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元盐化肥 课题2化学肥料 有目的看书 1 农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哪三种元素需要量最大 2 氮 磷 钾肥分别有什么作用 常用的氮 磷 钾肥有哪些 3 什么是复合肥 4 多施化肥 农药就好吗 要注意哪些问题 植物生长需要养分 土壤所能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 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 最初使用的肥料是人畜粪便 植物体等沤制的天然有机肥料 随着人们对化学元素与植物生长关系的了解 出现了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 现在 施用化肥已经成为了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 施用化肥的增产作用占各增产因素总和的30 60 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有许多种 其中 氮 磷 钾的需要量较大 因此 氮肥 磷肥 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一 化肥简介 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 简称化肥 到底什么是呢 庄稼一枝花 全靠粪当家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 碳 氢 氧 氮 磷 钾 钙 镁等 其中氮 磷 钾需要量最大 农作物主要需n p k三种营养元素的化肥 即 氮肥 磷肥 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缺氮 缺磷 缺钾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 co nh2 2 nh4 2hpo4 nh4hco3 ca h2po4 2和caso4 钙和镁的磷酸盐 k2so4 kcl kno3 铵态氮肥 有机氮肥 液态氮肥 硝态氮肥 1 氮肥 常用氮肥 加入碱性物质进行研磨 会有氨味 氯化铵14 53 5 100 26 17 碳酸氢铵14 79 100 17 72 硫酸铵28 132 100 21 21 硝酸铵28 80 100 35 氨水14 35 100 40 硝酸钠14 85 100 16 47 尿素28 60 100 46 67 尿素白色晶体 硫酸铵白色结晶 硝酸铵白色颗粒 氮肥作用 枝叶茂盛 叶色浓绿 空气中虽然含有大量的氮气 但植物通常只能吸收化合物中氮元素 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 根部有根瘤菌的豆科植物能把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氮的固定 固氮 与碱性物质反应放出氨气 铵盐的检验 与碱混合研磨或共热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nh3 2nh4no3 ca oh 2 ca no3 2 2h2o 2nh3 nh4 2so4 ba oh 2 baso4 2h2o 2nh3 nh4cl naoh nacl h2o nh3 2 磷肥 磷是植物体内核酸 蛋白质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参与各种重要的代谢活动 与植物的细胞分裂 生成及有机物的转化等有密切的关系 磷可促进作物生长 使之穗粒饱满 还可增强抗寒 抗旱能力 作物缺磷的表现 生长迟缓 产量降低 常用的磷肥 磷矿粉 ca3 po4 2不溶钙镁磷肥 钙和镁的磷酸盐 ca3 po4 2和mg3 po4 2 过磷酸钙 ca h2po4 2和caso4 作用 促进作物生长 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作用 钾在植物代谢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分布量较高 钾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顺利进行 促进植物生长 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3 钾肥 作物缺钾的症状 常见的钾肥 硫酸钾 k2so4 氯化钾 kcl 叶尖及叶缘发黄 甚至叶肉坏死 氮肥 促进作物茎 叶生长茂盛 叶色浓绿磷肥 促进根系发达 抗寒抗旱 穗粒饱满钾肥 促进作物生长健壮 茎杆粗硬 抗病虫害抗倒伏 小 化学肥料对农作物的功效 上中下 氮钾磷 叶不茂缺氮肥 茎不粗缺钾肥 植株矮小缺磷肥 复合肥的种类 定义 同时含 n p k三种元素中 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 4 复合肥料 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磷酸铵 磷酸二氢铵nh4h2po4和磷酸氢二铵 nh4 2hpo4的混合物 常用的复合肥 氮是作物体内蛋白质 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氮肥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 叶色浓绿 磷肥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 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还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 穗粒增多 籽粒饱满 钾肥能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 促进作物生长 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 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 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有效成分高 尿素 co nh2 2氨水 nh3 h2o铵盐 nh4hco3 nh4cl硝酸盐 nh4no3 nano3 磷矿粉 ca3 