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食品接触金属餐刀具标准对比分析研究-论文.pdf_第1页
国内外食品接触金属餐刀具标准对比分析研究-论文.pdf_第2页
国内外食品接触金属餐刀具标准对比分析研究-论文.pdf_第3页
国内外食品接触金属餐刀具标准对比分析研究-论文.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食物与营养2 0 1 2 1 8 5 1 7 2 1 f o o d a n d nu t r i t i o n i n ch i n a 国内外食品接触金属餐刀具标准对比分析研究 马爱进 中国标准化研 究院 北京 1 0 0 0 8 8 摘要 介绍 了i s o 欧盟 美国 日本以及我 国食品接触金属餐刀具标准现状 分析 了我国与i s 0 标准要求 存在 的差异 并提 出 了完善我 国食 品接 触金 属餐 刀具标 准建议 关键词 金属餐刀具 标准 分析 金属 餐 刀具 作为 食 品接触 制 品 已有悠 久 的历 史 并随着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金属材料被 人类利用 仅不锈钢就有多达数 以百计 的牌号可供 作金属餐刀具的原料 与此同时 对食品金属接触材 料安全性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作为食品安全控制的 一 部分 发达 国家对 食 品金属接触材 料都建 立 了一 系 列法规和技术规范 具有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就餐 刀叉而言 对其所迁移的有毒重金属进行限制已达成 国际上普遍的共识 我国出口的 日用五金制品中 金 属餐 刀具产 品 占有相 当份额 据金属 餐刀具企 业提供 的数据显示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使用的金属餐刀具 9 o 由我国出口 这些出口产品生产企业中 中小企 业居多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出口目的地的安全法规 要求不甚了解 或对产品安全卫生方面的质量不够重 视 出 口产 品因质量安 全不合 格而遭通 报 退 回或销 毁的 事件时有 发生 企 业利 益蒙受损 失 对 中国制 造 声誉也带来不利影响 为此 通过对 比分析国内 外金属 餐刀具 标准 可帮 助 金属餐 刀具生产 企业 更全 面地深入了解我国与主要贸易国有关金属餐刀具技术 法 规 标 准之 间的差异 从 而增强 产品在 国际市场 上 的竞争力 另外 及 时转化 或引进欧 盟及 发达 国家有 关金属餐 刀具 技术要求 对 于完善 我国金属 烹饪器具 标准体系 促进其产 品质量管理与控制水平提升 保 障消费者健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国外金属餐刀具标准及要求 1 1 国际标准化组织 i s o 有关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标准主要 由i s o t c 1 8 6 刀具 餐桌和装饰用金属凹形器皿 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 订 目前已正式发布国际标准9 项 包括餐刀具基础标 准 1 项 产 品标 准 8 项 分别 为i s o 4 4 8 1 1 9 7 7 刀具 和餐具术语 i s o 8 4 4 2 1 1 9 9 7 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 制品 刀具和凹形餐具 第 1 部分 制备食物刀具要求 i s o 8 4 4 2 2 1 9 9 7 与食 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刀具和凹形 餐具第2 部分 不锈钢和镀银餐具要求 1 s o 8 4 4 2 3 1 9 9 7 与食 品接触 的材料和制 品刀具和凹形餐具第 3 部 分 镀银餐用和装饰用凹形器皿要求 i s o 8 4 4 2 4 1 9 9 7 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刀具和凹形餐具第4 部分 镀 金餐具要求 i s o 8 442 5 2 0 0 4 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 品刀具和凹形餐具第5 部分 刀具锋利度和耐用度测试 规范 i s o 8 442 6 2 0 0 0 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刀 