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中历史 专题四 交通通信进步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1页
浙江省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中历史 专题四 交通通信进步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2页
浙江省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中历史 专题四 交通通信进步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3页
浙江省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中历史 专题四 交通通信进步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4页
浙江省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中历史 专题四 交通通信进步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烽火台 杨贵妃能吃到真正新鲜的荔枝吗 古代烽火台的功能是什么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 通讯工具的进步 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 交通工具的更新 帆船 马车 轿子 水 陆 空 轮船 1865年 人力车 自行车 火车汽车 摩托车 电车 飞机 地下 地铁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古代交通工具 落后 图说历史 人力车 三轮车 自行车 图说历史 近现代交通工具 进步 图说历史 电车 1906年 天津 公共汽车 1924年上海 图说历史 近代交通工具 冯如 轮船1865 火车和铁路 飞机 图说历史 现代交通工具 牵引动力如何变化 人力 畜力 机械动力 一 交通工具的更新 1 古代交通工具 2 近代交通工具 a 人力 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b 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电车 1906 公共汽车 1924 汽车 火车 19c末20c初 轮船 1865 飞机 20c20年代初 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 动力 人力 自然力 机械力 进程 先慢后快 技术 引进 自制自研 对象 平民化 普及化地区发展差别 城市显著 乡村缓慢 种类 海陆空 古代通讯 二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驿站 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 换马的场所 民信局 是由私人经营寄递信件 物品 经办汇兑等业务的赢利机构 明代永乐年间由宁波帮商人首创 1 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 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正式办理 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 邮路进一步扩展 邮电部成立 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 二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2 电信事业发展 电报 电话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 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 除国内无线电报外 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a 电报 b 电话 电话传入中国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 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 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 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对人们 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加强了各地的联系 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及思想观念 加快了生活节奏 提高了生活质量 交通的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加强 加快信息的传递 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也带来环境污染 交通堵塞 能源危机等负面影响 中国近代交通 通讯发展的原因 1 外来技术 自主创新的推动 2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3 政府的大力提倡 4 思想观念的转变 5 中国人聪明才智 民族精神的推动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课标要求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 电影 电视 互联网等逐渐普及为例 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 大众报业的发展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 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 邸报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1 历史渊源 公元887年 邸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2 近代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 物质条件 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急剧变化 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 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3 近代大众报业的兴起和发展 a 1873年 昭文新报 开创国人办报的先例 b 维新运动中 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c 辛亥革命后 报刊成为宣传政治的工具 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影响 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 宣传教育 启迪民众 满足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 通俗性报刊 一 大众报业的发展 1 广播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 二 广播影视的普及 a 第一座广播台 1923年 由英美报商创办 大陆报 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上海 b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c 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d 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2 电影19世纪末传入我国 a 1905年11月 拍摄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 京剧 定军山 b 1931年 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c 渔光曲 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3 电视事业20世纪30年代问世 北京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 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 标志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1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2 电视技术的进步 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 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3 国家的政策支持 如 村村通 工程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 三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 原因 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 2 出现 1993年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1 集报纸 广播 电视的优势于一体2 费用低廉3 可以高度互动 双向传受4 可以更主动 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互联网的弊端 真实性得不到保证信息来源渠道不确切 互联网的优势 互联网产生的社会影响 步步高79页 1 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导致了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 知识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 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部分 2 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 而且提高了效率 增加了乐趣 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3 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 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 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 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4 思维方式的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 生活 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 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1 2008宁夏 据记载 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 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 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a 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 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 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 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2 2008宁夏 民国时期 民间多因循传统 视农历正月初一为 元旦 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 元旦 这一变化表明a 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 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 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 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3 2008江苏 1869年 教会新报 的一篇文章写道 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 虽经此例 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 女归女医 岂不至善也 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 虽已开放 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 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 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b d a 09广东历史 下列歌谣中 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 结婚证书当堂读 请个前辈来证婚b 文明洋伞小包裹 长统洋袜短脚裤c 辫线斜拖三尺短 之乎者也说荒唐d 改良的头 改良的花 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09上海历史 随着汽车 火车 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乘客不分男女座 可怜坐下挤非常 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 这反映了a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 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 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绪六年岁末 刘铬传力请修筑铁路 李鸿章立足中外 比较支持刘铬传的倡议 其词曰 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之时 而中国独无 譬如居中以后而屏弃舟车 其动辄后于人也必矣 但更多的人 群相讹骇 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 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 而且宣言 铁路行之外夷则可 行之中国则不可 洋务派虽冲破阻力 毅然兴办 但步履之艰难可以体味 材料二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 至 年 中国共建铁路 公里 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 货款建筑的铁路占 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 公里 仅占 材料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一如他们所有的经济扩张活动 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 马克思语 俄国外交大臣维特揭示列强争夺铁路的奥秘时说 欧洲列强十分清楚 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力方法之一是铁路修筑权抓在手里 根据材料一 二 三 结合时代背景 分析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特点 特点 遭到国内封建势力 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 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投资兴建的铁路 规模大大超过中国人自身的铁路 帝国主义国家控制了中国的铁路修筑权 扩张在华经济势力 材料四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 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铁路在畅通经济 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 知识的传播 意味着建立 铁路交通日常所需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 自给自足的惰性 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五据袁昶估计 庚子 年 前后 仅顺天府 清朝时北京称京师顺天府 属州县的穷民之中 失车船店脚之利 而受铁路之害者 即在万余人以上 根据材料四 五 概括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