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永济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山西省永济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山西省永济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山西省永济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山西省永济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 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 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 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 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 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 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 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 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 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 前面没有铁轨了 前面没有铁轨了 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 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课标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斯大林逝世后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但是由于积重难返 改革步履艰难 最终一个曾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消失了 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何改革如此艰难 我们中国的改革从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一 赫鲁晓夫的改革 1 背景 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改革的 问题探究1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苏共二十大 1956 秘密报告 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上台 1953 2 内容 农业 工业 实行农产品收购制 提高收购价格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垦荒 提倡种玉米等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给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1 背景 一 赫鲁晓夫的改革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赫鲁晓夫 2 内容 农业 工业 1 背景 一 赫鲁晓夫的改革 3 结果及原因 原因 结果 有一定成效 最终失败 1 缺乏科学认识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2 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 缺乏深思熟虑 在改革开始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跟进 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提示 掘墓 敢于向旧的政治 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 守墓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说明理由 问题探究2 二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 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1 内容 3 成效与问题 1 前期取得一些成效 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 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2 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增加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日益严重 1975年以后 经济增长率下降 进入停滞时期 2 重点 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 特别是军事工业 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 1985年至1991年 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 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 三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 背景 社会动荡 经济停滞 2 内容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 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 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 出现合资企业 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家庭农场 3 结果 经济不断滑坡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没有取得预期成果 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4 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 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5 政治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勃列日涅夫 1906年 1982年 曾任苏联党 政 军最高领导人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 他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 1976年5月 他成为苏联元帅 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 任最高苏维埃主席 他在1977年 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 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 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 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 的首脑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 火炮和导弹 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战略核武器 军备上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常规武装力量 1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 民用工业品技术落后 质量低劣 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 经济停滞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同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 都在政治 农业 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 结果都失败了 异 赫 改革侧重农业 勃 改革侧重重工业 戈 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 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 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 但后者冒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 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改革 从国情出发 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 苏联的改革始终没有成功 苏联也在改革中解体 这说明了什么 十月革命后 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 列宁 斯大林等人作出过什么探索 我们应该从他们的探索极其后来的改革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呢 社会主义改革将是一个复杂 艰巨 曲折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改革中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本课线索 苏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