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西安城郊市镇分布与形态的初步研究史红帅(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710062 )摘 要 :在相关史志文献的基础上 ,探讨了明清西安城郊市镇的数量变化以及市镇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 。分析指出 ,城郊市镇是明清西安城商贸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西安城的商贸功能起 到了补充之功 ,有力地促进了西安城作为西北商贸重镇的城市地位 。关键词 :明清 ;西安 ;市镇 ;村落中图分类号 : f299. 21文献标志码 : a文章编号 : 1671 26248 ( 2011 ) 01 20022 206犊 、义谷 、灞桥镇 1 。早期所设各镇主要承载军事功能 ,可称之为“军镇 ”, 尤其是沿秦岭北麓峪口所设 各镇 ,以军事防御为主要功能 ,商贸功能较弱 。大约 从明代中后期开始至清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镇 作为一定区域内商贸交流中心的功能逐渐增强 , “军镇 ”逐渐演变为“市镇 ”,还出现了较多以商贸为 主的新兴市镇 。由于明代西安城郊市镇数量缺乏明确记载 ,但 考虑到市镇传承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 故以宋元时期 设置至清代初年仍兴旺不衰者视为明代市镇 ,应当 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 。中国历史地图集 “宋 (政 和元年 , 1111 )永兴军路图 ”标有城郊灞桥 、鸣犊 、义 谷 、子午 4 镇 ;“金京兆府路图 ”标有灞桥 、鸣犊 、子 午 3 镇 。虽然“元时期 (至顺元年 , 1330 ) 陕西行省 图 ”和“明时期 (万历十年 , 1582 ) 陕西分图 ”均未标 注西安城郊市镇 ,但从史志和地名资料可以推知 ,明 代西安城郊当设有灞桥 、鸣犊 、子午 、引驾迴 (康熙咸宁县志 卷三建置 ) 、杜曲 (陕西省长安县地 名志 记载杜曲于明万历四十年 ( 1615 )设为镇 ) 、狄当前 ,对于中国封建时代市镇研究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江南 、华南等商贸 、手工业较为发达的地 区 ,对西北内陆地区市镇的研究相对薄弱 。明清西 安城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军政 、商贸 、文教重镇和区域 中心城市 ,其发展变迁多受关注 ,但有关城郊市镇的 诸多问题尚未见专文论述 。本文拟从数量 、分布 、形 态等方面对明清西安城郊市镇加以探讨 ,从区域角 度深入 认识 明清 西安 城乡商 贸 空 间 格 局 和 城 镇体系 。一 、市镇数量早在西周以丰京 、镐京为都时 ,西安周边地区已得到重点开发 。周代以降 ,这一地区人口稠密 ,村落 历史悠久 ,农业发达 ,商贸活跃 ,为城郊市镇的形成 、 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西安城郊市镇的设置可追溯 至唐代 ,长安城南曾设莎城镇 (乾隆西安府志 卷 十建置志中 镇堡关津 ) 。宋代长安城郊设有 6镇 ,其中长安县设子午镇 , 万年县设城东 、城南 、鸣收稿日期 : 2010212230基金项目 :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科 基 金 项 目 ( 09yjc770050 ) ;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 项 目( 09szyb01)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 05xj z25 )作者简介 :史红帅 ( 19752) ,男 ,陕西咸阳人 ,副研究员 ,历史学博士 。长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年第 13 卷第 1 期寨 (灞桥区地名志编纂办公室编西安市灞桥区地名志 ) 、三桥 7镇。