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 文 摘 要 女性参政程度直接反映了妇女的地位和社会发展的情况 随着我国改革开 放和村民自治制度的深入推进 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农村妇女的 政治主体地位逐渐显现出来 其政治参与的状况影响着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的进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组织 分析农村妇女参与村委 会管理的情况是研究农村妇女参政的重要途径 目前 随着政府社会性别意识 的增强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和促进农村妇女参政的法律政策 在很大程度 上为提高我国农村妇女参政的积极性和参政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但是 从整体来看 我国农村妇女的参政数量和参政质量状况还是不够理想 因此 加强对影响我国农村妇女参政的因素进行分析 有利于解决农村妇女参政比例 低的现实状况 从而推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进程 文章共有并列的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通过对我国传统的婚姻模式 家 庭观念和性别分工的等传统文化观念角度的分析来解释我国农村妇女参政比例 低的原因 第二部分是从社会环境压力的角度来分析其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制约 主要是从社会舆论 就业压力等方面来阐明 第三部分是回归到现实的农村力 治模式 即能力 权力以及暴力三方面的现实为农村女性参政带来的困难 第 四部分是对作为推动妇女参政最有力的推手 政策方面的研究 反映出政策的 支持程度深深影响着农村妇女参政的状况 同时注重分析妇联组织对农村妇女 参政的影响 第五部分则是通过对内因 即农村妇女自身的参政意识 经济水 平和受教育程度的调查了解 总结出发展市场经济 提高农村女性的受教育程 度是提供农村妇女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关键词 社会性别意识 农村妇女参政 现实力治 影响因素 ii abstract the level of women 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which reflects the level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wome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irectly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 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village aut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political status of rural women increasingly is apparent and the status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affects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zation in chin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 the village committee is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in china so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know the situation of the women s participation in village by analyzing how to take part in the rural management at present with the enhanced gender consciousness of government government made a serious of policy ensure the level of women 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in countryside which provides the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and quality of rural women 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in a certain extent on the whole the number of rural women 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and the quality of women 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in countryside are not ideal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rural women which will be the basis of changing the situation of low proportion thus these measures can promote the grassroots democracy building process the article is made of five parts in parallel the content of fist part is tha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concludes our traditional marriage patterns family values and traditional gender division of labor is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explain the situation of the low proportion of rural women 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the second part is to analyze the pressure of rural women 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rt the article will clarify the