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 目: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以S幼儿园小班为例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专 业: 年级班级: 指导教师: 2018年5月8日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通过影印、缩印、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存、摘编或汇编;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本毕业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论文题目: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以S幼儿园小班为例作者单位:教育科学学院作者签名: (学号:201409070128) 年 月 日目 录摘 要:1Abstract:2一、小班幼儿争抢行为概述2(一)幼儿争抢行为的概念2(二)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类型3二、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具体表现4(一)幼儿争抢行为发生的类型4(二)争抢时幼儿多具有“反抗者”形象4(三) 各区域中争抢行为的发生情况5三、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成因分析5(一)幼儿方面的因素5(二)教师方面的因素6(三)家庭方面的因素6四、针对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教育策略6(一)合理布局区域活动并制定规则6(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7(三)家园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幼儿教育7参考文献7附录I9附录II1致谢1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以S幼儿园小班为例 摘 要:争抢行为是幼儿在特定情境下所选择的维护自身利益或表达内心情感的行为方式,正确处理幼儿的争抢行为,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论文以S幼儿园小班为例,采用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阐述了幼儿争抢行为的具体表现,从幼儿、教师、家庭三方对幼儿争抢行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成了合理布局区域活动并制定规则、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家园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幼儿教育等教育策略。关键词:小班幼儿;幼儿争抢行为;教育策略 Study on the causes and education strategy of children in small classTakeing the Skinder garten classas an example Abstract:Scrambling behavior is the behavior mode that young children choose to maintain their own interests or express their inner feelings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Correctly handling young childrens scramble behavior not only helps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ut also helps them develop good behavior and habits. Certain soci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 paper takes the S kindergarten small class as an example, using interview methods, observation methods, literature method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expound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childrens scramble behavior,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hild scramble behavior from children, teachers and family. , and commissioned a reasonable layout of regional activ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l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eachers, the homeland closely cooperate and do early education and other educational strategies. Key Words:A small child; Child scramble; Education policy 对于刚进幼儿园的小孩来说,面对陌生的环境是在所难免的。小班的幼儿通常会与自己的小伙伴在某些方面发生争抢,如游戏和玩具,对这些他们感兴趣,同时这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能力的主要教育方式。然而,作者发现,在活动中,幼儿经常在玩具上吵架,表现出不良的习惯。如何预防或减少孩子争抢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为此必须找到小班幼儿的争抢行为真正的原因。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途径,通过合理的方式,如让步,分享,谈判等解决双方矛盾,并及时解决幼儿在平时的现实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1 。一、小班幼儿争抢行为概述(一)幼儿争抢行为的概念所谓幼儿争抢,主要是指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思想简单,思考问题的方式单一,其成长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在日常生活中对待一些事物以自我为中心,幼儿自身有一些不良习惯的表现,也是孩子选择在某些情况下展现自己的兴趣或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2。 尽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之间发生争抢的缘由并不相同,那个有时候并不都是不好的。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方法处理孩子们之间的争抢行为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方面和个人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二)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类型孩子们刚刚走进幼儿园的大门,开启了新的生活,第一次融入新的集体。在家里养成以我为中心的理念,刚刚进入到新的集体中时,共享的理念还没有形成,经常会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而挣的面红耳赤,不达目的不罢休;在他们的眼里别人的东西总是好的,用尽一切办法也要真去过来;如果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他们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如:哭、闹等),甚至会向老师打小报告。 