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糠醛、纯碱危险性、理化特性与应急处置.doc_第1页
硫酸、糠醛、纯碱危险性、理化特性与应急处置.doc_第2页
硫酸、糠醛、纯碱危险性、理化特性与应急处置.doc_第3页
硫酸、糠醛、纯碱危险性、理化特性与应急处置.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硫酸、糠醛、纯碱危险性与理化特性及应急处置序号品名危险性理化特性应急处置人员急救1硫酸1.有强腐蚀性,接触可致人体严重灼伤2.浓硫酸和发烟硫酸与可燃抽接触易着火燃烧3.浓硫酸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4.对皮肤、黏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5.皮肤和眼接触引起严重灼伤,食入引起消化道灼伤6.吸入硫酸雾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重者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1、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因含杂质而呈黄、棕等色。与水混溶,同时产生大量热,会使酸液飞溅伤人或引起飞溅。与碱发生放热中和反应2、熔点:10.53、沸点:330.o4、相对密度:1.83(98.3)1、隔离与公共安全泄漏: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300m。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蒸气或烟雾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距离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800m。考虑撤离隔离区内的人员、物资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定警戒区在上风处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必须先通风2、泄漏处理未穿全身防护服时,禁止触及毁损容器或泄漏物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用关阀、堵漏等措施以切断泄漏源构筑围堤或挖沟槽收容泄漏物,防止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泄漏物用石灰或碳酸氢钠中和泄漏物如果储罐或槽车发生泄漏,可通过倒罐转移尚未泄漏的液体3、火灾扑救灭火剂: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储罐公路铁路槽车火灾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禁止将水注入容器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发生异常现象,立即撤离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2糠醛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 l. # j$ m) s f健康危害:蒸气有强烈的刺激性,并有麻醉作用。动物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有呼吸道刺激、肺水肿、肝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呼吸中枢麻痹,以致死亡。3、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4、8 | l5 w( a+ x y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分子式 c5h4o2;c4h3ocho 外观与性状 无色至黄色液体,有杏仁样的气味 : j) w/ z8 |# r6 w% t; n+ y4 m e; e- m1 y- e0 m2.分子量 96.09 蒸汽压 0.33kpa/25 闪点:60 & ?+ w5 c6 v2 z: e& c4 w+ k/ a6 t+ r- e/ * z2 i3.熔 点 -36.5 沸点:161.1 溶解性 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醚、苯 i% q& ; g8 e q/ w9 w5 _# j! a7 h& b4.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16;相对密度(空气=1)3.31 稳定性 稳定 1、泄漏应急处理4 : q c( z |! t% z- 6 w9 p) k4 a. c u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士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p6 d) y# m# d8 8 j % g4 z; 2 a& p & 9 n2、防护措施; y/ c( y; w4 x ( i+ w/ n& k5 c9 c$ c* / h+ u- k3 u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 s6 k/ f w5 n/ a p+ t: m+ % b/ - e3 y6 q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4 c0 o9 g8 u9 / d* f8 t+ d$ v# f% p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3 g# l f1 j j0 k8 i q$ l d! m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x2 ; p4 b7 n 1 k: f: u : t) l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3 h& g+ 8 e- b3 o, l9 t5 e* w% y3、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m$ x- a# y u/ l5 k& b# n _ j8 m& ; f s+ / l n0 n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2 ( z; o8 t7 1 $ k u7 i- t5 d# e5 h g3 o% n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s( c$ d x& . i) b2 n d( o$ l% d b g9 d ?7 e5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8 r* q% q; 8 l3 j) d; b8 j* # |0 _! k3纯碱1、健康危害: 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弛。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2、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1、外观与性状: 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 2、熔点(): 8513、相对密度(水=1): 2.534、溶解性: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5、稳定性: 禁配物: 强酸、铝、氟。6、具有腐蚀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1、泄露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3、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4、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5、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6、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7、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8、手防护: 戴橡胶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