pressure of rural women about the opinions from the public and the iii discrimination against the work the third part is to explain the another reason from the realistic force rule of governance in rural areas in other words the governance approach by capacity power and violence is the real reason which brings to so many difficulties of women 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in countryside the fourth part is to say that the policy interference especially the gender consciousness is the basis of improving the level of rural women 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and it reflects whether the public policy supports is the significant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condition of rural women in politics and the women league especially the rural women league is the main aspect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the last part is the internal reason from the rural women to affect the condition of rural women 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that are their awarenes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ir level of economy and the level of their education which is the available way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women 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keywords gender consciousness women 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in countryside realistic force rule influencing factors 引 言 1 引 言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 是我国基层民主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为我国农民的 政治参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而农村社会 半边天 的妇女的参政水平 在很 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情况 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 新农村建设中建设 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新 型农村的要求 农村妇女的政治主体地位也逐渐显现出来 其在村民自治中的参与 程度 直接反映了我国农村妇女的地位和社会发展的情况 因此 农村妇女参政的 实现 是促进我国妇女进步和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 完善 以及人类的不断进步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组织 要研究农村妇女参政的情况 就必须从村委会的选 举中来发现 虽然随着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 我国 农村妇女参政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从整体来看 我国农村妇女参政的情 况还是不够理想 首先 我国农村妇女的参选状况 投票质量都比较低 在广大农 村 很多女性并没有真正去关注或研究候选人 选票取向以父母 丈夫或儿子的选 择为标准 女性自身参选的积极性也不高 政治参与比较被动 其次 我国女性进 入决策领域的人数比较少 任职大多处于 正职少 副职多 实职少 虚职多 党 务部门多 经济部门少 的状况 对于农村妇女来说 能够进入具有决策权力的村 委会的几率很低 即使成为村委会成员 其担任的职务也大多局限于妇女主任 管 理计划生育等与妇女有关的事务 缺乏参与村级事务的重要决策的机会和条件 第 三 农村妇女自身的参政意识也比较薄弱 参政心理受羁束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 以来 追求个体利益的意愿大大超过了政治参与的愿望 使得农村妇女参政的进程 缓慢 而且千百年来 农村妇女的心理依附性 使得她们缺乏参政热情 政治效能 感很低 面对村委选举 没有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 认为选举都是男人的事情 女 人说了不算 投不投票都一样 因此 如实了解农村妇女在新时期村民自治中的参 与情况 分析其影响因素 研究其根源 从而为农村妇女平等的参与竞争提供良好 的环境 为更多的农村妇女进入决策领域提供保障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2005 年 10 月 杨根乔 论当前我国妇女参政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双月刊 2004 2 68 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因素研究 2 本文将以山西省小店区的实地调研为基础 对小店区农村妇女进入村两委的渠 道和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的比例进行研究 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研 究 着重对影响妇女参政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 并注重分析与女性相关的政 策和理论成果 试图为提高农村妇女进入两委比例的途径提供一个思路 从而为完 善我国提高农村妇女参政的途径奠定基础 