小班的儿童争吵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物品占有引起的争抢在区域活动开展时,幼儿的实际操作与体验都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此同时,幼儿时期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取用材料,在整理阶段由于材料的收放,容易诱发幼儿发生争抢。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拥有很大的自主性,他们经常独立或者组队活动,进行益智类或扮演类游戏,正规的区域场所有美术区、建构区、阅读区、积木区等。在区域活动中,教育者的参与度较少,因此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孩子们争抢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观察发现,在这个场所中争抢的起因,以对物品的占有和对空间位置的占有为主3。2.意见分歧、维护规则引起的争抢这类争抢行为的起因是规则维护,两个孩子一起玩游戏,赢了有玩具,输了就没有玩具。输的孩子没有成就感,觉得没意思了,就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打破既定了游戏规则。由于没有重视规则,产生了这样的处理问题的消极态度,从而导致意见分歧,进而发生争执4。3.有肢体触碰引发的争抢教师有时候为了将活动更好的进行下去,让整个环节更加完整,老师会参与活动的整个的过程,对活动进行适当的干预与控制;孩子们如果专注于做游戏,老师就会有大量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一些事,自己自由的时间就会非常的充裕;相比之下如果没有老师的监督幼儿在做某些事时就会非常的任性,无所顾忌,他们的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发生相对应的竞争争抢行为。在教学区域里,争抢主要属于肢体触碰这一类型,其它原因引起的争抢较少,并且因为是教学活动,教育者不希望因为争抢打扰到教学进度。因此,教育者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注重争抢的处理结果,而很少去关注争抢双方的内心活动5。二、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具体表现为了解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具体表现,作者对S幼儿园第二班的40名幼儿进行了实地观察。 通过观察,小班儿童在区域比赛中以三种方式进行比赛。 首先,在游戏中,他们常常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从别人那里抢走了玩具,导致了纠纷,并且产生了强烈的攻击行为,这样的学生占据该班学生总数的50。 其次,在进行游戏时并不与其他幼儿争夺玩具,但对孩子自身而言有着一定的伤害,往往大量的玩具都占为己有,不愿意与其他孩子共享,这部分孩子占总人数40的比例。最后,在整个的游戏中能够很好的分享游戏中的乐趣,并且共同完成相对应的游戏的内容,以友好的方式去面对不同的游戏,这部分人占据总人数的101。由这一调查可知,幼儿在游戏中有着较为严重的争抢行为,大多数幼儿都有严重的争抢行为,其原因主要是家长无原则迁就造成幼儿的任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作为独生子女的幼儿习惯了独处,尚不适应与其他人共享玩具。(一) 幼儿争抢行为发生的类型游戏占到了幼儿活动中的很大一部分,孩子们也有着较多的接触玩具的机会,如此一来,争抢行为的出现也就不特定于某段时间了,可以发生在一天中的所有时间段。对于S幼儿园小二班的幼儿而言,争抢行为的发生频率也是非常之高。由是观之,这一现象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幼儿争抢行为的持续时间一般来说都不是很长,大概维持在3分钟之内。通过观察收集到的80起争抢案例进行分类归纳,结合文献中对争抢类型的划分,将小班幼儿争抢类型的分布情况整理如下表1所示。由表1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因为抢夺物品引起的争抢占50%,接下来依次是因为规则维护引起的争抢、意见分歧引起的争抢和肢体碰触引起的争抢6。表1 小班幼儿争抢类型的分布情况物品占有引起的争抢规则维护引起的争抢意见分歧引起肢体触碰引起频次4020164频率50%25%20%5%(二)争抢时幼儿多具有“反抗者”形象具体来看,S幼儿园小班的部分孩子不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先得到的玩具或者食物,更多的是自己先得到的就是自己所拥有的概念,并将其占为己有。他们不去理会其他幼儿想要一起玩的想法,而教师参与干预以后虽然会出现发生变化,但是只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分享,被动地依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对于其余的玩具物品则拥有具有更强的占有欲,非常不愿意去分享或者交换,保护意识也会相应的增强,需要一个甚至两个教师去指导幼儿明白争抢行为的坏处与不良影响7。(3) 各区域中争抢行为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现,小班幼儿争抢行为在各区域发生的情况依次排序为:角色游戏区、建构区、益智区、美工区、图书区,如表2所示。总体来看,角色游戏与建构区、益智区是幼儿争抢行为的高频率发生区域,而美工区与图书区则较少发生争抢行为。争抢行为的发生与这些区域的特点不无关系,在角色游戏区、建构区与益智区,由于人数较多且吵闹,所以会引起幼儿共同争抢同一物品并且有着最多的互动与语言交流。因为这几个区域有着较多的投放材料与丰富的物品摆放,幼儿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并与同伴进行互动,从而引起别的幼儿来围观争抢。美工区与图书区都为较安静的区域场所,幼儿会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发保持安静,所以发生幼儿争抢的行为概率就会变低很多。美工与图书多是需要幼儿自己动手或者观看的活动,如此也极大的限制了幼儿之间的争抢行为的发生,所以争抢行为的频率就大大降低了8。表2 小班幼儿争抢行为在各区域的分布情况角色游戏区美工区建构区图书区益智区总计频次201020102080频率25%12.5%25%12.5%25%100%三、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成因分析(一)幼儿方面的因素当幼儿进入到幼儿园时,就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刚开始的不适应并没有让他们改变在家里的那种自我心理,甚至不适应与众多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一起上课并一起玩游戏,而不管周围的其他同学。 小班幼儿刚刚离开家庭去融入到新的集体中去,这是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他们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很少顾及到周围人的感受,他们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来完成某一些事情,把家里的那种习惯带到了学校。如果学校里面的孩子都是这种心理,孩子们之间对周围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很容易发生争抢,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当上课的时候孩子们通常都有着一颗争强好胜的心,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非常的积极,有时候老师的问题还没有提出来,他们就争抢着回答,以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达到最终的目的。(二)教师方面的因素孩子进入幼儿园,对周围的一切都是的那么的陌生但又是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对于周围的事物的好奇心都非常的大,这个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也是处于一种萌芽状态,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这个阶段孩子每天接触到人时间最长的是老师,所以老师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尤为关键与重要的9。