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 第13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态(含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 第13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态(含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 第13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态(含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3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 第13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态(含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4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 第13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态(含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讲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态 含环境保护 考纲点击1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2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4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5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思维激活1 碳循环和能量流动涉及到的两大基础代谢是什么 提示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2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呈负相关吗 提示不一定 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低 3 举例说明全球性环境问题 提示如因碳过多排放而引起的温室效应 硫排放 so2 过多而引起的酸雨等等 4 保护环境应从自身做起 在你今后的生活与你主导的生产中将如何身体力行 提示略 1 关于能量流动的有关问题汇总 1 起点 2 渠道 3 能量形式的变化 太阳光能 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热能 最终散失 4 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形式 5 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 6 总量 自查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食物链和食物网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细胞呼吸 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 碳循环有关问题汇总 1 物质循环中的 物质 不是指 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2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生产者的或 3 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是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的 以及 3 信息传递的范围可发生在与 与 与 其方向 作用是调节生物的 4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 化合物 基本化学元素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 作用 细胞 呼吸 化学燃料的燃烧 个体 个体 种群 种群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双向的 种间关系 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 潜在价值 1 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 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2012 江苏 24b 2 过度的人为干扰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均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2012 江苏 24ad 自纠 3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 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 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判断下列叙述正误 2013 四川理综 6改编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 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防治稻田害虫 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 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4 互花米草原产自美洲 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 属于生物入侵 2011 江苏 20a 5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2010 北京卷 5a 6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2010 北京 5d 7 某地区为打造灰琼鸟品牌 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 并改种灰琼鸟喜居的树种 招引灰琼鸟 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农林害虫数量大幅度上升 2011 海南 22改编 答案1 2 3 4 5 6 7 典例1 2013 潍坊统考 下表为一条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数值 单位 j hm2 a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必考点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 a 田鼠摄入的能量中未同化的有3 00 108j hm2 a b 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 3 c 鼬同化量中用于生长 发育 繁殖的不到5 d 该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解析田鼠摄入的能量中未同化的有1 05 109 7 5 108 3 00 108 j hm2 a 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 25 107 7 50 108 100 3 鼬同化量中呼吸消耗的能量大约占96 9 故用于生长 发育 繁殖的不到5 各营养级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答案b 规律 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分析由此可见 1 摄入量 粪便量 2 用于生长 发育 繁殖量 3 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 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及被分解者分解量 同化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方法 利用 拼图法 巧解能量流动难点 1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w1 生产者的同化量被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的形式散失 a1 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 b1 c1 d1 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 流向的c1 流向的d1 热能 生长 发育和繁殖 分解者 下一营养级 典例2 目前 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甚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1 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 若人体要得到1kj的能量 玉米至少要固定 kj的太阳能 2 如果将原来的膳食结构为鸡肉 粮食 1 3 改为膳食结构为鸡肉 粮食 1 5 理论上 玉米供养的人数将会 填 增多 不变 或 减少 人类要最大限度地获得能量 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3 在一年中 玉米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的去向 除图中所示外 还将有3条去路 它们分别是 和未被利用 3 图中显示了玉米的部分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 能量的其余3条去路分别是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被分解者利用和暂时未被利用 答案 1 5 2 增多消灭害虫 停止用粮食喂养鸡 利用玉米秸秆养牛 生产食用菌或发酵产生沼气等能源 至少写出两项 3 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被分解者利用 方法技巧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 1 计算某一生物所获得的最多 最少 的能量规律 设食物链为a b c d 短 20 长 10 应用1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 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 b 1 1调整为2 1 能量传递效率按10 计算 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 1 875倍b 1 375倍c 1 273倍d 0 575倍 答案b 应用2 2013 湖北八市联考 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 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解析 1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桑树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即a 生产者桑树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有一部分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即图中的b 另一部分则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中用于生产者的生长 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即图中的c 图中d表示蚕同化的能量 d a1 b1 c1 d1 a1表示蚕以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b1 c1 d1表示蚕用于自身生长 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典例3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其中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必考点二综合分析碳循环的过程和信息传递 1 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 用字母表示 分析a c和f 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a c以 的形式进行 f b以 的形式进行 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 使地层中经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 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2 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 同时伴随着 若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 则图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 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 方法技巧解答碳循环示意图类题目的技巧 关键是根据 指向关系 判断出哪些字母代表 co2库 生产者 分解者 本题示意图根据双向箭头可以确定a c是无机环境和生产者 再根据b d e f的箭头均指向c a d e f均指向b 可以推知a为生产者 b为分解者 c为无机环境 d e f为消费者 典例4 2013 试题调研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蜜蜂的舞蹈和孔雀开屏都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b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一样是单向的c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d 花香引蝶 警犬嗅寻毒品 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 解析a c d项分别对应的是行为信息 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 b选项中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发生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但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b选项错误 答案b 归纳提炼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 太阳能 生态系统 生物和无机环境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反复利用 循环流动 全球性 双向性 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 生物圈 生物与生物或生物与环境之间 特别提醒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三者密不可分 但各有不同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应用3 南京调研 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 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c 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 b c d e一定是异养生物d 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 解析图示中a是生产者 b是分解者 c d e是消费者 f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图示中只有一条食物链 生产者是自养生物 消费者和分解者是异养生物 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答案b 应用4 2013 山西省上学期诊断 下列有关生物圈中 信息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以在细胞与细胞 个体与个体 群体与群体 非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b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过程都需要信息分子和受体参与c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d 人工合成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是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解析植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可通过胞间连丝来实现 b错误 在农业生产中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 打破害虫的性别比例 从而降低害虫的出生率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d正确 答案b 典例5 蓝藻爆发严重污染水源 并给人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据资料记载 20世纪80年代 在太湖上蓝藻 硅藻 绿藻数量分别占藻类总量的20 28 40 但是到90年代 由于太湖水体污染加重 水体生态结构受到破坏 蓝藻占绝对优势 最高时约占藻类总量的94 1 蓝藻属于 生物 该种生物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 蓝藻与硅藻 绿藻间的关系属于 必考点三关注生态系统的稳态与环境保护 2 蓝藻爆发的关键因素是太湖水体中 含量增高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蓝藻大量繁殖造成鱼虾大量死亡 从生态学角度上看 蓝藻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鱼虾是 鱼虾的尸体还会腐烂变臭是 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的缘故 3 该水体生态系统被破坏 其 能力变弱 同时也说明人类过度破坏环境 导致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变弱 4 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 对太湖蓝藻的防治提出一些建议 至少两个 解析引发太湖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水体污染 工业 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氮 磷等元素含量增高 利于蓝藻的生长 蓝藻的数量急剧增多 与其他藻类竞争养料 阳光 空气等 所以绿藻 硅藻数量减少 它们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太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变弱 源于太湖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对太湖蓝藻进行防治 必须运用生态学原理 如务必控制含有氮 磷等元素的污水的排放 可以 引江济太 加强太湖水循环 实施生物链工程 多放养食藻鱼等 答案 1 原核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竞争 2 氮 磷等元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细菌等微生物 3 自我调节抵抗力 4 加强治理 引江济太 加强太湖水循环 实施生物链工程 多放养食藻鱼 务必控制含有氮 磷等元素的污水的排放 答案合理即可 链接提升 1 图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 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 结构稳定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在 上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 功能稳定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在过程中 种类 和数量 基本 相等 动态变化 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 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其基础是 生态系统的成分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