推动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完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农村妇女参政问题 就不得不提到女权主义理论 因为关于妇女参政的研 究中都是以女权主义理论作为基础的 为促进妇女的进步与发展 在西方妇女与发 展的研究与实践中 先后出现了妇女参与发展 妇女与发展和社会性别与发展等三 个理论体系 第一阶段是 19 世纪到 20 世纪 40 年代 与反封建运动相结合的女权 运动 这一时期的女权主义理论主要是围绕自然性别进行探讨 她们认为 性别差 异是外部强加的 男女拥有平等的地位 并且致力于追求平等的政治权力 第二阶 段是 20 世纪 60 70 年致力于消除性别差异 争取女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拥有更 多的自由 这一阶段社会性别理论取代自然性别理论成为焦点 注重对社会性别引 起性格差异的分析 其代表人物凯特 米丽特的 性别政治 第一次将父权制引 入到女权主义理论中 将政治与性别这两个概念紧密联系起来 指出在人类社会发 展过程中 性别的压迫是最不合理却也是最普遍的政治形式 而女性主义历史学家 琼 斯科特在 社会性别 历史分析的一个有效范畴 中认为 社会性别不是由生 理性别的决定 而是社会关系的体现和权力关系的存在方式 第三阶段是 20 世纪 80 年代产生的从性别视角对妇女参与进行研究的社会性别与发展范式 这一时期女 权主义者从妇女参与发展的失败和妇女与发展的局限性中吸取经验教训 开始注重 对作为一个公民的女性的发展权利进行整体考察 其目的不仅要将深受父权制压迫 的妇女解放出来 更重要的是为女性争取更多的权利 让女性真正拥有话语权 这 一时期虽然存在着多个流派分支 但是她们有着共同的目标 那就是致力于消除男 女两性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不平等 分析产生此种现象的深层原因 从而为女性参 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妇女参政的程度 直接反映了妇女的地位和社会发展的情况 是促进社会不断 进步的动力 我国妇女参政经历了从妇女干部任命制 参政比例上升 到竞争聘任 制 削弱女性优势 参政比例下滑 再到目前将提高妇女参政比例与实行竞争聘任 引 言 3 制相结合 确保妇女参政比例等三个阶段 反映出国家和政府关注女性权利 提高 女性参政的思想和决心 同时 随着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主流化政策的逐步实现 为我国研究妇女参政 特别是基层农村妇女参政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引起了一 次次的研究高潮 胡荣 胡康与郭细卿在 影响妇女参与村级选举的诸因素分析 一文中 通过控制受教育程度 年龄和政治面貌等因素之后 分析比较男女在政治 参与中的差异 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进行分析以便更加深入地分析不同因素对男女 村民在村级选举中参与的影响 从而得出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农村妇女参政的又一 重要因素 肖芳在 在影响农村妇女参政的因素及对策 中从传统家庭模式和思想 偏见 传统的婚姻制度 妇女自身素质以及政策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并且有针 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以化解不利因素 有效发挥有利因素 但是在农村妇女参政 意识和参政行为等方面 有学者认为农村妇女的参政意识不高 心里依附性强 但 杨翠萍在调查研究中发现 农村妇女在参政意识和参政行为中存在不匹配的现象 参政意识强而参政行为弱 综合来讲 关于农村妇女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大多趋向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社会资源占有的不平等 女性的社会资源拥有量与男性相比 往往处于劣势 其原因是女性在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上受到很大限制 所以取得政治资源的渠道 比较有限 在利益优先的社会中 掌握少量社会资源的女性很难参与到社会公共事 务中 其次 角色冲突难以调节 由于受传统影响的女性在家庭中特殊地位以及现 代社会女性寻求工作独立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冲突 使得女性在参与政治事务和 社会事务时呈现出边缘化的状态 第三 政治体制限制 政府部门的社会性别意识 的缺乏是制约女性参政的重要因素 具体表现为 政策制定中的性别意识缺乏 政 策执行和宣传时的性别偏好等 第四 政治社会化的问题 受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 影响 男孩子从小就被培养成为具有某种社会能力的人 在训练中进行着 政治化 的过程 而女孩子则被定位于家庭领域 被排斥在社会管理活动之外 因而 女性 在参政议政方面并不积极 甚至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 总的来说 目前关于农村妇女参政的研究还是比较零散 缺乏系统性的阐述 而且对于农村的现实 力治 模式以及基层妇女组织的建设状况对农村妇女参政影 响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因素研究 4 3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政治学 社会学等综合学科理论 通过实地调查 结合文献研究 调 查问卷等方式进行研究 通过 小店区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比例 这一项目 的亲自参与和实地调研 随机抽取 500 名农村妇女为样本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 从 而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并运用山西大学图书馆等的资源优势保障研究资料来源的可 靠性与全面性 4 研究框架 文章共有并列的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通过对我国的传统婚姻模式 家庭道 德观念和性别分工的等传统文化观念角度的分析来解释我国农村妇女参政比例低 的原因 第二部分是从社会环境压力的角度来分析其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制约 主要 是从社会舆论 就业压力等方面来阐明 第三部分是回归到现实的农村 力治 模 式 即能力 权力和暴力治理模式的现实为农村女性参政带来的困难 第四部分是 对作为推动妇女参政最有力的推手 政策方面的研究 反映出政策的支持程度深深 影响着农村妇女参政的状况 第五部分则是通过对内因 即农村妇女自身的参政意 识 经济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调查了解 总结出发展市场经济 提高农村女性的受 