具和凹形餐具第6 部分 漆膜保护的薄镀银凹形器皿要 求 i s o 8 4 4 2 7 2 0 0 0 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刀具和 凹形餐具第7 部分 银 其他贵金属及其合金制成的餐 具要求 i s o 8 4 4 2 8 2 0 0 0 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刀 具和 凹形餐具第 8 部分 餐 桌和装饰用银制凹形餐具要 求 比较重要的标准还包括 刀具和餐具术语 制 备食物刀具要求 不锈钢和镀银餐具要求 和 刀具 锋利度和耐用度测试规范 等 i s o 8 4 4 2 一 l 一 1 9 9 7 制备食物刀具要求 标准对预期 用于制备食物及就餐的刀具及相关器具 抹刀 分肉叉 等 的材料与性能要求作了规定 该标准对刀具的定义 是制备和提供食品所用的器具 例如带有刀刃和不带刀 刃的刀具 刮刀 调色刀 切肉又 对材料的基本要求 是应能使最 终制品满足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 且在可预 见的使用条件下 不得释放有害健康或造成感官性劣变 的物质 刀具根据其耐腐蚀性划分为两个等级 普通等 级和特殊等级 刀具金属刀片材料要求使用不锈钢 其 成分应遵循表 1 的规定 刀具的非金属部分应由塑料 木塑层压板 浸渍防腐木材或其他合成材料组成 并能 作者 简介 马爱进 1 9 7 5 一 男 博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食品标准化研究 l 8 中国食物与营养 第1 8 卷 使刀具成品满足标准规定相关i生能要求 非金属外表面 不应有油漆 清漆或类 似涂层 除非这些涂层也能满足 标准中规定的相关性能要求 标准中要求刀具设计应便 于进行清洁处理 以避免污染所制备的食物 刀具表面 不得有鳞 片 裂痕 折皱及其它可能导致不适于预期用 途的疵点 应具有基本的平直度和匀称性 所有边缘应 无披缝 毛刺 刀具坯件的边缘粗糙部分应除去 用测 隙规测量 刀具零件之间的缝隙不得超过0 3 mm i s o 8 4 4 2 1 1 9 9 7 还规定了刀具的制作结构尺寸 包括刃口形 状 包角 厚度等 a型的切割刃 口可由使用者重新磨 制锐化 且刃距大于 1 mm b型的切割刃口是不能重 新磨制锐化 分肉刀的刃 口应磨成包角不大于4 0 的锋 利刃 其刀刃上离刃 口部 l mm处的厚度不应大于0 4 6 mm 同时标准中对刀具耐腐蚀性 强度 刀身的硬度 手柄的稳固性 塑料手柄在高温下的软化性 非金属部 件在热水中的变形率 抗跌落等性能要求也作了详细规 定 产品标注和标签要求也在该标准中进行了规定 并 且在 附录 中列 出了刀具耐腐蚀 刀具强度硬度和塑料手 柄在高温下的软化性试验方法 表1 刀片金属成分限量 续 注 1 当制 品要 经机械切 削时 含量 最高可达0 0 3 2 对 长形 制 品适用最大硫 s 含量o 0 3 对需机械切 削的制品推荐硫 含量0 o 巧 0 0 3 i s o 8 442 2 1 9 9 7 不锈钢和镀银餐具要求 标 准适 用于不锈钢餐具 镀镍银或镀银的不锈钢餐具 包括 刀 又 匙 切肉刀叉 长柄勺 儿童用刀具和其他助 餐具 该标准不适用于完全 由贵金属 铝 非不锈 钢制 的餐具 以及无镀银的镍银或镀铬的餐具 标准中对制 备不锈钢和镀银餐具的材料提出了要求 其中餐具金属 部件的成分及其 限量见表 2 对于刀 刃 餐刀 的刃 口应 磨成楔形的 或者是齿状的 或者磨成一个包角不超 过7 0 的锋利刃 分 肉刀的刃 口应磨成包角不大于4 0 的锋利刃 其刀刃上离刃口部 1 mm处的厚度不应大于 0 4 6 mm 标准中对不锈钢和镀银餐具的耐腐蚀性 强 度 手柄连接的牢固性 刀片硬度等性能要求作了详 细 规定 并且在附录中列出了镀银层平均厚度测定方法 测定表面积的图雷格尔方法 未镀银餐具的耐腐蚀测定 方法 马氏体不锈钢刀和分肉叉强度试验等方法 表2 不锈钢和镀银餐具金属部件成分限量 注 给出两种奥 氏体 不锈钢 任选其一 更多的化学成分参见e n 1 0 0 8 8 1 2 mo 和v 为可选成分 第5 期 马爱进 国内外食品接触金属餐刀具标准对 比分析研究 1 9 刀具的锋利度和耐用度试验规范 标准规定了各 种制备食物用的职业和家用刀具的锋利度和刀刃保持的 试验方法 标准适用于制造食物的专业用和家用刀具锋 利度和耐用度测试 尤指手工使用的刀具 不包括电动 工具 并且规定了测试环境条件 仪器的选择 测试材 料选择 测试方法 及操作步骤 并规定 a型切割周期 6 0 周 b型切割周期2 0 0 周 a型刀锋利度 5 0 mm 耐用 度 1 5 0 i n i n b型刀锋利度 5 0m lt l 耐用度 1 5 0 0 1 t i i