这也可从清初前往西安的罗马尼亚 旅行家尼古拉 斯帕塔鲁 米列斯库所著中国漫 记 约略得以反映 :西安“城郊田野一片碧绿 ,遍地都 是蔬菜瓜果 ,有 36 个集镇隶属于本市。” 2 由于作者 记述粗略 ,虽无从藉以考订 36 个集镇名称及其分布 地点 ,但明代西安城郊无疑已有众多市镇分布。结合雍正陕西通志 和乾隆西安府志 的记 述 ,可知清代前期西安城郊共有 21 座市镇 ,其数量 较明代有所增加 。雍正十三年 ( 1735 )陕西通志 卷十六在记述市镇时 ,仍强调其军事 、交通功能的重 要性 ,将市镇列入“关梁志 ”, 与桥梁 、渡口等合记 。 依据“县册 ”等原始调查资料 (史念海主编西安历 史地图集 ) 所载的长安县 11 镇为 : 郭杜 、贾里 、黄 良 、姜村 、子午 、杜角 、西乾河 、东乾河 、三桥 、斗门 、马 坊 ;咸宁县 8 镇为 : 灞桥 、高桥 、引驾迴 、杜曲 、三兆 、 王曲 、鸣犊 、新筑 。陕西通志 卷六“咸宁长安疆域 图 ”中还标注了狄寨 、魏家寨 2 镇 。光绪陕西全省 舆地图 3 “咸宁县图 ”注记有 9 镇 ,分别为韦曲 、三 兆 、杜曲 、王曲 、引驾迴 、鸣犊 、魏家寨 、草店 、新筑 ; “长安县图 ”注记有 6 镇 , 分别为黄良 、子午 、鱼化 、 郭杜 、三桥 、斗门 。民国修纂的咸宁长安两县续 志 中的“总图 ”标注清代后期西安城郊市镇共 20 座 ,长安县有 : 三桥 、郭杜 、斗门 、黄良 、子午 、鱼化 、 蒲阳 、北张 ;咸宁县有 :灞桥 、高桥 、三兆 、杜曲 、新筑 、 王曲 、狄寨 、引驾迴 、鸣犊 、魏家寨 、草滩 、韦曲 。与 清前期相比 ,长安县境内市镇的变化较大 : 贾里 、西 乾河 、东乾河 、马坊 、姜村 、杜角 6 镇或撤销或合并 , 新增鱼化 、蒲阳 、北张 3 镇 ;咸宁县各市镇稳定 ,新增 草滩 、韦曲 2 镇 。各镇在民国时期基本延续下来 。 民国二十四年 ( 1935 ) 四月绘制西京胜迹图 标注 长安县境内市镇共 21 座 :三桥 、郭杜 、斗门 、黄良 、子 午 、灞桥 、高桥 、三兆 、杜曲 、新筑 、王曲 、狄寨 、引驾 迴 、鸣犊 、魏家寨 、草滩 、韦曲 、鲍陂 、大兆 、韦兆 、刘 村 。清末的鱼化 、蒲阳 、北张 3 镇撤销 ,新增鲍陂 、大 兆 、韦兆 、刘村 4 镇 。上述市镇中既有位于险关隘口 的军事要冲型市镇 , 如引驾迴 、子午 ,也有沿交通要 道兴起的陆路枢纽型市镇 ,如灞桥 、斗门 ,亦有沿水 陆联运码头兴起的水陆码头型市镇 ,如草滩 。概括而言 ,明清西安城郊市镇的兴衰受战乱影 响最大 。明末农民起义 、清代后期太平军 、捻军在城郊的战斗以及回民起义等 ,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城郊村落 、寺宇 、农业的发展 ,而且对城郊市镇的毁坏也 颇为严重 。清代碑刻记载 ,“前明崇祯年间 , 流匪作 乱 ,镇集废焉 ” 4 。清人吴焘于同治十三年 ( 1874 ) 前往四川 ,五月十八日途经西安 , 其游蜀日记 载 西安城郊区景况亦云 :“自粤匪窜扰 , 回民 乱 , 镇 大半焚毁 ”。二 、市镇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一 )市镇分布密度依据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 以“计里画方 ”法 所绘制的咸宁 、长安 2 县分图量算 ,咸宁县域面积约 为 1 150 平方公里 , 长安县域面积约为 650 平方公 里 , 2 县合计约为 1 800 平方公里 。综合陕西全 省舆地图 中咸宁 、长安 2 县图注文字和民国咸宁 长安两县续志 可知 , 清代后期西安城郊市镇总数 为 20 座 ,其中咸宁县 12 座 ,长安县 8 座 ,则城郊市 镇的分布密度约为 90 平方公里 1 座市镇 。以 2 县 分计 ,咸宁县约为 100 平方公里分布 1 座市镇 ,长安 县为 80 平方公里分布 1 座市镇 。从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 及民国咸宁长安两 县续志 所绘地图可以看出 , 咸宁县南部大片区域 属于秦岭山区 ,人口稀少 ,更无市镇分布 ,这使得咸 宁县市镇分布密度降低 。若减去咸宁县所辖深山地 区约 295 平方公里的面积 ,则其市镇分布密度约为70 平方公里 1 座市镇 。