教育程度是提供农村妇女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的重要手段 第一章 传统文化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5 第一章 传统文化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文化观念是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 任何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都是在文 化的熏陶和指导下完成的 在我国 以 男主外 女主内 男尊女卑 为代表的男 权文化一直是我国的主流文化 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而文化所具 有的继承性又影响着人们的参政心理 继而影响人们的参政行为 因此可以说 传 统浓厚的性别文化是束缚我国农村妇女参政的根源 1 1 传统 从夫居 婚姻模式的影响 随着父权制的建立 男性成为家庭中的主导者 而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属品 正 如恩格斯在其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书中讲到 以前保证妇女在家中 占统治地位的同一原因 妇女仅限从事家务劳动 现在却保证男性在家中占统治 地位 妇女的家务劳动现在和男性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比较起来已经失去了意义 男性的劳动就是一切 妇女的劳动成为无足轻重的附属品 伴随着一夫一妻制的 确立 建立在父权制基础上的妇女从夫而居便成为了社会的主要婚姻形式 并由此 导致妇女被束缚于家庭劳动之中 而被排斥于社会政治活动之外 1 1 1 从夫居的婚姻模式减少了妇女的社会资源 建立在父权制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其成员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父 亲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掌握着对家庭经济和其他成员的控制权 妇女通过婚姻成 为男性的附属品 从而造成了男女在社会角色中的不同定位 成为男女社会地位不 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 从夫居的婚姻模式很大程度上侵害了农村妇女的财产权 从夫而居的婚 姻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利益分配 表现在农村主要是土地的承包权与分配 权 农村土地分配基本是按照分男不分女的原则进行 女性很难享受到农村的福利 政策 尤其是土地承包权等财产权利 调查显示 出嫁女 离婚女等在本村的土地 承包和继承权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侵害 农村妇女一旦结婚 而作为迁居者 娘家 原有的土地被收回 在嫁入村也很难获得土地 而离婚妇女不仅会被嫁入村收回土 地等财产 娘家村更是不可能重新为其分配土地 即使分配也大多是形式主义 如 采取全体村民集体讨论决定是否为离婚女分配土地的方法来决定 事实上 土地分 配的过程就是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 村里是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既有土地分给其他 德 恩格斯著 刘澄导读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 第 1 版 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因素研究 6 人的 因此 农村妇女由于从夫居的婚姻模式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 很容易失去其 赖以生存的土地等财产权 就更谈不上争取更多的政治权力 其次 从夫居的婚姻模式减少了妇女的人际资源 以社会性别为基础而建构起 来的从夫居的婚姻模式反映了男女两性人际资源关系的不均等 也导致两性在利益 关系中的不平等 女性一旦结婚 就会随着丈夫迁入到丈夫的所在地居住 陷入到 被丈夫的各种关系包围着的环境中 对于她们来说 这是一个全新的环境 所有的 社会关系都需要重新建立 因此可以说 在这一迁居的过程 就是女性社会资源的 一个丧失过程 如果女性要参加竞选成为村干部 就必须首先得到村里人的认可 承认女性为 自己人 因为对于讲究宗族 血缘的农村来讲 媳妇毕竟只能算是个 外人 很难获得与本村或本族人相同的地位和权力 全新的环境同时也制约着农 村妇女自身参与程度 缺乏经济和人际资源的支持 她们往往只能参与比较浅层的 知政或议政 参与投票选举时形式主义占据很大成分 不能表达真实意愿 因为无 论是这个村子或者是村子里的候选人对她们而言是都是陌生的 很难形成自己对候 选人的全面认识 从而产生让丈夫代投或者跟风的现象 1 1 2 从夫居的婚姻模式降低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传统文化在我国被男权文化所占据 是为维护男性的领导地位和确定女性附属 地位而形成的文化 这种文化观念对中国特别是农村来讲可谓是根深蒂固 由此形 成的从夫居婚姻模式要求男女一旦结婚 女性就会跟随丈夫迁居到夫家生活 成为 丈夫的附属品 它反映出男女两性之间的不同权力关系 强调男女的性别差异 并 由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差异 男性被赋予了绝对的权威 拥有土地等 的财产继承权 女性则只有通过婚姻才能够从丈夫那里获得必需的生活来源 这种 女性依附于男性的社会关系 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否定 在很大程度上将女性完全 地排除在社会管理的大门之外 尽管 在长期的革命与改革过程中 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已经遭到破坏 国家 和政府也在致力于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地位 以男权文化为基础 的传统文化已经不再是社会文化的主流 但是由于文化的传承性使得其依然存在于 人们的内心和社会生活中 影响着人们对女性社会地位 以及女性对自身地位的界 定 妇女从夫而居作为社会的主要婚姻模式 其所代表的男尊女卑的观念也不可避 免地主导着人们的思想 结果是农村妇女在村级管理中只能是被管理者的角色 第一章 传统文化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7 1 2 传统 贤妻良母 型家庭道德观念的影响 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是农村妇女参政的重要制约因素 在现代社会 对女性 贤 妻良母 的家庭角色标准仍然是时代道德的要求 这种带有明显性别偏见的道德标 准为女性参与政治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使得女性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 