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探伤人员职责.doc_第1页
无损探伤人员职责.doc_第2页
无损探伤人员职责.doc_第3页
无损探伤人员职责.doc_第4页
无损探伤人员职责.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损探伤人员职责 1无损探伤人员必须得到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从事相应方法和级别的无损检测工作。2无损探伤责任工程师由总经理在II级或II级以上无损探伤人员中任命,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无损探伤人员的工作。制定无损探伤人员的培训考核计划,指导无损探伤的具体工作制定本单位无损探伤的规程和规定,审核无损检测报告,同时对无损探伤检测结果有争的作出裁决,定期向质量检验责任工程师和质保工程师汇报工作。3无损探伤II级人员应正确解释产品的技术条件和无损探伤标准,协助无损探伤工程师拟定规程和工艺指导I级无损探伤人员的工作,监督法规、标准及管理程序的实施,编制无损检测综合报告。4无损探伤I级人员应熟练操作探伤仪器,按工艺探伤,做好原始记录,绘制布片图,初步评定无损探伤结果。5无损探伤责任工程师根据探伤记录对底片进行复评,作出结论,签发无损探伤报告,对探伤记录及评定结果有怀疑时有权进行复查。射线操作人员规程1 拍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才能独立操作(其他人员只能作辅助工作)。2 检查工件被检部位有无妨碍探伤质量的表面缺陷,否则应与检验人员联系,并有权拒绝。3 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和射线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拍片前应看清送检单要求,如有疑问应向送检人员联系解决。4 严格按工艺JB/T4730-2005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布片、拍片、摄片。41布片411按送检单位内容认真把各种标记符号按规定要求粘贴在标记带上。412所摄底片必须有清晰可见的产品编号、焊缝号、片号、定位和标识标记、搭接标记、像质计、年月日等影像(如下图)并放置位置正确,离焊缝至少5。413像质计(以线型像质计为例)必须位于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如放置在胶片一侧工件表面上时,像质计左下脚应附“F”标记,以示区别,并作对比试验)被检焊缝的一端,被检区长度的1/4部位,钢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丝置于外侧,用周向曝光时,至少在圆周上等间隔地放置3个像质计。414布片顺序和编号按工艺卡要求执行。规定对非100%透照的焊缝、T字接头必须探伤。通常环缝以T字缝中心为第一张,从左向右延伸。415对须返修的工件,返修后复照按规定延伸100%(除100%透照外)。416返修部位增放R标记,延伸标记为片号后加E字,如延伸片似有超标缺陷,则应100%探伤,第一张返修在片号后增放R1,第二张为R2,第N张为Rn,延伸片号为E1,E2,En。417透照部位应打上清晰的钢印号码,钢印中心应与底片中心重合一致。42贴片421透照部位胶片应布置稳固,后衬铅板厚度不小于2。422装有胶片的暗盒应轻拿、轻放,不能重压和脚踩,不准折叠和过分弯曲及与粗糙物摩擦。43摄片431焦距及曝光参数必须严格按工艺卡执行,如需更改,应取得工艺制订人同意。432开机后应注意控制台部位按纽及仪表显示是否正常。发现仪器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关机检查。5每班工作完毕后应整理好铅字号码等用品,工具设备必须堆放整齐,搞好设备、场地的清洁工作,作好探伤时的各项记录,画上与实照相符合的布片示意图,按实际操作情况认真填写报告。暗室工作制度 暗室处理是射线照相探伤中的重要环节,因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底片质量,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为确保暗室工作质量,特制订本工作细则。一、工序和要求 暗室工作人员必须遵照探伤工艺要求,实施操作。 暗室工作包括:定影液、显影液的配置、切片、装片、卸片、冲洗胶片等工序。 