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仪的使用方法.ppt_第1页
水准仪的使用方法.ppt_第2页
水准仪的使用方法.ppt_第3页
水准仪的使用方法.ppt_第4页
水准仪的使用方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水准仪的使用水准仪的使用包括 水准仪的安置 粗平 瞄准 精平 读数五个步骤 1 安置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 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 然后打开仪器箱 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2 粗平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 利用脚螺旋置园水准气泡居于园指标圈之中 具体方法用仪器练习 在整平过程中 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姆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3 瞄准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 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 转动目镜调焦螺旋 使十字丝最清晰 再松开固定螺旋 旋转望远镜 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 拧紧固定螺旋 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 再转动微动螺旋 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4 精平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 微倾水准仪 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 可将水准管气泡两端 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观察窗内 若气泡居中时 气泡两端的象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 说明视线水平 若气泡两端的象不相符合 说明视线不水平 这时可用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象完全符合 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 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 注意 气泡左半部份的移动方向 总与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5 读数用十字丝 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 现在的水准仪多是倒象望远镜 读数时应由上而下进行 先估读毫米级读数 后报出全部读数 注意 水准仪使用步骤一定要按上面顺序进行 不能颠倒 特别是读数前的符合水泡调整 一定要在读数前进行 水准仪 结构图 读数 肯定是看水准仪目镜里面十字丝所对的点 塔尺读数有正的有倒的 读数的时候要注意 塔尺上数字的上面有点 有一点就是1米 有2点就是2米 比如你十字丝所对的数字是5 上面有2点 读数就是2 5米 工作原理 自动安平水准仪依靠圆水准泡进行粗略调平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让水准仪的望远镜轴粗略的处于水平状态 自动安平水准仪与微倾水准仪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补偿器 我们知道微倾水准仪是依靠复合气泡来使望远镜轴精确处于水平位置 而自动安平的仪器则依靠补偿器来使视线轴处于水平 补偿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地球引力进行工作的 它将一组透镜用掉丝悬挂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 悬挂的透镜始终垂直于地面 当仪器没完全整平时 也就是望远镜轴于水平线有一夹角 i角 则相应的补偿器会始终垂直于地面 其也将与望远镜轴产生夹角 i 90度角 经过悬挂的透镜 我们的视线就会得到改正 使我们得到正确的水平视线 也就是说自动安平的水准仪可以在不完全整平的情况下正常工作 但由于悬挂物的空间和精度限制 自动安平是有范围的 一般的补偿器的有效工作范围是3分 按这样分析 只要仪器是校正好了的 你的圆气泡没有必要完全居中 只要粗略的调整到中间位置 一般水准仪圆气泡中间都有个黑圈 只要在黑圈内就ok 就能进行测量 因此 自动安平水准仪优于老式的微倾水准仪的地方在于 1 整平快 不需要精确整平 2 由于不需要调整复合气泡 则消除了因这项观测引起的视觉误差 3 地球引力是始终可靠的 除非仪器补偿器故障 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实用的 分类及型号 按照工作原理 电子水准仪和光学水准仪按照精度 0 3mm 0 4mm 0 5mm 0 7mm 1mm 1 5mm 2mm 2 5mm 3mm一般的有苏光的水准仪dsz3 北光的水准仪dsz2 dsz3 全站仪有南方的3系列 苏光的6系列 北京科利达的 索佳的set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