承受着巨大的负担 因为女性不仅要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还要为人类的繁衍 担负责任 担负社会劳动和家庭劳动的双重任务 女性如果要参与到政治活动中需 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精力 即使如此 在现实生活中成功的女性为事业做出奉献时 往往还要接受社会和传统道德的评判 得不到与男性平等公正的对待 因此 转变 传统的家庭道德观念标准是解放妇女 鼓励妇女参政的重要方面 1 2 1 女性不同角色的定位难以调和 女性角色冲突指的是女性因为其对自身家庭与社会双重角色的冲突所引起的 认知失调 而不同角色引起的冲突必然影响女性的政治参与 目前我国女性参政所 引起的角色冲突来源主要有两种 第一是由于女性自身无法平衡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扮演而引起的认知失调 贤妻良母 是传统家庭道德观念对女性的要求 而随着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和村民 自治制度的实施 更多的是强调男女平等和公民参与 作为公民社会的女性有了新 的角色定位 社会角色 要求她们在参与到社会政治活动中来 因此新旧不同角 色之间的协调 平衡是女性所要面临的重要难题 而这种角色的冲突又加大了农村 妇女的参政成本 因为女性不仅要扮演好作为女儿 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又要保证 领导 职工角色的成功 不同的角色扮演需要花费女性大量的精力 面对不同的角 色要求很容易引发女性内心的冲突 从而导致参政质量的降低 第二是由于外界对传统女性家庭角色定位的期望而引起压力 传统男权文化的 影响 人们更习惯于女性 贤妻良母 的家庭角色 而女性本身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效 度上都很低 容易受外界压力的影响 在较封闭的农村 女性面临着更大 更多的 压力 她们不仅要照顾家庭 同时还要耕种土地 参政议政的精力和愿望都很有限 即使参与到政治活动中 也极易自我限制 对高职位等的追求欲望也很低 在现实 生活中 女性如果仅是家庭角色成功 而无法完成社会角色的扮演 那么只能说她 参与社会或者政治活动的效度很低 如果仅是事业成功 而无法兼顾家庭角色 那 么外界将会对其产生种种质疑 面对这样的压力 女性自身难免会引起内心冲突 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因素研究 8 从而产生对政治参与的恐惧心理 导致妇女参政发展的缓慢 同时人们也会更加坚 信 贤妻良母 更适合女性 1 2 2 传统家庭观念束缚了农村女性参政的积极性 传统的农业社会造就不同的家庭内部分工 不同的家庭成员享受着不同的家庭 权利 承担着不同的家庭义务 由此延伸到政治领域就会产生不同的参与状态 由 于男女两性在家庭中的不同分工 男性占据着家庭主导地位 养家糊口是其主要责 任 女性的角色则被定为于做一个贤妻良母 其职责是相夫教子 繁衍后代 更多 的是强调其家庭角色 缺少了与外界联系的机会 而女性自身也在无意识的传承这 种思想 将自己束缚在家里与锅碗瓢盆打交道 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让农 村妇女肩负起了耕种土地的责任 使得我国农村妇女更加远离了政治参与 或者保 持着一种政治冷漠和低参与的状态 在调研访谈中 很多女性表示会参与投票选举 村两委 但是当问及是否会参加竞选 当选村委会成员时 得到的回答中 没有兴 趣 或者要照顾家人 种地 占据很大的比例 反映出农村妇女的关注点仍然是家 庭 缺乏对政治参与的热情 因此可以说 传统的家庭道德观念是制约农村妇女自 身发展和限制农村妇女参政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1 3 传统 男主外 女主内 性别分工的制约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差异 导致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承担着不同 的社会角色和劳动分工 在依靠体力劳动耕种的农村 男性拥有着女性无法超越的 优势 随之产生了以男权为中心的文化观念 造成性别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从而 加剧了女性在社会分工中的不平等 这种以性别分工为基础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成为 妇女参政的障碍 1 3 1 女性更容易失去竞争机会 由于性别特征导致的劳动专门化 使男女两性从事不同的职业 并形成专业化 在我国 男主外 女主内 的思想主导着男女的社会劳动分工 即男性是社会管理 的领导者 女性天生就是属于家庭的 不宜抛头露面 这种建立在性别不平等基础 上的劳动分工成为制约农村妇女参政的重要因素 虽然 在日益开放 倡导男女平 等的今天 女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 但是几千年的传统是不可能轻易消亡的 尤其是在相对封闭的农村 当女性的家庭和政治参与发生冲突时 女性会不自觉地 选择放弃自身参政而支持家庭 因此 当男女在同时竞争某一机会时 女性为了帮 助丈夫 避免产生纠纷 很多时候更容易失去竞争机会 或主动或被动地退出竞 第一章 传统文化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9 选活动 我们调研过程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例 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 z 村的上届妇 女主任王某在此次换届选举中却没有参加竞选 原因就在于她的丈夫要竞选村长 她便要让位 因为村民不可能让你一家两口子都当 官 而且 即使女性参加了竞 选 在与男人的竞争过程中 选民也往往会选择男性作为他们支持的对象 除非是 竞选偏重女性工作的职位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还可以看到 在两者都有机会参与竞 选村委职位时 女性会选择放弃自己的机会转而支持丈夫 这样的决定几乎没有人 提出异议 归根到底 还是由于传统性别分工的观念对男女两性分工的不同要求制 约着农村妇女参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女性只能被动地接受 1 3 2 人们更容易忽略女性的能力 几千年来 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对女性德才的标准 直 至今日 这一标准依然存在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在农村 无论是村民还是村干部 都会忽视或者故意无视女性的能力 而 男主外 女主内 的性别分工则加剧了人们对于女性能力的不信任 首先 家庭成员不认可农村妇女的能力 家庭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单 