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滨河景观改造设计模式以博山区世纪公园综合改造设计为例.docx_第1页
城市公园滨河景观改造设计模式以博山区世纪公园综合改造设计为例.docx_第2页
城市公园滨河景观改造设计模式以博山区世纪公园综合改造设计为例.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公园滨河景观改造设计模式以博山区世纪公园综合改造设计为例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design pattern of urban riverside parktaking comprehensive reform design ofboshan century park as an example董 梁 陈东田 许铁敏dong liang ch en dong- t ian xu tie- min(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泰安 271018)(colege of forest ry, shangdong agricult ural universit y, taian 271018)摘 要:在对城市滨河公园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城市公园发展至今滨河景观存在的问题,对城市公园滨河景观进行解析,运用于博山区世纪公园改造的项目实践中,探讨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分析利用基地条件、设计手法和指 导思想,营造宜人的城市滨河景观,用于指导城市的滨水景观的改造建设。关键词:城市公园;滨河景观;改造模式abstract: on t h e basis of t h e r esear ch of t h e development of cit y par k , t h is ar t icle analy zes w at er - fr ontlandscape pr oblems of t h e cit y par k development so far ex ist ed in cit y par k s w at er - fr ont landscape sy st em. t h en t ak es t r ansfor mat ion pr oject of cent ur y par k in bo sh an dist r ict as a pr act ice, discusses t h e ur banizat ion pr ocess and h ow t o analy ze use base condit io n, design met h ods and guiding ideology , in or der t o cr eat e a pleasant cit y w at er - fr ont landscape, t o guide cit y w at er fr ont landscape of r efor m of t h e const r uct ion.key words: cit y par k ; wat er - fr ont landscape; mode modificat ion划设计师,应对处于功能转换的滨河区以及城市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开放空间及游憩地的需求等挑战,便以公园及其他开放空 间等形式来取代衰败的滨水区。愈来越多的海滨城市、湖滨社 区、河滨城镇的滨水区被作为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居住、游憩、 商业、办公等使用功能。6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滨水区重建过程中非常注重滨水 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使很多滨水区由原来码头、工业区逐渐转 变为公共活动繁忙、环境良好、地价不断上升的综合功能区,他 们在实现这种转变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尽 量避免滨水区不适当的开发建设对滨水资源造成的破坏和对1 城市滨河公园发展概况真正意义的世界现代滨河公园规划设计发端于美国。经过 规划设计的公共滨河公园自 19 世纪后半叶开始出现,以奥姆 斯特德(f . . l. olmsted)的波士顿城市公园系统之翡翠项链、 芝加哥博览会(1983)以及查里斯艾里沃特(ch ar les eliot)的 麻省若费尔(r ever e)海滩保留地(1896)为代表。自然主义形式 和城市美化运动的艺术理念作为滨水区规划的理论一直被沿 用到二战时期1。二战后,特别是 1950 年代高速公路的建设,水运交通逐渐 被取代,许多城市滨河区的工业和仓储用地被废弃。当时的规2011(10)輥輶城市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二是保障滨水区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三是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类型滨水区的资源潜力;四是精 心设计滨水区空间, 使其具有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舒适优美 的环境和选择性强的多种功能区, 在建设形式、环境设计上各 具特点,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2。3. 3 滨河开放空间“灰带”滨水硬质景观针对滨河开放空间提出如下建议:保护城市水岸的沟溪、 湿地、开放水面和植物群落等,构成一个连接建成区与郊外的 连续畅通的带状开放空间,把郊外自然空气引入市区,改善城 市大气环境质量。河流开放空间廊道还应与城市内部开放空间 系统组成完整的网络。线形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及自行车 道皆可构成水滨区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在适当地点还可 以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或其他地标等。2 城市公园滨河改造所面临的问题(1)滨河公园周边环境复杂性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之所以富有挑战性,主要原因就是人工性极强的景观与自然性较强的景观之间的高度对比、高融 合的问题,既要保持非常自然的河流水系,又要配合现代城市 的发展,在河流两岸营造人工景观,甚至要兼具城市快速交通 的功能。(2)滨河公园滨河区开发建设不适当,呈现急功近利的 现象。