据学者研究 , 清代中叶各省市镇密度大体为100 平方公里 1 2 镇 ,平均每镇交易面积在 60 90 平方公里 ,其中平原多在 40 60 平方公里 ,山区多 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 5 。西安城郊市镇的分布密度 大体维持在全国平均水平 。笔者依据康熙咸宁县志 卷二建置志 ; 雍正 十三年 ( 1735 )陕西通 志 卷 六“咸宁 长 安 疆 域 长安县地名志编纂委员会 、长安县民政局编陕西省长安县地名志 (内部资料 ) , 2000年 ,第 13页 ,列出咸宁县 10镇 ,统计时误为 8镇 。 (清 )伍荃萃北游日记 初八癸卯 ( 5月 25 日 ) 游终南山 ,即经韦曲 镇 、王曲镇 。 西安市档案局 、西安市档案馆编筹建西京陪都档案史料选辑 ,西 北大学出版社 , 1994年 ,第 144 页 。1937 年西京规划 “本市区范围东至灞河 ,西至沣河 ,南至终南山麓 ,北至渭河 ,统计面积约在十八万市亩有奇 ”,约 合 120平方公里 。这一数字明显有误 ,远远小于这一区域的实际面积 。23史红帅 :明清西安城郊市镇分布与形态的初步研究图 ”、卷十六关梁一 ; 乾隆四十四年 ( 1779 )西安府志 卷十建置志中 镇堡关津 ; 光绪陕西全省 舆地图 “咸宁县图 ”、“长安县图 ”文字注记 ; 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 西安市地名委员会 、西安市 民政局编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 (内部资料 , 1986 年 ) ; 长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安县志 商 业 (陕西人民出版社 , 2000 年 ) ;长安县地名志编纂委员会 、长安县民政局编陕西省长安县地名志 (内部资料 , 2000 年 ) ,列出明清西安城郊主要市镇 空间分布情况 (表 1 ) 。由于计算起点 、方位以及实 际交通路线的差异 ,不同时期方志文献中所记载的 各市镇与西安城的距离往往有差异 , 为统计一致考 虑 ,笔者以计算更为精确的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 志 所载为基础 ,结合其他文献加以核定 。表 1 明清西安城郊主要市镇空间分布情况(二 )市镇分布特征及其原因1. 河流 、川道 、台原对市镇分布的影响西安城郊东南高 、西北低 ,城南 、城东分布众多 台原 ,如龙首原 、杜陵原 、乐游原 、鸿固原 、凤栖原 、神 禾原 、毕原 、细柳原 ;城北较为低平 。原间河流 、川道 纵横 ,台原 、川道和河流成为各镇商贸范围的自然界 限 ,市镇在两条河流之间 、河流中上游地区分布较 多 。依据雍正陕西通志 “咸宁长安疆域图 ”等可 分析 14 座典型市镇与河流 、川道 、台原之间的关系 (图 1 ) 。黄良 、子午 、姜村位于秦岭北坡各峪口出 处 ,且各围合在 3 条河流之间 ,由 3 条河流与秦岭各 自组成 3 块闭合区域 ,相对独立 ,又通过各主要峪口 与秦岭山中及其南部地区相互沟通 ,从而使 水以南 、沣河以东 ,与秦岭之间的区域自成体系 。高桥位于灞河 、 河围合的白鹿原中心 。魏家寨位于风凉 原上 ,在 河支流与主河道之间的围合区域上 。引 驾迴 、鸣犊 、杜曲在少陵原上三足鼎立 。引镇位于少 陵原东南端 ,是长安县东部政治 、经济 、交通中心 ;狄 寨位于东郊白鹿原上 , 河 、灞河环流而下 。鸣犊属 半原半川地区 , 为 河川道物资集散中心 。王曲 辖境属半原半川 ,东部在神禾原上 ,西部为 河 、 河川道 。魏家寨位于 河上游川道 ,地处白鹿原与 八里原之间 ,属半原半川地区 ,是长安 、蓝田边界地 区物资集散地 , 岱峪河 、汤峪河汇集于此 , 土地肥 沃 ,水利条件优越 。黄良处交河中游 , 地势平坦 , 土地肥沃 。 金史 地理志 有乾河镇 。 西安市地方志馆等编西安通览 ,陕西人民出版社 , 1993年 ,第 891页 。 据雍正陕西通志 附“咸宁长安疆域图 ”补狄寨 、魏家寨 2镇 。 西安市地名委员会 、西安市民政局编 :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 (内部资料 ) ,“清同治年间设为镇 ”, 1986年 。 康熙咸宁县志 卷二建置 载“杜曲 , (南 )去城二十五里 ”。陕西省长安县地名志 第 50页载明万历四十年 ( 1615 )设为镇 。 