po4 2钙镁磷肥过磷酸钙 ca h2po4 2和caso4 硫酸钾 k2so4氯化钾 kcl 磷酸二氢铵 nh4h2po4磷酸氢二铵 nh4 2hpo4硝酸钾 kno3 小结 农业增产的最有利措施 化肥中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 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 农药本身就是有毒物质 利 弊 5 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1 土壤污染 2 水污染 3 大气污染 抒 使用化肥 农药的利与弊 农药在自然界中的转移 大气 水体 土壤 二 农药 1 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nh4clb nh4no3kh2po4d kno3下列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能闻到氨气的是氯化钾b 硫酸钾c 过磷酸钙d 硫酸铵 cd d 24 三 化肥的简易鉴别 实验探究一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灰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刺激性气味 无 无 无 无 无 溶 溶 不溶 不溶 溶 溶 碳酸氢铵 nh4hco3 易分解 所以氨味最浓 nh4hco3 nh3 co2 h20 加熟石灰研磨 氯化钾 硫酸钾 氯化铵 硫酸铵 钾肥 氮肥 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 化肥的简易鉴别小结 化肥简易鉴别四步曲 1 看 只有是液态的化肥 只有不是白色晶体 氨水 磷肥 2 闻 打开瓶盖 有刺激性气味是 碳酸氢铵 3 溶 和都溶于水 大部分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铵态氮肥溶于水时 会热量 氮肥 钾肥 磷肥 吸收 4 加熟石灰 研磨 放出具有 的是 铵态氮肥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为鉴别nh4hco3 nh4 2so4 kcl k2so4四种化肥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方案 请你根据每步实验现象将有关化肥的化学式填写在下图相应的空格中 为鉴别nh4hco3 nh4 2so4 kcl k2so4四种化肥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方案 请你根据每步实验现象将有关化肥的化学式填写在下图相应的空格中 nh4hco3 kcl nh4 2so4 k2so4 nh4hco3 nh4 2so4 kcl k2so4 nh4hco3 kcl k2so4 nh4 2so4 加氢氧化钙 有氨味 无氨味 加盐酸 溶于水后再加氯化钡溶液 有气体产生 无气体产生 有白色沉淀 无白色沉淀 练一练 1 判断下列化学肥料所属的类别 a 氮肥b 磷肥c 钾肥d 复合肥 1 kno3 2 k2so4 3 ca h2po4 2 4 kh2po4 5 nh4no3 d c b d a 2 某农民的地里由于缺钾而影响到农作物的糖分和淀粉的生成 他应给农作物施 a 氯化钾b 尿素c 过磷酸钙d 硝酸铵 a 3 某星期天 小明同学回家发现自家田里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 就向其父母提出了一条合理化建议 明年应在小麦生长期增施抗倒伏的化肥 你认为增施的化肥是 a nh4no3b co nh2 2c ca h2po4 2d kcl4 林强家种的花出现叶子发黄的现象 老师告诉他需要施氮肥 他应该施用以下肥料中的 a nh4hco3b ca3 po4 2c kcld k2so45 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a 氯化钾b 尿素c 碳酸氢铵d 硝酸钾 d a d 6 合理使用化肥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 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保证高产尽量多施用化肥b 将氯化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c co nh2 2是一种常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晨光文具店营销方案策划
- 提供建筑方案设计流程
-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五年规划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方案
- 员工培训管理实施细则
- 建筑方案设计前期分析论文
- 营销推广方案服装店文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企业并购重组科目冲刺押题试卷及重点解读
- 精密机械行业分析报告
-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九年级数学代数教学方案
- USCAR培训资料完整版经典培训教材课件
- 涂漆检验报告(面漆)
- 制药工程专业导论03.中药制药课件
-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及护理-课件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对》课件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 Unit 2 Assessing your progress(34张)
- 液压传动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基础统计》教学案例“郑州市大瓶装纯水市场调查”统计应用案例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解读课件
- 南瑞继保后台监控使用厂家培训版本
- 高中美术 《设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产品设计 1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