t i 1 2 欧盟有关金属餐刀具要求 目前 在欧盟方面 尚未对与食品接触的金属材 料及制品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专门指令或法规 欧洲 理事会于2 0 0 2 年发表了一个关于与食品接触的金属与 合金的技术指南 其中涉及铝 铁 锌 铜等 1 0 佘种 金属 以及不锈钢和其它合金 其详细阐述了食品接触 的金属和合金材料的应用领域 明确指出 在欧洲 这 些指南应用到与食品接触的 全部或部分由金属及合金 制造的任何类型的材料和产品 比如家庭器具和加工装 置 即食品加工器 运送带 包装材料 容器 茶壶 搅拌釜 刀具 叉子 勺子等 在各种金属和合金材 料使用指南中 详细说明了每种金属和合金材料的使用 范围 铝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 如炖锅 烹 饪器具 咖啡壶和食品内包装 铬用于器具 如屠宰房 或鱼加工使用的搅拌器和面团混合器 还有如餐馆 医 院大型厨房中各种电壶及厨房设施 镍用于几乎所有大 型厨房设备 中的器具 如搅拌机和面包团混合器 用 于饭店 医院大型厨房 中各种电壶及灶具 该指 南提 出了安 全方 面的建议 包括 世 界卫生组 织 欧洲 食品科学委员会等提出的一些健康指导值或限量建议 如 每 日耐受摄人量 t d i 或 暂定每周耐受摄人 量 p t wi 部分成员国就是根据该指南中的t di 或 p t wi 指标推算得出金属制品的迁移限量 从而判定进 口产品是否合格 例如斯诺文尼亚政府曾对我国出口的 一 批铝制运动 水壶实施退运 退运原 因是铅迁移超标 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的依据是 联合国粮农组织 世界 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 j e c f a 建议的 p t wi 是每人 每千克体重 0 0 2 5 mg 该 国通 过风险评价 认为如果使用该水壶造成儿童的铅摄人量为0 1 mg 超 过了上述耐受摄入量 因此认为 就预期用途而言 这 个产品对儿童是不安全的 在缺乏出口国相关限量要 求时 可以根据这个指南中的一些建议 按照 可预见 的最差使用情况 对产品进行初步的安全 生 评估 尽可 能避免因退货或召回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1 3 美国金属餐刀具相关法规和标准 ns f n a t i o n a l s a n i t a t i o n f o u n d a t i o n 美 国全国卫生 基金会 是一个独立的 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 织 ns f 食品装备联合委员会 j o i n t c o m mi t t e e o n f o o d e q u i p e me n t 制订的一系列有关餐具标准已被美国国家 标准化组织a ns i 采纳作为美国国家标准 这些标准规 定了食品用设备 器具有关材料 设计和结构以及测试 方法的要求 其中不锈钢材料应为a i s i 2 0 0 3 0 0 4 0 0 系列牌号的不锈钢 另外 美国厨房用具制造商协 会 c o o k w a r e ma n u f a c t u r e r s a s s o c i a t i o n c ma 也制定 了关于金属餐刀具的标准 c ma是一个国家贸易协会 按照议事程序中的定义 目的是促进橱具工业的福利事 业 提高对公众的服务和通常执行工业和公众利益一致 性的促进活动以及依照法律许可对贸易协会的验证 这 样一种活动是对此行业内加工制造的产品非官方标准的 制定 制定的标准作为一个指南去帮助制造商 使用 者和普通公众 鼓励产品制造商与c ma标准取得一致 在广告业 原料推销或标签或商标上声明生产的产品与 制定的c ma标准一致 会员经过授权后 可使用显示在 此标准封面上的协会注册标志 其中在在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t a n d a r d s f o r c o o k w ar e b a k e w a r e 标准中规定了包括 各种各样的厨房用具和餐具制品 用铝 钢和其它金属 加工制造制品要求 1 4 日本金属餐刀具相关要求 日本在 食 品卫生法 中规定 禁止生产 销售 使用可能含有有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 品 日本劳动厚生省可以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 标 准分为一般标准 类别标准和专 门用途标 准3 类 一般 标准 