含量较少,产品附加值较低。二是生产力模式的差距。技术同质化、装备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产品同质化。不断新增的产能主要由简单复制产能形成,过度依赖资金、能源的投入和密集劳动力进行外延式扩张,生产力模式粗放滞后。而相关跨国轮胎公司却在开发应用高性能轮胎先进制造技术,提升装备系统的自动化、柔性化水平,从提高轮胎制造精度和效率入手,减少能源消耗。其研究效率的几何倍数提升,提升了竞争力。三是品牌水平的差距。以山东为主的国内轮胎在国际市场上“拼价格”的现象十分严重,品牌价值大多位于三大阵营之外,高性能的轮胎市场被外资企业占据。中国轮胎企业为国外企业做贴牌,同样一条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本土品牌比国际品牌销售价格低30%40%。四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上的差距。跨国轮胎企业已经在轮胎生产中大量应用节能环保新材料,推行绿色制造新工艺,积极研究能够降低轮胎滚动阻力的材料技术。发达国家也开始在安全环保材料的应用上加强立法。我国目前的环保芳烃油主要依赖进口或外资企业生产,尚未实现国产化,价格极高。五是技术开发能力的差距。世界排名前列的轮胎企业都设立了独立的技术研发中心和轮胎试验场。不少跨国轮胎公司为提升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进产业不断发展,在全球设有多个研发中心,并拥有上千名工程技术研发人员,每年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科研开发。而以我省为主的国内轮胎产业长期以来则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技术研发走的也是跟随型路线,软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明显不足,原始创新能力差。3.3.3 组建“中心”是解决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必要途径解决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相关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关键就是要建立相关工程技术装备的设计和试验验证环境,搭建相关问题的工程化技术综合解决平台,包括高性能聚合物合成技术、高性能聚合物成型技术、聚合物循环利用技术、聚合物检测与标准化技术等工程化技术研发平台,开展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为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向产业化技术转化建立有效通道。建设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上述工程化技术综合解决平台,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3.3.3.1 促进基础研究的探索性与企业需求成果的成熟性相衔接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包括山东省在内的全国在聚合物新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基础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的总体水平却很低。而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基础研究与产业化生产之间缺乏强有力的工程化技术支撑,成果的成熟性和配套性远不能满足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领域相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将致力于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积极开展相关产业技术攻关和工程化技术的开发,有效促进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相关基础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和生产技术的成熟化。3.3.3.2 促进小而分散的研究与企业需求的集成性成果相衔接聚合物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科学与工程紧密结合的学科,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医学、电子、机械、化工、数理逻辑、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研究范围广泛。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机构数量多,规模小,各个机构研究领域较窄且相互独立,多学科联合攻关以及学科交叉严重不足,致使在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集成性较弱,工程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重视,严重制约了科研水平的提高及产业化的进程。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将有效整合多学科资源,促进小而分散的研究成果实现集成化,以满足企业对相关成果进行转化的要求。3.3.3.3 提高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领域的研发技术含量尽管我国聚合物材料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聚合物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与国外聚合物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情况相比,我国在新型特种材料的研制、聚合物成型加工技术及装备、结构设计及制品开发、聚合物材料循环利用技术等方面研发技术含量低,与国外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品种单一、生产成本较高、加工应用研究力量薄弱、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加工生产过程能源资源消耗大且污染严重、众多高新技术所需求的高档聚合物产品依赖进口等,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将从高性能聚合物合成技术、高性能聚合物成型技术、聚合物循环利用技术、聚合物检测与标准化技术四个方面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化技术开发,为提高现有聚合物及加工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发高附加值的聚合物产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3.3.3.4 促进聚合物材料检测、评价及标准化技术研究电子信息、能源、制造业以及航空、航天、海洋、军事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都对聚合物材料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要保证聚合物材料实现高性能化和环境友好化,保证相关制品能够批量、稳定和高效的生产,必须研究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产品后续检测、评价技术。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为了实现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能够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则必须进行相关标准化技术的研发。拟建设的“中心”依托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已经建设了石油和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