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整合提升 专题一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1 晶体和非晶体 单晶体和多晶体在外形 物理性质 熔点等方面的区别 2 利用无确定熔点判断晶体和非晶体 利用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判断单晶体和多晶体 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物质微粒的运动特点 例1 下列有关晶体的微观结构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a 同种物质微粒在空间的排列规律必定相同b 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空间排列规律c 晶体的空间排列规律决定了这种晶体材料的用途d 晶体的各向异性就是因为晶体有规则的空间排列规律思路点拨 各种物质微粒在空间可以有不同的排列规律 如金刚石和石墨 故a错误 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空间排列规律 从而决定了晶体材料有不同的用途 b c正确 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晶体有规则的空间排列决定的 d正确 答案 a 专题二 物态变化过程中物体吸收 或放出热量的计算1 晶体熔化或凝固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q m其中 为晶体的熔化热 m为晶体的质量 2 液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下变成气体吸收的热量 q lm 其中l为汽化热 m为汽化的液体的质量 例2 如果已知铜制量热器小筒的质量是150克 里面装着100克16 的水 放入9克0 的冰 冰完全熔化后水的温度是9 利用这些数据求冰的熔化热是多少 铜的比热c铜 3 9 102j kg 思路点拨 解题前先弄清热量的变化过程 再根据计算公 式解答 1 2011年阳江模拟 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的原因是 a 液体可以流动 d b 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c 与液面接触的容器壁的分子 对液体表面分子有吸引力d 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解析 由于液体表面层里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 所以表面层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这种引力使液体表面层的相邻部分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 即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选项d正确 2 2011年福建卷 如图9 1所示 曲线m n分别表示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压强下的熔化过程 图中横轴表示时间t 纵轴表示温度t 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b 图9 1a 晶体和非晶体均存在固定的熔点t0b 曲线m的bc段表示固液共存状态c 曲线m的ab段 曲线n的ef段均表示固态d 曲线m的cd段 曲线n的fg段均表示液态 3 双选 2011年山东卷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从宏观到微 观不断深入的过程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d a 液晶的分子势能与体积有关b 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c 温度升高 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d 露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4 双选 2011年海南卷 关于空气湿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bc a 当人们感到潮湿时 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b 当人们感到干燥时 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炉工安全培训课件
- 社区工作者面试题及答案大全-社区工作者结构化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5简化版私有房产买卖合同样本
- 2025二手物流运输车辆买卖合同
- 2025年合同避税与减轻行政风险的策略研究
- 2025年甲地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书标准范本
- 最后一次演讲语文课件
- 2025安置地皮转让协议书写【安置地转让合同】
- 八钢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社区高危人口管理办法
- 工程质量自评报告
- 成都燃气公司招聘笔试题
- 《软件供应链安全技术白皮书》
- GB/T 34487-2017结构件用铝合金产品剪切试验方法
- GB/T 31703-2015陶瓷球轴承氮化硅球
- 绿色黑板卡通风初中数学开学第一课PPT模板
- 水泥熟料生产工艺及设备课件
- 代运营协议合同范本
- 浙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座位表模板(空白)
-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