灞桥区地名志编纂办公室编西安市灞桥区地名志 (内部资料 ) , 1990年 ,第 50页 。 长安县地名志编纂委员会 、长安县民政局编陕西省长安县地名志 (内部资料 ) , 2000年 ,第 70页 。 (清 )毛凤枝撰 、李之勤校注南山谷口考校注 ,三秦出版社 , 2006。24县别市镇名始设时间在中心城市的方位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 /里县别市镇名始设时间在中心城市的方位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 /里长安鱼化清西南10咸宁 韦曲清南20三桥明西15灞桥明东20郭杜清西南25草滩清北20斗门清西30高桥 清东南25蒲阳清西南30三兆清东南30贾里清南35新筑明东北30西乾河 清西南35杜曲 明东南40东乾河清西南40狄寨 明东南40黄良 清南40王曲 清南50马坊清西45鸣犊 宋东南55姜村清南50引驾迴明东南65子午宋南55魏家寨 清东南70北张清西南55长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年第13 卷第 1 期一区域较城市周围或远郊地区分布有更多的村庄 。笔者以区域中心城市西安为圆心 ,各镇为同心 圆上的各点 ,数字表示市镇距离中心城市的距离 ,采 用如下圈层图示法更易直观显示城郊市镇与西安城 的空间关系 (图 2 ) 。可以看出 ,距离西安城 10 至 20 里之间市镇分布最多 ,超过 40 里之后减少 。这表明 中心城市与城郊市镇之间的距离对市镇分布有明显 影响 ,从距离中心城市 10 里之外开始 ,市镇与中心 城市之间的距离和其分布数量成反比关系 : 即区域 中心城市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市镇多数分布在距离中 心城市一定距离的区域内 ,超过或少于这一距离的 区域内市镇分布相对较少 。清代后期西安城郊 20 镇距中心城市平均约 35 里 ,各镇之间距离多为 5 里或 10 里 ,农民步行一日 便可来回 。图 1 清代后期西安城郊市镇分布示意距离在封建农业社会是商贸活跃程度的决定因 素 ,尤其对大宗土产 、粮食类商品交易更是如此 。西 安城东南郊 、南郊市镇分布较多也与这一地区台原 相间的地形条件有很大关系 。由于受制于上坡 、下 坡以及河流纵横的地形地貌 ,农民往返市镇或运输 商货相对困难 ,因而在一定距离内的适宜地点必须 有商货交易空间 ,这使得市镇之间距离较短 。西安 城西郊 、东北郊较为平坦的河流下游地区 ,运输和交 通往来相对容易 ,市镇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 。2. 西安城对城郊市镇分布的影响村落是市镇存在的基础 ,而中心城市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了市镇的空间分布趋势 。在中心城市周边 较近的范围内 (通常这一距离为农民从早至晚可以 往返的距离 ) , 市镇较少 。原因在于这一区域内的 农民可以直接到中心城市进行商贸活动而不必前往 规模较小的市镇 ;在中心城市周边过远的区域内 ,市 镇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不便 ,商贸活动相对单一 , 人口也往往较少 ,这限制了市镇的分布和设置 ;在距 离中心城市适中的地区 ,市镇商贸活动与中心城市联系紧密 ,容易成为中心城市商品的集散地 ,同时这图 2 清代主要市镇距中心城市西安距离示意三 、市镇形态(一 )筑墙为堡明清西安城郊市镇多呈现高墙环绕 、宛如城池 的形态 ,这从雍正陕西通志 卷六“咸宁长安疆域 图 ”的写实摹绘即可看出 。该图标注有咸宁县 7 镇 :新筑 、狄寨 、高桥 、魏家寨 、引驾迴 、鸣犊 、杜曲 ;长 安县 7 镇 :三桥 、斗门 、郭杜 、马坊 、姜村 、子午 、黄良 。2 县 14 座市镇中有 13 处为城堡形制 , 可见城堡形 态为明清西安城郊市镇的基本形制 。这些散布的城 郊市镇与西安城共同构筑起兼备军事防御和贸易流 通功能的城市体系 。据上述“咸宁长安疆域图 ”可知 ,各市镇城堡开25史红帅 :明清西安城郊市镇分布与形态的初步研究设数量不等的城门 。