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备选题库必修1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_第1页
高考真题备选题库必修1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_第2页
高考真题备选题库必修1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_第3页
高考真题备选题库必修1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_第4页
高考真题备选题库必修1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真题备选题库必修1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讲酶和ATP1(2014福建理综)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A蛋白酶BRNA聚合酶CRNAD逆转录酶解析:选C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为rRNA,而催化核糖体内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物质是酶,由此可推测该酶的化学本质是RNA。2(2014江苏生物)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解析:选C叶肉细胞合成的糖如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果实细胞需要消耗ATP;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依赖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ATP;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如人体肠道中食物的消化;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肽链需要消耗ATP。3(2014大纲卷)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解析:选B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机体在睡眠时生命活动仍然进行,如细胞分裂、神经传导等,仍需要消耗ATP,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均能合成ATP,植物根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离子所需的ATP由呼吸作用产生4(2014海南生物)下列物质中,能够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A脂肪B钙离子C糖DATP解析:选D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5(2013全国卷)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酶的结构、功能、分布和原理等内容,意在考查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催化有氧呼吸的酶,A项正确。低温未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低温处理后再升高温度,酶活性可恢复,高温可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项错误。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度,C项正确。酶可以催化化学反应,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如唾液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分解,又可以被胃蛋白酶水解,D项正确。6(2013安徽理综)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解析:选B本题考查酶和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理解能力。激素主要通过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A项错误;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可通过提高或降低酶的活性来调节代谢速率,B项正确;同一个体不同功能的细胞内酶的种类不同;C项错误;一个细胞在不同时期,其功能可能会发生相应变化,因而酶的种类和数量也可能会随之改变,D项错误。7(2013四川理综)下列实验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D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解析:选D本题考查催化剂的作用原理和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的理解能力。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的原理是其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酶属于生物催化剂;A、B选项描述的现象涉及了酶的催化作用,C选项描述的现象涉及了无机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提高温度可以加快胡萝卜素在萃取液中的溶解速率,但该过程没有涉及催化剂的作用,也没有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D项错误。8(2012海南生物)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B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C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解析:选C温度、pH都会影响酶活性;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酶会将其水解,从而使其活性发生改变;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后,淀粉被水解,但是淀粉酶在反应前后结构和活性不变。9.(2011全国卷)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解析:选B本题考查酶的化学本质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对图表的判断分析能力。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降解。因在蛋白酶的作用下,甲酶活性没有变化而乙酶活性逐渐下降,故甲酶的本质不是蛋白质,有可能是RNA;而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其空间结构被改变。10(2011海南生物)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DDNA连接酶可连接DNA双链的氢键,使双链延伸解析:选C本题综合考查酶的化学本质、作用原理、专一性和在现代生物科技中的应用等,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为RNA,所以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A错误;酶只能通过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B错误;胰蛋白酶可以促进细胞之间的粘连物质水解,使细胞分散开,C正确;DNA连接酶可以催化五碳糖和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错误。11(2013江苏生物)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实验编号探究课题选用材料与试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A.实验B实验C实验D实验解析:选ACD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设计,意在考查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不宜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不合理;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故实验不合理;斐林试剂呈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不适合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故实验不合理。12(2012全国卷)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在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1)_。(2)_。解析:因为题中已经提示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剂量等,因此就不用去分析这些数据是否错误,找主要的错误即可。(1)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本题探究的是pH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温度应为无关变量,必须适宜,而70恒温水浴的温度过高,会导致5组试管中的酶因高温而失活,最终不同pH下的实验结果一样。(2)本题选择的是斐林试剂,通过检测产物的生成量来确定酶的活性高低,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必须要加热,如果不加热,则任何一组都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答案:(1)中70应改为37。因为人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2)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应将各试管放在沸水浴中一段时间。