幼儿园作为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老师的引导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所做出的决断对孩子产生着很大的影响,老师要通过激励的方式对幼儿的争抢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严厉批评。有的幼儿教师每天面临这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管理孩子生活的重担,每时每刻都在注意着孩子的安全,但是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行为与老师的教育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正确的处理孩子们在发生争抢玩具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二) 家庭方面的因素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幼儿在面对这么好的环境时,自身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就会显现出来,整个家庭一直围绕着他们。孩子想要的到的东西很少被拒绝,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孩子总是以为我是主角。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幼儿的许多习惯都来自家庭。有一种说法是“你不能打破束缚”,这句话并非不合理。如果父母能够为他们的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这将影响他们的孩子的生活。例如,瑶瑶是一个可爱的女孩,但她的性格太倔。她经常偷走其他孩子的玩具,如果她不能得到它,就会哭泣。原因是瑶瑶的父母忙于工作,爷爷奶奶非常喜欢她。无论他们想要什么,都会给她一个人。这导致她在幼儿园看到其他儿童玩具,都想要争抢。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学会正确处理,并耐心地给孩子讲述理由,让孩子们了解如何分享,学会分享,体验分享,传递爱和价值的乐趣7。四、针对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教育策略(一)合理布局区域活动并制定规则 在活动布局中,尽量把角色游戏和益智区分开投放,与美工区与图书区合理交叉,实现动静结合,引导幼儿保持安静氛围,从先入为主的观念上改变自己的意识。在制定规则方面,教师在规则制定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纳幼儿所提出的意见,只有这样,幼儿才会从自身意识到争抢行为的不良影响,并会有效的改善此行为10。就规则来说,要使幼儿更好的理解规则的原则性,从被动转换为自觉遵守规则,进而有效的减少区域中、学习中、生活中各种争抢行为的发生。(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幼儿自身自控能力本身较差,容易根据身边同伴的行为影响自己的行为发生,看见别的幼儿做什么都会效仿。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在看到新鲜玩具或者物品时,会产生新鲜感从而得不到的就会争抢。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区域场所或者行为的特点,积极改善幼儿的争抢行为。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幼儿,让幼儿在不哭不闹的情况下解决幼儿的争抢行为并使幼儿得到满足、懂得改变。用行为或者语言沟通对幼儿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得幼儿之间的矛盾得以转移,在改善幼儿争抢行为的同时,顺带增强幼儿的自控能力与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教师在游戏中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协商合作的行为习惯,在发生争抢行为的时候,教师应当有耐心,引导幼儿不要过于着急下结论,尝试着帮助幼儿自行解决问题。(三)家园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幼儿教育在对幼儿的教育问题上,家长的确存在有一定的误区,往往会溺爱孩子,无视孩子的不良行为,并认为那是孩子天真该有的行为,往往会过于重视培养幼儿的基础知识与能力,但忽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幼儿与身边同伴或者是成人发生争抢行为时,家长会一贯地保持沉默或者支持状态,严重影响了幼儿自身的观念,误导幼儿的认知。幼儿园应当通过家长会或者家长学习交流班等方式,让家长们通过交流明白幼儿争抢行为的不良影响,并在交流学习中学会方法来改善幼儿的行为,或者是经常与教师沟通共同的正确引导幼儿的行为习惯。在家长发现幼儿争抢行为时,应该马上更正幼儿的行为而不是去帮助支持幼儿完成争抢。家长应该支持幼儿教师的指导工作,理解教师的解决方式进而支持教师的引导行为,形成家园合作共育的良好模式,真正的去改善幼儿自身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与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1 李倩.幼儿争抢行为的成因及处理方法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总第6辑)C:,2015:1.2 王伟燕.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的争抢行为初探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10):156.3 汤金凤.浅谈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J.考试周刊,2017(93):178.4 李琛.幼儿争抢玩具的处理方式J.好家长,2016(47):168.5 Elizabeth.Shores&Cathy.幼儿学习档案真实记录幼儿学习的历程M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故城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英语期末学业展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种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题库检测试题附完整答案详解
- 公司股份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初二地理生物会考试卷及答案
- 河北公务员真题试卷
- 2025年大田农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临床输血知识试题+答案
- 2025年灌排工程操作工职业技能资格知识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平台使用指南
- 全球低空经济2025年技术规范与实施白皮书
- 老年人安全防范措施课件
- 2025年高考数学全国新课标Ⅱ卷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课件)
-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课件(公开课)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 深基坑开挖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 Q-RJ 557-2017 航天型号产品禁(限)用工艺目录(公开)
- T_CCA 024-2022 预制菜
- MPU-2FK中频炉控制板说明书(共12页)
- 工程法语讲义-第一部分-工程总概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