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重金属 特别是铅 的含量要求 按 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告示 对食品容 器 包装用金属材料的一般要求是 设计制造器具时 不 得使器具上有可被刮削下的铜 铅 或其合金 镀层用的 锡中 铅含量小于0 1 制造和修理器具 包装和容器 使用的金属中 铅含量应小于0 1 锑含量应小于5 使用的焊料中铅应小于0 2 对 电流直接通过食品的电 器 电极材料只准使用铁 铝 白金或钛 但当电流很小 时 可使用不锈钢材料 铜和铜合金制成的器具 包装和 容器 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应有镀锡或镀银层覆盖 或经过 其他处理 以防止有害物质迁移到食品中 2 我国金属餐刀具有关标准 按照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及其实施办 法 我国对列入 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 目录 内的金属制品实施生产许可制度 与食品接触的 金属餐具生产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 我国关于不锈钢餐具 制定了包括基础标准 卫生标准和产品标准 具体包括 2 0 中国 食物与营养 第1 8 卷 g b 厂 r l 5 0 6 7 1 1 9 9 4 不锈钢餐具 术语 g b 厂 r 1 5 0 6 7 2 1 9 9 4 不锈钢餐具 g b 9 6 8 4 8 8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 g b t 5 o 0 9 8 1 2 0 0 3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分析方法 其中 不锈钢餐具 术语 是等同采用i s o标准 而 不 锈钢餐具标准 是参考 i s o标准基础上制定的 不锈钢食具 卫生标准 中规定各种餐具选 用的材 料仅为马氏体型不锈钢 盛放食品的容器应选用奥氏体 型不锈钢 理化指标要求包括铅 铬 镍 镉和砷等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分析方法 是对标准 不锈 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 规定的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不锈 钢餐具 仅适用于 不锈 钢板和钢棒冲压成 的 餐具 其规定的不锈钢餐具按材质和结构 性能不同分 为高档不锈钢餐具和普通不锈钢餐具 高档不锈钢餐具 材料 要求见表 3 普 通不锈 钢餐具选用 的马 氏体不锈钢 符合gb 3 2 8 0 和gb 1 2 2 0 的规定 对不锈钢餐具的技术 要求包括外观要求 耐腐蚀性 强度 手柄连接的牢固 性 刀片硬度 抗冲击 非金属手柄抗热变形 空心手 柄抗渗水等指标 其中外观中要求产品的零部件之间的 安装空 隙不得大于0 2 mm 餐刀的刃 口应磨成楔形 的 或者是齿状的 或者磨成一个包角不超过7 0 的锋利刃 分肉刀的刃口应磨成包角不大于4 0 的锋利刃 其刀刃 上离刃 口部 1 it l i n 处的厚度不应大于 0 4 6 n l l t l 表3 高档不锈钢餐具材料成分限量 3 国内外金属餐刀具有关标准差异分析 3 1 金属餐刀具的材料范围存在差异 我国标准中要求生产高档不锈钢餐具材料奥氏体 马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 中档不锈钢餐具仅为马氏体不 锈钢 而国外要求生产不锈钢的材料为奥氏体 马氏体 和铁 素体不锈钢 另外 国内外标准中餐刀具的材料选 用 考虑到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其适用范围较广 建议考 虑将铁材料列入餐刀具生产材料 并通过性能测定 进 一 步完善国内外金属餐刀具标准 3 2 金属餐刀具的材料安全要求存在差异 通过对 比分 析 我 们发现 国 内外 对金属 餐 刀具 材料 的安 全要求也 不尽相 同 尤其 是我 国与 i s o标 准 i s o8 4 4 2 2 和我 国标 准均要 求匙 叉 勺 钝刀 刀和 分肉叉手柄为两种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 但对金 属的构成限值不尽相同 i s o 8 4 4 2 2 要求奥氏体不锈钢 最高碳含量为0 1 5 而我国要求最高碳含量为0 1 最高硫含量1 s o 8 4 4 2 2 