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听诊方法及病症分析_第1页
肺部听诊方法及病症分析_第2页
肺部听诊方法及病症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肺部听诊方法及病症分析一、听诊基本情况听诊器:供听人体心、肺等器官活动声响变化患者体位:坐位或卧位检查顺序: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前胸-侧胸-背部两侧对称部位进行比较二、听诊内容听诊内容包括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1、 支气管呼吸音l 产生机制:吸入的空气在声门、气管或者主支气管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l 特点:似口腔呼吸发出“ha”的音响,吸气相小于呼气相(1:3),呼气音响强,音调高l 声音性质:管样l 分布: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l 听诊部位:主气管2、肺泡呼吸音l 产生机制:空气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移动的结果。肺泡弹性的变化和气流的振动是肺泡呼吸音形成的主要因素。l 特点:声音似上齿咬下唇吸气时发出的“fu”声u 吸气相大于呼气相(3:1)u 吸气声响比呼气强,音调高l 分布:正常人胸部除支气管呼吸音部位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部位外,其余部位均属于肺泡呼吸音l 声音性质:吹风样l 听诊部位:大部分肺野3、支气管肺泡呼吸音l 产生机制:兼有支气管呼吸音和肺泡呼吸音特点的混合性呼吸音l 特点:吸气音和肺泡呼吸音相似,但音调较高且较响亮u 呼气音和支气管呼吸音相似,但强度较弱,音调接近u 吸气相等于呼气相(1:1)l 分布:胸骨角附近1、2肋间及背部肩胛间的3、4胸椎水平及肺尖前后部l 声音性质:吹风样及管样l 听诊部位:主支气管三、病症1、 湿啰音l 产生机制: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稀薄分泌物形成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或由于小支气管因分泌物粘着而闭陷,当吸气时突然张开并重新充气时形成爆破音。l 特点:断续而短暂,一次常连续多个出现,于吸气时活吸气终末较明显,部位恒定,性质不易变,咳嗽后减轻或消失l 分类:u 粗湿罗音(大水泡音):发生于气管、主支气管或空洞部位,出现在吸气早期,见于肺结核空洞、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昏迷或临终前无力排痰u 中湿罗音(中水泡音):发生于中等大小支气管,出现在吸气中期。见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等u 细湿罗音(小水泡音):发生于小支气管,出现于吸气后期。见于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淤血、肺梗塞u 捻发音:是一种极细而均匀一致的湿罗音,出现于吸气终末,如在耳边用手捻搓一束头发产生的声音。是由于细支气管壁和肺泡壁分泌物存在而相互粘着闭陷,当吸气时被气流重开重新充气而产生的细小爆裂音,见于细支气管和肺泡炎症或充血,如早期肺炎、肺淤血、肺泡炎等。2、 干啰音l 产生机制: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和呼出时发出湍流的声音l 特点:音调较高,持续时间长,呼气时明显,部位不恒定,性质易变l 分类一:u 高调干啰音(哨音),起源于支气管、细支气管u 低调干啰音(鼾音),飞箭音,鸟鸣音,哮鸣音,起源于气管、主支气管l 病因:双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u 单侧-支气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