(3)不连续的空间序列 城市河流较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相互渗透, 滨河区域除了具备抗洪防汛等基本功能外没有更多考虑与城市的衔接、滨水 空间的利用。(4)不可亲近的水体 片面追求防洪水利的单一目标,忽略但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 设有防洪堤、防洪墙等防洪公共设 施。这些设施可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5)防震减灾设施不完善4 以淄博市博山区世纪公园综合改造设计为例4. 1 滨河道路交通改造设计4. 1. 1 步行交通道路系统的改造依托于整体布局的调整,贯穿南北的轴线 构成观景大道和视觉通廊,其次联系各一级路的二级路穿插在 绿地中,二级路宽 2. 4m。为使滨水地区的景观具有可观赏性, 滨水区内部建立以滨水步行道为主的步行系统,强调安全性、 易达性、舒适性、连续性和选择性,减少外围交通的干扰,以确 保系统的畅通3,所以在位于沿河两岸分别设置三级路,铺张为 彩色沥青,用于晨练和散步,路宽 2m。4. 1. 2 水上交通孝妇河东岸亲水处设置码头,在水面三区规划游船线路。 其中码头联系滨河步行道,有捷径台阶与东区游步道联通,方 便人们的观光与休闲停留。4. 2 水系改造设计水系的调整设计是世纪公园改造的关键,水系调整带来的 整体布局和道路交通的改变遵循原地形的特点,以达到因地制 宜、相地立基。水面一区、三区皆有分流入西侧园区,对西部园 区进行空间划分,其中水面一区的水流经变换高程最终汇入下 沉广场水池中与水面三区经四级大台阶汇入的水合成一处,由 暗管泵到滨水区的花岗石壁顶部泻下,形成“孝水吐哺”景点, 从而完成水系的循环。4. 2. 1 河道平面处理由于水利部门缺乏生态意识,只考虑水力工程技术,现有 河道平面平行等宽,改造后的河道线形自然弯曲,河道断面收 放有致,带囊状结构不仅有利于防洪,而且水面三区的平面线 形在构图上呼应了下沉广场,整体呈现阴阳双鱼的构图,有虚 实结合的效果,同时对于景观和生态都具有重大意义。除此之 外,在满足防洪标准的前提下,改变目前常用的筑高堤、架围 栏、断面简单的僵硬做法,将人与水在空间上、视觉上、心理上 融为一体,通过入水踏步、亲水平台、漫水桥、戏水桥、斜坡绿地 等空间处理手法,为人类的亲水性提供场所。4. 2. 2 河道断面处理孝妇河上游有泉水注入,常年不断,雨水季节需要较宽的 河道断面,但枯水时期水流量小。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水面三 区采用了多层台地式的断面结构,使丰水和枯水期都具有较强 的亲水性,适合居民自由休闲游憩。但由于公园南侧地势和水 位较高,在水面一区仍采用原有直砌驳岸,而水面二区则采用3 城市公园滨河景观改造构成分析作为廊道性质的滨水区包括河道、河漫滩、河岸和高地区 域。其主要的效应表现在限制城市无节制的发展,有利于吸收、 排放、降低和缓解城市污染,减少中心区人口密度和交通流量, 使土地集约化、高效化。从水面到陆地,滨河景观改造构成要素 包括河道蓝带、水陆结合的湿地及滨河绿带。3. 1 城市河道蓝带河道蓝带通常包括水域和水际线。水域一般是河流、湖泊、 海洋、沼泽的总称,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滨水区最具有自然 特性的构成部分。水际线是水域与陆域的交际线,在滨河处也 是陆域的最前沿,人接触水必须通过水际线。水际线设计的好 坏可以决定滨水区能否成为人们喜欢的空间的关键因素。规划 与设计中要注意它的治水性质、亲水性、安全性。3. 2 滨河绿带首先,建立完整的河流绿色廊道,即沿河流两岸控制足够 宽度的绿带,在此控制带内严禁任何永久性的大体量建筑修 建,并与郊野基质连通,从而保证河流作为生物过程的廊道功 能。滨水绿色廊道网络,作为滨水景观系统的骨架,在结构规划 中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次水系廊道绿地还应向城市内部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 构成完整的绿地网络。道路绿地、高压走廊等防护绿地、线形公 园绿地构成联系通道3。2011(10)輥輷台阶式驳岸,所以形成直砌式、台阶式、自然式三种河道断面处理模式。根据水系规划布局和水景观功能区划,拟定水景观水 面 - 滨水 - 陆域空间格局,构筑丰富的滨河区活动空间。在规 划设计中提供更多位置来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满足人们 对水边散步、游戏等的要求5。4. 2. 3 两处跌瀑处理水面二区引入一条支流流入下沉广场会形成一个跌瀑,跌 瀑用自然石堆砌,给人以生态自然之感。水面三区同样引入一 条支流经四级大台阶流入下沉广场的水池中,最后由暗管流回 孝水中。4. 3 驳岸改造设计孝妇河水面一区由于地势高和防洪考虑,保留原有直砌驳 岸形式,水面二区尽可能保持其自然生态特征,避免水岸大面 积渠化, 通过两层平台的形式形成具特色的滨水台地。水面三 区地势底、水面大采用自然式河岸代替混凝土和石砌土墙的硬 质河岸, 用生态驳岸的处理手法,一方面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 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 度,此外对于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也有重要作用,使 生活在水边的人们能够享受到舒适宜人的休闲观景空间。4. 4 地域文脉地域、视觉、文脉的交融保持和突出其他历史因素的特色, 这是满足怀旧要求的好办法。这些因素包括地理条件、景观构 成因素、区域社会构成、历史建筑物现状、街区人文历史等,必 须把握好滨水区的环境特征,深入地研究滨水区的文化属性, 充分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历史文化 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有机融合6。世纪公园综合改造就 注重了公园与青龙山、孝妇河的历史传承关系,强化山、水、公 园的联系,同时积极挖掘青龙山南庙的历史遗迹在公园的体 现,从而奠定博山区城东古建筑遗迹风貌与城西南文姜庙历史 遗迹、颜山公园的碧霞元君建筑群的鼎足之势。6 潘荫昶,蓝世萍. 城市滨水区更新规划探讨j. 规划师,(23):252007. 95 结语城市公园滨河景观的改造在满足城市绿地规划的前提下, 要尊重河流的演变规律,保护滨河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持滨 水区的生态平衡,从而保护人类聚居环境和生物栖息环境,满 足多元化的城市职能需求,维持滨水区的活力,保护滨水区现 有的文化遗迹,塑造有特色的城市生活空间和城市形象。参考文献1 刘滨谊.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62 吴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