要求为0 1 5 我 国为0 0 3 最低镍含量8 4 4 2 2 要求为8 或4 我国为7 3 3 金属餐刀具的性能要求存在差异 i s o 8 4 4 2 2 标准中对餐具要求的性能指标包括结构 要求 手柄 刃口等 不锈钢和镀银餐具的耐腐蚀性 强度 手柄连接的牢固性 刀片硬度 标签标记等性 能要求作 了详细规定 其 中耐腐蚀性 强度 刀片硬度 等存在显著差异 在耐腐蚀性8 4 4 2 2 要求手柄上圆周直 径大于0 4 mm的麻坑或晶间腐蚀区不应多于3 个 其它 部位圆周直径大于 0 4 mm的麻坑不应多于 3 个 而我 国 不锈钢 餐饮器 具优等 品和一 等品 防腐 性能 要求手柄 和 其它处圆周直径大于 0 4 mm的麻坑不多于 3 个 合格 品 防腐性能要求手柄上圆周直径大于0 4 mm的麻坑不多 于5 个 其它部位圆周直径大于 0 4 mm的麻坑不应多于 6 个 在强度方面 8 4 4 2 2 要求匙 叉 勺和钝刀不应 超过 l mm的变形 而我国要求是高档餐具颈部最高点 不应超过 1 mm的变形 而普通餐具料厚大于等于2 mm 的颈部最 高点不应超过 1 5 mm的变形 料厚小 于2 mm 的颈部最高点不应超过 2 mm的变 形 在 刀片硬度方面 i s o8 4 4 2 2 要 求距手柄 不小于 4 0 mm点测定 的刀片硬度 不小于4 8 h r c 而我 国要求刀片硬度为距手柄不小于 4 0 mm点测定 的刀片硬度 高档餐 刀优 等 品不小 于5 0 h r c 普通餐刀优等品不小于 4 5 hr c 高档餐刀一等品不小于 4 5 h r c 普通餐刀一等品不小于4 2 h r c 高档餐刀合格 品不小于4 2 h r c 普通餐刀合格品不小于4 0 h r c 3 4 我国尚缺少严格的餐刀具标准 尽管我国已制定部分餐刀具标准 但从标准类型和 标准内容上与国际上还存在差距 例如i s 0 将餐刀具标 准分为了刀具和餐具两个标准 而我国仅转化了餐具标 准 而关于非常重要 的刀具标准以及其配套 的刀具锋 利 度及耐用度测试方法标准未转化 因不锈钢刀具的质量 好和劣与每个用户息息相 关 而且不锈钢 刀具作为与食 品接触的用具 更是直接 关系到用户的身体健康 因此 第5 期 马爱进 国内外食品接触金属餐刀具标准对 比分析研究 2 1 为提高和保证产品的质量 尽快转化和制定此类标准是 非常必要 的 4 改进和完善我国餐刀具标准的建议 4 1 补充重要标准 进一步完善餐刀叉标准体系 针对我国餐刀具标准体系还不太完善的问题 建议 积极参照餐刀又国际标准体系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尽 快制定能有效指导我国餐刀又的生产和监督 保障产品 质量安全的相关标准项目 如食品接触金属刀具及其检 测方法标准 进一步完善餐刀叉标准体系 为保障餐刀 叉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4 2 转化相关i s o 餐刀具标准 提升标准科学水平 i s o标准是国际通用的标准 餐刀又标准的侧重点 是保护人们健康 i s o餐刀又标准中各个指标不是盲目制 定的 而是在科学的基础上确定 项目和指标设置合理 公正 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因此 应结合我国餐刀叉 生产情况采用其具体指标 同时继续加强转化标准的宣 贯 使所有生产者明 白并 自觉按 国际标准进行生产 这 是扶持餐刀叉业发展 应对国际贸易竞争的有效方式 4 3 加大科技投入 加强中国特色餐刀具标准研究 只有加大科技投入 推进餐刀具科技创新 才能切 实有效解决餐刀叉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 应加强餐 刀又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技术攻关 例如在用铁制材料 制造餐刀具性能方面加大攻关 进而创造世界名牌的铁 制刀具产品 同时在检测原材料和设备方面进行创新 为有效打破贸易壁垒奠定基础 全面提高我国餐刀具产 业科技贡献率 最终实现科技创新武装餐 刀具产业 4 4 加强对国际标准跟踪能力 建立产品出口预警 机 制 跟踪i s o标准制 修订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 程 需要 稳定的团队和必要的经费保障 为此建议相关 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餐刀叉标准跟踪工作 特别是在 技术力量和经费支持方面予以保障 从而保证标准跟踪 研究工作的连续性 为及时完善国家标准创造条件 发 达国家和地 区频频利用指标来设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