位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个人首先是作为一个家庭的成员来进行各种活动 因而 家庭环境的影响就是最直接 最有效的 农村妇女如果要竞选 撇开村民群众的看 法不说 家庭成员的意见是不得不考虑和面对的 我们调研发现 在家庭成员中男 性有着强烈的控制欲 对女性参政是持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 即使他们并不反对农 村妇女参与竞选两委 我们对男性进行采访时问道 你支持女性参加竞选村两委 吗 如果有女性参加竞选 你会选她吗 大部分的男性都回答说 当然支持 现在 都什么年代了 男女都一样 只要她有能力 我就选她 可是当问到 那让你媳 妇或者母亲去参加竞选 你怎么看 几乎所有的男性受访者都会答道 她要有那 本事 她就去 她没那本事 就干活还行 通常在听到这样的回答时 身边的女性 也都会赶紧说 我不行 没念过书 不是那块料 两种回答却同时反映出传统性别 分工对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 这种将女性定位于家庭的传统观念 使得男性不愿真 正发掘女性的潜能来支持女性参加竞选 而农村妇女自身缺乏独立性 将自己限制 于家庭劳动中 真实意愿无法表达 甚至连选票都是由丈夫或者家中长辈代填 女 性的自我局限无形中加剧了社会对女性能力的不信任感 其次 村干部对女性能力的忽视 无论是 2002 年民政部在天津塘沽组织开展 的 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比例政策创新示范项目 还是 2008 年太原市小 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因素研究 10 店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女性当选村两委比例的文件 都对提高当届农村妇女参政有很 大的影响 女性的当选比例有了一定的上升 女性参选和投票的意愿得到了很大的 提高和有效地表达 其实 早在 1995 年颁布的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就已经提出 了保障妇女政治权利 提高妇女参政数量和参政质量的要求 但是为什么只有试点 才有成效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 在之前的村民委员会和党支部换届选举前 各 个乡镇和村子都会开动员大会 为村民介绍和解释换届选举工作的各项内容 但由 于缺乏对各个程序的监督 对于女性应当占有一定比例这方面的政策往往会粗略带 过或者只字不提 负责人员甚至会辩解说 要 应当 占有一定比例并不是 一定 或 者 必须 有女性 而且我们不是还有妇女主任嘛 在这番言语中体现出村干部并不 想让女性进入领导层 如果要进 也只是管与女性有关的计划生育之类的事情 即 使是在试点 依然有一部分村子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来选举女性干部的 体现出人们 对女性能力的不信任 由此说明 要想让人们认可女性的能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是制约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 限制着我国 农村妇女参政的积极性和参政能力 因而 积极宣传和倡导社会性别意识 为提高 地位 促进妇女参政创造有利的文化环境 第二章 社会压力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11 第二章 社会压力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压抑着农村妇女参政的积极性 而社会因素则是农村妇女不可忽视的环境因素 因此 社会环境对农村妇女的参政 压力是值得探讨和分析的 2 1 社会舆论的压力 随着媒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社会舆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社会 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大众舆论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 也 就是说公众作为一个群体可以理性的看待和分析问题 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控 制 反映着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心理 而这一群体心理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强大的 对 于农村妇女参政来说 不同的社会群体 如家庭成员 社会成员 以及大众媒体对 妇女参政的抵触情绪 是农村妇女参政的舆论障碍 因而 分析和了解社会舆论对 于农村妇女参政的态度 有助于提高农村妇女参政的状况 2 1 1 家庭压力制约着农村妇女的参政程度 家庭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 深深地影 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我国农村妇女的参政比例比较低 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 环境的压力 传统道德观念的制约和社会性别分工的影响 使得女性在生产生活中 一直处于依附地位 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 民工潮 的出现 农村中大多 数男性都选择外出打工 产生了 男工女耕 的现象 农村妇女不仅需要照顾父母 孝顺公婆 教导子女 还要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奉献出自己的精力 女性成为了家庭 的支柱以及农活最重要的劳动力 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形成的家庭经济 使得 个体经济占据着人们生活的中心地位 如何争取做多的利益成为人们关注的几道 点 因此 虽然在男性外出打工的情况下 农村妇女作为农村中最重要的经济和政 治权利拥有者和实行者 但是受家庭和经济利益的压力 农村妇女无暇顾及家庭之 外的事情 缺乏更多的精力去关心政治 更别提政治参与了 最后在家庭压力的制 约下 农村妇女不自觉地就将自己排除在了政治参与之外 2 1 2 村民群众的偏见是农村妇女参政的环境障碍 环境是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 是每个人都不可逃避的 农村妇女参政 同样受到所在村庄环境的影响 决定着农村妇女参政效果的实现 由于我国传统男 尊女卑的文化观念 在广大农村 大多数人依然对女性参政存在着偏见 他们认为 妇女与政治活动是没有交集的 家庭才是其最好的归宿 笔者在小店区换届选举工 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的调研过程中 访问了许多个村子 虽然人们普遍对女性竞选村两委的情况表示 不反对 但是真正的支持率也不高 