因为在高温条件下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显色11(2011江苏生物)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蛋白酶活性(U/mg)脂肪酶活性(U/mg)淀粉酶活性(U/mg)对照组1.090.080.12实验组1.710.100.13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_;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_。(2)步骤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_,其原因是_。(3)步骤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酶的探究实验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内容,意在考查对实验材料的分析能力。(1)该实验使用鲈鱼的鱼苗而不是成体,主要原因是鱼苗生长较快,实验现象明显,而成体生长较慢,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前要驯养鱼苗,目的是使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排除因不适应环境而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2)由于饲料中添加了植酸酶,故对饲料进行烘干时温度不能过高,否则高温将会使植酸酶变性失活。(3)该实验要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水体的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的含量等。(4)根据步骤可推知,饲喂添加植酸酶的饲料能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根据表中数据,可推知植酸酶能显著提高鲈鱼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但对鲈鱼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5)由表中数据可推知,鲈鱼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明显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说明其食性为肉食性。答案:(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2)温度不能过高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3)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5)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12(2011全国卷)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特性、化学本质、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根据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可知,脂肪酶只能催化脂肪的水解,因此测定其活性时,应选择脂肪作为底物;为维持其酸碱度稳定,一般应加入缓冲溶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要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应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催化活性最高时的温度即为最适温度,由于该细菌生活的温度范围为5565,因此,设置温度梯度范围时应将其包含在内。答案:(1)脂肪缓冲(2)蛋白质(3)在一定温度范围(包括5565)内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得的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13(2012北京理综)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A线粒体的内膜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内质网的膜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解析:选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释放大量能量;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内质网不能合成ATP;蓝藻(蓝细菌)进行光反应能产生ATP。第二讲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2014天津理综)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过程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过程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D过程和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解析:选D过程分别表示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若题中所述细胞为真核细胞,则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只发生在叶绿体中;若题中所述细胞为原核细胞,则过程均发生在细胞质中,A错误;过程通过有氧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小部分储存在ATP中,B错误;过程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CO2,而不是H2O,C错误;过程通过光反应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还原C3,而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还原O2,生成H2O,因此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D正确。2(2014上海生物)依据如下图所示的三羧酸循环运行原理判断: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每分子葡萄糖能使三羧酸循环运行()A一次B二次C三次D六次解析:选B有氧呼吸过程中,每分子葡萄糖能产生2分子丙酮酸,而2分子丙酮酸要经过2次三羧酸循环。3(2014上海生物)人体肌肉细胞分解氨基酸产生氨,这些氨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在肝脏细胞中形成尿素,最后排出体外,大致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水解过程B是脱氨基过程C是转氨基过程D是糖酵解过程解析:选C是葡萄糖的糖酵解过程,都是转氨基过程。4(2014重庆理综)下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乙醇乙醛氧化,乙酸CO2、H2O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解析:选C酶具有专一性,由图示信息可推知,在人体内乙醇被氧化为乙醛与乙醛被氧化为乙酸是两个不同的反应过程,故两个反应所用的氧化酶不同,在人体内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但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可通过体温调节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5(2014海南生物)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1224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_,其产物是_。(2)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_,主要原因是_。(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_呼吸速率明显升高。解析:(1)据图可知,在1224h期间,氧气吸收量很少,而二氧化碳释放量很多,表明此时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2)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的总量下降。(3)胚根长出后,氧气的吸收量明显增多,说明有氧呼吸速率明显提高。答案:(1)无氧细胞质基质酒精和二氧化碳(2)减少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的总量下降(3)有氧6(2013全国卷)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场所、条件、产物等内容,意在考查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但可进行有氧呼吸,A项正确。细菌拟核上含有控制细菌代谢、遗传和变异、繁殖等基本生命活动的基因,细菌的呼吸是其基本代谢形式,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控制,B项正确。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厌氧型生物,适宜生活在缺氧的环境中,C项错误。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物是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CO2,D项正确。7(2012江苏生物)(双选)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和3都具有双层生物膜B1和2所含酶的种类不同C2和3都能产生大量ATP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解析:选BD图示中1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在此被分解为丙酮酸和H,并产生少量ATP,所以甲表示丙酮酸;2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并产生少量ATP,所以乙表示H;3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内膜,H与O2反应生成H2O,同时产生大量ATP。