其中咸宁县鸣犊 、引驾迴 、新筑 、高桥 、魏家寨均开东 、西 、南 、北 4 门 ,狄寨开南 、 西 2 门 ,杜曲开东 、西 2 门 ;长安县三桥 、姜村 、黄良 、 郭杜均开东 、西 2 门 , 子午 、斗门开东 、西 、南 、北 4 门 ,马坊无城堡 ,由 2 处村落组成 。市镇所开城门的 数量既与市镇规模 、交通路线相关 ,也反映了军事 、 商贸地位的不同 。至清末同治年间 ,随着军事防御 需要的增强 ,市镇城堡形制更为完备 ,而兴筑堡墙的 村落也较清代前期为多 。筑墙为堡的村落 、市镇形态在 16 世纪末西班牙 人门多萨所撰中华大帝国史 中也有记载 :“ (中 国 )城市四周有濠堑 , 使城市变得十分坚固 。不仅 城市 ,连镇子都有高而坚实的石墙围绕 ,高有一噚 , 其余 的 墙 是 用 砖 , 但 质 地 坚 实 到 用 锄 都 很 难 打 碎 。” 6 “在中国的城镇 ,哪怕是乡村小镇 ,有相当多上 ,明清时期颇为繁盛 。镇内有中 、西 、南 、北 4 街 ,各街行店分布亦有规律 : 山货店 、盐店 、旅店多在南 街 ;饮食 、百货 、杂活多在中街 ; 手工业作坊多在西 街 ;扫帚店 、车马店则在北街 。子午位于秦岭北麓子 午峪口 ,嘉庆七年 ( 1802 ) 长安县丞移驻于此 , 镇区 南北大 街 长 400 多 米 , 宽 近 10 米 。道 光 十 一 年 ( 1831 ) ,地处樊川中部的杜曲由当地群众修建了一 条长 210 米的石砌大街 。狄寨地处狄寨原中心 , 东 西大街长 800 米 。鸣犊街区呈南北长形 ,主街长约4 里 ,为“l ”形 。韦曲街系清末民初韦曲最繁华的 一条老街 ,呈丁字形 ,北段长 70 米 。魏家寨街区呈 东西不规则长方形 。各镇长街作为集中交易地 点 ,便于布设较多店铺 ,商贸活动也更为集中 。(三 )多村相连明清时期 ,西安城郊市镇除具有“筑墙为堡 ”的 外部形态和“以街为市 ”的内部格局 , 亦具有“村镇 合一 ”的典型特征 。市镇往往由多个毗邻村落组合 而成 ,兼具村落和城镇的双重景观 ;既有乡村聚落形 态 ,又有商业街市 、店铺等城镇景观 。由于各市镇具 有一定的城镇化特征 ,因而依附的村落又可视为这 些小城镇的郊区 。新筑以镇中什字为中心 ,南北街长 500 米 ,东西 街长 200 米 。周围有北街 、仁义巷 、文昌街 、杨贺堡 、 西关 、北吴 、南吴 、北里 、东里 、西里 、南园子 、仓门 、永 兴堡 、西坡等 14 个自然村相连 ,泛称新筑 。街中心 原有钟楼 , 1966 年拆毁 。新筑四周有 8 堡 (即杨 贺 、永兴 、文昌 、万安 、万顺 、唐刘 、仓后 、杏园 ) 、四围 墙 (即杏园王 、蓝家 、乾元寺 、兴庆 ) 将此镇团团围 住 。清代郭杜由郭家街和杜家寨组成 。北张依托 北张村 ,“内分正东 、正西 、正南 、正北 、正中 、东 、北 、 南小堡八社 ”。蒲阳则与蒲阳东村 、蒲阳中村 、蒲阳 西村合为一大堡 。黄良“镇在村南 ,上北良村合黄良为一堡 ,以街心为界 ,南为黄良村 ”。子午“在 (子的人聚集的地方 ,一定有城墙 。哪怕是二三十户人家的小镇 ,也有相应的城墙 。” 7 这一记述大致也可反映西安城郊村落 、市镇的情况 。 西安城郊围合式的市镇城堡与传统村落形态有所不同 ,与江南水乡的市镇格局也有很大差异 。江 南市镇以水道连接 ,水门 、水栅或水关是市镇的对外 联系枢纽 ,也是市镇边界的明显标志 。西安城郊市 镇则以高大的堡墙为界 ,堡墙以内就成为相对独立 的社区 。市镇不仅在宏观形态上呈现出城池的面 貌 ,在内部格局上也往往与府 、县城有相似之处 。如 新筑 4 条大街中心筑有钟楼 ,与西安城 、鄠县县城 等有神似之处 ;草滩则有县丞移驻 ,驻扎军队 ,建有 山西会馆 、戏楼等 ,市镇的城镇化水平渐次提高 。社仓 、祠庙 、官署 、学校以及商铺是市镇的基本 组成部分 。雍正七年 ( 1729 ) 建咸宁县社仓 19 处 : 城南关 1 处 ,新筑 、三兆 、杜曲各 1 处 ,其余 15 村各 1 处 。雍正八年 ( 1730 ) 长安县建社仓 19 处 : 城内 1 处 ,子午 、斗门 、三桥 、郭杜各 1 处 ,其余 14 座社仓在 各村 。(二 )以街为市明清时期 ,西安城郊市镇多依托规模较大的村 落或多个相连的村落而形成 ,商贸活动以镇区主干 街道展开 ,沿街两侧布设店铺 。规模较大的市镇由 镇中心向外辐射 4 条大街 ,各街形成不同的行业聚 集地 。规模较小的市镇仅有 1 到 2 条商业街市 。引驾迴地处咸宁县东南通往陕南镇安县的商道26 (清 )樊增祥修 、谭麐纂 :富平县志稿 卷二 ,光绪十七年 ( 1891 年 )刊本 。 