暗室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射线探伤检测级资格以上证书。 不准用脏手和沾有油、水(药水、汗水)的手进行切片、装片、卸片、冲洗胶片等工作。 除暗室工作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不得随意入内。二、切片、装片和卸片切片刀应锋利完好,保持切片刀和工作台面的洁净和干燥。装片前必须检查所用的暗袋是否漏光、破损;增感屏是否污染斑点,每使用一周后应用无水酒精、脱脂棉球清洁,不准使用有油污、斑迹及机械损伤的增感屏。胶片应在暗室红灯下启封,红灯与胶片距离保持在500以上,未用完的胶片仍应包好装入原胶片盒存放在贮片箱内,避免受潮变质。胶片应夹在衬纸内裁切,并要沿边角处拿、装、卸片时应将增感屏全部抽出暗盒,装片时将胶片夹在增感屏之间装入。三、显影显影液配置应严格按胶片类型说明书要求进行,新配药水配好后存放24小时。待性能稳定后再投入使用。显影温度控制在202之间,显影时间为58分钟左右,不能采用压缩或延长时间的方法去补偿曝光量的不正确。在红灯下观片只能在几秒内完成,次数不能超过三次。四、停影为保证底片质量,延长定影液使用寿命,胶片显影后需经停影液处理。停显温度为1822之间,停显时间为1分钟。五、定影定影液配置应严格按胶片型号说明书要求进行。定影温度尽可能控制在1822之间。定影时间为胶片通透时间之后,一般定影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六、水洗和干燥底片在定影后需用洁净的流动水进行冲洗,但水流不能太急,以免底片互相划伤,在常温下,冲洗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如用水盆冲洗,必须更换清水四次以下。底片冲洗完毕,应在脱水液中或在白猫洗洁精中浸约一分钟,然后再自然晾干。(急件烘干,但必须待底片上水珠分散才能进行或浸入酒精中几分钟自行烘干)七、其他暗室工作人员,应经常检查药液质量或增添补充液,发现失效,应立即更换新液。洗片人员还应检查底片标记符号是否齐全,摆放位置是否正确,黑度及像质指数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是否影响评片的伪缺陷等,对质量不合格评定要求的底片,应立即通知拍片人员重拍。搞好暗室盒具的清洁卫生工作,负责暗室内仪器盒设备的维护保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评片工作制度一、 评片人员必须具有级或级以上射线检验资格证书。二、 评片人员接到底片、送检委托单、拍片原始记录及布片定位后必须严格按射线检验规程进行下述评片操作:a. 核对底片与委托单、送检委托单、拍片原始记录及布片定位图是否相符,如有不符应立即通知拍片人员重新进行拍片。b. 审查底片质量:测定黑度,观察像质指数,定位识别标记是否齐全,是否有不允许存在的伪缺陷。c. 底片评定。d. 填写评片记录及焊工日报表。e. 签发返修、复照通知单或合格通知单并交检验员。f. 底片初评后,应由复评人员立即予以复评。g. 复评后,复评人员应将底片、资料按产品令号分类整理并存放于底片柜。三、 注意事项:a. 进行局部检测的焊缝,发现有不允许的缺陷或缺陷有延伸可能时,应再返修单上根据产品类型按容规、GB150的相应条款要求扩探,并报检验科。b. 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两次。如超过两次,返修前均应经制造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批准,并记入容器的质量证明书内。c. 在评定过程中,发现有疑难或级人员之间在同一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而难以判定时,将由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负责裁定,并在记录上签字认可。X射线探伤机安全操作规程1本规程规定了X射线探伤机的操作程序及使用注意事项。2编制依据2.1产品使用说明书2.2射线检测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级培训教材。3人员使用X射线机进行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考核认可、取得无损检测人员技术等级资格证书或上岗证,受训人员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4职责4.1X射线探伤机操作人员应熟悉所用设备的基本结构、各部分的作用及本规程。