而且很多女性自身就对竞选没什么兴趣 不愿 意去参加竞选 认为自己没那个能力或者是还是打工赚钱比较实际 当村干部男人 比较可靠 同时还有一种现象的存在也是农村妇女参政的绊脚石 那就是男性大多 支持别家女性参政而否定自家女性出面竞选 表达出村民的潜意识中还是女性参政 的不信任 对于要成为村级事务管理的村干部 村民们是不愿意让 一把手 的权 力落到一个女性手里 农村妇女在面对村民等周围环境对其参政存在偏见时 政治 参与的欲望会有所降低 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从而形成了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环境 障碍 2 1 3 大众媒体的影响 大众媒体是国家政策的宣传者 是社会舆论的向导 在影响和传播文化观念的 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大众媒体还远远没有达到其基本要求 在 社会宣传中缺乏性别意识 加剧了女性的弱势地位 同时 在农村诸如电视 电脑 手机等新主流媒体的发展滞后也同样造成农村妇女参政的发展滞后 2 1 3 1 大众媒体性别平等意识的缺失为农村妇女参政制造了舆论障碍 毫无疑问 大众媒体担负着国家政策的宣传者 解释者的一个角色 是政府引 导公众 公众了解国家法律政策的重要中介 在现实生活中 国家和政府通过报纸 杂志 电视 广播等主流媒介向社会普及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如 中华人民共和 国村委会组织法 和 村委会选举法 等鼓励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法律政策以及优 秀女性的参政经历 采用电视剧 戏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性别平等的思想 使人们更形象 更直接的了解国家法律政策 转变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 让农村妇 女参政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但是 除去政府的硬性规定外 更多的大众媒体 在宣传过程中缺乏社会性别意识 在对我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调查发现 有 性别歧视倾向的广告占 33 7 在有性别歧视倾向的 403 个广告中 角色定型的就 占 71 4 这一数据表明 大众媒体在宣传男女平等 鼓励妇女参政等方面缺乏 责任感和社会性别意识 在农村 电视 广播作为最重要的大众媒体 其对传统女 性品德的广泛宣传 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女性 三从四德 贤妻良母 等传统意识 的赞扬 强化了原有的性别歧视观念 从而加大了女性参与政治活动的难度 为农 村妇女参政设立了舆论障碍 吴 玲 中国妇女参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d 厦门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2005 第二章 社会压力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13 2 1 3 2 农村媒体发展的滞后与异化局限了农村妇女参政的发展 大众媒体作为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其传播内容及传播的范围决定着其辐 射区的思想观念 在中国 包括电视 电脑 手机等新老主流媒体的用户量已经达 到了世界第一 但是主流新媒体的用户大多都是年轻人 其中高等学历者占大多数 而且新媒体的覆盖范围大都集中在城市地区 远离了农村 目前比较发达的农村媒 体类型大都也只限制于电视媒体 网络还没有普及 而在我们走访的村子中 广播 是重要的传播工具 村中的政策宣传和各种活动都是由村干部通过广播进行通知 平时没什么事情的时候 广播的主要用途就是各个商贩用于叫卖的工具 每个商贩 只需付一元钱就可以通过广播进行叫卖 也就是说 即使是传统的广播媒体也没有 得到有效利用 更别提新媒体了 同时 农村参与村委竞选的主要群体是生活在农 村中的中年人 然而媒体宣传的落后 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无法跟上新时代 而拥 有新观念 新媒体的年轻人则更愿意留在城市中 造成新旧观念交流的中断 另外 在农村很多男性选择外出打工的状况下 农村妇女自然而然成为家庭的支柱 村里 有任何活动也都是由女性代表参加 但是广播所传达的信息却依然以日常生活为中 心 广播这一传播媒介的商业功能已经超出了其宣传功能 如此往复 农村媒体发 展始终很难得到改善 从而限制了男女平等政策的宣传和普及 农村妇女很难及时 地了解到国家政策 这就为调动女性的参政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公共权力私有化是农村大众媒体功能异化的重要原因 其具体表现就是利用公 共权力控制媒体 控制舆论 在农村 主要依靠喇叭广播来传递信息的情况下 掌 握着广播所有权的村干部就可以有选择性去传达他们想传达的政策信息 而省略掉 他们所不想让村民知道的信息 因而媒体功能的异化 使广大农村女性失去了很多 了解政治 参与政治的机会 2 2 就业环境的压力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解放了数百年来被束缚在家庭中的女性 使她们 可以走出家庭 走进社会 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但是 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女性在 寻求就业的过程中再一次遭受到了社会无情的打击 社会对女性就业的异常限制 甚至是女性自身对其社会参与的不信任和不支持 使女性很难享受到参与社会活动 的有利之处 加之缺乏对女性劳动权益保障等法律知识的了解 女性在社会就业劳 动过程中无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一由就业引发的压力再次降低了农村妇女参 与社会政治活动的信心 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因素研究 14 2 2 1 女性的劳动权益无法得到真正保障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就针对保护女性劳动权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地努力 并且形成了一定的法律体系 如依据我国 宪法 中性别平等的原则 制定了 劳 动法 妇女权益保障法 并签署了一系列的保护妇女权益 促进性别平等的 国际公约和文件 加强了社会对女性劳动权益的关注和保护 但是 受千百年来传 统文化的影响 政策法律的制定难免会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随着社会的不 断发展 我国的妇女劳动权益保障政策也显现出了其不足之处 立法虽早 修改和 完善的步伐滞后 有对女性保护性的规定 却仅限于对女性生理特性和弱势群体的 保护 而且缺乏监督机制和可操作性 就业对女性来讲 