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8学年高中语文02杂说日喻教师用书苏教版.docx_第1页
2017-18学年高中语文02杂说日喻教师用书苏教版.docx_第2页
2017-18学年高中语文02杂说日喻教师用书苏教版.docx_第3页
2017-18学年高中语文02杂说日喻教师用书苏教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日喻苏轼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扪烛而得其形扪:抚摸B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 达:通达C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致:自然获得、得到D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务:致力、从事【解析】达,知道、明白。【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扣盘而得其声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C士杂学而不志于道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D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解析】B项,“其”,均为代词,他们。前句指瞎子,后句指古之圣人。A项“而”,前句连词,表承接;后句连词,表修饰。C项“于”,前句介词,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后句助词,补足音节。D项“则”,前句用在假设关系中,相当于那么;后句连词表转折,却。【答案】B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他日闻钟,以为日也B南面称孤,系狱抵罪C仆以口语遇遭此祸D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解析】以为,认为。B.南面,古义,面朝南;今义,表方位。C.口语,古义,言语;今义,与书面语相对的口头语言。D.面目,古义,脸面;今义,指相貌,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答案】A4. 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分类恰当的一项是()故世之言道者而人之未达也皆求道之过也莫之求而自至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达者告之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A/B/C/D/【解析】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道”;代词,代问“道”之人;代词,代“道”。动词,到。【答案】C5.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错误的求“道”方法的一组是()扣盘而得其声未尝见而求之人莫之见而意之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A BC D【解析】排除即可。【答案】A6下列句子在句式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然而公不见信于人D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解析】A、B、C三项都是被动句,D项为一般句式。【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盲人识日”比喻个人只靠片面地拾取零碎的知识而对事物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难免犯错误。B作者指出了“昔”“今”之士对待“道”的错误态度和不足,肯定吴彦律的“有志于学”,劝勉吴彦律下功夫读书。C作者认为,有的人求道就他自己的见解来阐明它,有的人求道虽没有理解它但借助主观猜度它,这都是求道中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D作者运用“盲人识日”“北人学没”等寓言故事,让读者从对具体形象的体悟中明白所要讲的道理,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解析】C项,“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与原文意思相悖。【答案】C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译文:_(2)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译文:_【答案】(1)而盲人却不知道这三者的区别,这是由于盲人从未见过太阳而只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知识的缘故。(2)所以世上讲道的人,有的是就其看到的来解释道,有的是没有理解道而主观猜度它,这两者都是求道的弊病。 【参考译文】有一个生来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就向明眼人请教,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铜盘。”说着敲击铜盘使瞎子听到了声音。有一天,瞎子听到钟声响,认为那就是太阳了。又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光亮像蜡烛。”瞎子摸了蜡烛知道了形状。有一天,瞎子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又把它当作是太阳了。太阳与钟、籥差得远呢,但瞎子却不知道这三者的区别,是因为瞎子从未曾见过太阳而只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的缘故。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普通人尚未明白这个道理,这与瞎子不知道太阳没有什么差别。了解道的人要告诉别人什么是道,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去很好地开导,也并不比用铜盘与蜡烛的比喻来说明太阳的比喻的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用蜡烛比喻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既然这样,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先生说:“道是(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而)自然得到的而不能强求的。”什么叫自然而然地得到?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追求的道。”不是强求道而是使道自己自然到来,这就是“致”的意思啊!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这是因为天天与水为伴的缘故。他们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那些会潜水的人,难道是随随便便学会潜水的吗?一定是掌握了水的规律。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如果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潜水的人请教怎样潜水的方法,按照他们说的方法到河里试着游泳,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于强求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