4.2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本规程操作X射线探伤机,并对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负责。4.3由设备责任人负责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操作人员负责设备使用过程的维护保养,使之处于完好状态。5操作规程5.1通电前的准备5.1.1仔细检查探伤机各部件,包括:X射线探伤机发生器、控制箱、电源电缆、高压电缆等是否配套、齐全和完好。5.1.2将电源线、高压电缆插头分别和控制箱、机头、高压发生器及冷却系统等牢固连接,接触良好。5.1.3检查电源电压是否与探伤机电源相符,若电源电压波动超过额定电源电压的10%而影响探伤机的正常工作时,应配置稳压电源。5.1.4控制箱应可靠接地。电源线应接在配有漏电保护器的电源上。5.2通电后检查5.2.1接通电源后,控制箱面板上的电源批示灯亮,冷却系统开始工作。对于油绝缘机油泵应运转,气绝缘机的机头风扇应转动。5.2.2通电后,探伤机空运不正常,应停机查明原因并采取处理措施。5.2.3开机时,检查探伤室的门机连锁装置和报警灯,保持它的有效性。5.3曝光准备5.3.1工作时佩带射线报警起器以及个人胸章。5.3.2油绝缘机、“KV”、“mA”调到零位,“时间”调到预定位置。5.3.3气绝缘机“KV”、“时间”预置到规定位置。5.4曝光按下“高压”通开关,红灯亮表示高压已接通。5.4.1对油绝缘机,应均匀调节“KV”、“mA”到规定值。对气绝缘机自动调节“KV”到额定值。 5.4.2在曝光过程中,冷却系统必须可靠工作。5.5曝光结束5.5.1对油绝缘机,当蜂鸣器响,则均匀调节“KV”、“mA”回零,红灯灭,高压切断,时间复位。5.5.2对气绝缘机,当蜂鸣器响,“KV”自动回零,高压切断,时间复位。5.6曝光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可按下“高压”断开关,切断高压,查明原因后;可考虑是否继续进行曝光。6X射线机使用注意事项6.1认真训机6.1.1非连续使用的X射线机原则上必须按说明书进行逐步升高电压的训练(即训机)以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行。6.1.2训机方法6.1.2.1玻璃管X射线机训机规定见表1表1 玻璃管训机规定升压速度注意事项停用时间816h213天321天21天 训机可从额定电压的1/3开始,电流从23mA,逐步将电压、电流升高至额定值,在升压过程中要密切注视电流的变化,如mA不稳定,则应降低管电压重新训练,如反复数次仍然不行,则说明该X射线管真空度不良,已不能使用。升压速度10KV/30s10KV/60s10KV/25s10KV/5min6.1.2.2金属陶瓷管X射线机训机规定见表2表2 陶瓷管训机规定使用时间训机方法1天只需自动训机到使用电压值,若使用电压较前一天高,可自动训机到前一天电压值后手机操作以10KV/min升至使用值27天手动训机,从最低值开始,以10KV/min升至最高值。(升至210KV时,需休息5min,然后继续训练)训练完毕,放置在使用上730天手动训机,从最低值开始,以10KV/min升到最高值,每训机5min,需休息5min3060天手动训机,从最低值开始,以10KV/min升至最高值,每训机5min,需休息5min60天按上述方法,但需增加休息时间和训练次数特别提示金属陶瓷管X射线机控制部分装有延时线路、自动训机线路、如不按要求训机,则高压送不上6.2可靠接地6.2.1X射线机是高电压设备,为避免漏电和感应电的影响,控制箱和高压发生器都应可靠接地。6.3检查电源电源电压应符合该X射线机说明书的要求,其波动值不得超过10%额定电压,必要时应加调压器或稳定电源,以保证X射线机正常工作。6.4提前预热X射线机送高压前,灯丝要提前预热2min以上,以延长X射线管的使用寿命。6.5全过程冷却X射线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可靠冷却,油绝缘机主要检查循环油泵,冷却水是否正常;气体绝缘X射线机检查头上的冷却风扇运转是否正常。6.6调节KV和mAKV和mA调节应从最低值逐步升高到额定值,曝光过程中发现异常应及时切断高压;曝光结束前,蜂鸣器报警后则应将管电压、管电流调回零位(有的X射线机可自动回零)6.7工作制和负荷6.7.1X射线机一般要求按1:1工作和休息,确保X射线管充分冷却,防止过热。