西安市地名委员会 、西安市民政局编 :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 (内部 资料 ) , 1986年 。 雍正陕西通志 卷三七屯运一 。 长安县地名志编纂委员会 、长安县民政局编 :陕西省长安县地名 志 (内部资料 ) , 2000年 。 灞桥区地名志编纂办公室编 :西安市灞桥区地名志 (内部资料 ) ,1990年 。 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 卷五地理考下 。长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年第 13 卷第 1 期午 )村内 ,石峡沟 、竹枝口 、净室沟 、王家庄附 ”。马坊由东 、西马坊 2 村组成 。高桥则有高桥巷 、杨家 巷 、李家巷 、答家巷 、徐家巷 、秦家巷 、张李巷“俱附 镇内 ”。鸣犊有“孙家砭 、焦家台附镇 ”。多个村落相连形成的市镇 ,人口相应较多 ,消费 需求和生产能力都比小村落大 ;加之宗教 、民俗等文 化活动更为频繁 ,对商贾的吸引力也相应增加 ;多个 村落形成的城堡 ,军事防御功能较强 ,在战乱年代往 往能保全更多的人口 。因此 ,“村镇合一 ”既是先天 的选择 ,也是发展的动力 。要组成部分 ,对西安城的商贸功能起到了补充之功 ,有力地促进了西安城作为西北商贸重镇的城市地 位 ,增强了西安城在更大区域内商贸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王 存 ,曾 肇 ,李德刍. 元丰九域志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4.尼古拉 斯帕塔鲁 米列斯库. 中国漫记 m . 蒋本 良 ,王小平 ,译. 北京 :中国工人出版社 , 2000.魏光焘. 陕西全省舆地图 o . 清光绪二十五年石 印本.刘兆 鹤 , 吴 敏 霞. 户 县 碑 刻 m . 西 安 : 三 秦 出 版 社 , 2005.许 檀. 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 j . 中国经济史研 究 , 1997 ( 2 ) .门多萨. 中华大帝国史 m . 何高济 ,译. 北京 : 中华书 局 , 1998.沪友会. 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大旅行记录 m . 杨 华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2001. 1 2 3 4 四 、结语 5 明清时期西安城虽地处西北内陆 ,但是基于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 、丰富的物产 、稠密的人口和重要 的交通区位 , 城郊市镇不仅数量增加较快 , 类型多 样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合同示范文本(终稿)2篇
- 奶茶店用工协议书7篇
- 二手房协议书范本6篇
- 赡养子女协议书6篇
- 租赁物业场地合同范本
- 珍爱网婚介合同范本
- 人参采购合同范本
- 班班通维修合同范本
- 中日合资协议合同范本
- 出售农村别墅合同范本
- 从局部到整体:5G系统观-完整版
- 零基础预算培训课件
- 高中生物开学第一课【知识精研+能力提升】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 (完整word)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管理制度
- 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培训教材
- 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
- 医院麻醉科诊疗常规修订版本(2022年)
- 2023年兽医实验室考试:兽医实验室技术理论真题模拟汇编(共285题)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妊娠期急性胃肠炎护理查房》
- 食品欺诈和预防知识专题培训课件
- 锅炉专业培训教材全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