1表示的细胞质基质无双层生物膜,A项错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不同,所含酶的种类也不同,B项正确;2所表示的线粒体基质中不能产生大量ATP,C项错误;据上述分析可知甲表示丙酮酸,乙表示H,D项正确。8(2010上海生物)下图是酵母菌发酵实验示意图,其中X、Y、Z分别代表()A石蜡油、CO2、蓝色B石蜡油、O2、黄色C菜油、O2、蓝色D菜油、CO2、黄色解析:选D本题考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判断推理能力。酵母菌不管是无氧呼吸还是有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排除B、C项;二氧化碳可使BTB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排除A项。9(2012全国卷)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再通过_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2)萌发过程中在_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_mg。(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_mg粒1d1。(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原因是_。解析:(1)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先被水解为葡萄糖,再通过细胞呼吸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2)由图可知,在7296小时之间种子的干重下降最快,说明该时间段内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204.2177.726.5(mg)。(3)萌发过程中胚乳中的营养物质一部分用于细胞呼吸,一部分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由题图可知,在96120小时内,转化速率最大。在96120小时内,每粒胚乳的干重减少27mg(118.191.1),其中呼吸消耗5mg(177.7172.7),则转化成其他物质22mg,即转化速率为22mg粒1d1。(4)如果继续保持黑暗条件,玉米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继续消耗有机物,干重继续下降。答案:(1)葡萄糖呼吸(或生物氧化)(2)729626.5(3)22(4)下降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10(2013安徽理综)下图为每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呼吸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种子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B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减少,呼吸速率下降C种子成熟后期脱落酸含量较高,呼吸速率下降D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合成解析:选D本题考查种子在成熟的过程中呼吸速率与干物质量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可知,种子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A项正确;种子成熟后期,细胞代谢较慢,原因是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减少,进而导致呼吸速率下降,B项正确;脱落酸在成熟的种子中含量较高,种子成熟后期细胞呼吸速率会下降,C项正确;种子呼吸速率下降可减少干物质的消耗,但不会有利于干物质的合成,D项错误。11(2013福建理综)为研究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下图。请回答:(1)细胞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是_,分析图中A、B、C三点,可知_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2)图中结果显示,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_作用,其中_mmolL1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3)淹水缺氧使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均受到阻碍,地上部分叶色变黄,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_减少;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实验过程中能否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请分析说明_。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知识,意在考查曲线分析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1)细胞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从曲线图的纵坐标可以看出,有氧呼吸速率以O2的消耗速率为检测指标,比较图中A、B、C三点可知O2的消耗速率为ABC,因此,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的是A点。(2)分析题图可知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减缓作用;其中30mmolL1的KNO3溶液处理的曲线处于其他曲线之上,所以该浓度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3)当叶绿素含量减少时,吸收的光能减少,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减少;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根细胞无氧呼吸可能产生CO2,所以实验过程中不能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答案:(1)线粒体基质A(2)减缓30(3)ATP不能,因为无氧呼吸可能会产生CO212(2011山东理综)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解析:选D本题考查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此过程受温度影响,试管中加水是为了创造无氧环境,A、B、C正确。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到ATP中,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一些存留在酒精中,D错。13(2011安徽理综)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t1、t2表示1030C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与t1相比,t2时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不利于叶片贮藏B与t2相比,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有利于叶片贮藏Ct1、t2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Dt1、t2条件下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1K2K3D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解析:选A选项A,由题图可以看出,d1和d3浓度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而d1浓度下的呼吸速率高于d3浓度,由“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推出d1浓度下的光合速率较高,单位时间内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也较多,正确。选项B,d3浓度下的呼吸速率低于d2浓度下的呼吸速率,呼吸过程中产生的ATP也较少,错误。选项C,由题图可知K2最大,错误。选项D,光照条件下,蓝藻进行光合作用会影响代谢产物,不能依此判断蓝藻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错误。18(2012海南理综)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解析:选C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密闭容器内的CO2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CO2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跟着降低,当CO2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则装置内的CO2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19(2011福建理综)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B在11:0012: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的多C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O2速率相同D在18:30时,玉米既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解析:选B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识图和进行图形转换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