6.7.2为延长X射线机的使用寿命,X射线的使用负荷应低于满足负荷的90%,即检测中所使用的管电压,必须在X射线管最大蜂值电压(KVP)的90%以下。6.8X射线机的维护和保养任何一个X射线机操作人员及仪器设备管理员应执行技术管理程序文件,设备仪器,计量器具管理制度的规定。底片评审制度1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射线探伤的底片评定2执行标准按GB150,JB/T4730-2005,焊缝照相质量等级要求不得低于AB级,对接接头质量不低于III级合格。3人员要求担任评片工作的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a) 应经过系统专业培训、持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RTII级及II级以上资格证书;b) 应具有一定的评片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c) 除了系统掌握射线检测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焊接、材料相关专业知识;d) 应熟悉射线检测标准以及被检测试件的设计制造规范和有关管理法规;e) 应充分了解被检试件的状况、材质、焊接、热处理工艺,以及表面形态、可能产生的缺陷性质等;f) 应充分了解所评定底片的射线照相工艺和工艺执行情况;g) 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工作责任心;h) 应具有良好的视力。要求校正视力不低于1.0。4. 评片环境a) 有专门的评片室,环境安静,光线暗淡,室内照明用光不得在底片上产生反射;b) 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大于105cd/m2,且亮度应可调。对不需要观察或透光量过强的部分应彩适当的遮光板屏蔽强光。要求透过底片的光强不低于30cd/;c) 观片灯两侧应有适当台面供放置底片及记录。黑度计、直尺等常用仪器和工具应取用方便;d) 评片需用的工具包括:放大倍数一般为25倍最大不超过10位的放大镜。遮挡周围区域透射光的遮光板,透明塑料直尺,底片上作标记的记号笔,手套、提供数据或用于记录的各种规范、标准、图表。5. 初评 评人员评片前要根据委托单、原始记录单核对底片数量及探伤部位; 底片本身质量要求;a) 底片上应有象质计影象,象质计型号、规格、摆放位置正确,象质指数必须达到JB/T4730-2005标准中规定不同透照厚度和不同照相质量等级的要求;b) 标记应齐全,包括:工件编号、焊缝编号、中心定位标记、透照的日期,返修片应有返修标记Rn,象质计放在胶片侧时的区别标记F;c) 标记应放在距焊缝边缘5mm以上,并不得掩盖被检焊缝影象。 黑度应符合JB/T4730-2005标准规定的底片黑度范围。底片黑度用光学密度计测定,只有当有效评定区内各点的黑度均在规定的范围内,才能认为该底片黑度符合要求; 背散射应防护得当:观片时若发现较黑背景上出现“B”字较淡影象,说明背散射严重。应采取防护措施重新拍照。 底片评定区域内不应有以下假缺陷:a) 灰雾b) 划痕、水迹c) 折痕、静电感光、指纹、霉点、药膜脱落、污染等;d) 由于增感屏不好造成的缺陷显示。 格按标准评定焊缝质量等级,应做到基本正确; 对表面缺陷,必须对照工件核实,并在探伤记录上注明处理意见; 填写评片记录时应详细、准确、字迹清楚; 评片结束后,超过合格标准的,填写,正确查对返修件的编号、底片编号等,在工件上标出返修部位; 应对评定结果负责,并签名。6. 复评 初评的底片必须经复评及复评者签名,才能签发报告和存档; 复评者必须全面复核底片本身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和评定焊缝质量等级是否符合标准; 复评者应对评定结果负责。7. 签发探伤报告 签发探伤报告之前全面整理底片和原始记录,不得缺损及交叉混乱; 如实填写,内容齐全,数据准确,字迹清楚,订正处必须盖章; 探伤报告必须经探伤责任工程师审核,签字并加盖无损检测专用章后生效。射线探伤操作规程 1工件进探伤室后,对照探伤通知单进行复验,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拍片。 2按要求确定探伤比例,划出探伤部位,放置好一切标记,进行散射线遮挡。 3检查探伤设备,做好拍片前期准备,做好防护工作。 4装好胶片的暗袋应按照要求贴在工件划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