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自主练习高 三 化 学 说明: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请将第卷正确答案的选项涂在答题卡上或答到第卷答题栏内,考试结束,考生只交第卷和答题卡。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l C一12 N14 O16 Mg24 Al27 Cl一35.5Ca40 Ag一108 Ba137第1卷(选择题共48分)116小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B要消除污染源头只有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 C高容量储氢材料的研制是推广应用氢氧燃料电池的关键问题之一 D推广煤的气化、液化技术可提供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2下列化学应用中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过氧化钠用作潜水艇内的供氧剂 B新制Cu4OH)2悬浊液用于屎糖的检测 C热的纯碱溶液处理物品表面的油污 D铝热反应常被用于野外焊接钢轨3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O中含有质子的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所含氢原子的数目为2NA C1L0.1molL-1CH3COOH溶液中含有分子的数目小于0.1NA D1L0.5 molL-1Na2CO3溶液中含有CO32-的数目为0.5N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所以氢分子中没有化学键 B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C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而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划分依据是电解质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5在电解水时,为了增强导电性,加入的电解质最好选用 ANaOH BHCl CNaCl DCuSO4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会发生变性而析出 c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杂质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 D苯和甲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新制饱和氯水在光照下有气泡产生,其主要成分是氯气 B二氧化硫和氯气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原理是相同的 C钠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 D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产物溶于水后溶液呈蓝绿色,说明氯化铜固体是蓝绿色的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9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A用天平称量20.5g某物质。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所得药品的质量 B用量筒量取5.0ml,蒸馏水时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体积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定容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浓度D酸式滴定管在盛装标准溶液前没有用标准溶液润洗,测得的待测液浓度10.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AH3BO3的酸性比H2CO3 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HCI、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M+与R2-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11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C(s)+C02(g)2CO(g),不能判断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2v(CO2)=v(CO) B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容器中CO的体积分数不变12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的质量增加,b极板上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下列符合此现象的是13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下列两图的是14.将3.9g镁铝合金,投入到500mL2 molL-1的NaOH溶液,若要生成的沉淀最多,加入的这种NaOH溶液的体积是( )A.125mLB.200mLC.250mLD.560mL15.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电池的总反应为16.已知t时,Ksp(AgCl)=410-10 mol2L-2,该温度下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a点对应的是t时AgBr的不饱和溶液B.向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点c变为b点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自主练习高 三 化 学题号17181920总分得分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10分)以黄铜矿(CuFeS2)为原料冶炼铜的反应为: 8CuFeS2+21028Cu+4FeO+2Fe2O3+16SO2(1)已知CuFeS2中Cu为+2价,则反应中每生成lmolCu需要转移mol电子。(2)为综合利用炉气中的大量S02,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用浓硫酸吸收 b用于制备硫酸 c高空排放 d用纯碱液吸收制亚硫酸钠(3)为检验所得矿渣中是否含有FeO、Fe2O3、CuO、A1 2O3、SiO2等氧化物,进行了以下实验;取一定量矿渣粉末,加入适量浓硫酸后加热,固体全部溶解,得溶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由此判断矿渣中一定含有,一定没有。将溶液A稀释后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沉淀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写出通入过量的CO2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取另一份溶液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固体中有红色物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8.(13分)SO2和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某地酸雨可能含有Na+、Mg2+、NH4+、Cl-、SO32-、SO42-、NO3-等离子。取一定量该地酸雨分成A、B、c、D四份,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酸雨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不能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是,能证明该阴离子是否存在的简单实验操作为 (2)写出溶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必配平)(3)为了探究NO参与的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在烧瓶中充入含有少量NO的SO2气体,慢慢通入O2,该过程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再喷射适量蒸馏水即得硫酸型酸雨,NO的作用为。19.(15分)纳米碳酸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用下图所示装置,在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制得纳米级碳酸钙。D中装有蘸稀硫酸的脱脂棉,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I.可选用的药品有:a.石灰石 b.饱和氯化钙溶液 c.6molL1盐酸 d.氯化铵 e.氢氧化钙(1)A中制备气体时,所需药品是(选填字母序号)_,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_,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在实验过程中,向C中通入气体是有先后顺序的,应先通入气体的化学式为_。(3)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_。(4)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所得碳酸钙样品颗粒是否为纳米级_。II.经分析在上述氯化铵样品中含有杂质碳酸氢钠。为了测定氯化铵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流程:(5)所加试剂A的化学式为_,操作B为_。(6)样品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20.(14分)近年来,各国加速推进燃料电池的研发。燃料电池的燃料有氢气、甲醇等。(1)通过下列硫碘循环工艺可制得燃料电池的燃料氢气:该循环工艺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在HI分解反应中使用膜反应器分离出H2的目的是(2)二氧化碳是地球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目前人们处理二氧化碳的方法之一是使其与氢气反应合成甲醇。已知氢气、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甲醇液体的热化学方程式。(3)甲醇空气燃料电池是利用稀土金属氧化物作为固体电解质,这种稀土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能传导O2-。负极发生的反应是在稀土金属氧化物的固体电解质中,O2-。的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前台人员工作总结5篇
- 2025年医院药品采购合同
- 湖南物理中考试题及答案
- 中职数字面试题库及答案
- DB65T 3800-2015 马流产沙门氏菌微量凝集检验方法
- 管理学试题及答案大一
- 2025年智能仓储机器人任务分配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开发
- 3.2 弹力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物理上海科教版共同必修1-沪教版2007
- 2025私人借款协议范本-个人之间的贷款合同范本
- 中级化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公证与婚姻家庭事务
- 产业园区运营模式(课件)
- 信息可视化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 口腔粘膜病课件
- 关于PedSQL-4.0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调查
- 年产62万吨甲醇制烯烃(MTO)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 联通创新人才认证(解决方案)考试题库(附答案)
- ICU患者的早期活动
- 出纳课件 转账支票pptx
- TSZUAVIA 009.11-2019 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淋雨试验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及问题处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