是一个缺乏安全平等环境 的选择 女性在就业环境中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尤其是农村女性由于受教育程度比 较低 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很有限 往往也只能从事一些比较低层次的工作 劳动权 益的保障就更加困难 2 2 2 社会对女性就业的歧视影响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主动性 由于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 性别分工由来已久 由此导致男女两性之间在社会 领域和政治领域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 就业形势尤为严峻 在很多招工广告中 都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 如 招聘条件中明确规定仅限男性 或者将职位设定的 很高 因而 在寻求工作机会的时候 男性的性别优势和女性的被动地位就显现出 来 女性体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弱点也被放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处于关键的社会转型时期 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 期 女性也开始走向社会 可是女性在职位选择时 依然被选择为具有女性优势的 岗位和职业 很难与男性平起平坐 缺乏就业机会 晋升机会和参政机会 在广大 农村 尤其是一些城中村 他们的土地大多被用来租赁 面临着无地可耕的局面 于是很多农村妇女选择外出务工 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常常遭遇到性别歧视 由于缺 乏对劳动权益保障等法律知识的了解 其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使之处于被动和 弱势的地位 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女性参与社会和政治竞争的弱势地位 打击了她们 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信心 2 2 3 女性就业的自我限制为女性参政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除了法律政策的不完善和社会对女性就业的歧视之外 更多的职业歧视还来自 于女性本身 在现实生活中 无论是城市中的女大学生还是农村妇女 都有着就业 歧视的经历 但是 面对这种歧视 很多人都选择了沉默 因为在传统性别分工的 第二章 社会压力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15 观念影响下 她们认为这种歧视是可以接受的 也就是说 她们其实是在变相支持 性别分工 尤其对于农村女性来讲 政治参与就是男人的事情 这是几千年传下来 的 女性很难涉及其中 这种观点不仅存在于自己的意识中 对于其他参与政治领 域的女性 如竞选村委 担任重要职务的女性 也往往会质疑其参政能力和参政水 平 以至于很多有热情和有能力参加竞选的女性都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次次的放弃了 自己的理念和执着 在调研中 我们也看到很多农村妇女在选举前的宣传动员会中 都表达的自己想要参选的热情和愿望 可是真正能够走上最终的竞选台的少之又 少 问其原因 大多女性还是人认为 当官 的事不适合女性 这样的自我限制为 我国农村妇女参政的快速发展设置了一道屏障 大众媒体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 应当加强对自身性别意识的培养 通 过对性别平等思想的宣传 使人们更形象 更直接的了解国家法律政策 转变男尊 女卑的传统思想 改变企业单位对女性就业的限制 为农村妇女参政创造一个良好 的社会舆论环境 从而促使其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因素研究 16 第三章 农村 力治 的现实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在中国农村的治理过程中 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权力制约 那就是由家庭宗族形 成的家族力量 传统的行政力量 以及村庄中存在的地痞之流形成的暴力等组成了 的权力制约 我国著名的农村问题研究专家徐勇教授在其 礼治 理治 力治 一 文中讲到 我国农村在改革之后出现了一种建立在个人本位基础之上的治理形式 也就是力治 即依靠能力 权力和暴力进行治理 这种现实存在的 力治 模式 对农村的妇女参政的影响更为现实与直接 3 1 能力治理的制约 能力治理的重要指标就是要有很强的 个人能力 和 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考心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医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烟台市2025秋招计算机与自动化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国家能源恩施自治州2025秋招写作案例分析万能模板可套用
- 亳州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安全环保与HSE岗
- 武汉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财务与审计岗
- 中国广电黄冈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供应链采购类
- 安阳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基建工程岗
- 孝感市中石油2025秋招网申填写模板含开放题范文
- 国家能源贺州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机械工程岗位
- 康复养老护理辅具研发
- 2024(苏教版)劳动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案
- 2025秋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23)
- 2025年amOLED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国家电网公司招聘面试模拟题集与答案解析
- 拍照摄影技巧
- 校园招聘服务协议书范本
- 语音厅运营基础知识培训
- 广州市房屋租赁合同国土局标准模版
- 停车场保安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校长在食堂从业人员培训会上的讲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