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015高考导航 传统文化的表现 特点和影响 1 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 中的 具有 的文化 2 表现形式 特点 1 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现实生活 相对稳定性 传统建筑的继承 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的继承 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 它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同时 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3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建筑 传统文化 3 影响 1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 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 作用 2 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 则会起阻碍 妨害 的消极作用 社会生活 积极 社会进步 人的发展 1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 世代相传的风尚 礼节和习惯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具有悠久的历史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元宵节看花灯 吃汤圆 端午节赛龙舟 吃粽子等 福建土楼 北京四合院等 京剧 武术 书法等 大同 世界和 天下为公 的社会理想等 2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要求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同时 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在继承的基础上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误区警示 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是一成不变的点拨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同时 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因此 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 一成不变的 3 文化的二重性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2011 高考北京卷 24 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 三年来 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 重视培养羌绣 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 鼓励编排 羌魂 等原生态歌舞作品 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没有文化的继承 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d 解析 本题考查继承传统文化的原因 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结晶 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应排除 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表述错误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没有文化的继承 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正确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正确 点评 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特点 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考点 复习备考时应结合具体实例 加深理解和把握 1 2013年8月13日 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 这个节日都激不起人们的兴趣 但最近几年 由于商家们给七夕节赋予了新的内涵 这个起源于汉代的节日 竟然重新焕发光彩 甚至逐渐成了与西方情人节遥遥呼应的 中国情人节 这说明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a b c d a 解析 起源于汉代的 七夕节 由于商家们赋予了新的内涵重新焕发光彩 成为 中国的情人节 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而且使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符合题意 与题意不符 错误 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 对民族和国家 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 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 克服传统文化的 才能兴旺发达 2 对个人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 才能使自己 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 批判继承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全面发展 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 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1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 也有糟粕 面对传统文化 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既不能全盘吸收 也不能全盘抛弃 2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应坚持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具体地说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 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落后的 腐朽的东西 必须 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 取其精华 是文化发展的根基 去其糟粕 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唯有不断抛弃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并根据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既要认同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既要反对 保守主义 和 封闭主义 又要反对 民族虚无主义 和 历史虚无主义 清明祭祖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送元宝 烧纸钱 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 而今 一些地区出现了鲜花祭祖 植树祭祖 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 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 这启示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b 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c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d 移风易俗 全面剔除 解析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从题干材料中可知 今天我们继承了 清明祭祖 的内容 但扬弃了其形式 a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b c两项与题意无关 d项 全面剔除 表述错误 a 2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保持民族性 体现时代性 这说明 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失 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 同时保留基本特征a b c d d 解析 题干中对传统文化要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体现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保持民族性 体现时代性 体现了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 同时保留基本特征 故 正确 说法错误 传统文化有精华 也有糟粕 有积极作用 也有消极作用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 的矛盾运动 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 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 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往往催生社会变革 促进文化发展 4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 传递 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 的不断变革 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 思想运动 选择 创造 教育方式 1 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1 科学技术的进步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 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 文化的发展 如正在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 不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包括文化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而且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 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 2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不断为人类物质生产开拓新的空间 而且促进了人类思想一次又一次解放 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化 引导人类走向更为先进的文化 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3 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科学技术改变着生产方式 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 科学技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 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 科学技术改变着收集 选择 传递 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2 全面认识教育的重要作用 文化的特点 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 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展示文化的力量 文化与经济 政治 综合国力关系 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 促进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 提高综合国力 文化对人的影响 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影响人 塑造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交流与传播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能够促进文化交流 发展本民族文化 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选择 传递 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3 高考北京卷 25 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西太平鼓 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 这表明 a 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b 教育具有选择 传递文化的功能c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d 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b 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北京有些中小学将 京西太平鼓 纳入学校教育的原因在于教育具有选择 传递文化的功能 b项符合题意 a项错误 将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并没有改变教育的基本功能 c项错误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融合 d项不符合题意 点评 教育本身就属于文化传承活动 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因素 在文化传承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3 正能量 一词本为物理学术语 以真空能量为零 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 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 但经过一些博主通过微博将其赋予新内容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 成为社会的流行语 具有了积极意义 这一现象表明 a 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b 微博已成为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c 网络是文化多样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解析 正能量 一词通过微博将其赋予新内容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 成为社会的流行语 强调的是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故选d项 d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 继承是发展的 发展是继承的 继承与发展 是 过程的两个方面 在这一过程中 不断革除 过时的旧文化 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这就是 2 文化在继承的 上发展 在发展的 中继承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不断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我们才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成为自觉的文化 和 必要前提 必然要求 同一个 陈旧的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基础 过程 传承者 享用者 正确理解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与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的关系 内涵不同 指的是在文化继承的过程中 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指的是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 不断革除陈旧的 过时的旧文化 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侧重点不同 侧重于文化的批判继承 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改造传统文化 古为今用的过程 侧重于在继承基础上的文化发展和创新 是创造新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二者体现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都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误区警示 1 文化传承就是文化继承点拨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它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 由此可见 文化传承包含着文化继承 但不等于文化继承 2 对待传统文化 先继承 后发展点拨 对待传统文化 既要继承 又要发展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和发展 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2013 高考江苏卷 19 唐卡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集历史 艺术及经济价值于一身 堪称 藏文化百科全书 它与堆绣 泥塑等一起以 热贡艺术 的名义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加强对唐卡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是为了 a 维护各民族的平等团结b 建立新型的民族关系c 加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d 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的目的 加强对唐卡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 d项说法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平等团结 各民族的文化交流 a b c三项说法正确 但与题意无关 点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大任务 备考复习时 应结合国家在文化传承上的要求和举措 正确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瑰宝 是黄金 但如果光继承 不改革创新 它将永远是旧市场上的古玩 如能在新的历史时空 与时俱进 展翼雄飞 是令人神往的 这段话主要说明 a 没有文化的继承 就没有文化的积累b 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和必要前提c 对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d 文化发展与创新需要抛弃传统文化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应选c项 a b两项强调的是继承的重要性 不符合题意 d项错误 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而不是抛弃传统文化 c 1 为什么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解答此类问题 应立足于全书的内容 从传统文化的特点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创新的要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角度思考 具体包括 1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相对稳定性 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的影响 2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对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 空谈文化创新 5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6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 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2 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解答这类问题 可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文化继承与发展 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方面回答 具体包括 1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 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落后的 腐朽的东西 必须 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不断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3 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既要克服 保守主义 和 封闭主义 又要反对 民族虚无主义 和 历史虚无主义 4 科学技术的进步 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促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民族伟大复兴 背景材料 链接生活实例 材料一2013年11月26日上午 习近平来到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 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座谈 在听取大家关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研究的情况介绍后 习近平强调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强盛 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材料二我国是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 从 仁义礼智信 到 父慈子孝 的家庭道德规范 到 义利合一 的义利观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内容十分丰富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必须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 习近平指出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 要坚持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 有鉴别地加以对待 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材料三回望20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得到重视 学校加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 电视节目推出中华诗词 汉字书写大会激起了民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十艺节的筹办赋予国粹艺术全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让人们感受到了它历久弥新的炫目光彩 命题视角 打开思维之窗 命题角度1 运用传统文化特点的相关知识 说明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作用 提示 1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精神动力 今天又获得了社会主义新内涵 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必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积极推动作用 2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增强民族凝聚力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力量 命题角度2 结合材料二 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道德规范 提示 1 传统道德规范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 应继承优秀传统道德规范 2 坚持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的态度 辩证认识传统道德规范的作用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发挥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积极作用 3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继承 要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批判继承传统道德规范 不断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为传统道德规范注入时代精神 4 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克服一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说课课件模板卡通
- 2025企业产品代理销售合同模板
- 2025《设备租赁合同》补充协议书
- 2025科技公司与员工合同范本
- 2025中级会计师知识点《合同解除、违约责任》
- 2025代理合同样本
- 诗词鉴赏炼字课件
- 红绿灯识别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红海盐度高的原因
- 红楼梦课件图
- 项目部刻章申请书
- 版挖掘机租赁合同
- 语言学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 JJF 1265-2022生物计量术语及定义
- GB/T 8118-2010电弧焊机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7421.7-2016机床检验通则第7部分:回转轴线的几何精度
- 电工技能测试
- 药事管理学全套课件
- 社区心理学课件
- 质量整改通知单(样板)
- 2020届高三北京高考“多文本阅读”总攻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